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为什么会收留落难的刘备?袁绍收留刘备的理由

有且只有一条——(历史上并没有参与密谋)。
曹操终于发现自己远远小看了刘备。
刘备早在
【千问解读】
有且只有一条——(历史上并没有参与密谋)。
曹操终于发现自己远远小看了刘备。
刘备早在许都的时候就已经“背叛”了自己——那个时候正是他信任和笼络刘备的时候。
在我信任他的时候,他想的是怎样除掉我。
更可怕的是,他的城府深不可测,我竟然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看出来,还对他推心置腹畅谈人生煮酒论英雄。
这一切不仅挑战了曹操的底线,还侮辱了曹操的智商。
曹操终于对刘备有了重新认识:这不是一个能够为我所用的人,而是一个真正的枭雄,绝对不能放过他。
曹操决定亲率主力部队围剿刘备,却遭到了将领们的一致反对。
反对的理由是:具备实力与曹公你争天下的人,只有大鳄。
现在袁大鳄已经率领大军浩浩荡荡杀过来了,哪里顾得上刘备这样一条小鱼?做事要分得清轻重缓急啊。
曹操只好与一起给员工做政治工作:不错,做事要分得清轻重缓急。
不过,现在的急是刘备,缓是袁绍,“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
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志?武帝纪》)。
随后,曹操派遣部将前去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防备袁绍进攻,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东征刘备。
刘备没有想到袁绍以儿子有病为借口延缓了大军南下,更没有想到曹操真的会放着大鳄袁绍不顾亲自前来收拾他,等到侦察兵报告曹操本人到来的时候,才仓促迎战。
刘备刚刚集合起来的乌合之众,对阵曹操久经战阵的精兵猛将。
战斗的结果了无新意,刘备再次大败,再次当了逃跑将军。
套用一句话来形容这场战役比较恰当:不是刘军无能,而是曹军太狠。
这一场战役中,曹操生擒了刘备手下的一员将领夏侯博。
夏侯博同志在三国史料中,有且只有这一个镜头,此前没有音信,此后也无踪影。
不过,鉴于陈寿写《》的时候手抖一下胡乱添一个名字的可能性很小,可以断定夏侯博其人在三国历史上是真实存在过的。
而且能被记入《三国志?武帝纪》,露脸的时间与一样早,可以推测夏侯博同志虽然不被人们熟悉,但在当时刘备军中,毫无疑问是一员大将。
这样的一员大将,被曹操生擒之后就在人间蒸发了,最大的可能只有一个——不投降被杀。
击溃刘备、擒杀夏侯博之后,曹操并没有停止攻势,而是乘胜率军直取刘备的大本营下邳。
下邳守将关羽,同样没有顶住曹操无比凌厉的进攻风暴,甚至连同刘备的老婆孩子全部做了俘虏(这是刘备第三次丢失老婆孩子)。
攻占下邳后,徐州大势已定。
小规模的地方势力,掀不起多大风浪。
关羽顶不住曹操的进攻并不意外,意外的是他居然投降了曹操。
依曹操的逻辑,只要他看上眼的东西,他就想要,不管主人是谁。
土地、天下自不必说,任何一个意图乱世称雄者都想拥有,曹操更不例外;此外,别人的女人(比如张济之妻、秦宜禄之妻),他想要;别人的人才,他想要;甚至别人的儿子,他也想要(生子当如)。
关羽这样难得的人才,曹操当然想要,收降关羽后着实高兴了一阵子。
世事总是。
日后关羽被人广为传诵的忠义品质,正是由于这次投降才更加光辉夺目。
当然,没有人能未卜先知。
刘备也不例外。
得知关羽投降的消息,刘备比下邳再次失守、老婆孩子再次被俘更为意外和伤心。
多少年恩若兄弟,多少年,多少年,我们都一起挺了过来。
却没有料到,终究迈不过生死这一关。
自己的路要自己挑,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
此后天涯路远,唯愿彼此珍重!不过刘备不会伤心太久,因为他没有时间伤心。
目前压倒一切的任务是尽快找一个可以容身的地方,如果再次落到曹操手里,他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等待他的结果只有一个——死亡。
刘备只能继续跑路。
对于刘备来说,跑路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跑路的方向。
方向很快定为袁绍,这是刘备的最佳选择。
首先,两人有着共同的敌人曹操,不久前又缔结盟约,这是合作的政治基础;其次,从刘备接任徐州牧到夺回徐州,刘备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存在的时候,都与袁绍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是合作的感情基础;再次,刘备看来袁绍能够打败曹操;最后,到青州路途较近。
