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归纳】地理高考试题中的33种植物、史上最全!水库的25种地理效应!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08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最专业的地理科普平台

最全面的海量备考资源

1.巧克力山。

巧克力山是菲律宾保和岛中部,卡门附近一处自然奇景。

由1268个圆锥形小山丘组成的巧克力山,高度介于 40到120米之间。

它们在雨季是绿色的,不过每到旱季,这些“干草堆”都会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的巧克力排放在大地上,巧克力山这个名字由此而来。

2.猴面包树。

生长在海拔高度450~600m,对于干旱和火灾有较强的抵御力。

在湿季时,它能利用自己粗大的身躯和松软的木质代替根系,大量吸收并贮存水分;在干季时,通过落叶降低水分消耗,貌似橡皮的树皮遇火灾后即可再生。

在贫困干旱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一个家庭拥有了猴面包树,就拥有了粮食和水源。

3.南美洲纺锤树。

又叫瓶子树,可储水4吨以上。

旱季时,人们只要在树上挖个小孔,清新解渴的“饮料”便可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到了雨季,高高的树顶上生出稀疏的枝条和心脏形的叶片,好像一个大萝卜。

雨季一过,旱季来临,绿叶纷纷凋零,红花却纷纷开放,这时,一棵棵纺锤树又成了插有红花的特大花瓶。

4.箭袋树。

分布在非洲纳米比亚沙漠,因被当地人作为箭筒,所以称为箭袋树。

箭袋树的树枝上覆盖了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以反射阳光,叶片有一层厚厚的外皮,皮孔的数目极少,同时,它能够自断枝叶,并将断口封住,因而可以把蒸发而散失的水分减到最低限度。

5.龙血树。

是也门海岸,印度洋索科特拉岛特有的植物,因红色的汁液被认为是龙血而得名。

通常生长在海拔300-1500米之间,喜欢石灰石土壤和常绿或半落叶林地,并经常出现在坚固的岩石地面,可以在具有广泛的裂缝地区良好生长。

因为下雨后水在土壤中能够流动,可以给树根提供水分和滋养。

6.橄榄树。

是橄榄科、橄榄属约75种植物的俗称。

全世界橄榄树的栽培品种有500余种。

花期为4-5月,果熟期10-12月。

喜光树种,有一定耐寒性;原产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

我国广泛引种,栽植在长江流域以南至广东、广西等15个省区,以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及陕西等省为最多。

果可榨油,供食用,也可制蜜饯。

7.摩洛哥坚果树。

摩洛哥坚果树会结出一种看起来 像是枯萎橄榄的果实,在每年6月成熟。

聪明的山羊难以抗拒这种果实的滋味和香气,它们会爬上9公尺高的树上饱餐一顿。

山羊会将不可消化的坚果核排出体外,这些果核一直以来被收集制造成坚果油。

8.厄瓜多尔云雾林。

云雾林是原始热带雨林的一种,泛指海拔较高的云雾连绵的山地森林,由于有高的湿度和适当的冷空气,苔藓植物一直密生到森林的高处。

主要分布在亚洲、美洲和非洲,其中亚洲的面积最大。

9.龟甲龙。

是生长于南非的珍稀品种,茎干类多肉植物,幼小时呈圆形,长大后根部分成许多小块,如石头堆栈状,宛如龟甲,其名便由此而来。

其分布于干旱的山区,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暖多雨,夏季干燥炎热。

由于夏季相当干燥,故于冬季生长,夏季休眠,为“冬型种”。

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

10.武伦柱。

又被称为“墨西哥巨人卡顿”,原产墨西哥西北部亚热带和热带干旱地区,是一种大型常绿、多肉植物,最高达19米,直径达1米,重达好几吨!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仙人掌。

