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死后他的后宫如何处置?需要当做陪葬品吗?

当然到了唐朝时期,基本上已经不会把皇帝后宫的妃子当做陪葬品了,因为这个做法实在太残忍,那这些嫔妃们会怎样处置呢?出家可能算是其中一件比较好的出路了,最主要还是看你有没有为皇帝生过儿子,有儿子和没儿子的待遇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一起来看看李
【千问解读】
其实古代皇帝的后宫能不能过上好日子是非常看运气的,如果皇帝哪一天突然驾崩,这些后宫的下场就比较惨烈了。
当然到了唐朝时期,基本上已经不会把皇帝后宫的妃子当做陪葬品了,因为这个做法实在太残忍,那这些嫔妃们会怎样处置呢?出家可能算是其中一件比较好的出路了,最主要还是看你有没有为皇帝生过儿子,有儿子和没儿子的待遇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一起来看看李世民去世时,他的后宫都去了什么地方吧。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驾崩于翠微宫。
随着他的死亡,许多人的命运发生了转变。
最直接的,当属后宫的嫔妃们。
新皇帝登基了,身为这里的“老人”,她们该何去何从?
其实,说来说去,偌大的后宫只有两种妃嫔:有儿子和没儿子的。
相对而言,有儿子的当然比较幸福了;她们为皇家留下了血脉,运气好的话,儿子甚至能继承皇位。
可是,最高统治者毕竟只有一个,对于绝大多数皇子来说,他们是没有机会入主太极宫的。
结局最好的是太子的母亲,可以成为太后。
然而,初唐时期只有一个女人当过太后,那就是武则天。
在此之前,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李治的母亲长孙氏都没能看到儿子登上皇位。
唐高祖称帝时,年龄已经很大了,五十三岁,父母不在人间很正常;李世民、李治就比较可怜,青年丧母、幼年丧母,她们的太后之名都是追封的。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病逝,九岁的李治哭的死去活来,李世民看到了,更加悲痛,决定亲自抚养他和晋阳公主。
当了太子以后,李治还为母亲建造了慈恩寺,玄奘法师曾在这里翻译佛经。
如果去西安旅游,还可以参观大雁塔与慈恩寺遗址。
太子的母亲不在了,但李世民又不止李治一个儿子,其他王爷的母亲也有健在的。
比如纪王李慎的母亲韦贵妃,越王李贞的母亲燕妃,她们又该何去何从?按照制度,她们可以封为太妃,投奔儿子,韦贵妃是二婚,和李世民生下了一子一女,女儿是临川公主,出嫁了,算别人家的人。
儿子是纪王,所以韦贵妃被封为纪国太妃。
据墓志铭记载,韦太妃的晚年生活开心且无奈:“太妃累岁在□,晨宵谒见。
金台弈弈,屡奉天欢,亟陪储宴。
”经常拜见皇帝,和李治、武则天他们一起赴宴、赔笑脸,既好吃好喝,又得小心谨慎,伴君如伴虎呀!好在儿子孝顺,“纪王晨昏斯禀,奉□周旋”,总体上过得还行。
麟德二年,韦贵妃死于洛阳,唐高宗举哀于洛城门外,命令司平大夫窦孝慈监护灵柩回京,葬在昭陵九嵕山上,因为生前是贵妃,所以墓址离太宗的玄宫非常近。
以上是有儿子的,没儿子的就比较可怜了。
比如武才人,十四岁那年,凭借花容月貌,她被太宗皇帝纳入后宫,可是多年来,一直都是个才人,没得到半点提拔,更没有为皇帝生下过一男半女。
