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为什么是欧洲首都

比利时的国土仅仅3万平方公里,跟我过的海南岛大小差不多,有着1000万左右的人口,差不多一个深圳的人口。
就是这样一个欧洲小国,却是欧盟和北约总部所在地,被称为“欧洲首都”。
【千问解读】
在欧洲大陆中,比利时所处的位置非常的夹生,处于德国、法国、荷兰以及隔海相望的英国这几个欧洲强国的中间。
比利时的国土仅仅3万平方公里,跟我过的海南岛大小差不多,有着1000万左右的人口,差不多一个深圳的人口。
就是这样一个欧洲小国,却是欧盟和北约总部所在地,被称为“欧洲首都”。
比利时虽然是小国寡民,地理位置却非常重要,是欧洲几大强国的枢纽所在,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多次陷入欧陆战火。
事实上,比利时1830年之所以能够独立建国,也正是欧洲几个大国争夺、妥协,强行拼凑出来的结果。
建国后近200年时间,比利时历经欧洲风云巨变,经受过一战、二战的蹂躏,却始终能够保持其国家的独立和完整,这在欧洲历史上简直是个奇迹。
作为一个大国妥协的产物,为什么列强都没能力独吞比利时?
1、英国奉行“均衡政策”,保护比利时免遭吞并
自从十七世纪开始,英国对于欧洲大陆就开始施行“均衡政策”。
英伦三岛孤悬海外,没有足够的实力也没有野心霸占欧洲大陆。
与此同时,他也很怕欧洲大陆被某一个超级大国统治,从而直接威胁到大不列颠的安全。
基于这种情况,英国一直致力于平衡欧洲几国之间的实力,让列强之间相互牵制。
比利时,正是英国平衡欧洲强国的关键一环。
比利时独立以前,大部分土地属于一个名为“法兰德斯”的诸侯国,因为地处欧洲西海岸的“十字路口”,历史上数次受到法国人和普鲁士人争夺。
1815年“反法同盟”打败拿破仑后,为了削弱法国的势力,比利时被划归给了已经没落的荷兰。
被迫加入荷兰的比利时一直受到不公平待遇,15年后,他们在“七月革命”的影响下,开始闹起独立运动。
1830年,比利时正式宣布独立。
独立后的比利时令英国十分不安。
此前拿破仑曾经对英国实施“大陆封锁”政策,限制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的贸易往来,大不列颠人对此心有余悸。
如今比利时独立,一旦它再次被法国或者德国吞并,英国将失去与欧洲大陆进行贸易的重要中转站,重新面临被封锁的危险。
为此,1839年欧洲列强签署的《伦敦条约》上,英国逼迫法国、德国等列强,承认比利时独立自主不可侵犯,条件是这个欧洲小国保持中立。
同时,英国还迫使荷兰割让了一部分土地和人民给比利时。
至此,比利时就成为了“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桥头堡”。
在其后的欧洲历史进程中,英国人不允许这个桥头堡落入任何一个欧洲大国的手中,自始至终都是比利时身后的保护伞。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入侵比利时。
为此,英国不惜向德国宣战,并派兵开赴欧洲大陆进行支援。
在英国这样一位老大哥的保护下,任何欧洲列强想要吞并比利时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2、比利时非单一民族国家,法荷两国有心无力
19世纪下半叶,欧洲民族主义兴起,自拿破仑战争之后,欧洲就不再有纯粹的灭国战争,几乎所有战争都是打起了民族主义的大旗。
例如,希特勒就以民族问题为借口,占领苏台德区,并以日耳曼人要同处一个“大德国”为由,为入侵捷克。
比利时特殊之处在于,从独立之初就不是单一民族国家,列强很难找到吞并的借口。
比利时人口六成左右是佛拉芒人、四成左右为瓦隆人。
佛拉芒人居住在布鲁塞尔以北,讲荷兰语。
瓦隆人则居住在南部,讲法语,心理上也更认同法国。
理论上来说,荷兰和法国都有可能吞并比利时。
前提条件是,佛拉芒人和瓦隆人分列成两个南北两个单一种族的国家。
事实上,作为一个欧洲列强妥协的产物,比利时人并没有这样的选择权。
《伦敦条约》已经明确规定了比利时的领土范围,欧洲列强对此达成一致,就是为了防止两族人分裂,被合法瓜分,尤其是曾经统治过欧洲的法国人。
法国人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七月王朝曾经出兵协助比利时的独立运动,但是当比利时邀请法国贵族担任国王时,遭到了路易菲利普的拒绝。
历史进程中,为了调和种族矛盾,比利时人选择了德国贵族里奥波德为第一任国王。
此后,历任国王为了不得罪任何一方,都娶外国女子为妻。
就这样,比利时两大种族之间虽然矛盾不断、吵吵闹闹,甚至时至今日都还很难和谐相处,却从来都没有分裂为两个国家。
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对比利时的入侵都会受到道义上的谴责,即使强行吞并,也很难统治一个没有民族认同感的比利时。
3、比利时经济军事实力出众,强行入侵代价沉重
比利时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是境内有丰富的煤炭储藏,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1830年比利时开始工业革命,是继英国之后,第二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以重工业为主,其钢铁和机械制造都比较先进。