寿命可达200多年。

它的花在晚上盛开,授粉主要是夜行昆虫,果实可以生吃及制作果酱,分枝处也被小动物用来做窝。

11.盘锦红海滩。

红海滩座落于辽宁省盘锦市西南部,辽河入海口处,是世界最大的芦苇荡。

红海滩里生长着许多火红的碱蓬草,其营养丰富,嫩茎叶既可鲜食,又可制干,便于贮藏和运输,是一种优质蔬菜和油料作物,因此碱蓬的菜用开发具有较好的前景。

景区廊道全长18公里,被誉为“世界红色海岸线”。

12.大王花。

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奇特的花——大王花,有“世界花王”的美誉。

其以花朵巨大而气味恶臭著称,是一种腐生植物。

肉质、寄生草本,寄生于植物的根、茎或枝条上,无叶绿素。

产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等热带雨林中。

随着雨林的急剧减少及人们的滥采,大王花处在濒临灭绝的严重危险之中。

13.嘴唇花。

因形状酷似性感诱人的嘴唇而得名。

造型鲜红奇特的嘴唇花主要生长在中美洲和南美洲一些国家的热带雨林中,形似嘴唇的红色部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花瓣,而是花朵的苞片。

该植物进化为这种形状是为了吸引蜂鸟和蝴蝶等传粉昆虫,花期12月至次年3月。

15.猪笼草。

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带,喜高温高湿,偏酸性且低营养的土壤中。

其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笼,呈圆筒形,笼口上有盖子,因此得名猪笼草。

瓶状体的瓶盖复面能分泌香味,引诱昆虫。

瓶口光滑,昆虫会被滑落瓶内,被瓶底分泌的液体淹死,并分解虫体营养物质,逐渐消化吸收。

16.新加坡擎天大树。

它的设计灵感来自热带雨林中优势树种的外形和功能,不仅可支持植物的生长,还能具备树木的生态功能。

高9至16层楼的垂直花墙上种有多达200种附生植物和蕨类植物,金属的“树冠”既可以收集雨水,又可以遮阴。

其中部分“树冠”安装了光伏电池,可以吸收太阳能以供夜间照明使用。

17.橡胶树。

是大戟科、橡胶树属植物。

大乔木,高可达30米,有丰富乳汁。

原产于巴西,主要分布于南北纬10°内,主产区是巴西,其次是秘鲁、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圭亚那、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

广泛栽培于亚洲热带地区;中国台湾、福建南部、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南部均有栽培。

橡胶树属阳性植物。

性喜高温、湿润、向阳之地,生长适宜温度23-32℃,日照70-100%。

橡胶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热带雨林树种,是热带雨林上层的多年生热带高大乔木,经济寿命高达30-40年,所分泌的胶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世界上使用的天然橡胶,绝大部分由橡胶树生产。

橡胶树的木材质轻,花纹美观,加工性能好,经化学处理后可制作高级家具、纤维板、胶合板、纸浆等。

18.旅人蕉。

马达加斯加国树,被印在国徽的上半部分,巨大扇形叶面如同一只展翅开屏的孔雀。

原产于非洲马达加斯加热带地区,当过往旅客干渴难熬时,只要在它身上划一道口子,它就会流出清香可口的汁液来让你立马解渴。

旅人蕉的叶柄能储存好几斤水,开的小口子会自动闭合,一天后又可为旅行者提供饮水。

19.千岁兰。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就像是来自外星球的奇异生物。

在纳米比亚地区,生活着一种非常珍稀的植物:千岁兰,千岁兰属于世界三大珍稀植物之一,它的珍稀之处在于它数量非常稀少,又是远古时期留下来的一种活化石,并且它们的寿命非常长,根据碳14测定,最长寿的千岁兰已经活了大约2000年,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植物之一。

20.银箭草。

是美国夏威夷哈雷阿卡拉火山的特有植物,因其终年处在犹如沙漠般的恶劣环境中,被誉为大自然最奇特的花。

银箭草生命力强盛,白天须接受烈日高照的考验,晚间则在摄氏零下低温中,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使得其寿命可长达二十年之久。

21.开心果。

原产于伊朗,分布于土耳其、意大利、法国、希腊、叙利亚、阿富汗、伊拉克等国,美国西南部、加利福尼亚州亦有一定种植面积,俄罗斯以及中国新疆等地,也已广泛栽培。

喜温、喜光树种,抗热抗寒性能极强,抗风沙,耐贫瘠,耐盐碱,对土壤要求不是很严。

适宜在年均温≥11℃,极端低温≥-26℃,年有效积温4000℃以上地区生长。

22.可可。

是梧桐科、可可属常绿乔木,高达12米,树冠繁茂;树皮厚,暗灰褐色;核果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表面初为淡绿色,后变为深黄色或近于红色,干燥后为褐色;植后4-5年开始结实,10年以后收获量大增,到40-50年后则产量逐渐减少。

