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是明代思想家,为什么他最后却选择了自杀呢?

李贽的一生充满着对传统和历史的重新考虑,这也是后期社会思想变革的一个聚焦般的体现
【千问解读】
李贽的一生充满着对传统和历史的重新考虑,这也是后期社会思想变革的一个聚焦般的体现。
有明一代,他是最为猖狂和叛逆的“异端” 。
他蔑视六经,挑战儒家之正统,不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
他是明朝第一思想犯,他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自由主义思想家。
若是走在明朝晚期的大街上,随口提到李贽这个名字,别说儒林学士了,就是,都会双眼放光:“李贽又出畅销书了?还是上讲坛品了?”热烈之情溢于言表,连顾炎武都有点酸溜溜,说是“一境如狂”啊。
思想家做到这个份上,成大众偶像了,肯定得受点争议。
不过,李贽惹的争议实在太大,他一竿子捅到底,把深宫里的给惊动了。
皇帝调来他的案子一看,出身没问题,履历很简单:先做官,后做和尚。
正准备放他回老家算了,没料到李贽用一把剃刀在喉咙上轻轻一割,揭开了他狂放思想中最后的答案:做自由烈士。
做个傲慢清官又何妨 不管李贽是多么“离经叛道”,有何等“异端邪说”,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还是做官。
李贽祖上跟朝廷颇有渊源,曾奉命下西洋经商,虽不像混得有头有脸,但总算富甲一方。
可惜犟小子李贽1527年初冬在福建泉州出生时,明王朝已进入了的第六个年头,“海禁”已起,家道中落。
迫于生活压力,只好另谋出路,希望靠读书闯出一片天地。
天才儿童李贽一鸣惊人,12岁就写出《老农老圃论》,把孔子视种田人为“小人”的言论大大挖苦了一番,轰动乡里。
这下好了,特长一栏既然填上“写作”二字,只好锦绣文章卖予帝王家。
很快,26岁的李贽考中举人 。
4年以后,谋得河南共城教谕之职,成为养家糊口的主力军。
后世有欧洲人米卢对着足球说:态度决定一切。
我们明朝高材生李贽的态度,就是对着官场轻蔑地说:我混饭来了。
这决定了他做官仅有两个特点:一、傲慢;二、清贫。
首先来看看李贽怎么个傲慢法。
第一,他非但不像中举一样,给来点喜剧,反而坚决不再考。
所以打这以后,举人李贽,只能在八、九品小官的基层公务员岗位上接受锻炼,博士、礼部司务、员外郎……统统禄俸微薄,公务不多。
第二,从当官第一天起,他就耻于官场暗流,更鄙视自己为五斗米而折腰,于是履行完公务就“闭门自若”,摆明了不与同事打交道。
第三,他闭门是在钻研学问。
一个12岁就敢把矛头指向孔子的人,那种天才般燃烧的自由思想、个人情怀日益成熟,处理公务自然处处与上级唱反调,典型的“刺头”一个。
长期的傲慢让李贽的工资单很难跟上明朝经济发展的形势。
混自己的饭虽然够了,但他早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贵族,他把家养得很不妙,未达到温饱水平。
甚至在1564年,好不容易靠着祖父病故收了笔“赙仪”钱。
扣除自己奔丧的费用,其余留给妻女买了田地,他满心以为能过上安稳日子了。
谁知从泉州回来一看:大旱,颗粒无收,两个女儿饿死了…… 不过,傲慢和清贫绝不影响李贽做个好官。
51岁时他得到一个正四品实职,云南姚安知府。
这实在不是个美差,西部待遇不好,姚安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但这丝毫没防碍他建功立业。
他迅速摸清民情,采用的方式。
对民族纠纷,“无人告发,即可装聋作哑”,从不扩大事态。
对民族上层人士,以礼待之,竭以至诚。
三年任期下来,民族工作抓得有声有色,令云南巡按御史刘维,要向朝廷举荐他。
按说,这该是一辈子颠沛流离的李贽官场生涯转折点。
哪知道李贽听到消息,拔腿就跑,逃进了滇西鸡足山里。
天上掉下的馅饼他愣是不要,定要刘维替他交了辞职信,才肯从山里出来。
