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语文趣味修辞手法歌+例句汇总,有趣又好记

1.原定于今天的春游因为…
【千问解读】
●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
我的教育信念的真理之一,便是无比相信书的教育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小学阶段孩子们需要掌握的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读读下面修辞手法顺口溜和例句,相信你一定会弄明白。
修辞手法口诀
比喻歌
比喻打比方,生动又形象。
明喻甲象乙,暗喻甲是乙。
见乙不见甲,借喻略本体。
说乙再说甲,人们叫引喻。
借代歌
借代象借喻,统统略本体。
借代非借喻,借喻非借代。
以此代彼是借代,以此喻彼是借喻。
借代富有形象性,事物特征更鲜明。
比拟歌
拟人拟物叫比拟,似物把人拟成物。
拟人把物拟成人,物物比拟叫拟物。
描写文章忌呆板,比拟生动形象化。
人物相拟文活泼,强烈感情来抒发。
夸张歌
“言过其实”叫夸张,表达感情非寻常。
夸张词句表事物,突出特征更加强。
“夸而有节”正刚好,增添文彩助想象。
“夸而无节”成狂言,信手败笔损文章。
象征歌
托义于物叫象征,事物形象表特征。
形象特征细品味,以物思义含意中。
托义于物是象征,以此喻彼叫借喻。
“雪压冬云白絮飞”,“冬云”借喻象征“絮”。
对偶、对仗歌
对偶对仗,结构一样。
词性相同,字数相当。
字句对称,节奏铿锵。
朗朗上口,易记心上。
反语歌
反语是反话,讽刺味辛辣。
讽自警钟响,刺敌如刀枪。
双关语
双重含义双关语,明说暗讲隐意指。
含蓄幽默细品味,或是暗示或讽刺。
排比歌
排比一大串,语气多连贯。
结构相类似,意义相关联。
请听《排比歌》,排比好效果。
条理更清晰,层层递进说。
排比可记叙,排比可抒情。
强调又深入,道尽满腹情。
滔滔话语来,串串妙句挥。
增强文气势,感人动心扉。
反复歌
说理记叙巧反复,加强话语印象深。
文艺创作用“反复”,强调主题语意尽。
“反复”手法用得妙,文章精彩锦上添。
反复反复意回还,加强节奏如心弦。
递进歌
由浅入深呈递进,由轻变重层层深。
从小到大非排比,从低向高层层进。
顶针回文歌
连锁叫顶针,回应是回文。
顶针——结构严谨,语句通顺。
回文——循环往复,息息相关。
设问反问歌
自问自答是设问,问而不答是反问。
设问醒目又意深,反问语强耐深省。
例句汇总
比喻:
1. 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4.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5.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6.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7.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8.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9.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10.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11.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2.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洁的心灵涂抹一层辉煌。
13.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14.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
15.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16. 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17.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18. 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19. 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20. 露似珍珠月似弓。
拟人:
1.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4.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5.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6.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7.一个个红石榴就像一个个小姑娘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8.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9.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10.收音机天天说个不停,令邻居十分讨厌!!!!!!
1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12.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13.微风柔和地吹, 柔和地爱抚我的面孔。
14.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
15.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16.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17.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18.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19.仲夏夜,清风徐徐吹来,明月追赶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带着一股清凉,驱赶着酷日留下的余热。
20.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
夸张句:
1. 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2.球球跌跤,会像皮球一样,从房间这一头滚到那一头。
3.圆圆的床和椅子是用三寸厚的大钢板制成的……
4.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
5.天空中下起了豆大的雨点。
6.精妙世无双。
7. 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
8.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9.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12. 这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1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4.他家穷得快揭不开锅了。
15.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16.她一点胃口也没有,饭没入口,人就饱了。
17.伸手取弓,那箭早已呼啸着射中目标。
18.我的心像刀绞一样。
19.烈日下,柏油路都快融化了。
20.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
排比:
1.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2.痛苦——
痛苦是黑暗中的摸索,前进的路途中满是坎坷;痛苦是无人理解的悲哀,无助的面对一切挫折;痛苦是心灵最深的折磨,无泪且无法直言;痛苦是天生没有的表情,是烦恼中的恶魔。
3.愚蠢——
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4.谎言——
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人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
5.阴险——
阴险,是一条披着羊皮的狼,干着不见天日的勾当;阴险是善良的公敌,嫉妒的朋友;阴险是一座心灵的冰山,让人透过清澈感到的是阵阵的寒意。
6.自私——
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别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7.爱心——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8.美——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设问句: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水向东流.