李世民晚年,其他嫔妃基本上也没有生下过一个孩子。
贞观二十三年,武才人被带到感业寺出家,不出意外的话,她的一生要常伴青灯古佛,直至老死。
大好年华,就要在寺院里燃烧殆尽,没办法,她们只是帝王家的附属品,现在没有利用价值了,自然被抛弃一边,无人在乎。
每当读到那些亡尼墓志,总能感觉到一种淡淡的哀伤,如果换个时代,也许就不会这样吧。
和武才人差不多时间进宫的徐惠,混的比较好,由才人升为充容,在贞观后期,她还上书皇帝,指出其奢靡、大兴土木等种种过失,李世民看了,非但没生气,还褒奖了她,可以说也是一位有名的才女了。
可是在丈夫驾崩后,没有诞下龙子的徐惠依然面临出家的噩运。
恰好在这个时间点,徐充容去世了,据说是因为思念先帝,忧伤成疾,不愿服药,只想早日随太宗而去。
李治听说了她的故事,特别感动,将其安葬在昭陵石室。
既然你那么迷恋我父皇,那就近距离陪伴他吧!如果武则天也像徐惠一样,那中国历史上会少一位女皇。
出家只是嫔妃的一条出路,还有一条:为先帝守陵。
这个也挺惨的,帝王陵呀,位置偏僻,戒备森严,进去了,基本上也就出不来了,相当于终生监禁。
试想天天生活在坟地旁边,又恐怖又无聊,人生毫无趣味,一座不是牢房的牢房。
换你,你愿意待吗?正常人都不愿意吧。
可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又能如何呢?没有出路可言。
一两千年过去了,也很少有后人会在意她们。
一入宫门深似海,享受了里面的荣华富贵,就要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甚至包括生命与自由。
隋唐英雄窦建德资料简介 窦建德如何兵败唐太宗李世民
窦建德随着军队的壮大,最后称帝,建立夏国。
举兵讨伐窦建德,窦建德兵败被俘。
那么,窦建德究竟是怎么当上的?又是为何在战斗中输给了李世民?窦建德又是怎么死的? 窦建德的家庭背景: 窦建德,贝州漳南人。
其年青时就因守信仗义,深为乡里所敬重。
其父死,乡里千余人送葬,可见其人缘之好。
隋炀帝伐高丽,大肆募兵,窦建德为二百人长。
不久,见天下乱起,他率数百人亡入高鸡泊中聚结,以此自保。
当时群盗往来横行,杀人烧屋,惟独因窦建德信义大名天下有闻,他的家宅一直没人骚扰。
隋朝郡县地方官推断窦建德肯定与群盗有关系,就不分青红皂白杀光了他一家老小。
至此,窦建德公开反叛隋朝,兵马至万人,同时,他能倾身接物,善待士卒,人人为其尽死力报之。
窦建德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大业十二年,窦建德大破隋朝涿郡通守郭徇大军万余人,追斩郭徇,由此声名大震。
不久,隋朝太仆卿杨义臣征讨诸路义军,连战连胜,惟独窦建德一军独全。
隋乱初起,各路起义人马捕获隋朝官员及读书人,大都虐杀掉,惟独窦建德善待降官和士人,加以恩礼,由此附近郡县渐渐降附,军容盛大,达十多万兵。
大业十三年,窦建德又大破隋朝大将薛世雄三万大军。
随后,窦建德统领大军进攻河间,郡丞王琮率军民死守。
相持之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掉的消息传来。
王琮在城内发丧,窦建德也遣使吊祭,王琮至此请降。
由于攻城时死伤甚众,窦建德众将都进言要用大油锅烹死隋朝守将王琮。
窦建德说:“王琮真是义士啊,留着他正是鼓励忠孝之人。
