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语文各课课文内容填空常考汇总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1-10 点击数:
简介:在知识巩固方面,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全面复习语文课文知识的机会。

三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积累大量的语句、文学常识等内容,通过这份填空汇总,学生能够对课本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反复练习,确保对知识有扎实的掌握…

【千问解读】

这份资料是三年级上册语文各课内容填空常考汇总,内容涉及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古诗词、文学常识、课文主旨等多个方面,通过填空的形式对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查。

从整体来看,资料的题型均为填空题,且题目覆盖范围广。

在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部分,例如 “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小牧童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

” 这种题目有助于学生巩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提升对诗句含义的领悟能力。

“课文积累” 部分,像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跃然纸上。

读了‘霜叶红于二月花’,我们仿佛看到了层林尽染的绚丽景象。

” 通过对课文中经典语句的填空,能够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感受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意境。

以下为部分截图,具体看完整PDF文件

在知识巩固方面,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全面复习语文课文知识的机会。

三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积累大量的语句、文学常识等内容,通过这份填空汇总,学生能够对课本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反复练习,确保对知识有扎实的掌握,避免遗忘。

对于能力提升,资料中的内容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古诗词填空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课文语句填空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再现能力;对课文主旨和道理的填空可以提升学生对文章内涵的分析和领悟能力。

在学习方法引导上,这份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课文和总结归纳的习惯。

在做这些填空题时,学生需要仔细回顾课文内容,分析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即通过对课文的精读和总结来掌握重点知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考古发现,早在3500多年前,中华先民们就有能力修筑宏大城池

根据发现,早在3500多年前,中华先民们就有能力修筑面积达25平方千米的宏大城池。

城池是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中心,守城方当然希望城池防御能力越强越好。

问题是,城池应该怎么修,才难以攻破呢? 钓鱼城:城池选址的榜样 抗蒙36年之久的合州钓鱼城,是以防御为核心的城池选址经典之作。

钓鱼城城址的一个特点是地势险峻。

它位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交汇的钓鱼山顶,三面环水,城与山相结合,城墙沿陡峭的悬崖修建,城墙外坡度基本大于70,难以攀爬。

另一个特点是位置重要,钓鱼城上可控制三江、下可屏蔽重庆。

城内低地多为良田,有92口水井,可以长期自己自足。

钓鱼城精当的选址帮助宋军多次顶住了蒙古军队的进攻,创造了辉煌战绩。

1259年初,蒙古大汗亲率大军进攻钓鱼城,从2月一直打到7月,钓鱼城岿然不动。

7月21日,蒙哥在一处台楼下指挥瞭望,被南宋守将王坚发现,立即以抛石机轰击台楼,蒙哥被飞石打成重伤,几天后死去。

此后,南宋守军继续依托城池顽强抵抗多年,直到1278年,蒙军攻占重庆后才投降。

以城墙为中心的立体化防御体系 很多影视剧里,攻城的场景一般是进攻方架云梯登城墙、推攻城车撞城门。

其实,古代攻城作战,尤其是大城攻坚,进攻方要面对以城墙为中心,马面、瓮城、羊马墙、护城壕等设施相配合的立体化防御体系。

中国古代城池大部分是夯土城墙,完全依靠人力取土、夯土,每个夯层厚度大约10~20厘米,逐层夯筑上去。

夯土城墙外砌烧制城砖的做法在西汉时就已经出现,但普遍应用是以后的事,今天我们看到的北京、南京、西安等地的明城墙都是这种墙体为夯土、外砌烧制城砖的城墙。

城墙顶部外侧建有雉堞,凸起的部分高度一般在1.5米以上,为守城士兵提供掩护;凹下的部分是垛口,用于架设兵器,或由士兵向下投射武器。

城墙向外延伸出去的长方形墙体就是马面,上面一般修筑有敌楼,用做瞭望和储存军械物资。

马面主要是打击攻至城墙下死角的敌军,在实战中作用很大。

1624年明朝完成了辽东宁远城的改建工作。

改建后的宁远城东西长800米左右,南北宽820米左右,总面积不大,所以没有修筑马面。

但在外城的四角分别建有城台,凸出城墙达20米左右,「形如长爪,以自相救」,实际上发挥了马面的作用。

明军在城台上布设了11门红夷大炮等火器,射界可达270。

1626年,率后金军六万人攻宁远,明朝守将为,守军不足两万人。

正月二十三日,后金军包围宁远,连续三天发起强攻,虽然多次推进至城墙下,但遭到城墙与城台交叉火力的打击,始终不能破城。

尽管《武实录》只承认「共折游击二员,备御二员,兵五百」,但也记载,「帝自二十五岁征伐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唯宁远一城不下,遂忿恨而归」。

