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灭亡后,孙皓的待遇如何?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15 点击数:
简介:东吴灭亡后,的待遇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公元279年,距离灭蜀已经过去了十六年,之子也已经建立了西晋,并且稳固了政权,于是他在休养生息完毕后

【千问解读】

东吴灭亡后,的待遇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公元279年,距离灭蜀已经过去了十六年,之子也已经建立了西晋,并且稳固了政权,于是他在休养生息完毕后,率大军二十余万,水陆并进分六路伐吴,意在一统天下。

当时东吴皇帝是孙皓,一个“善变”的皇帝。

他在当了没多久明主后,就变得残暴不堪,使得百姓民不聊生,晋军在这个背景下伐吴,一路南下,东吴节节败退。

于是在公元280年,孙皓听从大臣胡冲的建议,仿效蜀汉的做法,把自己两手反绑后率领太子孙瑾等人来到西晋大将王濬营门投降。

孙皓投降后,或许是由于后降,又或许是不如刘禅正统,他并没有得到刘禅那种被封公的待遇,他仅仅被封为了归命侯,与刘禅原来的蜀臣们一个级别,这可以说是很扎心了。

被封侯后,他就被安排住在了晋都洛阳。

以其说是居住,不如说是软禁,孙皓在洛阳过的应该是相当压抑。

而且他与刘禅不同,刘禅往往会流露出的姿态来,但孙皓寄人篱下依旧是锋芒毕露,并不懂得收敛。

为何这样说呢?我们来看下史料记载的孙皓在洛阳是如何的。

在孙皓刚被送到洛阳大殿上见司马炎时,司马炎对孙皓说:“我设这个座位等你坐很久了。

”孙皓说:“我在南方,也设了这个座位以等待陛下。

”这孙皓算是直接嘲讽司马炎了。

有一次想嘲讽下孙皓,于是对其说道:“听说你挖人眼睛,剥人皮,这是什么刑罚?”孙皓说:“有作为的臣子却弑杀他的国君就对他用这种刑罚。

”贾充曾经杀害了魏主,这孙皓就相当于在讽刺贾充了。

这两个事例中孙皓虽然逞了口舌之利,但过于锋芒毕露了,而司马炎与权臣贾充向来不是什么宽宏大量之人,不让他们快活,寄人篱下还要自己嘴硬,想过好日子是不存在的。

所以孙皓在洛阳的日子可以说一定会很惨,过的不太顺,肯定是不如刘禅那般舒适,毕竟刘禅人家懂的说句“此间乐不思蜀也”。

孙皓自公元280年投降,最终死于284年,在洛阳仅仅过了四年就去世了,终年四十二岁。

这四年内,他那锋芒毕露的性子肯定让他很不受待见,在得过且过罢了。

他死后葬于洛阳的北邙山,没有什么人在乎他、关注他,除了他的妻子滕皇后,滕后是原吴重臣滕胤一族的。

虽然以前并不得宠,但她陪伴孙皓在洛阳过完了最艰辛的四年,在孙皓死后,她悲痛凄楚,还亲自为其写了一篇哀悼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溥仪退位之后那么多太监都去哪了?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隆裕替年仅6岁的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接受清室优待八条件,宣布溥仪退位。

溥仪的退位结束了对中国的统治。

同时也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社会。

中国没有了,也就意味着紫禁城作为旧中国权利统治的核心也失去了他往日的意义。

那么紫禁城里面象征着皇权的那些东西,和应皇权而生的那些悲剧性的人物,也同样失去了他们存在的意义。

皇帝虽然退位了,但是仍然有吃有喝,饿不到他。

但是溥仪退位后那么多的都去哪里了? 1、清朝灭亡之后,为数众多的太监都去哪了? 当时,南京临时政府与清政府议和代表商定的有关清帝退位的条件,经过南北议和代表的磋商,南京临时政府方面于1912年2月9日向清政府致送有关清帝退位优待条件的修正案。

