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大臣伯颜是如何灭宋的

</p><p>1274年,伯颜奉命率军征伐南宋,最终将南宋攻灭。
</p><p>此后伯颜又多次出击平定各个诸王叛乱,立下大功。
</p><p>等忽必烈死后,伯颜拥立铁穆耳即位,他一生为元朝尽心尽力,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很高。
</p><p>不过真正了解伯颜的朋友并不多,今天就
【千问解读】
古代上,伯颜是元朝初年名臣,深受忽必烈重用,官至中书左丞相。
1274年,伯颜奉命率军征伐南宋,最终将南宋攻灭。
此后伯颜又多次出击平定各个诸王叛乱,立下大功。
等忽必烈死后,伯颜拥立铁穆耳即位,他一生为元朝尽心尽力,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很高。
不过真正了解伯颜的朋友并不多,今天就准备就此机会跟大家介绍下伯颜的生平事迹,如有兴趣的话就别错过了。
据说,南宋长江防线尚未被蒙古大军攻破之时,江南盛传一个民谣:“江南若破,百雁来过”,这歌谣,一时间让偏安长江以南的南宋,从君臣到百姓都十分恐慌。
刘因写了一首《白雁行》,其中也有“北风三吹白雁来”之句,并且民间流传着蒙古忽必烈汗派拥有“一百只眼”的伯颜统兵灭宋等等。
无论民谣还是传说,这或许就是忽必烈事先有意创造的平宋舆论,无论白雁、百雁,还是百眼,都是征宋元帅伯颜的偕音而已,似乎天意如此,也印证了当时有关“伯颜”的一些传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
那么,这个伯颜是何人?
伯颜,是蒙古八邻部人,家族世代为八邻左手千户长,但由于伯颜的祖父阿剌犯罪被杀,伯颜家族沦为忽必烈的奴隶。
旭烈兀西征,伯颜随行,留居波斯,到了至元年间,伯颜随使者东归忽必烈,由于才能出众,得到忽必烈的器重,逐渐提拔为中书省左丞相、同知枢密院事。
忽必烈亲自作媒,把安童的妹妹嫁给了伯颜。
伯颜明智果断,处理政务,谋划国事,尽心尽力,显示出超人的能力,让同僚信服,也得到忽必烈的青睐。
忽必烈攻克了南宋襄樊要地之后,忽必烈踌躇满志,大有“扫清六合,混一车书之意”,对南宋采取了大规模的军队行动,拉开灭宋大幕。
忽必烈先召手下智囊姚枢、许衡、徒单公履女真人三人寻问征宋之事。
许衡认为机会不够成熟,而徒单公履说:“乘破竹之势,席卷三吴,此其时矣”。
不久,襄樊前线的两员主将阿术与阿里海牙朝觐见忽必烈,都陈述及时发兵征讨南宋,阿里海牙说:“襄阳,自昔用武之地也。
今天助顺而克之,宜乘胜顺流长驱,宋可必平。
”
阿术也说:“臣久在行间,备见宋兵弱于昔,削平之期,正在今日。
”
忽必烈庭议征宋之事,意见也不一致,急得阿术上奏:“今圣主临御,释乱朝不取,臣恐后日又难于今日。
”忽必烈听了十分高兴,对阿术说:“卿言允契朕意。
”
于是,忽必烈决心征宋,要选择统帅与签发调集军事。
关于谁挂帅出征,姚枢认为“如求大将,非右丞相安童、同知伯颜不可。
”
史天泽也说:“此国大事,可命重臣一人如安童、伯颜,都督诸军,则四海混同,可计日而待矣。
”
忽必烈又让阴阳术士田忠良占卜,田忠良占卜后认为可以成功,忽必烈又问:“今拜一大将取江南,朕心已定,果何人耶?”田忠良回答:“伯颜伟丈夫,可属大事。
”
忽必烈设立平宋荆湖行省,开始以伯颜与史天泽并为统帅。
忽必烈如此安排,也是经过考虑的,攻宋以汉军为主,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汉人将将统率,便于处理军务。
史天泽因病请辞不久病逝于原籍真定,忽必烈同意,以伯颜节制全军,阿术为副。
伯颜临行,忽必烈叮嘱:“曹彬不嗜杀人,一举而定江南。
汝其今体朕心,古效彬事,毋使吾赤子横罹锋刃。
”
关于伯颜所统灭宋人马,《史集》中称三十万蒙古军和八十万汉军。
《元朝名臣事略》中说“方将百万之众南伐”,这实际是夸大之辞,炫耀军威之盛,伯颜所率渡江人马大约二十万屠寄《蒙兀儿史记》中记载围因襄阳的人马十万左右,为了攻宋又增签十万人马,共约二十万,加上川蜀和淮西相继到达的,总兵力也不会超过三十万。
元军是兵分三路,伯颜亲统中路大军重点突破,川蜀与淮西为侧翼。
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九月十三日,伯颜率军水陆并进,直取郢州今湖北钟祥。
郢州夹汉水分为东、西二城,依山傍水,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由宋将张世杰统兵驻守,手下战舰数千艘,布列江中,船坚粮足,守城将士也是宋军精锐,伯颜手下万户阿剌海等人对郢州发起试探性进攻,认为不易攻占。
有的将领认为渡江首战,要先攻取郢州,伯颜思考后说:“用兵之缓急,我其知之。
况攻城乃兵家之下计,大兵之用,岂唯在此一城哉!若攻此城,大事失矣!”
