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功臣汤和是一个怎样的人

汤和和朱元璋是同乡,两人是在一条街上长大。
年少时的汤和便表露出了壮志,此后他加入郭子仪的起义军,期间积累了不少战功。
后来汤和跟随朱元璋,凭借自己出色的军事能力,成为统军元帅,是朱元璋最信任的
【千问解读】
朱元璋登基称帝后,很多开国功臣都惨遭冤杀,不过这里面却有一个例外,他就是汤和。
汤和和朱元璋是同乡,两人是在一条街上长大。
年少时的汤和便表露出了壮志,此后他加入郭子仪的起义军,期间积累了不少战功。
后来汤和跟随朱元璋,凭借自己出色的军事能力,成为统军元帅,是朱元璋最信任的下属之一。
不过功劳越大的人,恐怕越会得到帝王的猜忌,为何汤和最后却能逃过一劫呢?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濠州皇觉寺的和尚朱元璋收到了一封信,那是由他的发小汤和寄过来的。
汤和在信中说自己在一年前参加了郭子兴的义军,如今已经算是混出头了,成为了千户,手下有着上千人马,你若过来的话,我也可以照拂一二。
根据我这段时间的观察与思考,义军行动势不可阻,前途大有可为,你要是过来的话一定能够真正建立一番功业。
信基本就是这么个意思,其实就是汤和给造反部队拉人头,不过他在信中说得虽然很好听,但朱元璋接到信后却将其给藏了起来,一时半会并没有去投奔义军的打算。
原因也不难理解,朱元璋虽然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等多位亲人,但造反毕竟是会株连九族的大罪,他还有二哥、侄子等亲戚,并且自己的生命也很宝贵不是嘛,虽然当和尚没有出头之日,但起码能让自己活下去。
可就在朱元璋准备安稳度日的时候,一位师兄却告诉他说,汤和寄过来的这封信被人发现了,正要去官府告发他,与叛军勾结意欲谋逆的罪名可不是闹的,朱元璋大惊之下,只能非常无奈地去投了汤和推荐的义军元帅郭子兴,那一年他25岁,汤和27岁。
汤和的这封信,彻底地改变了朱元璋的命运,让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和尚,不得不踏上一条充满战火与鲜血的荆棘之路,并最终加冕为皇,而汤和既是指引着他走上这条路的领导者,也是他在这条路上的忠实伙伴,更是跟随着他走完这条路的唯一一人。
朱元璋去到郭子兴义军处时,汤和已经是千户,职位远比朱元璋要高,但他每次出行,却都极为恭敬地跟随在朱元璋深厚,就像自己才是下属一样,其他人对此都很不理解,但朱元璋对此却坦然自若,没多久朱元璋因军功被提拔为镇抚,地位就在汤和之上了。
那个时候,朱元璋与汤和都是胸怀大志的年轻人,尽管他们当时在整个大时代里依然籍籍无名。
在之后的日子里,汤和跟随着朱元璋一路南征北战,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对手被打败,势力越来越壮大,最终朱元璋于1368年称帝,建立了大明帝国,不过当时天下还没有完全安定下来,一方面还有元末其他势力的起义军要争夺天下,一方面元朝残存势力也要反扑。
汤和因此与徐达、常遇春等众多将领,依然不停率兵在外奔波,平定福建,攻占兴元,打击残元等等,这些人作为大明的开国元勋,朱元璋对他们自然极其倚重,纷纷封公封侯。
等到天下彻底安定下来以后,朱元璋的心情渐渐就发生了变化,他并不愿意这些将领长时间握有兵权,但他还没有想到,以怎样的方式去收回这些人的兵权,而与他一起长大的汤和极其敏锐地察觉出了他这种意愿,于是主动找到他辞去兵权,说是要回乡享受生活。
朱元璋一听大喜过望,立即解去了汤和兵权,在凤阳那里给他修大宅子,等宅子建成以后,汤和便于次年也就是1389年回到了凤阳,这时候他已是一位63岁的老人。
回到凤阳后,汤和将朱元璋赏赐的财物大多分发给了乡亲,尽管年事已高,但他还是娶了上百位妻妾(媵妾百余),以此来表示自己是真的只想好好享受生活,同时他和人说话的时候也非常谨慎,那一些朝廷上的言论,连一句都不会跟人说出,至于军事上的辉煌成就更是从未提过,7年时间未曾言兵。
汤和的这种谨慎,也让他成为了明朝唯一善终的功臣,根据《汤和传》的记载,当时“当时公、侯诸宿将坐奸党,先后丽法,稀得免者,而和独享寿考,以功名终”,那些功臣宿将后来大多因奸党罪伏法,只有汤和独自一人高寿享福,且以功名善终,在他去世以后,他的子孙也一直世袭富贵,直到明朝灭亡。
南极再次发现的冰间湖仍是一个谜
近日科学家再次在南极地区发现了巨大的冰间湖,其形状,看起来像一条鲸鱼。