12日隆裕太后代表清廷认可了这一条件,其中《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一项中,明确列出了皇帝退位之后保留的一些权力: (1)清帝尊号仍存不废,中华待以各外国君主之礼; (2)清帝岁用400万两由民国政府拨发; (3)清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4)清帝宗庙陵寝永远奉祀,民国政府酌设立卫兵保护; (5)陵寝如制妥修,民国政府支付实用经费; (6)宫内各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阉人; (7)清帝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 (8)原禁卫军归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第六条很明确地规定了,溥仪可以继续留用当前的宫女和太监。

但是不能再继续招新的太监和宫女了。

说来也可笑,就在清朝覆灭的当年,仍然有人坚持把自己的儿子女儿卖到紫禁城当太监和宫女。

由于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明令禁止这种的交易,所以有很大一部分送子当太监的人的路被堵塞了。

转眼过了4年,到了1916年。

清朝的残余皇室不顾中华民国的反对,竟然私底下仍然在干这种见不到人的勾当,到处招收太监。

中国的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廷,就是在1916年被净身送到紫禁城的。

说道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溥仪退位之后的生活了。

溥仪退位之后很多年的时间内仍旧是住在紫禁城的,身边的大部分太监基本上,偷了一些紫禁城里面值钱的东西就跑了。

留下来的只剩下一些老迈不堪的老宫人了。

溥仪生活的节奏也跟当皇帝只是没什么两样,整天被身边留下来的太监们叫万岁爷。

唯一的区别就是溥仪逐渐在长大,而身边的太监们在一天天减少,一天天变老。

他能开销的钱财也越来越少,因为中华民国当年答应的岁贡400万两的数目,从来就没有够过数。

从紫禁城跑出去的那些稍年轻一点的太监,其实生活也很艰难。

太监除了会伺候人,别的几乎什么也不会。

他们身在紫禁城里边,与世隔绝的太久,回到田间也不会从事劳作。

而且大部分的太监出宫以后也很难在找到以前的家人。

2、清朝灭亡之后,部分皇室人员仍然秘密招收太监 中国的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廷出生于1902年。