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4.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5.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在 沁园春·长沙
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
8.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9.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0.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2.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反问句:
1. 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2. 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3.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4.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5.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6.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7. 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8.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9.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
10.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10.班主任难道不应该以身作则吗
11.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吗?
12.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13.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
14.我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是正是这样的野花吗?
15.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16.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17.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方望一望呢?
18.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19.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对偶句:
1.东风恶,欢情薄。
2.浮云富贵,粪土王侯。
3.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4.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夜饮客吞杯底月,春游人醉水中天。
8.雨中竹叶含珠泪,雪里梅花载素冠。
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10.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泣泪,霜封宿草素车白马更伤情。
11.人去堂空朝雨暮云难见影,琴调弦绝高山流水少知音。
12.竹径萧条平生壮志三更梦,云山缥缈万里秋风一雁哀。
13.忠魂不泯一腔热血化春雨,大义凛然千秋壮志泣鬼神。
14.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15.菱花镜孤哉惨听秋风吹落叶,锦机声寂矣愁看夜月照空帏。
16.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17.我们伫立橘子洲头,漫步湘江两岸;回清水塘,登岳麓山;徘徊板仓小径,依恋韶山故园。
反复句:
1. 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纪念刘合珍君》)
2.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朱自清《春》)
3.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
反语句:
1.原定于今天的春游因为下雨而取消了,小东生气地说:"全是因为今天的好天气!"
2.这次的抢劫是多么漂亮,多么彻底!
3.妈妈生气地对儿子说:"都十二点了你才回来,你可真是长大了!"
4.小明在教室里打球,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说:接着打啊,没不说不能打嘛!"
本文转载自网络。
以上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责任编辑:
曾经犯人流放的四大地方,现在人人都向往旅游去了
初听大家会以为流放并不是什么严酷刑罚,但实际上流刑是仅次于死刑的刑法,古语云:不忍刑杀,流之远方,因此在古代许多官员在触犯法律之后多被流放它地,李德裕在《贬崖州司户道中》:“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
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
”——可见中华残暴文明中放逐文明是最凄苦的。
在古代有四大流放之地,这四个地方几乎成为古代犯人的噩梦,人人都是避之不及,然而时过境迁,这四个地方都已成为福地,人人,想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1、北京 在古代舜帝时期有“流公工于幽陵,以变北狄”的说法,这里的幽陵或作幽州,是指北京地区,在当时被认为是天下的“四极”,也就是最偏远的地方,但北京作为重要的流放地是从辽开始的,主要还是因为其地理位置偏僻,然而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北京已是我国最繁华的帝都了,多少人趋之若鹜,挤破脑袋的往北京去只为能有一席之地,如果现在还有流刑的话,恐怕人人都想被流放吧。
2、岭南 岭南指今广东、广西、海南地区,古代选择岭南为流放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路途遥远,岭南最北部的桂州距京城3705里,最南部的驩州距京城6875里,远远超出了唐律三流所规定的流放里程,根据当时的交通状况,流放千里之外,其困苦可想而知了;第二个原因是环境恶劣,郎士元《送林宗配雷州》:“海雾多为瘴,山雷乍作邻。
遥怜北户月,与子独相亲。
通过当时所写的流放诗作,岭南环境的恶劣情况可见一斑。
时过境迁,广东地区现在可谓富得流油,广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何来环境恶劣,海南三亚还是度假胜地呢。
3、湖北 湖北房陵是古代四大流放地之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流放到这里的都是帝王将相、达官贵族,从先秦到,就先后有两位十王一驸马一丞相共14人流放房陵。
历史上最有名的事件要数、4000余家流放房陵的事件,嫪毐,是战国末年秦国宦官,因宠幸,权势很大,门下有食客千余人,嫪毐与太后私混,生二子,为让儿子,嫪毐、吕不韦与太后密谋发动政变,但当时秦王早就有所察觉,先下手为强,致使嫪毐败逃、罢免吕不韦并将太后打入冷宫,当时下令全国范围内捉拿嫪毐,将其捉住后处以极刑,与吕不韦、嫪毐有关的亲属、家门、亲戚、朋友千余家一万四千余人全部流放房陵。
终身不能做官。
古时候一次流放一万四千余人,在中国历史上是的。
4、云南 “彩云之南,我心的方向”,云南现在的确是大多数心中所想,然而在古代由于很多历史原因使其成为四大流放地之一,初期,云南被明朝收入腹中,但当时云南人口都大逃难跑走了,导致其成为无人之地,因此成为了流放人口的绝佳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时期中原大地一片混乱 期间为什么没有外族入侵
三国时,中原打成一锅粥,为何没有外族入侵? 熟悉历史的朋友们或许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在中原王朝力量薄弱的时候,外族就常常会尝试入主中原,制造外族入侵的事件。
就像和末年一样,这两个王朝最终都是被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取而代之。
然而,三国时期,作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时期,这个时代下中原各诸侯混战,哪里有闲工夫关注外族是否会入侵中原? 按理说,这应该是外族入侵的绝好时期,他们完全可以趁着中原大乱这个时间节点,入主中原。
可是出乎我们所有人预料的是,在整个三国时期,却没有发生过一次外族入侵的事情,这又是为什么呢? 按理说,这是绝好的机会啊,可是这些外族却并没有入侵,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这还真不能怪外族不来入侵,而是他们来了也很难斗得过三国镇守边疆的将领。
来了打不过,还不如不来呢,那么镇守三国边疆的将领分别是谁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镇守北疆的田豫和 作为三国中唯一一个拥有北方领土的国家,曹魏在边境线上所遇到的问题,可以说是最严峻也是最棘手的。