可可原产于美洲中部及南部,广泛栽培于全世界的热带地区。

在中国海南和云南南部有栽培。

可可喜生于温暖和湿润的气侯和富于有机质的冲积土所形成的缓坡上,在排水不良和重粘土上或常受台风侵袭的地方则不适宜生长。

可可的种子含有多种可药用的化学成分。

也为制造可可粉和“巧克力糖”的主要原料。

为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

23.桉树。

喜光,喜湿,耐旱,耐热,畏寒,对低温很敏感。

大多数要求年平均温度15℃以上,最冷月不低于7-8℃。

一般能生长在年降水量500毫米的地区,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生长较好。

在原产地澳大利亚主要分布于沼泽地,靠海的河口的重粘壤地区,也可见于海岸附近的沙壤。

邻近的新几内亚岛、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群岛也有分布。

在中国的福建、雷州半岛、云贵和四川等地有一定数量的分布。

25.白桦。

生于海拔400-4100米的山坡或林中,适应性大,分布甚广,尤喜湿润土壤,为次生林的先锋树种。

中国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均有成片纯林,在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山区、西南山地亦为阔叶落叶林及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的常见树种。

喜光,不耐荫。

耐严寒。

对土壤适应性强,喜酸性土,沼泽地、干燥阳坡及湿润阴坡都能生长。

深根性、耐瘠薄,常与红松、落叶松、山杨、蒙古栎混生或成纯林。

天然更新良好,生长较快,萌芽强,寿命较短。

产于中国东北、华北、河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东南部。

俄罗斯远东地区及东西伯利亚、蒙古东部、朝鲜北部、日本也有分布。

26.法国梧桐为落叶乔木。

主要生长于中亚热带地区。

悬铃木俗称“法桐”,在植物分类学上属悬铃木科,科下仅有一属即悬铃木属,属下约7种,原产东南欧、印度及美洲。

但中国引入栽培的有3种,包括一球悬铃木,原产北美洲,俗称“美国梧桐”或“美桐”、二球悬铃木,俗称“英国梧桐”或“英桐”、三球悬铃木,原产欧洲东南部、印度一带,俗称“法国梧桐”或“法桐”三种。

27.香樟。

常绿大乔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

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尤以台湾、福建、江西、湖南、四川等栽培较多。

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寒冷。

香樟树形雄伟壮观,四季常绿,树冠开展,枝叶繁茂,浓荫覆地,枝叶秀丽而有香气,是作为行道树、庭荫树、风景林、防风林和隔音林带的优良树种。

香樟对氯气、二氧化碳、氟等有毒气体的抗性较强,也是工厂绿化的好材料。

香樟的枝叶破裂散发香气,对蚊、虫有一定的驱除作用,生长季节病虫害少,又是重要的环保树种。

28.槟榔树。

在印度、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都有栽培。

树干不分枝,高达12~15公尺。

槟榔子是棕榈科槟榔树的种子。

槟榔果略小于鸡蛋,果皮纤维质,内含一粒种子,即槟榔子。

胚乳坚硬,具灰褐色斑点。

于8~11月果实完全成熟之前即予采收,去皮,煮沸,切成薄片晒干,干后呈深褐色或黑色。

槟榔子是劣等儿茶的原料,其主要生物碱是槟榔碱,兽医用作驱虫药。

槟榔果实在台湾、东南亚、我国湖南等地经常被嚼食,根据个人体质对生物碱耐受不同,可产生面红发热兴奋,甚至如醉酒卧街的各种情形。

29.蓝莓。

杜鹃花科、越橘属蓝果类型植物的俗称。

多年生低灌木。

灌木丛生,树体大小及形态差异显著。

野生蓝莓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

主产于美国;在北美,蓝莓种植已推广到美国的38个州,加拿大的2个省和墨西哥中部地区,矮灌蓝莓主要产于美国缅因州和加拿大东部地区的4个省。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林区。

