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誉南帝段皇爷什么关系?历史上真实大理段氏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8 点击数:
简介: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里,存在着一个特殊的武学门派-大理,他们不仅凭借“一阳指”、“六脉神剑”等武林绝学独步天下,而且各个贵为皇子王孙,地位身份极高。

大理段氏虽然

【千问解读】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里,存在着一个特殊的武学门派-大理,他们不仅凭借“一阳指”、“六脉神剑”等武林绝学独步天下,而且各个贵为皇子王孙,地位身份极高。

大理段氏虽然偏居西南一隅,却也是威震天下。

无论是风度翩翩、的痴情小王爷;还是嗜武如命,最后出家的“南帝”()段智兴;以及风流成性的、四处的镇南王;还有为国为家毅然剃度的大理段正明。

这些在小说中、影视剧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其实在历史中真真切切的存在过。

据记载大理段氏的祖先是从甘肃武威迁徙而来,一位名叫段俭魏的因辅助当时(唐中期)云南统治集团的有功,被封为官,从此世代承袭。

到第六代的子孙段思平时,大理国内政局动荡,统治者更换频繁,国内民众怨声载道。

深得民心的段思平于937年发动起义,并得到了云南地区37个部族的支持,率兵夺取羊苴咩城(今大理),正式建立大理国。

作为大理国的开创者,段思平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推动了大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945年,段思平病死,他的儿子段思英即位。

但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矛盾,一年后段思英被废;段思平的弟弟段思良即位。

而段思英则被迫出家为僧,在大理崇圣寺修行,法号宏修大师。

此以后,大理国的皇位在思平、思良两支系展开争夺,而大理皇帝们在激烈政治斗争中,也经常剃发为僧。

此后段思良、段思聪、段思顺相继即位,别看都是“思”字辈,但他们是祖孙三代人。

段思顺统治时期,965年派兵灭了盘踞在四川的后蜀,大臣们劝他趁机出兵云南。

但赵匡胤用玉斧划大渡河为界,说道“此外非吾有也”,大理国得以保全。

985年段素顺之子段素英即位;1009年段素英之子段素廉即位;1022年段素廉病死无子,于是他的侄子段素隆即位。

也许是厌倦了血腥权力斗争,段素隆不愿意为帝,禅位给侄子段素真,自己出家为僧。

当了15年皇帝后,段素真也禅位为僧,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段素兴。

即位后段素兴荒淫无度,三年后被掌握大理国实权的废除。

拥立段思平的玄孙段思廉为帝,皇位重回段思平子孙一系。

这段说着可能比较乱,但比较一下就明白了,就如同赵匡胤(段思平)开国,但是皇位一直在弟弟(段思良)的子孙中传承,知道南(段思廉),皇位才回归。

下面这段就进入大家比较熟悉的节奏了。

段思廉统治时期大权旁落,高智升家族逐渐掌握大权,此后家族也有很大势力。

1080年,杨义贞发动政变,杀国君段廉义(段思廉的儿子)而自立为帝。

但时间不久,高智升派其子高升泰率兵诛杀杨义贞,拥立段寿辉(段廉义之侄)为帝。

小说中《》中四大恶人之手的的原型就是段廉义的儿子,因为杨义贞之乱而身受重伤,没能继承皇位。

没有实权的段寿辉不敢贪恋皇位,一年后出家为僧,禅位给堂弟、段思廉之孙段正明。

段正明性格谨慎、生活节俭,在位12年,但其实是个完全没有实权的傀儡。

1094年于崇圣寺出家为僧。

他的禅位不因为鸠摩智,也没有禅位给弟弟段正淳,而是权臣高升泰。

1094年高升泰称帝后,改国号为“大中国”,但在临终前吩咐其子高泰明将皇位还于段氏。

于是1096年高泰明拥立段正明的之弟段正淳为大理第十五位皇帝,后人通常称之为“后大理国”。

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中,段正淳的妻子不是什么,而是叫高升洁(高氏家族的成员),现在还流传着一段段正淳写给妻子的书信:“国有巾帼,家有娇妻。