25年的官场生涯啊,他实在累了,新婚的夫妻都熬成银婚的老伴,可他李贽,是永远熬不灭心里那把自由火、身上那股执拗劲的!于是,李贽离姚安,士民拥车,遮道相送,车马不能前也。
“学术和尚”也疯狂 辞了官的李贽心里非常难过。
首先,他没有完成养家糊口的最低奋斗目标。
其次,他还为生计丢掉了最高奋斗目标——学术。
他还记得多年以前,在北京补了礼部司务的缺,有人嘲笑他说等了几年捞到一个穷得要命的闲职。
他自己是怎么回答的:“我心目中的穷,同一般人说的穷不一样。
我觉得最穷是听不到真理,最快乐是过自己感兴趣的生活。
十几年来我奔走南北,只是为了生活,把追求真理的念头遗忘了,如今我到了京师这种地方,能找到博学的人请教,就是快乐。
” 言犹在耳,可岁月已蹉跎。
你看那女儿坟茔旧,你看那老妻红颜改,你看我这一把老骨头还能做学问吗?当然能。
李贽想到做到。
55岁的他携妻从云南直奔湖北黄安的天台书院,白天讲学论道,夜宿好友耿定理家中,主业是门客,兼职是家庭教师。
不幸的是,他招收女弟子、个性要解放、个人要自由的“异端邪说”,与耿定理的哥哥、刑部左侍郎耿定向的正统观点激烈冲突,双方水火不容。
耿家门人也分成了两派,彼此用拳脚来解决真理问题。
耿定理一去世,李贽就从耿家搬出来,迁往麻城,投靠另一位知己周思敬,开始了孤寂的学术流浪。
这一回,李贽似乎吸取了教训,不住朋友家,住寺院。
第一站,住维摩庵,算是半僧半俗的“流寓”生活 。
第二站,住龙湖芝佛院,在周思敬资助下读书参禅。
李贽一定想不到,他与寺院结下“孽缘”,顿时让耿定向得意地笑起来:“小样!总算逮着你的把柄了。
”李贽还以为得来全不费功夫,清净了,于是把妻子、女儿、女婿送回泉州老家,“既无家累,又断俗缘”,正式登记为芝佛院的常住客户和职业作家。
书写到高兴处,索性剃发留须,故意摆出一副“异端”面目,俨然是个搞学术的老和尚,如此便是10年。
结果,李贽火了!举国上下,满城尽是李贽“粉丝”。
刘东星亲自接他去山东写作;历史学家焦竑替他主持新书发布会;文坛巨子三兄弟跑到龙湖陪他一住三个月;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和他进行了三次友好的宗教交流;全国各大城市轮流邀请他去做访问学者。
李贽一开坛讲学,管你是哪座寺庙,在什么深山老林,和尚、樵夫、农民、甚至连女子也勇敢地推开羞答答的闺门,几乎满城空巷,都跑来听李贽讲课。
这下子,李贽成了横扫儒、释、民的学术,明朝竟出了个前所未有的大众偶像。
李贽学说,哪来如此魅力?答案是的。
他流过浪,对社会中下层生活深有体会;他执过政,和学术精英有过思想的碰撞。
两方面的经历,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他自幼的反叛精神和个性思想。
在几千年来“”的“无我”教条下,喊出了人人皆圣人、可以有自我的心声。
就冲着这一点,能不得到饱受压抑的儒学士子、平民百姓的欢迎吗? 剃刀下的亡魂才自由 表面上看起来,李贽生活形势大好。
当然,这不是说他的物质生活。
在物质上,李贽依然,而且脾病严重,身体日渐衰老;过分燃烧的思想也像水蛭一样,吸食了他虚弱的体力。
但是,他的学术成就让他觉得,幸福像花儿一样。
可是,李贽晚年的生活环境迅速恶化。
友人越是倾力相助,民众越是,敌人就越是磨刀霍霍。
公元1603年,万历二十八年,76岁高龄的李贽回到了龙湖,打算结束多年流浪的生活,终老在此。
此时,老对头耿定向终于发难了。
而且,是一个李贽做梦都想不到的罪名:僧尼宣淫。
顽固的正统思想卫道士,指责李贽作为一个僧人,不节欲,倡乱伦,有伤风化,怂恿黄安、麻城一带的“逐游僧、毁淫寺”。
顽固的地方官吏,以“维护风化”为名,指使歹徒烧毁李贽寄寓的龙湖芝佛院,毁坏墓塔,搜捕李贽。
老头李贽,只好再次出逃,躲到河南商城县的黄蘖山中。
他终于意识到生活小节上的狂放不羁,也能带来的后果。
其实,李贽剃发颇有苦衷。
头一条,天热头痒,又写书无暇,干脆不梳不洗,剃掉省事。
再一条,做官20多年,约束受够了,如今辞职做学术,竟然又被家人约束,不是催他回去,就是前来找他。