伯颜的决定是英明的,屯兵郢州城下,不利战机。
伯颜指挥兵马抢占了郢州南、汉水下游的黄家湾堡,然后率大军绕过郢州,拖船经黄家湾堡入藤湖和汉水,迅速兵临长江北岸。
宋淮西制置使夏贵率战舰万艘扼守大江中流,控制着三十余里的江面。
伯颜佯攻汉阳,给宋军造成自汉口渡江的假像,于是,夏贵把重兵调到汉口一带,而伯颜步骑十万,战舰万艘,分水陆两路猛攻北岸的沙芜口,占据了这一江北主要据点。
随后攻占阳罗堡,接下来与夏贵水军在江中激战,夏贵兵败,仅带三百艘战舰顺江东逃,数十万宋军死伤殆尽,浮尸蔽江。
伯颜渡江战役大胜,令南宋精锐之师尽丧后人认为夏贵是放纵蒙古兵马渡江的罪人。
耶律铸赋诗曰:
横野万艘金翅舰,总戎一册玉钤篇。
长江岂限天南北,万劫坤灵戴一天。
宋鄂州与汉阳守将不战而降,伯颜给阿里海牙四万人马驻守鄂州,经略荆湖一带,自己率大军沿长江水陆并进。
伯颜发展顺利,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当年南宋政权派到襄樊镇守的吕文焕,势穷投降,被忽必烈委以重任,任其为昭勇大将军,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襄汉大都督、行省参政。
吕文焕亲自出马招降了鄂州守将张晏然、程鹏飞,池州守将张林,蕲州守将管景横等人。
宋江州守将吕师夔,是吕文焕的侄子、安庆守将范文虎,是吕文焕哥哥吕文德的女婿,五郡守将吕文福,是吕文焕族弟,这些人都在吕文焕的召呼下归降。
蒙古大军渡江成功,不战而得鄂州,令南宋上下震惊。
此时,宋度宗赵禥刚刚去世,四岁的小皇子赵顯即位,其祖母谢氏被尊为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南宋大权落入小人贾似道手中。
闻蒙古大军渡江而来,势如破竹,小帝王赵顯下诏令天下勤王,却没几个响应。
临安太学生们纷纷要求贾似道出师御敌,然而贾似道深惮蒙古的虎狼之师,不得不率十三万人马离开临安迎击。
贾似道这个痞种屯兵芜湖,不积极备战迎敌,而是私下里派计议官宋京到蒙古大营议和,愿意称臣纳岁币。
伯颜果断答复:“未渡江,议和入贡则可。
今沿江诸郡皆内附,则当面议也”,今“我奉旨举兵渡江,为尔失信故。
安敢退兵。
如彼君臣相率纳土归附,即遣使闻奏。
若此不从,备尔坚甲利兵,以决胜负。
”
贾似道当然不敢“纳土归附”,又没有决战之心,硬着头皮,以步军指挥使孙虎臣为先锋,驻守池州下游丁家洲,淮西制置使夏贵率战舰两千五百艘布列长江上,贾似道率后军于鲁港今芜湖西南屯扎。
伯颜虚张声势,在江上摆上数十只大筏,满载柴草,佯作火烧宋军战舰,吓得宋军“昼夜严备”,根本忘了自己是在此与蒙古人马大战的。
得宋军军心稍有懈怠,伯颜命令左右万户率骑兵夹江岸而进,又在两岸树起火炮,好一番炮击,声震百里。
伯颜见宋军阵角大乱,军心动摇,令阿术指挥水军乘船数千艘,,乘风直进,呼声动天地。
身为主将的孙虎臣不仅没有组织反击,慌忙爬上一条快船,带着小妾逃跑了事后孙虎臣还辩解说:“吾兵无一人用命也”。
,将士们见了齐呼:“步军统帅跑了。
”你说,这仗还如何打。
夏贵见步军溃败,也不战而遁,夏贵所乘扁舟还特意从贾似道大船边掠过,大呼:“敌众我寡,势不支矣!”