夫不如妻,亦大好事。

妻叫东走莫朝西,朝东,朝西比武赛诗。

丈夫天生不才,难与红妆娇妻比高低。

”而且段正淳不是被人杀死的,而是出家为僧了。

1108年他退位为僧,让位于其子段正严。

段正严还有两个名字-段和誉、段誉。

关于他的相貌、事迹已经不可考证,但值得一提的是段誉在位长达39年,是大理所有皇帝中最长的一位。

在位期间曾经派人到进贡,当时的皇帝派人册封段誉为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

但段誉皇帝做的并不开心,掌权的高氏家族的内讧引起政局动荡,诸部不时反叛,加上天灾频繁而降,诸子争位,的段誉于1147年退位出家,其子段正兴即位。

段正兴在位24年,于1172年同样禅位为僧。

1172年大理国迎来了第三位知名皇帝-段智兴。

没错,就是《》、《》中大名鼎鼎的“南帝”(一灯大师)段智兴!段智兴在位29年,在位期间崇信,大建佛寺,经常延请僧人入宫,早晚做法事,不理国政,国力衰落。

但恐怕又要让读者不爽了,段智兴虽然信佛,但却没有出家为僧。

金庸先生却以段智兴为原型,成功塑造了“南帝”段皇爷(一灯大师)的形象。

而真实的历史上段智兴是段正兴的儿子,也就是段誉的孙子。

1200年“南帝”段智兴病死,他的两个儿子段智廉、段智祥先后继位,被段皇爷折腾够呛的大理国国力有所恢复。

但皇位传到段祥兴(段智祥之子)时,又发生了动乱,因为强大的蒙古骑兵开始大举南侵。

1251年大理末代皇帝段兴智(段祥兴之子)即位。

第二年,蒙古大军在、兀良合台绕过统治的四川地区,从吐蕃迂回直取大理。

在抵达金沙江时,当地部落献计,将几张牛皮筏子连接到一起,成功渡江,史称“元跨革囊”。

此后蒙古大军,将当时的高氏国相高泰祥擒获后斩杀,但忽必烈认为他是忠臣,对其后代“许以世其官”。

1254年秋,蒙古大军攻破昆明,段兴智被俘,至此建国300余年的大理国灭亡。

不要以为至此大理段氏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亡国之君段兴智没有被处死,反而被封为大理总管,依旧掌管云南5城、8府、37郡,只是由皇帝变成了土皇帝而已。

从此段氏世代相承,总管云南12代百余年,直到1382年派兵入云南才彻底结束。

由于蒙古大军、明军两次入云南作战,许多文献资料毁于战火。

所以关于段正淳、段誉、段智兴等人事迹非常之少,而起他们大多出家为僧,甚至生卒年龄都不详。

同样大理历代皇帝出家的崇圣寺(小说中天龙寺的原型)也毁于战火之中,只有三塔犹存于洱海之畔。

随机文章宋代王安石变法中”贡举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清朝百姓为何不愿生女儿?因1「特殊制度」 当时人不敢说中国有舰载巡航导弹吗,东海10先进程度超战斧(未证实)恐龙和人类共存时代,墨西哥现人类骑恐龙雕像/秘鲁恐龙人类图画石科学界不敢公开的秘密,人类史上最恐怖的十大科学家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析清代帝王奢华生活,过生日打造的“寿碗”长什么样?

的生日叫“万寿节”,皇权专制发展至最顶峰,皇帝过生日是容不得马虎的大事。

清代“万寿节”与“朝岁”、“祭天”的节日一样重要,“万寿节”可谓气氛庄严、万民同庆的日子,统治者刻意凸显其崇高意义。

清帝寿十年一大庆,每年一小庆,里程碑式的六十、八十大寿,则刻意隆庆。

万寿节当日,皇帝御殿接受王公百官的朝贺及贡献的礼物。

京城处处歌舞升平,主要街道用彩画、布匹等包装得绚丽多姿。

各地文武百官,设置香案,向京城方向行大礼。

款五彩盘(前) 清代诸多帝后之中,高寿者,但得享万寿盛典的只有康熙帝、崇庆皇、帝、帝和皇太后五人。

套用白云老太太的一句话,清代的万寿盛典,那可是“锣鼓喧天 ”,这一“普天同庆”的盛典留下了诸多文物,这些今天都是身价不菲的宝贝,见证当年清帝后奢华的生活。

清代首开“万寿节”寿庆的是,在他六十大寿期间,自四九城的畅春园到西直门,经新街口、西安门通中南海,与紫禁城的庆仪连接,一路彩坊接连不断,连缀着彩墙、彩廊、演剧采台、歌台、灯坊、灯楼、灯廊、龙棚、灯棚无数,路径的寺观,大设庆典。