规模尺寸和世界最大淡水湖--苏必利尔湖(Lake Superior)相当,而这种冰间湖的形成科学家至今没有明确的解释。
事实上这并不是人类首次发现冰间湖,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相关的记载,但是对冰间湖的形成至今仍是一个迷。
GEOMAR Research部门的Torge Martin教授表示:“科学界刚刚发射了首颗卫星,尝试从宇宙来捕捉海冰表层的情况。
但是目前所发现的区域还比较有限,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勘探。
”冰间湖即使到了寒冷的隆冬季节也不结冰。
这可能是因为强烈的风将刚刚结成的冰吹走了,也可能是因为较为温暖的水从冷水下面涌升上来。
不管形成的方式如何,对于野物种种而言,这些区域极其重要,鲸和海豹整年都可以从这里升到水面呼吸,而海鸟则可以整年在这片区域寻找食物。
埃及艳后长相奇丑,一个任性而不专情的女性
埃及艳后是电视和电影界非常聪明的女人,历史上的埃及艳后是什么样的女人?克丽奥佩特拉生于公元前69年,是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后托勒密王朝册封的君主之一。
她的父亲托勒密十二世,指定他的长子托勒密和她共同执政,统治埃及。
公元前51年克丽奥佩特拉登上王位。
克丽奥佩特拉在古埃及无疑是一位焦点人物。
让凯撒大帝疯狂的女人在后人的记述里,这位埃及绝世佳人凭借其倾国倾城的姿色,不但暂时保全了一个王朝,而且使强大的罗马帝国的君王纷纷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心甘情愿地为其效劳卖命。
但丁的《地狱》、莎士比亚的《凯撒大帝》等,都将这位传奇埃及艳后秘密描述为“旷世的肉感妖妇”,而萧伯纳也称她为“一个任性而不专情的女性”。
传闻塑造了一个美艳绝伦的艳后形象,埃及艳后秘密与手段自然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虽说野史、传说和文学作品总能见到这位“埃及艳后”奇怪的影子,但有关她本人的文献资料却是少之又少。
历史上真实的克丽奥佩特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她真的貌若天仙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最好还是到她那个年代流传至今的雕像中去寻找。
在德国柏林博物馆尚有一尊据称是全世界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埃及艳后的肖像。
埃及艳后长相奇丑这尊肖像所展示的埃及艳后并不美艳:看上去她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女人,头发只是简简单单地打个髻,风格朴实,这样的装扮显然无法俘获罗马将领的爱情。
她的鼻子应该属于鹰钩鼻,但她的嘴并不性感。
她也不饰戴任何珠宝。
没有耳环,没有项链。
如果说保存在柏林博物馆里的这尊雕像说服力尚嫌不够的话,伦敦大英博物馆最近举行的“埃及艳后”展览则彻底揭开了这位传奇埃及艳后秘密的面纱。
这是首次同时展出11具克丽奥佩特拉的雕像,而这批雕像过去一直被误认为是其他王后。
从这些雕像看,女王不过是个长相一般,脸上轮廓分明,看起来较为严厉的女人。
她的个头矮小短粗,身高只有1.5米,身材明显偏胖。
她的衣着也相当朴素,甚至脖子上有很明显的赘肉,牙齿长得毫无美感。
这就是所谓的“埃及艳后”。
靠思想和学识征服人心难道这就是那位让凯撒大帝和安东尼神魂颠倒的女人?答案是肯定的,但凯撒大帝和安东尼之所以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与埃及艳后的姿色并没有直接联系。
这是英国一位学者的最新发现:其实在中世纪阿拉伯学者眼中,“埃及艳后”不是靠美色而是凭卓越的思想和学识征服人心的。
克丽奥佩特拉在阿拉伯世界是备受尊崇的大学问家,她对炼金术、哲学以至数学和城市规划无一不晓。
她聪明、诙谐、迷人,而且,她还具有惊人的毅力。
克丽奥佩特拉精通多种语言,她的第一语言是希腊语,但她也会说拉丁语、希伯来语、亚拉姆语和埃及语。
克丽奥佩特以美貌蜚声于当今天下,而智慧才是她最值得称道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