蓝莓生长最适的温度为13-30℃最高可以忍受40-50℃的高温,高于这一温度范围时会导致根系对水分吸收差而发育不良。

30.甜叶菊。

是菊科、甜叶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1-1.3米。

根梢肥大,50-60条,长可达25厘米。

茎直立,基部梢木质化,上部柔嫩,密生短茸毛,花冠基部浅紫红色或白色,上部白色。

瘦果线形,稍扁,褐色,具冠毛。

花期7-9月,果期9-11月。

原产于南美巴拉圭和巴西交界的高山草地。

自1977年以来中国北京、河北、陕西、江苏、安徽、福建、湖南、云南等地均有引种栽培。

该种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对光敏感。

叶含菊糖苷6-12%,精品为白色粉末状,是一种低热量、高甜度的天然甜味剂,是食品及药品工业的原料之一。

31.毛竹。

毛竹根系集中稠密,生长快,生长量大。

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15--20℃,年降水量为1200--1800毫米。

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一般树种,既需要充裕的水湿条件,又不耐积水淹浸。

中国分布自秦岭、汉水流域至长江流域以南和台湾省,黄河流域也有多处栽培。

1737年引入日本栽培,后又引至欧美各国。

毛竹是中国栽培悠久、面积最广、经济价值也最重要的竹种。

其竿型粗大,宜供建筑用,如梁柱、棚架、脚手架等,篾性优良,供编织各种粗细的用具及工艺品,枝梢作扫帚,嫩竹及竿箨作造纸原料,笋味美,鲜食或加工制成玉兰片、笋干、笋衣等。

毛竹叶翠,四季常青,秀丽挺拔,经霜不凋,雅俗共赏。

32.梭梭树。

藜科梭梭属植物,是一种抗旱植物。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沙漠人参”之称。

梭梭属于小乔木,树皮灰白色,木材坚而脆。

抗旱、耐高温、耐盐碱、耐风蚀、耐寒等诸多特性,因此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的分布极为广泛。

33.苔原带。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圈内许多岛屿。

这里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

这些环境条件,不利于树木生长,因而形成以苔藓和地衣占优势的、无林的苔原带;土壤属于冰沼土;动物界比较单一,种数不多,特有驯鹿、旅鼠、北极狐等,夏季有大量鸟类在陡峭的海岸上栖息,形成“鸟市”。

中国不存在极地苔原,而在长白山(天池周围)和阿尔泰山西北部的高山带出现高山苔原,海拔分别在2100米和3000米以上。

地理图文综合整理

对大气圈的影响

1 )水库周边地区,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会减小;

2 )水库水面较大,使得蒸发量增加,水库上空及周边的空气湿度增加;

3 )由于水库水面和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存在差异,产生湖陆风;

4 )东北地区某些水库下游河段,由于水库中较高水温的水下泄,使得水气温差较大,近水面气温被加热后,饱和水汽压变大,水汽蒸发更加剧烈;产生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挂在树上,形成雾凇。

对水圈的影响

1 )修建水库后,落差变大,流速变快,下蚀作用加强,下游河道河床高程变低;

2 )水库拦截泥沙,产生“清水下泄”效应,清水相比浊水搬运泥沙的能力强,下游河道河床高程变低;

3 )下游河道侵蚀加剧,由于细颗粒物先被带走,因此留在原河道的颗粒物粒径变大;

4 )河床变低之后,河流水位(水位取决于径流量大小和河床高程)有可能会下降;

5 )对下游河段有削峰补枯的作用,丰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使得河流下游河段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

6 )水库会削减洪峰的峰值流量,延缓洪峰到达的时间;

7 )存在结冰期的河流,水库附近由于河水流动性强且水库深部水温较高,因此水库下游河段不易结冰;

8 )水库上游水位上升,河面展宽(原因:水库上游河道大多为V 字型)。

对岩石圈的影响

1 )大型水库,若下方有断裂带等不稳定地质构造,有可能会诱发小型地震;

2 )水库蓄水后,导致上游河段两侧水位上涨,浸润两侧岩体,有可能对岩层软弱面起到润滑作用,诱发滑坡。

对生物圈的影响

1 )影响某些鱼类的洄游,比如长江上的水库影响了中华鲟的洄游;

2 )河流下游河段泥沙量的减少,造成虾类、贝类等无脊椎动物赖以生存的沙石环境破坏,造成其数量较少;

3 )水库建成后上游河段水位上升,有可能淹没某些生物的栖息地,如云南省为了保护绿孔雀的栖息地,不再修建某些水电站;

4 )水库库区内的水流动性减弱,有可能导致有机质积累,有机质分解过程会消耗水中溶解氧,导致水生动物的数量减少,而水面植物的数量有可能会增加;

