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理】高考地理中的蓄清排浑、高考地理中的湿地

考生需要从蓄清提供稳定清澈的水流利于鱼类产卵,排浑带来泥…
【千问解读】
知名地理科普平台
专业地理备考咨询
每日更新坚持11年
地理知识最全汇总
多沙河流水库是建在泥沙含量相对较高河流上的水库。
这些河流的泥沙在水流作用下被带入水库。
比如黄河上的一些水库,黄河的泥沙含量高,其沿线水库就属于多沙河流水库。
由于泥沙多,这种水库在运行过程中,泥沙淤积是最突出的问题,会导致水库库容减少、水库回水末端上延等情况,对水库的防洪、灌溉、发电等功能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而且,高含沙水流还会对水库的泄洪设施等设备造成磨损。
多沙河流水库的运作方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蓄水拦沙、蓄清排浑、蓄清调浑。
在水利工程中,“兴利”主要是指发挥水利工程的各种效益来满足人们在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需求。
对于水库而言,兴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灌溉用水:通过水库调节,为周边农田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
例如,在农作物生长的需水期,有计划地放水,保障农作物茁壮成长,提高粮食产量。
2.供水:为城市居民、工业生产等提供用水。
像为城市供水系统提供水源,保证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包括饮用、洗涤等;也为工业企业提供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大量用水。
3.发电:利用水库的水位差,让水流推动水轮机转动,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产生电能。
这是水利工程兴利的重要体现之一,如三峡水电站每年能够产生大量的清洁电能。
4.航运:水库可以调节河流水位,加深航道,改善航运条件。
在枯水期通过放水提高下游河道水位,使船只能够顺利通航。
5.水产养殖:水库的水域环境可以用于水产养殖,如养鱼等,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水产品。
一、概念含义
蓄清排浑是水库的一种运用方式。
“清”主要是指含沙量小的水,“浑”是指含沙量大的水。
在水库运行过程中,利用水库的调节能力,在洪水期(来水含沙量大)时,开闸放水,排出泥沙,即“排浑”;在枯水期(来水含沙量小)时,关闸蓄水,储存清水,即“蓄清”。
二、作用原理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水库的泥沙淤积。
例如黄河上的三门峡水库,由于黄河泥沙含量高,如果不采用蓄清排浑的方式,水库会很快被泥沙填满,失去其调节功能。
通过在汛期排沙,可以让大部分泥沙随着洪水排到下游,从而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
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1)排浑过程中,将含有营养物质的泥沙排放到下游,可以改善下游河道的生态环境。
这些泥沙可以为下游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增加底栖生物的数量,有利于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
(2)蓄清时储存的清水,在枯水期可以为下游生态系统提供稳定的水源,保证河流的生态流量,避免河流干涸,保护水生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
2.不利影响
(1)排浑时,短时间内大量泥沙和浑水排放到下游,可能会对下游河道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水体浑浊度增加,影响水生生物的视觉等感官功能。
(2)频繁的蓄清排浑操作可能会改变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对河岸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河岸侵蚀或淤积等情况。
四、对水利工程的影响
(1)延长使用寿命:如前面所述,通过蓄清排浑,水库能够有效地排出泥沙,减少库内泥沙淤积,保持水库的有效库容,从而延长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
(2)保障水利功能:在枯水期蓄清,能够保证水库在供水、灌溉、发电等方面的功能正常发挥。
例如为城市提供稳定的供水水源,或者为灌溉系统提供足够的水量,保障农业生产。
同时,也有助于稳定发电的水头,提高发电效率。
五、高考考查方式
1. 原理及过程考查
(1)可能会以某一具体水库(如黄河小浪底水库)为例,要求考生阐述蓄清排浑的时间安排及原理。
例如,让考生解释为什么要在汛期进行排浑,在枯水期进行蓄清,这就涉及到河流来沙量随季节变化(汛期泥沙多、枯水期泥沙少)的知识点,以及水库调节泥沙淤积、保持库容的原理。
(2)还可能会考查蓄清排浑过程中水库水位的变化情况。
例如,在排浑阶段,由于大量放水,水库水位下降;蓄清阶段,关闸蓄水,水位上升。
考生需要能够分析这种水位变化对水库周边生态环境、水利设施安全等方面的影响。
2. 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考查
(1)考查对下游水生生物的影响。
如提问蓄清排浑如何影响下游鱼类的繁殖。
考生需要从蓄清提供稳定清澈的水流利于鱼类产卵,排浑带来泥沙和营养物质影响鱼类食物来源等角度来回答,同时要考虑到水质变化对鱼类生存环境的综合影响。
(2)考查对下游河岸生态的影响。
比如,要求分析排浑过程中泥沙淤积对河岸稳定性和植被生长的影响。
考生要知道排浑带来的泥沙可以加固河岸,为河岸植被提供更好的土壤条件,但也可能因不合理淤积导致河道变形等情况。
3. 对水利工程效益的考查
(1)考查蓄清排浑与水库使用寿命的关系。
例如,让考生说明蓄清排浑如何减少水库泥沙淤积,从而延长水库的使用年限,这涉及到泥沙淤积对水库库容的影响,以及蓄清排浑这种方式在保持水库有效库容方面的作用。
(2)考查蓄清排浑对水利工程其他功能(如发电、灌溉、航运)的影响。