贾似道一听,吓得半死,不仅没有下令组织迎击与阻止溃军,反而令人鸣金收兵,如此,宋军全线溃败,真的没有一个是男儿呀。
伯颜与阿术分率水军与骑兵,乘胜追杀了一百五十里,擂鼓大震,声动天地,杀伤溺水的宋军尸体,遮蔽江面,血染红了江水,蒙古大军缴获战舰两千余艘,无数军资器械,连贾似道的都督府印都成了战利品。
丁家洲宋军惨败,陈宜中等大臣奏请诛贾似道以谢天下,谢太后不忍诛贾似道,以“勤劳三朝”,杀之“失待大臣礼”,把贾似道贬往循州。
押解贾似道的郑虎臣在路途杀掉了这位误国奸臣。
丁家湾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了南宋离亡国不远了,一时之间,平日里满口“天理人心”的宋朝官员们,早把“圣贤”抛到脑后,纷纷投降,又经焦山大胜宋军,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正月,伯颜、董文炳与阿剌罕所率三路大军会师临安城下,谢太后在求和不许的情况下,决定投降,于是,南宋王朝基本落幕。
有人赋诗曰:
钱塘江上雨初干,风入端门阵阵酸。
万马乱嘶临警跸,三宫垂泪湿铃鸾。
李载冕:朝鲜王朝后期王族、大臣,朝鲜日治时期的贵族
字武卿,号又石,本贯全州,他是兴宣大院君李昰应嫡长子,朝鲜高宗李熙的胞兄。
母亲是骊兴府大夫人。
1845年,李载冕出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
1864年,李载冕文科及第,初授奎章阁待教,之后历任成均馆大司成、吏判、宗正卿等职,他虽然是大院君的嫡长子,但并未因父亲的关系而跻身中枢。
而且,李载冕曾向父亲请求受封君的爵位,其父也未同意,时间长了,父生了隔阂,李载冕便被李熙的妻子闵氏一党所收买。
1878年后担任刑曹判书等要职。
壬午兵变被清兵镇压后,兴宣大院君被押往中国,李载冕也随同前往,父子回国后,李载冕继续在云岘宫侍奉父亲。
甲午更张期间担任宫内府大臣。
俄馆播迁之后,李载冕隐居云岘宫,闭门不出。
1900年,李载冕被封为完兴君,1910年晋爵兴亲王。
李载冕封王后不久,日韩合并,朝鲜王朝灭亡,李载冕又接受了日本的公爵爵位,此时已改名李熹。
1912年,李载冕在云岘宫去世,享年68岁。
随机文章阿尔塞提斯简介宛如雕像的欧洲沼泽木乃伊,相貌清晰内脏都还在世界十大变态武器,核弹/毒气弹/空包弹纷纷上榜(沾满鲜血)盘点墓地风水禁忌事项,风水宝地不葬无福之人(坏人葬下去得恶果)袋狮灭绝了吗,袋狮与剑齿虎谁厉害/袋狮咬合力地球史上最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伯颜攻取临安之战是怎么回事?宋元鼎革之际的最后一次重大战役
至元十年(1273年)元军攻陷襄樊后,右丞相伯颜率水陆大军沿长江顺流东下,。
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军攻打建康,宋朝建康留守赵潽弃城而逃,都统司都统制徐王荣等开城请降,元军兵不血刃,占领建康。
元军进占建康后,伯颜派兵进攻建康周围的重要城镇,随即攻陷镇江,控制了江东地区,建立起稳固的南进基地。
与此同时,为防止两淮宋军南下救援,命率军渡江,进围扬州。