从前在高鸡泊为小盗,还可随意杀人,现在我们是要安百姓以定天下,怎能杀害忠良呢!”同时,他下令:“如果有人因攻城时属下亲戚死伤而想谋害王琮,罪及三族!”消息传出,隋朝郡令纷纷投城。
李渊称帝后的第二年,窦建德也在魏县称帝,国号大夏。
为了威行天下,名正言顺,窦建德首先攻弑隋炀帝的乱臣贼子宇文化及兄弟,相战数次,“大破之”,擒斩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兄弟及十几个弑帝元凶。
他还亲身拜谒隋炀帝萧皇后,称臣跪拜,以明隋朝正朔。
当时隋朝义城公主和亲远嫁突厥,闻讯派人迎接皇后萧氏,窦建德派千余骑护送,并报示以宇文化及等人的首级。
观窦建德事迹,是真正的“革命起义将领”所为。
虽然以唐朝为正朔的封建史家皆以窦建德为“贼”,但对他的称赞叹扬之辞,通篇连牍。
“建德每平城破阵,所得资财,并散赏诸将,一无所取。
又不啖肉,常食唯有菜蔬、脱粟之饭。
其妻曹氏不衣纨绮,所使婢妾才十数人。
至此,得宫人以千数,并有容色,应时放散。
得隋文武官及骁果尚且一万,亦放散,听其所去。
又以隋黄门侍郎裴矩为尚书左仆射,兵部侍郎崔群肃为侍中,少府令何稠为工部尚书,自余随才拜授,委以政事,其有欲往关中及东都者亦恣听之,仍给其衣粮,以兵援之,送出其境。
” 窦建德是如何打仗输给李世民的? 隋末乱起,英雄辈出,皆各据州郡。
当时,还没有显示出李唐能最终一统天下。
窦建德率大军进攻相州,又攻克黎阳,一举俘虏李勇王朝的淮安王李神通、皇妹同安长公主以及日后赫赫威名的大将李世勣。
过后,李世勣弃父逃跑,窦建德非常仁义大度,说“李勣本是唐臣,不忘其主,此忠臣也,其父何罪!”竟能把李勣父亲李盖放还。
不久,又把好酒好肉安置于大宅子的李神通和同安长公主归送唐朝。
稍后,窦建德开始变得糊涂,先是听信谗言杀掉能征善战的大将王伏宝,又杀忠谏的文臣宋正本,“由此,政教益衰”。
秦王李世民攻打,在其文臣刘斌劝说下,窦建德害怕王世充被灭后有“唇之齿寒”之忧,想保持“天下三分”之势,派大军前往洛阳,想救援王世充。
此前,窦建德还刚刚平灭了拥有数万精兵的割据者孟海公,挟此军威,浩荡而来。
强中自有强中手。
一遇秦王李世民,窦建德“数战不利”,想解兵退走。
文臣凌敬劝他渡黄河攻取怀州河阳,收河东之地,一则开拓疆士,二则入无军守之境,三则唐兵闻讯必从洛阳撤兵,可解王世充之围。
困急又狡诈的王世充生怕窦建德一走自己就玩完,派人带着大批金宝暗中遍赂窦建德手下武将,由此,众将都劝他进攻包围洛阳的唐军,并说可以一举攻灭李世民。
窦建德的曹皇后也劝他进取河东,不要和唐兵正面争锋。
窦建德不听,并说:“郑国悬命朝暮,以待吾来。
岂可见难而退,示天下以不信也!”于是大集军伍进逼武牢。
也真正天命该绝,汜水一战,秦王李世民亲自披甲执兵,与窦建德大战,最终大英雄兵败山倒,在牛渚口中枪被擒,送斩长安,时年四十九。
窦建德自称兵到灭亡,共六年。
对此,封建史臣也不得不叹息:天命有归,人谋不及。
李世民凯旋回到长安之后,将王世充、窦建德献于李渊,窦建德被处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和珅的生活有多奢侈?他死后家人结局如何
可是在和珅被匆忙赐死之后,他的财富还有他的感情生活以及家人后代的境况,却依旧留给了后人许多疑问。
搜集财富是所有人最大的爱好和梦想,和珅当然也不例外,但是他在变得富可敌国之后,却并没有向石崇王恺那两个蠢货一样四处显摆。