他的老家在天津市静海县,家里边世代贫农。

因为孙耀廷的父亲曾在一个私塾教师家里做佃农,所以他小的时候在这个私塾家里念过一些书。

但是,这种“好景”不长。

孙耀廷家里面破产了, 父母沦为乞丐。

迫于生计,孙家把这个儿子送去当了太监。

当时的孙耀廷只有14岁。

当时已经是1916年了,民国政府明令禁止不准紫禁城招收太监,但是在原清朝摄政王府,载涛贝勒仍然在秘密地招收太监。

由于孙家认识原醇亲王府(北府)太监贺德元,所以孙耀廷被卖给了摄政王府,在载涛贝勒处当差。

载涛给他起名顺寿。

1917年孙耀庭离开载涛处,通过宫内北花园太监首领欣衡如的介绍进了紫禁城,伺候九堂副督领侍任德祥。

后又伺候端康皇太妃、“皇后”郭布罗·婉容。

1924年11月5,溥仪从紫禁城回到原摄政王府,并且带走了孙耀廷,载沣让孙耀庭回了老家。

不久他又回到北京北长街的出宫太监的居所万寿兴隆寺居住。

溥仪充当伪满洲国“皇帝”后,孙耀庭曾去长春溥仪处当差。

一个多月之后,因患病离开长春回到北京。

从此,孙耀廷结束了他的太监生涯。

3、中国最后一个太监解放后的生活 1926年,孙耀庭回到北京北长街出宫太监的居所——万寿兴隆寺居住,住在这里的还有40多个和他有着相同命运的太监。

就这样一直过到了解放之后。

“解放后,我们太监有了幸福生活。

”这是孙耀廷自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里面,他自己说出的原话。

孙耀庭的话里,饱含着喜悦和感激。

最初,政府发给他们每人每月16元的生活费,后来孙耀庭参加了工作,负责全市的寺庙管理。

他还曾当过6年的出纳,每月工资35元。

“文革”后,孙耀庭住进广化寺,直到1996年逝世,终年94岁。

他的自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1988年被改编为电影。

作为皇帝皇妃的身边人,宫廷政治的参与者,他见证了最后的宫廷奢华,亲历了最终的王朝崩溃,成为的“活历史”。

直到晚年,孙耀庭才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太祖朱元璋击败元朝之后,是如何应付抓到的蒙古人?

是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一个王朝,1206年,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随后开始了向外疯狂的扩张之路。

在先后灭亡了辽,西夏,金国后,蒙古人对偏安一隅的展开了强攻,然而在南宋一帮忠臣誓死的抵抗下,蒙古人的进攻并不顺利,为此还搭上了一条蒙古大汗的性命。

崖山海战中,元朝消灭南宋最后的抵抗力量,彻底占领的汉人的土地。

由于南宋的奋力抵抗,誓死不降导致蒙古兵损失惨重。

为此蒙古贵族深恨南宋居民,并把他们归为第四等贱民。

为了防备南人的反抗,元朝规定南宋汉人每二十户就要派驻一个蒙古人或者色目人来看管,被称之为头目。

头目由于身份高贵,不需要劳作,一切都靠手下的汉人来供养。

作为头目每年还要称一次体重,如果体重变轻了,那么这二十户人家就要用等重量的银子来补偿。

在元朝的统治下,汉人无权享有自己的名字,并且家中的大门必须随时敞开,方便蒙古人或者头目搜查。

各地的头目们不仅地位尊崇,,而且还对汉人的女性享有初夜权,甚至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欺凌。

元朝的种种野蛮和暴虐很快激发了农民起义。

1368年,在应天称帝,建立明帝国。

随即出师北伐,元军节节败退,8月份明军攻占北京,元顺帝弃城而走,逃回蒙古草原,元朝对中原百姓的欺压宣告结束。

在朱元璋清除蒙元的过程中,随着元朝的瓦解,元兵和元朝贵族除了被杀死的外,大部分都逃回了蒙古草原。

然而也有一部分因为元朝溃退过快,来不及逃走,被明军俘虏抓获。

对于这些俘虏,朱元璋也是顺应民心,毫不留情,洪武三年四月,朱元璋下旨说“说与大将军知道,止是就阵得的人,及阵败来降的头目,都休留他一个,也杀了。

止留小军儿,就将去打西蜀了后,就留些守西蜀便了。

”可见在北方战事中投降和被俘虏的蒙古士兵,大多都被处死,少数年龄小的被送到偏远地区戍守边疆。

而江南的蒙元士兵,除了战争中被杀死的外,没来得及逃走的全部被打入另册,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堕民”。

为了对这些曾经欺压汉人的元朝士兵和贵族加以惩罚,律法规定:堕民不准读书,不准应试,不准与平民通婚,不准与平民杂居,只能从事低贱的服务业。

在明初的户籍中,堕民被定性为丐籍,地位低于娼妓,仅比乞丐略高一点,对于堕民的后代也始终是堕民,永世不可翻身。

堕民由于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所以世代基本都是文盲,只能从事当时社会下最低贱的行业,被人处处看不起。

这种政治处罚可以说比被罚去戍守边疆更让人绝望。

随机文章博士称北京出现两条真龙,从锁龙井冲出掀翻郊区厂房常见木桶定律在生活中的体现,人要成为明灯而不是短板南极为什么没有北极熊,与南极洲的形成和北极熊祖先有关揭秘增程式电动车什么意思,发动机给电动机发电/发动机不参与驱动生物进化的实质,十大进化最完美的动物(树袋熊/麝香/穿山甲)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东吴灭亡后,孙皓的待遇如何?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