例如,蓄清阶段水库蓄水量增加,如何影响发电的水头高度和灌溉的水量供应;排浑阶段下游河道水深和含沙量变化对航运条件的影响等。
4. 区域综合考查
以某个河流流域为背景,将蓄清排浑与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相结合进行考查。
例如,在一个流域内,蓄清排浑如何与流域内的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生态保护、防洪减灾等多个方面相互配合,考生需要综合考虑蓄清排浑在流域整体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湿地是什么?它是广阔无垠的海岸滩涂,是缓急奔流的江河,是星罗棋布的湖泊,是水草繁茂的沼泽……湿地还是近在身边的水稻田、库塘、亲水公园,更是万千水生动植物、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和生命家园。
湿地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物种基因库”。
一、湿地的概念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二、湿地的类型
1. 沼泽湿地: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生长着湿地植物,有泥炭积累或虽无泥炭积累但有潜育层存在的土地。
比如东北三江平原的沼泽湿地。
2. 湖泊湿地:包括永久性淡水湖、季节性淡水湖等。
像鄱阳湖、洞庭湖等大型湖泊属于湖泊湿地。
3. 河流湿地:如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河流等。
长江、黄河等河流及其河滩湿地都在此列。
4. 浅海、滩涂湿地:指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以及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
例如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些滩涂湿地。
地理图文综合整理
5. 人工湿地:如稻田、水库、池塘等,是人类为了生产、生活等需求而建造的湿地类型。
三、湿地的生态功能
1. 调节气候: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汽,又以降水的形式回到陆地,调节局部气候,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日较差等。
2. 涵养水源:湿地就像天然的“海绵”,在降水多的时候储存大量水分,在干旱时又能释放水分,起到调节河川径流的作用,减少洪涝和干旱灾害。
3. 净化水质:湿地中的水生植物、微生物等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过程,吸附、分解和转化水中的污染物,使水质得到净化。
4. 维护生物多样性:湿地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是许多珍稀物种的家园,有大量的鱼类、鸟类、两栖类等依赖湿地生存。
四、湿地面临的问题
1. 围垦:为了获取更多的耕地、建设用地等,人们大量围垦湿地,导致湿地面积减少。
比如一些沿海地区围海造田,使滩涂湿地遭到破坏。
2. 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流入湿地,使湿地水质恶化,影响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
3. 生物入侵:外来物种入侵湿地,可能会与本地物种竞争资源,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破坏湿地的生态平衡。
五、湿地的保护措施
1. 建立自然保护区:对重要的湿地设立自然保护区,如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及湿地生态系统),通过法律等手段限制人类活动对湿地的破坏。
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让人们自觉参与到湿地保护中来。
3. 治理污染: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的排放,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改善湿地水质。
4. 科学规划:在进行区域开发等活动时,要充分考虑湿地保护,合理规划,避免盲目开发对湿地造成破坏。
六、高考真题
(2024·湖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湿地包括湖泊、沼泽、河流等类型。
甲区域曾是里海的一部分,现为淡水湿地,有狭窄水道与里海相连。
该湿地流域位于伊朗北部,年均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
据预测,21世纪60年代该湿地将全部变为沼泽。
如图示意该湿地位置及湿地流域的土地利用状况。
(1)简述甲区域演变为淡水湿地的过程。
(2)推测从现在到21世纪60年代,该湿地类型结构的变化及主要原因。
(3)为减缓该湿地变成沼泽的速度,请提出可行的措施。
答案:(1)河流挟带泥沙等物质注入里海后,不断沉积,后经流水的搬运作用逐渐发育成水下沙坝;随着水下沙坝逐渐抬高,出露水面,将甲区域与里海隔开,形成潟湖;随着河水不断注入,湖水盐度逐渐下降,泥沙不断淤积,最终形成淡水湿地。
(2)变化:湿地中的湖泊消失,全部变成沼泽,湖水变浅变咸。
主要原因: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流域内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增加,导致湿地中水量不断减少。
(3)发展滴灌等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修筑水利工程,调节径流;优化流域水资源分配,保障下游用水和生态用水;流域内植树种草,加强水土保持;人工或机械清淤,保持湖盆深度。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一衣带水是什么意思?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哪条河流?