努尔哈赤遭遇了起兵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由此郁闷成疾,几个月后就去世了。

城门是连接城池内外的关口,古代城池大多数只有一层由厚木制成的城门,有的城门还有多个门道,这就使得城门在整个防御体系中最薄弱。

为保护城门,很多城池在城门外修筑与城墙相连的半圆形、长方形或者梯形的瓮城。

面积较大的瓮城还可以作为屯兵之所,成为对攻城敌人发起反冲击的出发阵地。

北宋都城开封在1116年扩建完工时,共有12座城门和9座水门,近年来考古发现了5处瓮城遗址,面积在5千-1万平方米。

有的城池还将瓮城建在城门之内。

明朝南京城聚宝门就建有三座瓮城,均在城门之内;瓮城里还设置有27个藏兵洞,共可屯兵3千人以上。

瓮城再向外,就是城池防御体系最外侧的护城壕和羊马墙。

护城壕是人工开挖的深沟,一般距离城墙30~40米,宽度和深度视城池规模而定,灌上水就是护城河,也有的城池利用天然水系作为护城河。

羊马墙位于城墙和护城壕之间,高度2-3米。

早在东周时期护城壕就已经普及,羊马墙则在末年才发展成熟。

守军可依托羊马墙,对填壕或者渡护城河的敌人发起攻击。

敌人即便越过羊马墙,由于羊马墙与城墙间的区域较狭窄,不利于兵力展开,也无法使用攻城器械,反而有利于守军居高临下发挥守城军械的威力。

比如顺昌防御战。

1140年6月,金军进攻顺昌(今安徽阜阳)。

顺昌是座小城,其北为颍水,宋军以其为护城河。

守将、陈规在顺昌原有城墙外增筑了一道羊马墙,城墙和羊马墙上都增开暗门便于调动兵力反击。

金军攻城时,虽有部分兵力冲过护城河,但被羊马墙挡住,只能在羊马墙和护城河之间向宋军放箭,绝大多数都扎在城墙里。

宋军则「以神臂、强弩,自城上或垣门射敌,无不中,敌稍却。

复以步兵邀击,溺河死者不可胜计,破其铁骑数千」。

不仅如此,刘锜还多次组织兵力,通过羊马墙上的暗门,对金军发动夜袭,金军被打退十五里。

顺昌防御战以宋军胜利而告终。

顺昌的主要守将之一陈规是个文臣。

他曾经任德安府知府五年,先后击败了李横等九个武装集团的长期围攻,战功卓著,「文臣镇抚有威声者,惟规而已」。

陈规将他的城池防御思想和作战经验写成《守城机要》,此书是我国古代最有价值的一部城池防御兵书。

我国古代城池的防御体系还有一些有特色的设计,比如曹魏时期邺城的、金虎台和冰井台,是高度在八丈到十丈的台式堡垒。

在洛阳城修建的金墉城,是占据城池西北高处,从而达到控制全城效果的「城中城」。

唐朝焉耆都督府城外建有7座弩台,是城池外围防御的「火力支撑点」,等等。

但这些设计只是出现在特定时期或者地域,并没有广泛应用。

严控工程质量才能保障城池坚固 选址再优,设计再好,城池要坚固,还是离不开严格控制施工质量,这方面最有名的例子当属统万城。

407年匈奴首领立国「大夏」。

413年,他命叱干阿利征发十万人营建国都,寓「统一天下,君临万邦」之意,命名为「统万城」。

其城墙以砂、黏土、石灰加水合成三合土为材料夯筑。

为了保证筑城质量,叱干阿利实施了极为严酷的质量控制措施。

每天筑城结束后,分段派人持铁锥去刺夯土层,如能刺进一寸以上,就把夯筑这一段的人全部处死;如果刺不进一寸,检验工程质量的人就被处死。

如此重压之下,统万城修得极为坚固,「城基如铁石,攻凿不能入」,直到今天仍有部分遗址保存较为完整。

叱干阿利的做法过于苛酷,并不足取,古代还有很多其他质量控制措施。

比如,南宋时期,由总管全国军务的枢密院负责检查军匠的城砖烧制质量。

明初修建南京城,城墙外砌的城砖由长江中下游33个府的149个县供应,所有的城砖上都有铭文,包括府县名称、造砖工匠、窑匠等人的姓名,出了问题肯定一查一个准。

攻不破的城池是不存在的,一座座城池凝结的,是一个国家的智慧与实力,更展示着信念与胸怀,大概这才是「坚城」一词的真正含义所在吧。

随机文章请问清圣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是病死还是被清世宗鸩毒而死?黑龙江不明飞行物砸出10多米大坑,专家证实为人工制造小行星撞击地球2018年若发生,威力堪比1000颗原子弹海上屠夫鹰击-83反舰导弹,威力最强的近程反舰导弹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世界各国争相推进破解进度(生命钥匙)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萧县龙山子墓地考古发掘取得宝贵历史资料

近日,安徽省文物研究所联合萧县博物馆组成考古发掘队,在萧县龙山子墓地进行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工作,共发掘清理古墓葬16座,出土各类文物80余件。

这批墓葬的发掘,对研究从西汉中晚期到时的社会状况,具有很高的价值,特别是出土的两件陶溷(猪棚舍与厕屋结合)模型,清晰地展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一个侧面。

据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现场负责人任一龙介绍,今年4月份,根据萧县当地政府部门的申请,省文物部门对龙山子的一处建筑工地现场调查,确认为一处墓地。

对此,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人员对古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共计清理古墓葬16座,出土各类文物标本80余件。

目前,考古发掘已经结束,进入下一步的室内整理工作。

这批两汉时期的古墓,有石室墓、砖室墓及砖石混合墓三种结构,出土文物以陶器居多,类型有鼎、盒、钫、盘、盆、釜、甑、罐、壶等,出土的模型冥器有陶仓、磨、井等,铜器有铜镜、指环、带钩等。

料器中的口琀时代特征明显,做工精细。

铁器主要有剑,已锈蚀,保存较差。

这些出土的文物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状况,对研究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俗,具有很高的价值。

“此次考古发掘工作,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和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古墓出土的随葬器物,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涉及到生活、生产、铸造等方方面面,给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和佐证,意义深远,是我们了解两汉时期的历史背景、人文变化和民风民俗的宝贵历史资料。

”任一龙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三上语文各课课文内容填空常考汇总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