太平天国究竟死了多少人?来看看当时浙江人口数量变化吧

1864年8月,太平军所占浙江府县被次第收复。
从战争的过程来看,杭(州)嘉(兴)湖(州)地区、金(华)衢(州)盆地、宁(波
【千问解读】
1864年8月,太平军所占浙江府县被次第收复。
从战争的过程来看,杭(州)嘉(兴)湖(州)地区、金(华)衢(州)盆地、宁(波)绍(兴)平原、处州府北部地区所受战争影响最大。
左宗棠对战后浙江的看法是: “通计浙东八府,惟宁波、温州尚称完善,绍兴次之,台州又次之,至金华、衢州、严州、处州等处孑遗之民,则不及从前二十分之一矣。
或壮丁被掳而老稚仅存,或夫男惨亡而妇女靡托。
臣师行所至,灾黎环吁马前,泣诉痛苦情形,幽咽莫办,亦惟有挥泪谢之而已。
其浙西三属,惟嘉善、石门、平湖、桐乡等县素赖蚕桑为生计,数年之后,或可复元,其近山各县情形亦与金、严等处相似。
” 如果左宗棠对于战争中浙江人口的损失估计是准确的话,那么,在金华、衢州、严州、处州四府人口损失率高达95%。
根据现存地方志统计如下: 嘉兴府:208.7万 杭州府:300万 湖州府:299万 严州府:55万 衢州府和金华府:123万 处州府:47.5万 绍兴府:400万 宁波府:100万 台州府:108万 也就是说,战争之前的浙江大约有人口3127万,战争之后,全省人口只剩1497万,人口损失1630万,损失比例为52%。
战争中人口损失多的地区,战后人口的增长速度快,反之则低。
从总体上看,战后浙江的人口增长呈现一种低增长的态势,杭州、湖州及严州、衢州战后人口的较快增长与移民的迁入有关。
在《中国人口史》中,曹树基估计太平天国战争中苏、皖、浙、赣、闽五省人口损失大约达到了7000万人。
战争爆发时的1851年,中国人口大约为4.3亿,太平天国战争使中国人口损失了16.3%,即人口损失了六分之一。
若以五省计,战前人口约为1.57亿,人口损失了大约45%,几达战前人口的二分之一。
就浙江省而言,除了战争中的屠杀外,瘟疫导致的人口死亡更多。
将对历史事件评价的立足点置于“人”的本身:“人”的利益和“人”命运,才是历史学家应有的基本价值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秦始皇嬴政陵究竟是没有找到还是没挖掘?
是怎么发现的?据说是这样的,在1974年的3月份,天大旱,水稀缺,陕西省临潼县骊山北麓西杨村的村民响应上级打井抗旱的号召,并在打井时挖出了秦俑的陶片,村民们十分诧异并把情况报告给了县文化馆。
由此,秦始皇陵位置就被确定了。
那么40多年过去了,为什么没有秦始皇陵挖掘的相关报道呢。
既然找到了,那么为什么不去发掘,难道真的如民间传说的一样秦始皇陵里面布满了机关,而且设置机关的匠人在当时已经被斩,根本没有人知道破解机关的办法呢? 当然,秦始皇陵没被发掘一方面原因是由于规模大里面反盗墓的如同水银等东西较多,但没有民间传说的那么邪乎。
但更重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秦始皇陵规模太大,据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
就相当于5个国际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而且秦始皇陵上面有如山一般的土层,可想而知,这么大面积,挖掘难度十分大。
第二,就兵马俑挖掘来看,秦始皇陵里面的文物应该还多还复杂,当时发掘兵马俑时,由于保护不到位,彩色的兵马俑在与空气接触后全部变成了灰黄色。
现有技术挖掘后无法保护文物,有些文物长时间没有接触空气,一但接触很可能氧化。
比如古墓中的衣物一旦接触空气就会变质,瞬间化为灰烬。
第三,陵墓地宫布局尚不明确,不清楚门道有多少,主墓室在哪,挖掘难度是相当大,一旦贸然挖掘,有可能会破坏整个地宫。
第四,秦始皇皇陵中有大量水银,历史传说如江河一般。
相关报道称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两次在秦始皇皇陵采样研究。
多次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陵墓有大量水银说法被证实。
如何处理这些水银也是发掘的一大难度! 秦始皇皇陵并不是没有找到,也不是民间传说由于机关众多而不挖掘。
是由于目前技术不足以保护文物,才使得秦始皇陵一直蒙着神秘的面纱! 终有一天,科学技术进步,秦始皇皇陵的神秘面纱终将被揭开,皇陵也会震惊世人! 随机文章军方唯一承认的外星人事件,比利时不明飞行物事件/13万人目击中国四大家鱼是哪四种,鲢鱼/草鱼/鳙鱼/青鱼成为中国食用最多的鱼路飞第几集吃光明果实,网络谣言/路飞靠橡胶果实通关(被掏空)人类进化最完美形态,细数人类十大进化失败/大脑并不完美算命怎么知道我的一切,算命先生会算准的原因(心理战术/真相)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风流皇帝乾隆为什么会传位给能力不出众的嘉庆 究竟是风流皇帝乾隆的无奈还是被迫如此
在古代,传位那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为了让自己的江山得以延续,也为了让百够,老皇帝在下位之前都会对下一任的皇帝作出严格的筛。