从在位时期的,踏顿之乱,再到时期的公孙渊叛乱。
我们不难发现,曹魏的心腹之患很明显是在东北,尤其是靠近高丽的那一段。
然而整个曹魏时期,边疆所发生的叛乱次数却并不多,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事实上,在曹魏中,除了这些著名战将之外,在镇守边疆这件事上也诞生了许多的著名武将,像朱灵,田豫等人,在镇守边疆的诸多曹军将领中,其中尤以田豫最为出色。
据史料记载,田豫极其擅长驭民养民,对待边疆的少数民族人民他能做到不偏不倚,公正对待。
因此,被田豫这种气度感化的少数民族人民不在少数。
尽管也有些外族会不听话,但是田豫却并不是只会做民政的文官,他更是一个武将,一个治军严谨的武将。
在外族的多次挑衅之后,田豫的部队让他们吃了不少的苦头。
看着田豫手下将士们的如狼似虎,这些外族一个个的都跟软了的绵羊似的,哪里还敢开口说话?更不要说打了。
此外,在曹操尚在人世时,他的儿子黄须儿曹彰在处理塞外的外族叛乱问题上也是一把好手。
在面对鲜卑的叛乱时,曹操就慧眼识人,地让自己的儿子曹彰上阵杀敌。
俗话说得好,,在面对着的鲜卑叛军的时候,也没有一丝一毫的胆怯。
他反倒是让部下穷追猛打,一连追击了两天两夜,将鲜卑首领柯比能逼得走投无路投降才算是了事。
在这一战后,黄须儿曹彰之名传遍了塞外的少数民族,让所有北方的少数民族都了解了的边疆不可侵犯。
抚戎的张嶷以及王平 北方边境由于魏国的强势,使得这些外族打不了,也不敢打主意。
那么其他地方的边境上,为什么也没有外族敢入侵呢?其实不是没有打过主意的。
在西南边境上,孟获就曾经屡屡给蜀汉制造过麻烦,为此甚至不惜亲自出动,平定西南,在的建议下,诸葛亮采取了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战略方针。
他剿扶并用,主要以收复孟获等南方首领的心为主要任务。
在诸葛亮的工作下,西南的蛮夷都表示了对蜀汉的臣服,至此,困扰蜀汉已久的边境问题得以解决。
只不过,虽然这些蛮夷对蜀汉表示了臣服,却并不代表诸葛亮就真的对他们完全地放下了心。
为了能在南方形成长时间的治理效果,诸葛亮在回成都之前,特地将张嶷和马忠二人留了下来,镇守边境。
张嶷和马忠二人对于西南的地理环境非常熟悉,二人在接到了诸葛亮的命令之后,也领命留在了西南当地。
张嶷和马忠贯彻了诸葛亮抚其心的方针,在南蛮之地广结人心,二人在各自的任所都是极具声望的存在。
后来,张嶷被调回成都时,越雋郡中追随他一起回到成都效力的当地首领有很多,张嶷战死之后,在越雋郡中为其供奉香火,四时祭祀的百姓也不在少数。
马忠则在西南地区任职直到自己去世,尽管史料对马忠抚育西民的记载不多,但就总的来说,在针对外族的方针上,蜀国与魏国采取了完全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
重视抚其心的蜀国,也因此获得了西南边境上外族的广泛支持,在蜀军中甚至还有一支专门有外族精锐组成的精干部队,名字叫做无当飞军。
通过怀柔的方式,蜀国大将张嶷,马忠等人也成功地将西南的边境线守得安安稳稳的。
如果说,在魏国和蜀国边境上,外族还能蹦跶几下的话,那么在东吴,外族的地位就可以用十分低下四个字来形容了。
充当经验包的山越 我们若是翻阅孙吴的历史都不难发现,基本上所有的孙吴将领的起家方式都是一条-征伐山越。
这里的山越,就是指原先在江南境内生活的百越人后代。
百越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时期,就意识到了百越绝对不是什么善类,于是便多次派兵遣将攻打百越。
当时的百越人哪里会是强悍的的对手?面对秦军的攻势,大量的百越人躲进了江南的深山中,并且在江南的深山中繁衍生息-这些百越人的后代便是后来在东境内活动的外族山越。
尽管这些山越人十分擅长游击,常常是打完一枪就换地方,来无影去无踪地骚扰着东吴的臣民,但是这并不代表就没办法去治理他们。
在东吴,将领刷军功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征讨山越,每一次将领领兵征伐山越,总是能带出不少山越的人民,也能带回不少山越军士的首级。
东吴依靠征讨山越起家的将领不少,但是要说他们之中谁是最出名的,那这个人一定是。
作为东吴难得的帅才,出生于江南陆家的陆逊,一开始通过父荫得以进入孙权麾下,后来靠着的举荐开始受到重用。
夷陵一战后,战胜了的陆逊开始将重心放在了征伐山越这件事上。
一年间,在陆逊的指挥下,东吴大军就俘获了近十万的山越平民,为继续开发江南提供了更多充足的劳动力。
陆逊的行为,放在当时那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若是放在当下却未必,尤其是站在山越人的角度上来说更是如此。
有陆逊镇守着江东,江东的外族岂能有出头之日?只能乖乖地当着听话的绵羊。
综上所述,三国在忙于互相争权夺利的同时依旧没有放松对边疆的镇守,在魏蜀吴三国人才的镇守下,外族压根就没有能入侵的机会。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