阿术在扬州东南的瓜洲修造楼橹,缮治战具,又在扬州城外围树栅,修筑坚固的堡垒长围,截断了宋军增援部队,又派水师堵截江面,控制了长江天险,断绝了宋军渡江南救临安的通道。
朝廷立国,是以长防线,两淮为藩篱,“重兵皆住扬州,临安倚之为重”。
元军占领建康,进围扬州,攻占两淮,南宋都城临安完全失去了屏障。
元军在建康休整后,,战斗力更加强盛,随时准备攻取临安,处在进攻的有利地位。
在元军大兵压境的形势下,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主战主和举棋不定。
虽然朝廷屡次诏令各地宋军入卫临安,终因元军全面进攻,荆湖、川陕战场宋军,两淮宋军被元军阻隔无法渡江赴援,只有郢州(今湖北钟祥县)、江西等将帅和两浙、福建部分湘禁兵到达临安守卫。
但这些小规模增援根本无法扭转整个战争局面。
1275年5月,宋廷命主战派张世杰率军出击元军外围防线,没能打通。
6月,淮东制置使命姜才等打通援救扬州的通道,两军在扬子桥激战,宋军死伤万余人,姜才只带数骑逃回扬州。
为确保临安,宋廷组织焦山之战。
张世杰约殿前都指挥使张彦率兵出镇江,以图控制长江南岸,扬州李庭芝出兵瓜洲,从江北配合,自己率水师陈兵镇江以东的焦山江面,约定三路俱进,与元军决战。
但扬州宋军没有按时赶到,镇江张彦拒不发兵,使张世杰孤军深入。
元将阿术、阿塔海、张弘范等在石公山居高临下指挥战斗,命万户刘深沿长江北岸绕至宋军背后,董文炳、刘国杰从焦山左右两边进击,万户忽刺直冲宋军大阵。
元军乘风放火箭,宋船纷纷起火,阵势顿时大乱,宋师,损失战舰700余艘。
焦山之败,宋朝军队损失殆尽,朝廷或主议和,或主南逃,分崩离析,一筹莫展,南宋灭亡指日可待了。
至元十二年(1275年)七月,忽必烈最后下定灭宋决心,命伯颜率领元军直逼临安。
伯颜受命后,召集攻宋将帅部署方略,确定了“分诸军为三道,会于临安”的作战部署。
这年十一月,伯颜分兵三路会攻临安,西路由参政阿刺罕,四万户总管奥鲁赤率领蒙古骑兵出建康,向溧阳、独松关(今浙江安吉县东南)进军;东路由参政董文炳、万户张弘范、都统范文虎率水师沿江人海,向海盐、澉浦(今浙江海盐县南)进军;中路伯颜带领诸军,率水陆两军出镇江,向常州、平江(今江苏苏州市)进军。
西路军主帅阿刺罕率军南下,直趋溧阳,遭到南宋守军的抵抗,结果宋军损兵折将,残黼撤。
元军乘胜追击,在溧阳西南银林东坝再次打败宋军。
元军在追击途中受到南宋援军的阻击,双方展开激战,后来元军派蒙古骑兵冲杀,宋军抵挡不住,突围南逃。
溧阳之战,宋军损失将校70余人,士卒近2万人,伤亡惨重。
西路军于十一月下旬逼近建康通往临安的要隘独松关(今浙江安吉县东南),南宋守将张濡率兵北上阻击元军,与元军骑兵交战。
宋军虽是,但只有数千人,而且都是步兵,虽然奋勇冲杀,但却难以阻挡强大的蒙古骑兵,终于被击溃,主将张濡被杀,士兵死伤2000余人,元军控制了临安的北大门。
中路军伯颜率兵进攻常州,常州是拱卫临安的前阵,是元军整个攻取临安计划的关键,伯颜派兵击溃宋增援部队后,亲自指挥攻城。
元军在城南筑高台,把炮放在台上向城内猛轰,又用火箭射入城中,常州城内一片火海。
伯颜命元军架云梯、绳桥攻城,元军攻入城内。
常州守将姚岩率将士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没有外援而失败。
姚岩、王安节等阵亡,僧人万安、莫谦之长老率僧兵赴援,500名僧兵全部战死。