路途近这一点很重要,要知道乱世中到处是兵匪(兵匪难分),势单力薄之时长途跋涉,交通不便吃苦受累不说,还很有可能像韩暹大将军一样被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干掉。
现在刘备选择投靠袁绍没有问题了,问题在于,袁绍会收留落难的刘备吗?一个人能不能被别人收留,最关键的不是看收留的人是否胸襟广阔心怀慈悲,而是看被收留的人是否有价值。
这如同今天的人们找工作,不是看老板有多慈悲,而是看应聘者能否创造价值。
袁绍认为刘备很有价值。
草根阶层出身,竟然搅得这个乱世风生水起,刘备是唯一一人。
折腾了十几个年头,跌宕起伏N多次,却一直没有被整趴下,刘备还是唯一一人。
虽然一次次失败,一次次落难,但名头却越来越大,人心却越聚越多,刘备更是唯一一人。
这样一个人,不是有没有价值的问题,而是价值大到了什么程度?今天跌倒了,明天会不会以一个更为强大的姿态重新站起?袁绍说不准,他说得准的只是隆重欢迎刘备。
隆重欢迎是个什么概念?正确答案是:袁绍命令手下员工沿途列队欢迎,亲自出城二百里迎接。
一个败军之将,能够受到天下的NO.1这样的礼遇,确实是个奇迹。
礼遇之高,可以与N年以后刘备相提并论。
刘备是在袁绍长子青州刺史袁谭的护送下前往袁绍的大本营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的。
刘备初任豫州牧时,举荐袁谭为茂才,为今日之事埋下了伏笔。
随机文章“如火如荼”的主要含义是什么?“如火如荼”的历史典故!塔西佗简介探寻路西塔尼亚号沉船,鱼雷击中致使1200人葬身大海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120多万颗或许存在外星文明股市鳄鱼法则的意思,及时止损才能避免99%的亏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狮心王的名字是如何来的是怎么回事?他死后遗体为什么会分为三份
理查一世的外号叫做狮心王,关于这一外号的来历也有着十分神秘的记载,传说理查一世在早年曾被俘虏,当时俘虏他的人把他关进了有狮子的房间里,结果理查一世面对狮子毫无畏惧,他把手伸进狮子的喉咙里,取出了狮子的心脏,然后当着众人的面生吃了那颗心脏,狮心王理查因此得名。
理查一世1157年出生于英国伦敦,是英格兰金花雀王朝的国王,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君主,他的一生颇为传奇,他率领十字军发动第三次东征,和征服者萨拉丁打的不分上下,迫使萨拉丁签订了合约,让基督徒可以前往耶路撒冷朝圣,因此理查一世成了那个时代欧洲骑士心中的英雄。
第三次结束后,理查一世率军回到了欧洲,但是他在返回欧洲后处境却十分艰难,因为他性格十分骄横残暴,因此当时很多欧洲国王都很仇视他,德皇亨利六世在1192年俘虏了理查一世,并把他囚禁长达两年之久。
理查一世在获释之后返回了英国,并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搞得欧洲大陆民不聊生,在1199年的一场平叛战争中,一名守城的士兵用弓箭射中了理查的肩膀,医生在帮理查拔出箭头的时候,由于动作过于粗暴,不小心把箭头折断入体内,因此理查的伤口受到了感染,并在十天后死亡,年仅42岁。
在理查临终之前,要求部下在他死后砍下他的头颅,然后取出他的心脏,把三份遗体分别下葬,并特别要求把他的身体埋葬在他父亲亨利二世的身边,以向父亲赎罪。
理查一世为什么要向父亲赎罪呢?原来在这背后还有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理查的父亲亨利二世是金花雀王朝的开国君主,那时候的金花雀内部的宫廷斗争十分混乱,理查在16岁的时候就曾和几个兄弟一起帮助母亲率军叛变了自己的父亲,结果很快便被击败,亨利二世饶恕了他的儿子们,但是把理查的母亲关进了监狱。
在长大之后,理查为了夺取皇位和他的父亲发生了冲突,并且勾结法国军队向自己的父亲开战,在击败了父亲的军队后迫使父亲签下了十分屈辱的条约,结果亨利二世含恨而死,理查也背上了“弑父者”的骂名,这件事成了他心中的一个心结,直到临终前还无法释怀。
随机文章菅原道真简介世界边缘的六大神秘古迹,24年打造地底的雄伟教堂为什么不去水星探索,公转速度和超强太阳风成为阻碍死亡体验馆有什么感觉,体验死去活来的感觉(并非真正死亡)这些催眠图片你敢看5秒,15张图片看完让您迅速进入美好的梦乡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徐灿《永遇乐·病中》:读此词,难免会想起宋代词人李清照
江县(今苏州市西南)人。
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
光禄丞徐子懋女,弘文院海宁陈之遴继妻。
从夫宦游,封一品夫人。
工诗,尤长于词学。
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