不过从人记录下的关于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还是可以看出他低调的奢侈的。
网络配图 在《清稗类钞·豪奢类》记载,和珅每日早起,会将珍珠磨成的粉,用来做早餐,但并不是为了像后世一样为了美容,而是因为和珅吃了珍珠粉之后,会变得心窍开明,办事更有效率,相当于是他的兴奋剂。
而这些珍珠也不是随便找来就可以用的,必须是品相最好的才可以,凡是有瑕疵,或者被人使用过的,都不会再用。
同时这些珍珠质量得价值也是不菲最好的两万两白银一粒,次一等的一万两一粒,最差的也要八千两银子才能买到,并且专门有一个珠宝商为和珅供应每天他所服用的珍珠。
并且为了保持从海里采出的珍珠不失“灵气”,要用赤金把珍珠包裹起来,再放在锦囊里,最后在贮藏在精美的小盒子里才能送到和珅家中,供他日后使用。
同样是服食珍珠的慈禧,也只是半个月才吃上一回,就在这一件小小的珍珠粉上的事情,和珅和慈禧高下立判,也足以看出和珅的财力有多雄厚了。
和珅因为父亲早逝,自幼困苦,最后是因为被当时的在直隶总督冯英廉看中了,将孙女嫁给他,并且对他大力资助,和珅才慢慢开始飞黄腾达的。
所以对于这位结发之妻和珅既有感恩也有尊敬,并且冯氏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就是他的长子,和另外一位早夭的次子,也正是因为次子的早逝,冯氏伤心过度,不久后也撒手人寰,和珅为了这位结发之妻,将葬礼办的十分隆重,并且王公大臣全部前来吊谒。
网络配图 除了他的正室妻子,和珅最宠爱的就是他的小妾吴卿怜。
据《梼杌近志》记载,吴卿怜本来是被王亶望花了二万两白银在苏州买的歌女,谁知道王亶望被杀之后,和珅看见了她,便特别想得到此女,可她先被京中的一位蒋侍郎买去了。
这侍郎买完之后才听说和珅喜欢此女,于是便把她赠送给了和珅。
吴卿怜到了和珅府中以后,由于聪明伶俐,和珅将家中的内务都交由她打理。
而富可敌国的和珅自然是要姬妾成群的,其中有才华横溢的豆蔻姑娘,还有从那里“虎口夺食”得到的深宫美女黑玫瑰,甚至还有西洋来的美人玛丽,林林总总,而和珅也确实对这些娇妻美妾无微不至,喜爱非常,但他一生最敬重的还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冯氏。
时过境迁,在和珅被赐死之后,首当其冲的就是他的儿子丰绅殷德,据《·和珅传》记载,因为丰绅殷德在乾隆活着的时候娶了公主,皇帝为了皇家的声誉,只好保留他的伯爵头衔,但是当和珅的家产被清点完毕之后,皇帝大怒,于是将丰绅殷德的伯爵罢黜,让他承袭和珅原有的三等轻车都尉的卑微头衔。
后来又经过各种整治,丰绅殷德被圈禁起来,最后在嘉庆十五年病死,一生无子,和珅的血脉彻底断绝。
网络配图 而和珅的那些姬妾们最后的结果也很是凄惨,首先和珅最宠爱的吴卿怜,在得到和珅死亡的消息之后,,写了八首绝句,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在和珅自杀两天后上吊自尽,追随和珅而去,仅仅三十岁。
而另外一位小妾豆蔻在得知和珅吊死的消息后,豆蔻纵身从楼上跳下,坠楼而亡,追随和珅而去。
这些有情有义的姬妾,也的确没有辜负和珅对她们的恩情。
和珅传奇的一生留下的疑问和谜题还远远不止这些。
所谓他的二十条大罪,根本就是为了定罪而找出的罪名,从定罪到赐死只有短短的五天,这其中的关节更是留给人无线猜想的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