伯颜下令屠城,只有7人幸免于难。
常州之战是中最悲壮的一役,影响很大。
至元十二年(1275年)冬,正当常州军民艰苦抗敌之际,宋廷派张全率2000余人由淮入援常州,文天祥也派部将尹玉率兵协同赴援。
伯颜得报后,命怀都、王良臣领兵在五牧(今江苏常州东南)阻击宋军。
战争开始后,文天祥部将麻士龙与元军交战,由于张全按兵不救,麻士龙战死。
在元军攻击下,张全退到五牧,文天祥部将朱华奋起抗击,挡住了元军。
尹玉指挥宋军与元军决战,元军损失惨重。
元将王良臣配合怀都水陆夹击宋军,宋将张全始终按兵不动,尹玉失败,溃军南逃,尹玉力战被俘,为元军所杀,所部将士大部分战死。
张全见大势已去,率军逃离五牧,致使救援失败,没能解常州之围。
伯颜攻破常州后,派都元帅阉里帖木儿,万户怀都率兵攻无锡、平江,在元军大兵压境下,两地宋军投降元军。
东路水军以范文虎为先锋,顺江东进,由于长江两岸已无宋军把守,元军进军顺利。
当时长江口活跃着一支由贫苦渔民组成的水军,由朱清、张碹率领,不受宋朝管辖。
元军主帅董文炳认为可以利用这支力量,便招降了这支海上武装,朱、张二人带领人马和海船随元军南下攻取临安,增强了元军海战能力。
东路军出长江口后沿海而下,十二月逼近钱塘江口,从海道包围了临安。
至元十二年(1275年)十二月,元朝三路大军进逼临安,随时准备攻占临安。
至元十三年(1276年)正月,东路军董文炳一部登陆,抵达盐官县(今浙江海宁市),宋守军投降。
董文炳率东路军与中路伯颜大军会师,西路军阿刺罕也率部与中路军会师。
在大军压境形势下,南宋朝廷一片混乱,丞相陈宜中请太皇出海避敌,张世杰、文天祥主张决死一战。
宋廷既没有兵力抵抗,求和又被元军拒绝,于是奉玺书向伯颜请降。
伯颜遣董文炳、吕文焕、范文虎入城安抚百姓,禁止杀掠,封闭仓库,收缴宋廷衮冕、圭璧、仪仗、图籍以及大批财宝、器物,运往大都(今北京市)。
伯颜亲自入临安城安置宋廷人员,把宋帝皇太后以及其他朝官、宫廷人员监护起程,浩浩荡荡北上。
至此,临安被元军攻取,南宋朝廷灭亡。
元灭南宋的临安之战,从建立建康基地到攻取临安,只用了一年时间,从战略来看,元朝采用围困逼降的策略,步步进逼,除武力进攻外,一直遣使招降。
如忽必烈派礼部尚书廉希圣、工部侍郎严忠范到宋朝劝降,伯颜派等人招降。
在南宋朝廷举棋不定之际,伯颜屡次派人劝降,只不过是为稳住宋朝君臣。
元军利用战抚并用策略。
取得了整个战局的主动权。
在战术方面运用得当。
如焦山之战使用两面夹攻,中央突破的方法,把过去蒙古骑兵惯用战法用于水战;五牧之战中打援战成功地阻截了南宋援军,保证了常州之战的胜利。
南宋方面基本上是消极防御战略,和战不定,逐渐失去了抗击元军的有利形势,最后归于失败。
南宋派领导军民在蒙古军队进攻面前英勇抵抗,保卫国土,如常州抗元可歌可泣,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随机文章罗马皇帝:奥勒良Aurelian简介鲨鱼为什么没有肾脏,靠体表排泄氨排泄/嗅觉器官最敏感国外海滩惊现两具美人鱼尸体,如丝般顺滑的头发/魔鬼的样貌赫梯人如何消失的,最早使用生化武器所向披靡最后死于内战揭秘飞机起飞降落为什么会耳鸣,耳内气压和外部不平衡所导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