将“万寿节”发扬光大的是,乾隆,尤喜矜夸自己是“”,作寿尤其喜欢讲排场。

他的“万寿节”是全国各地官员都头疼的日子,因为不知道怎样糜费,才能让皇帝老儿满意。

乾隆到了晚年后,只管自己高兴,不顾百姓死活的。

什么东西都贪多,宫里督造、各地进献的宝贝越多越好。

以乾隆三十五年为例,过60大寿的乾隆,臣子进献60柄金累丝玉如意,他还在北海建楼供无量寿佛万尊,故名万佛楼。

到他八十整寿,更是铺排浪费,把全国都折腾得够呛。

因此,乾隆留下的作寿器皿是最多的。

寿字与牡丹花呼应,有长寿富贵之意,此盘是饽饽宴上摆点心用 到了乾隆的儿子,情况又不一样。

嘉庆是个生性节俭的皇帝,他的四十、五十、六十整寿都没有怎么大肆庆祝。

他是个体恤百姓的好皇帝,只是运气不怎么好。

他的父亲乾隆在位时间太长,太能折腾,几乎败光了大清国运,他接手后的国家开始走下坡路。

嘉庆作为太子的“待机”时间太长了,虽然他很努力,也无法挽回大清的颓势。

他留下的做寿器皿不多。

嘉庆御用款碧玉长寿字扁形执壶 到了、等大清末世皇帝,国家一再割地赔款,但是皇帝对自己的生日还是不马虎。

做寿用的器具,越制造越漂亮,比前代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随机文章富可敌国的商人,跑去从政会怎样?看看二千多年前这个例子,下场简直超悲剧…《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宋高宗赵构的生平简介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室将变得多热,90年上升7度(持续升温将面临末日)蒙娜丽莎十大恐怖之处,背后竟有外星人(蒙娜丽莎的微笑最恐怖)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清朝帝王处理政务时,是怎么回事?到底是说满语还是汉语?

由于离我们最近,留下的史料也最多,因此大家在清宫剧中,会看到这样的一幕,上朝的时候,下面全部都是跪拜的文武百官。

这时就会高喊“皇上驾到”,随后皇帝便开始和大臣们谈论军国大事,然而其实据史料记载,在真实的历史上,这样的情形还是相当少见的。

几乎每个月才会出现这样的一次,据资料揭露,皇帝在处理军国政务的时候,基本上是采取召见的方式,而官员一般要等皇帝吃过饭之后才能汇报政务。

那么相信大家会有一个疑问,清朝皇帝处理政务时,到底是说满语还是汉语呢?毕竟大清王朝是满洲贵族主政,其实这主要是要分情况讨论的,如果是大型的朝会,皇帝基本上都说的是满语。

不过在清朝中后期,皇帝们因为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汉语也说的越来越好,其实也在说汉语,不过按照严格规定,早朝还是应当说满语。

但如果是皇帝召见大臣,就没有那么严谨了,一般来说,如果是满族大臣,那么皇帝就会说满语,面对汉臣,自然也是这样。

当然之所以还是要以满语为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保密,大家要知道,清朝早期的一些绝密文件基本上都是用满文记载的,为了讨好满洲贵族。

许多汉人大臣也开始学习满语,据史料记载,张英和张廷玉父子两人,就因为精通满语,深受皇帝的器重。

其中张英更是在满语考试中考了第一名,当然清朝统治阶级为了缓和民族矛盾,也大力鼓励满族大臣积极学习汉语。

而且除此之外,皇子们学习也十分辛苦,并非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么舒服,他们必须精通满语、汉语和蒙古语,不仅要会写,还要会说。

特别是从开始,乾隆帝十分喜欢汉语,并且留下了众多的诗篇,还号称是文治武功的。

这其中还出现了一个语言奇才,他一生精通10门语言,当他的兄弟还在为学习汉语发愁的时候,他就已经精通了满语和汉语,以及蒙古语,除此之外,他还在积极学习俄语和意大利语。

而且更为厉害的是,他还创造了用拉丁文写满文的方法,并且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惯用的一种方式,此人便是九阿哥。

当然大家要知道的是,满族贵族要长期统治中原,并且主宰数以万众的汉人,必须要学习汉语,因此满族也开始慢慢减弱,一般只有在满族贵族交流中才会实现。

而且清末时期,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做了一件事,大力推广普通话,并且最终决定用官音来代替各地的方言,大大加速了各地和各民族的交往。

从此之后,大清王朝的国家通用语言也变成了汉语,自然无论是帝,还是宣统帝,均使用汉语交流。

笔者认为,在封建社会中,历史不断呈现出一种奇怪的规律,周边的游牧部落灭亡中原王朝之后,为了更好的实施统治,在中接受汉文化的熏陶,最终不断被汉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无论是蒙古人建立的,还是满族建立的清朝,皆是如此,可想而知汉文化的强大。

除此之外,虽然精通汉文,一生写下了数万首诗词,但却无一个流传后世,虽然颇有文采,但还是略显不足。

而更为关键的是,晚年他贪图享乐,导致朝政腐败严重,而且大力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最终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

随机文章杨家将历史真相:杨业的后人简介隋炀帝杨广的政治行为是怎样的秦始皇地宫被盗过吗,秦始皇地宫藏万吨水银无人敢挖(剧毒)太空战斗机x37,常规雷达无法捕捉(速度28000公里/时)出丑效应是什么意思,完美无瑕的人不受人喜欢(优缺明显惹人爱)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段誉南帝段皇爷什么关系?历史上真实大理段氏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