还是没有自由,不如剃发明志:我就是不回家了。
又一条,好不容易学问有成了,社会上又冒出许多闲人,指责他是“异端奇人“,还是不自由。
说来说去,青丝诚可贵,若为自由故,为何不能剃?李贽剃发,表明了他对世俗的厌倦胜过了同情,他实在想让自己快乐一点。
但是,剃发虽真,出家却假。
李贽从来没有受过戒、拜过师。
佛祖门下,简直是平白无故多了个荣誉弟子。
至于说李贽“宣淫”,已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76岁垂老之人怎能在芝佛院“挟妓女”、“勾引士人妻女”? 其实,在中国历代王朝,畏惧思想者思想的火花,却又不敢以思想的名义逮捕,这种事情并不少见。
皇帝们总是害怕,一旦思想的罪名写进诏书公告天下,那不是让老百知道有种叫“星星之火”的东西?那还了得,他们一学会,立即可以烧掉这金灿灿的宫殿。
于是,各位大臣,众位卿家,快快替朕想个可治其罪的罪名来。
万历皇帝的大臣们想出来了:桃色新闻。
大臣们地控诉着和尚与尼姑、妓女、淑女的故事,万历皇帝听得很满意,他在逮捕令上做出了批示 :“李贽敢倡乱道,惑世诬民。
令下治罪。
他的著作不论出版与否,一概查抄烧毁,凡收藏、保留者,严罚不怠!” 逮捕过程非常顺利。
当时李贽就在北京通州的好友马经伦家里,他是应邀到此著书讲学的。
听到抓他的到了,身体已经很羸弱的李贽竟快步走出来,大声道:“是来逮捕我的吧,快给我抬来门板,让我躺上去”。
锦衣卫目瞪口呆,只好按照吩咐,把他抬进了监狱。
对死,李贽无所谓得很:“今年不死,明年不死,年年等死,等不来死,反等出祸”。
然而,万历皇帝并不打算让他死,思想的传播已经扼杀,桃色新闻又不是什么死罪,皇恩浩荡其实也很容易。
于是,李贽既没受什么刑,又可以读书写字,牢狱条件不可谓不好。
最终的判决书下来了,李贽一看:送回老家,地方看管。
他顿时失望了:一个自由的斗士,怎么能够被看管? 公元1602年农历3月16日,李贽静坐于北京皇城监狱,一名侍者为他剃头。
剃好以后,李贽抢过剃刀,朝自己的脖子割去,顿时鲜血淋漓。
侍者大急,问年老的犯人:“和尚痛否?”李贽不能出声,以指在侍者手心写:“不痛。
”侍者又问,“和尚为何自割?”李贽写:“七十老翁何所求?”辗转两日,终于断气…… 他用一把剃刀追求到了他的自由。
从此,宣告了明末思想界的沉寂,宣告了自由时代的遥遥无期,也宣告了对封建朝廷无声的蔑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亨利·埃夫里是哪位?英国海盗亨利·埃夫里生平简介
英国海盗。
在17世纪后期活跃在大西洋和印度洋。
在受虐的年轻水手与船上小厮心中,埃夫里成了英雄。
他是他们中的一分子,为自己的同伴挺身而出,领着他们到应许之地,抵达水手在这个世界上的天堂。
传说中的埃夫里,是从平凡人之中崛起的赢家,象征新一代被压迫水手的希望。
他是的"海盗王" ("The Arch Pirate" and "The King of Pirates)。
他在1659年,他抢劫了莫卧儿王朝的聚宝船,掠夺了堪称海盗史上最大的财宝。
之后他逃亡到拿骚等地,最终官方也没有抓到他,他像从世界蒸发了一样。
埃夫里1659年8月20日在距朴茨茅斯东南9.7公里的牛顿费勒斯(Newton Ferrers)出生,父亲名叫约翰·埃夫里(John Every),作为商用船只船长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
埃夫里曾经结过一次婚,但未有子嗣。
亨利·埃夫里十几岁就在英国皇家海军船上当见习水手。
1688年,大同盟战争爆发,埃夫里因作战英勇,很快从见习军官升为大副,此时他才30岁出头,是船上3个大副中最年轻的。
1690年6月,他的船所在舰队在对阵法国的比奇角战役中,受到法国舰队重创,同年8月,埃夫里被皇家海军革职。
离开皇家海军后,埃夫里开始在非洲大西洋沿线做奴隶贸易。
1660年到1698年,皇家非洲公司垄断了非洲到大英帝国的奴隶贸易,未经许可的奴隶贸易受到英国官方的打压。