一衣带水是什么意思? 一衣带水是汉语成语,意思是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
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哪条河流? 一衣带水出自《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颍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意思是:隋文帝对高颎说:“我是天下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够因为一条像衣服带子一样狭窄的长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 在这里,一衣带水中的水指的是长江。
后来,也常指江河湖海等水域不足以限制人们的交往。
一衣带水的典故 在隋唐时期,隋高祖文皇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
隋文帝杨坚有志于统一中国,在北方实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国力大增。
而当时长江南岸的陈朝后主陈叔宝却十分荒淫,不理朝政。
他虽知道隋文帝有意征伐,却依恃长江天险,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有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颖询问灭陈的计策,高颖回答说:“江南的庄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们在他们的收获季节,扬言出兵,他们一定就会放弃农时,屯兵防守;他们作好了准备,我们便不再出兵。
这样来几次,他们便不会相信。
等他们不作准备,我们突然真的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
另外,江南的粮食不像我们北方屯积在地窖中,而屯积在茅、竹修建的仓库中,我们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烧毁它,如果连烧几年,陈朝的财力就大大削弱了,灭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 隋文帝采取了高颖的计策,经过七年的准备,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陈。
出发前,他对高额说:“我是天下者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够因为一条像衣服带子一样狭窄的长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隋文帝志在必得,派晋王杨广为元帅,率领五十万大军渡江南下,向陈朝的都城建康发动猛烈的进攻,并很快就攻下建康,俘获了陈后主,灭掉了陈朝。
一衣带水的近义词 近在眉睫、朝发夕至、一水之隔、山水相连 一衣带水的反义词 天各一方、万里迢迢、一望无际、咫尺天涯、天涯海角 用一衣带水造句 1、台湾与祖国大陆一衣带水,是不容分割的,理应和睦相处,多作交流。
2、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
3、横跨一衣带水的关渡大桥,人车往来,络绎不绝。
一衣带水成语接龙 我们在玩“成语接龙”游戏的时候会遇到“一衣带水”这个词,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接,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一衣带水成语接龙大全,全部是以“水”字打头的成语。
水深火热、水泄不通、水落石出、水土不服、水阔山高、水复山重、水源木本、水满则溢、水大鱼多、水到渠成、水月镜像、水静鹅飞、水性随邪、水清石见、水木清华、水中捞月、水涨船高、水中著盐、水到鱼行、水佩风裳 延伸阅读: 为什么蜻蜓点水? 为什么热水会冒烟? 水星为什么叫水星? 人为什么要喝水? 为什么鲸鱼会喷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官宦世家,畅璀之子。
初以子弟被召从军,后登大历七年进士第。
贞元初,为太常博士,终果州刺史。
与弟诸皆有诗名。
诗一卷。
畅当父亲畅璀,唐肃宗时官至散骑常侍,唐代宗时,与裴冕、贾至、王延昌待制集贤院,终于户部尚书。
《登鹳雀楼》畅当 古诗简析此诗只有二十个字,但诗歌意境非常壮阔,可以说是描写鹳雀楼风光的上乘之作。
前二句写楼高以寄胸怀。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
从艺术表现看,这里把视觉反差运用到景物描写中,以远处物体似低小的感觉来反衬近处物体的高大,饶有意趣。
从思想境界看,则诗人自有一种清高、俊逸的情怀,志气凌云,而飘飘欲仙,大有出世之想。
第二句一作“高谢世人间”,则高蹈的情怀更明确。
后二句写四围景象以抒激情。
中条山脉西接华山。
从鹳雀楼四望,天然形势似乎本来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原田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入断山,浩荡奔去。
这概括的描写,勾勒出山河的形势和气势,同时也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目光远大,志向无羁。
这二句与前二句一气相贯,既以显出楼高望远,更以见出诗人志高气逸的情怀。
宋人沈括称赞这诗和王之涣诗都“能状其景”(《梦溪笔谈》)。
但景以情见,物由志显,能状壮阔山河,正因诗人胸怀高尚。
这诗和王诗都是这样的情景交融的好诗。
由于时代、遭遇、处境的不同,因而两诗的意境不同。
王之涣是盛唐诗人,而畅当则是经历战乱的中唐诗人。
他在唐代宗大历七年(772)进士擢第后,仕途淹滞,有志不骋,也曾隐游,“拙昧难容世,贫闲别有情”(《天柱隐所重答韦江州》)。
他自视清高,志不苟俗,又不甘困顿,有一股冲决樊篱的激情。
因而登临赋诗,抒怀励志,瞩目高远,激情迸发。
从当时历史条件看,应当说,这诗的思想内容是进步的。
而这种励进的精神,在今天也是可取的。
畅当名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