5 )水库使得上游河段水面扩大,流动性减弱,可能导致蚊虫增加,传播疾病概率增加。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 )大型水库往往和水电站同时建设,可以发展地区经济,增加电力供应;

2 )为库区周围和下游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实现农业稳产、增产;

3 )库区周围若有地势较低的水稻田,有可能导致排水不良,造成单产减少;

4 )利用水库发展水产养殖业;

5 )利用水库发展旅游业,如水上游乐项目;

6 )库区上游地区水深增加,河道拓宽后,库区的通航里程和通航能力会增加;原有港口的水深也会增加,可停泊的船只吨位提升,港口规模扩大;原不适宜建设港口的区域,可能会转为适合,港口数量增加,所覆盖的经济腹地也会变大。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怪异植物:绿藻有“吃掉”其他植物的本领

德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一种绿藻有“吃掉”其他植物的本领。

这一发现或可为人类更好地利用生物能源开拓新途径。

实验中,研究人员将“莱氏衣藻”放入一个低碳环境中观察,结果发现,莱氏衣藻会从周边的植物纤维素中获取能源,在这一过程中,它可释放出“消化”纤维素的酶,将纤维素这种大分子多糖物质分解为更小的糖,后者最终被运送至细胞内,转化为能量源。

也就是说,“莱氏衣藻”在低碳环境中同样可以继续生长。

绿藻 人们通常认为,只有蠕虫、细菌和真菌能消化植物中的纤维素,并将其作为用于生长和生存的碳源,而植物则通过二氧化碳、水和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11月20日在《自然·通信》杂志上发布研究成果说,他们观察一种名为“莱氏衣藻”的绿藻时发现,这种单细胞生物不仅可像普通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还可消化其他植物的纤维素,作为自己的能量来源。

参与研究的奥拉夫·克鲁泽教授说,在植物中发现这一现象尚属首次,并且藻类能消化纤维素这一现象本身就有悖于传统认知,“某种程度上讲,这是植物在吃植物”。

目前,研究人员正观察这一机制在其他藻类中是否同样适用。

研究人员认为,新发现或有助未来更好地利用生物能。

绿藻 现阶段,人们常使用同时加热植物与真菌纤维素酶的方法获取生物柴油等生物能源,而饲养这些真菌仍需一些有机物质。

研究人员设想,如果能用水、阳光和二氧化碳饲养藻类,再从中获得可分解纤维素的酶,未来生产生物燃料将变得更加容易。

绿藻有“吃掉”其他植物的本领实属罕见,在科学界也是实属罕见,这一发现,也许会是我们人类的有一大进步,在未来我们也许可以更好的利用这一点,产生新能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最著名的灭虫植物是除虫菊,当蚊虫接触之后,就会神经麻痹,中毒而死亡

最著名的灭虫植物是除虫菊 最著名的灭虫植物是除虫菊,其所含有的除虫菊素又称为除虫菊酯,是一种无色的黏稠的油状液体,当蚊虫接触之后,就会神经麻痹,中毒而死亡。

除虫菊不仅可以除灭蚊虫,而且可杀灭农作物和林木、果树的害虫。

它和烟草、毒鱼藤合称为“三大植物性农药”。

在夏秋季节之间,把即将开放的除虫菊花朵采摘下来,阴干后磨粉,过120—150目的筛子。

每斤除虫菊粉加200-300倍的水,并酌加肥皂做成悬浮液,搅勻后喷洒,可以防治农业上的多种害虫。

即使把除虫菊草整个浸泡在20倍的水中,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如果把50%的除虫菊粉,48%的榆树皮粉,1%的萘酚,1%的色粉配在一起,再加入一定董的水调成糊状,就可制成蚊香。

除虫菊是菊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约有半米髙,从茎的基部抽出许多深裂的羽状的绿叶,在绿叶之中簇拥若野菊似的头状花序,花序的中央长着黄色的细管状的花朵,外周镶着一圈洁白的舌状花瓣。

除虫菊花看起来,淡雅而別致。

除虫菊对娱蚣、鱼、眭、蛇等动物也有毒麻作用,但对人畜无害。

因此使用安全,不污染环境,是理想的杀虫剂。

除虫菊还可药用,有治疗疥癣之功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地理归纳】地理高考试题中的33种植物、史上最全!水库的25种地理效应!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