又善属文、精书画、所画仕女设色淡雅、笔法古秀、工净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画水墨观音、间作花草。
著有《拙政园诗馀》三卷,诗集《拙政园诗集》二卷,凡诗二百四十六首,今皆存。
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徐灿的《永遇乐·病中》,一起来看看吧! 永遇乐·病中 徐灿〔清代〕 翠帐春寒,玉炉香细,病怀如许。
永昼恹恹,黄昏悄悄,金博添愁炷。
薄幸杨花,多情燕子,时向琐窗细语。
怨东风、一夕无端,狼藉几番红雨。
曲曲阑干,沉沉帘幕,嫩草王孙归路。
短梦飞云,冷香侵佩,别有伤心处。
半暖微寒,欲晴还雨,消得许多愁否。
春来也、愁随春长,肯放春归去。
诗是志的凝结,只有身处无可奈何之境,怀有之情,如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时,才能写出好诗。
徐灿身遭国变,家事复有难言之隐,而己身又在病中,以其善感之心,如何能堪!因而写下这首优秀的《永遇乐》。
清晨,小雨未停,气温变冷,帐中的主人公抱着衰病之身,更加感受到节候的无常。
她是一夜未睡,还是临明惊醒,词中并未明说,只用“病怀如许”一句轻轻带过,随即详为叙写其情。
主人公整整一天都感觉到愁病之深,直到黄昏,未得纾解,那华美的博山炉,香气袅袅,也只是徒增愁怀而已。
恹恹,《定风波》有“年年三月病恹恹”语;悄悄,则出自《诗·庸风·柏舟》:“忧心悄悄。
”但是,令词人忧心的是什么呢?又打断不说,转为写景。
杨花轻浮无根,所以为薄幸;燕子不忘旧巢,所以为多情。
二者本非同类,不仅自然属性不同,人类所赋予它们的品质也不同,但现在却一齐来到了词人的窗前,细语低诉。
看似矛盾,联系作者的身世,正见出其万感横集,五中无主的状态,确是“剪不断,理还乱”,于是仍集中笔力写伤春。
红雨,喻落花。
《百舌吟》:“花枝满空迷处所,摇动繁英坠红雨。
”《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
”但“几番”二字,却具见词人观察之细,感怀之深。
一夜风雨,摧折花落,原在意想中,不过,词人却在一样狼藉的落花中,发现凋零的时间还有长短的不同,因而更加感到夜间风雨之威,不管枝头花朵多么具有生命力,仍然是不堪摧残。
所以有“无端”之感,所以要“怨”。
过片由景到情,抒发主人公心中的感受。
起首三句,刻画了深闺中盼归的女子形象。
“嫩草”句出自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招隐之说,向有二解。
或曰招致山谷潜伏之士,或曰含有离开朝廷,避祸远引之意。
今取后者。
徐灿的丈夫陈之遴原为显宦,人清再仕,有亏品节。
徐灿虽然心中不满,格于身份,无以表之,所以在用典时,赋予微言大义。
可是,夜长梦短,连梦中都无法充分表达此中幽情,只有像一样,“制菱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这也就是“冷香浸佩”的意思。
在这样的感情形态中,自然逗出“别有伤心处”一句。
接下来三句,有两层意思。
天气阴晴寒暖不定,就病中的主人公来说,当然是难以将息;但反清复明之大业渺茫难知,努力总是伴随着失望,不也使人感到愁之无极吗?于是末三句就专门写愁。
渊源所自,见于赵德庄《鹊桥仙》“春愁元自逐春来,却不肯随春归去”以及《祝映台近·晚春》“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但翻进一层,又有发展。
赵、辛仅说到春天带来春愁,因而希望春归之时,再把原样的愁带走。
徐灿却认为,愁并不是静态的。
它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到来,也随着春天的发展而增长。
它增长到这种程度,甚至连春天也不肯放走,意即主人公的心里将永远为春天而感伤,永远有排遣不尽的春愁。
这一写法,在前人的基础上,又翻出了新意。
读徐灿此词,难免让我们想起杰出的女词人。
的确,徐词化用李词之处甚多。
如“怨东风”数句,出自李《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永昼恹恹”数句,出自李《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半暖微寒”数句,出自李《声声慢》:“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词中的叠字,也和李清照的《声声慢》颇有渊源。
宋代以后的女词人,在创作时,心目中往往有李清照在,这首词也可以提供一个例证。
但徐灿和李清照虽然时代和身世有相同之处,但徐由于丈夫的仕清,显然有更多的难言之隐。
像“嫩草王孙归路”这样的感受,李清照的词中就不曾出现过。
因此,这两位不同时代的杰出女词人在对各自生活的感情体味上,仍然有不少非常个性化的东西,不独艺术上各出机杼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