尽管这样,受到奴隶贸易丰厚利润的吸引,埃夫里和其他奴隶走私贩子仍各行其事。
埃夫里常常伪装成英国船只引诱其他奴隶运输船船员登船,俘虏他们并抢夺其船上的奴隶。
随机文章汉武麾下李陵力战匈奴之可信度墨菲定律爱情启示,和平分手意味双方都找好下家(爱情中的硬道理)谷歌和苹果哪个厉害,谷歌市盈率是苹果1.8倍(未来或更强)揭秘属什么的人不能养龟,兔、龙、狗与乌龟从图不能养(招来厄运)冥王星是什么颜色,呈明暗的斑点图像(暗灰色/冥王星没生命)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法拉比有着怎么样的成就荣誉?分别是在哪些方面
他认为哲学是研究宇宙万有关系的科学,只有通过哲学才能获得对宇宙整体的认识,也只有精通哲学才能达到认主的目的。
他把哲学分成理论的哲学和实用的哲学。
理论的哲学包括物理学和数学等,实用的哲学就是伦理学。
在本体论上,他受新柏拉图派“流溢说”的影响,认为安拉是宇宙万有第一因和目的因,它是永恒的、纯粹精神的必然实在,安拉的本体和外部世界是同一的,宇宙万有源自造物主流出,安拉流出了理智、世界灵魂和物质,安拉通过万有表征其存在。
外部世界是物质的,它是由土、水、火、空气4种物质元素和干、湿、热、冷4个基本特性所构成的物体组成。
运动和变化是物体的特性,发展是变化的过程,变化是发展的结果。
事物的必然性便是宇宙的规律,宇宙万有同一于安拉的纯粹精神。
在认识论上,他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具有认识能力是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性,人类是认识的主体,人同外部世界的事物发生关系是认识的首要条件。
认识起源于感觉,但要获得知识,要借助于人类能动的理性。
他把理性分为功能理性飞能动理性、习得理性和积极理性4类。
功能理性是人借助感觉器官去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能动理性是人自我认识能力向现实的转变,主要是语言和思维,习得理性是人们逻辑思维能力的一定形式和概念,积极理性是人类知识的总汇,是人类共同认识能力对世界规律的整体认识。
他主张逻辑学是哲学的导论,是从已知推求未知的科学,矛盾律是逻辑学中的最高定律。
在科学、哲学和宗教的关系问题上,他强调哲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认为纯理性的价值高于宗教的价值。
他认为科学和宗教是两种不同领域内的真理,宗教是属于人们的思想信仰和社会道德准则范围内的真理,而科学是人们探索自然的因果关系和为人类谋求幸福进步的知识,是广泛意义上的真理。
逻辑是区分哲学和神学的基本手段。
在灵魂观上,他认为人的灵魂同肉体是相联系的整体,人的肉体死亡后,个体灵魂将回归宇宙灵魂,而宇宙灵魂是不灭的。
在社会政治观上,他受柏拉图《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影响,在著述中提出了一个理想国的模式,在这个理想国中,君主应是贤明、睿智和完美的人,公民应具有科学、哲学知识和政治上有教养,社会的目的是为了公民的幸福,而人生活的最高目的是要参悟与真主的同一。
音乐成就 法拉比还奠定了阿拉伯音乐理论的基础。
他在《音乐大全》中确立了音乐的基本概念,阐述了音乐理论的物理和生理学原理,对曲谱进行了分类,记述了各种乐器的演奏法。
他创作的赞颂安拉及伊斯兰教的诗歌成为苏菲派修道者念“迪克尔”的内容。
随机文章250定律是什么意思,每名顾客身后有250亲友可成用户鲶鱼效应是什么意思,鲶鱼效应是企业激励员工的可靠方式地狱七君主都掌管什么,暴食/淫欲/贪婪/傲慢/嫉妒/愤怒/懒惰樱木花道为什么剪头发,削发是为了谢罪/樱木叛逆染红发路飞第几集吃光明果实,网络谣言/路飞靠橡胶果实通关(被掏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