一般筛选上位的不是贤明的皇帝,就是专于朝政的皇帝,但是乾隆却很奇怪。
乾隆一生共有17个儿子,最后选择的却是自己那么多儿子能力不出众的,这背后是究竟是老皇帝的无奈,还是被迫如此? 嘉庆平凡的一生 说起清朝的那么多个皇帝,其中存在感最为薄弱的应该就是嘉庆皇帝了, 因为他在位的一生真的可以用平庸来形容。
一生没有什么经常的功绩,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绯闻之类的,所以很少被人记住。
而他一生之中最为精彩的决定,应该就是刚上位不久就除掉和坤以及他的众多势力。
其实实际上并不是乾隆不选择其他皇子,而是到最后的时候,乾隆已经没有其他更优秀的皇子可以选择了,这是为何? 随着驾崩的消息传出,25岁的乾隆继位,而当时古代的人结婚非常地早,再加上雍正一直都有意要将皇位传给乾隆,乾隆其实在继位之前,就已经有了好几个孩子。
乾隆上位之后,与自己的妻子富察皇后非常恩爱,两人也是诞下了不少的子嗣。
当年乾隆为了稳定皇室之内的安定,决定将立储的方式更改为“”,即度,该制度明确规定了将嫡长子立为皇子,作为下一任的接班人。
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有效缓解自己儿子们之间的紧张关系,也不可以减少皇子们为了争权夺位而进行的无意义的厮杀,稳定了皇室的安定。
由于与富察皇后关系甚好,乾隆一直秘密地将皇次子永琏立为皇太子,但是非常不幸的是,永琏在第二年就去世了。
富察去世,乾隆立储无望 过了几年之后,富察皇后又生下了七皇子永琮,此时的乾隆喜出望外,本以为自己的接班人再次出现了,可是不幸的事情再次发生。
尚在襁褓之中的永琮在几年之后就夭折了,而富察皇后也因为多次的丧子之痛,终日郁郁寡欢,最后在乾隆13年的时候就病逝了。
在得知富察皇后的死讯之后的乾隆,那叫一个伤心啊,不仅伤心皇后的去世,也是为两位皇子的死感到悲伤,而乾隆也再也没有办法立嫡长子为皇太子了。
此后乾隆发布了一个诏书,决定效仿雍正的“秘密立储”,方案,众臣不得在明里暗里以上书或者各种手段向我推荐立储人选,违令者斩! 想立但是造化弄人 乾隆真的算得上是历史上非常长寿的一位皇帝了,随着乾隆的岁数不断增加,乾隆对于立储之事一直都是非常着急。
而当时他非常看好的人选就是永琪,也就是电视剧中常见的“”,虽然永琪的生母地位并不是很高,但是永琪天资聪慧,且非常擅长骑射,可以说是当时乾隆最倾向的人选了。
不仅如此,永琪还与乾隆有过命的交情,当时圆明园突发大火,而乾隆还在圆明园中处理事务,得知此时的永琪,直接冲进大火之中将被困在圆明园中的乾隆背出了大火。
至此,乾隆算是下定了决心要立永琪为储,可是为什么最后没有选择永琪呢,那是因为永琪被乾隆给熬死了,永琪并没有乾隆长寿,在20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如果永琪活着未必可以上位 永琪的死给乾隆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一方面是自己立储已经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而唯一的人选却又去世。
还有一方面就是当初大火之中救下乾隆,让乾隆已经把永琪当做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结果到头来还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其实当时对于永琪继位的可能性有多大,很多人都觉得就算永琪长寿,乾隆也未必会选他。
因为在乾隆退位的时候,永琪已经是一个年近半百的人,让一个年近半百的人上台执掌朝廷,略微让人感到有一些不适合。
因为无论是处理事务的能力,还是出征带兵的杀伤力,都肯定是不敌年轻人的,所以当时很多人觉得乾隆退位的时候,永琪也没有机会上位了。
无奈选择了嘉庆 乾隆共有17个儿子,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有的甚至还没有名字就已经重新回到轮回之中了。
直到最后乾隆60多岁的时候,只剩下4位皇子可以选择,分别是八皇子、十一皇子、十五皇子以及最小的17皇子。
其中八皇子由于身体残疾,行走不便而被派出,最小的皇子则由于生性贪玩,,到处惹是生非,也并不是统领天下的料子,最后的选择就在15和11之间了。
十一皇子是个非常聪明且孝顺的人,深得乾隆的喜爱,但是乾隆并没有传位给他,有学者猜测,很大的原因在与乾隆还念念不忘自己手中的权力,而相比十一皇子,嘉庆更加好控制一些。
简单来说的话就是,相比起传位给十一皇子,传位给嘉庆的话自己还能继续掌管朝政好几年,而当时算上乾隆做皇帝的日子,他在政已经有64年。
即使是半个世纪的掌权,也还是没有让乾隆完全放弃权利,到临死之前还对此念念不忘,所以在最后无奈之中掺杂着一丝自己的私欲,选择了嘉庆作为下一代接班人。
结语 有人说嘉庆皇帝的上位,才是清朝正式开始衰败的原因,如果当时乾隆能够早一点放下权位,选择更加贤明,更加有能力的人上位,可能清朝以及整个中国的历史,会是另外一幅繁荣的景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