19世纪末,比利时还作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开始进行海外殖民扩张。
比利时在英国的帮助下,在瓜分非洲殖民地的浪潮中,竟然获得了非洲接近8%的土地面积,排名欧洲第三。
顺便说一句,比利时的殖民地主要集中在刚果河流域,欧洲列强虽然眼红,但在一番博弈之后还是默许了这一结果。
正是基于这样强劲的经济实力,比利时维持了一支规模不大,但是不容忽视的国防力量。
一战开始阶段,德国人就曾在比利时的列日要塞吃了一个大亏。
1914年夏天,德国向法国出兵,向比利时发出照会要求“借道”。
遭到阿尔贝一世拒绝后,德军强势入侵比利时。
德军本以为三天就可以征服比利时,结果他们在列日要塞足足打了两个星期。
虽然战争最后以德国取胜而告终,但德军在动用了飞艇、巨炮等先进武器的情况下,依然付出了2.5万名将士阵亡的代价,比利时的军事实力也可见一斑。
历史上,不管是一战还是二战,德国都曾征服过比利时,但这并不说明比利时就是软柿子。
这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是以英法俄等大国为目标,动员了全国的军事资源,比利时只不过是他们迈出国门的第一站。
如果单以吞并比利时为目标,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投入如此大的成本。
更何况,这个欧洲小国背后还站着英法两个大国,这就更让欧洲强国对于比利时不敢有太多想法。
4、推动欧洲实现共同体,比利时进入和平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尚未结束时,比利时人就开始谋求改变生存环境,推动欧洲战后新秩序。
他们最先和自己的邻邦小国,荷兰和卢森堡,采取了抱团的方式以加强他们在欧洲的话语权。
1944年,他们签署了“比荷卢三国关税同盟协议”,虽然这只是三个小国之间的联盟,但却是日后欧盟的前身。
随后的20年里,比利时始终是欧洲一体化的坚定的支持者和推动者,也是欧盟的创始国和初始会员国之一。
1967年,在比利时外长吉恩·瑞伊的推动下,三国联盟联手法国、意大利和德国,6国外长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
自此,欧共体成立。
既然成立了“欧共体”,那总部又该设立在哪个国家?围绕这个问题,6国之间又一次上演了“大国博弈,比利时受益”的老戏码。
作为二战的战胜国,戴高乐要求将欧共体总部设立在法国。
这一提议遭到了德国和意大利的强烈反对,他们担心欧共体成为法国的“傀儡”,这样会让欧洲再次出现一个拿破仑式的强权法兰西。
欧盟总部设立在德国或者意大利,显然也不合适,毕竟法西斯主义带给欧洲的创伤还在滴血。
在这样的情况下,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这三个小国就成为了欧盟总部所在地的候选国。
最先被排除的是卢森堡,其国土面积只有2586平方公里,过于狭小。
荷兰与比利时相比,地理位置偏北,不够便利。
最终,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成为了幸运儿。
这里既有强大的社会经济基础,又是“欧洲十字路口”。
更重要的是,比利时只是小国,很难控制欧共体。
就这样,比利时幸运地成为了“欧洲首都”。
欧共体进行了三轮扩军后,从6国变成了12国。
1993年,欧洲共同体正式进化为了欧洲联盟,成为了一个经济、政治实体。
终于,比利时通过不懈的努力,摆脱了游走在几大列强之间,时时担心会被入侵和吞并的窘境。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虽然本质上比利时“屹立不倒”一直是大国博弈的结果,但同样也得益于自身的努力和时代大潮,这是不容忽视的。
黄马褂在清朝代表着什么?为什么最后会烂大街
在一些影视剧中,黄马褂常常被赋予特殊的含义,比如在《九品芝麻官》中,李公公给他的干穿上了黄马褂,那么就算是也不能打他。
而在历史上,黄马褂也是真实存在过的,不过历史上的黄马褂并没有影视剧中那么厉害,黄马褂既不能当免死金牌,也不会有见黄马褂如见的效果。
清朝的黄马褂只是众多荣誉中的一种,清朝最有含金量的荣誉是,其次就是巴图鲁,铁帽子王世袭而且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巴图鲁则是可以作为免死金牌使用,比如就因为是巴图鲁,所以被免除了死罪。
黄马褂在清朝的主要作用有两点,一是皇帝身边的人穿着来给皇帝造声势,另外就是是拉拢人心的一种荣誉性服饰。
黄马褂并不是只有朝廷重臣才可以穿,看过影视剧的都知道,皇帝身边的侍卫大臣都是穿着黄马褂,皇帝打猎的时候身边的侍卫大臣也都是穿着黄马褂,当然黄马褂本身也有区别,这些人能够有资格穿黄马褂只是因为他们是皇帝身边的人,需要穿上黄马褂来给皇帝造声势,含金量比起来被赐予黄马褂的大臣要低的多。
而在皇帝狩猎的时候,如果射中的野兽比较多,也会被赐予赔猎的资格能够穿上黄马褂,不过狩猎结束后黄马褂就不能穿了,只能作为纪念品收藏。
侍卫的黄马褂类似于现在的工作服,不过这种工作服只能在上班的时候穿,如果离职不干了那么就不能穿了。
除了这种造声势的黄马褂,还有一种赏赐给朝廷重臣和有功人士的黄马褂,也就是我们传统认知中的黄马褂,这种黄马褂的授予是有一定的荣誉性的,所以地位也比较高。
不过黄马褂的地位高并不是因为黄马褂能给穿戴者带来多高的地位加分,而是因为穿戴者本身就是朝廷重臣,黄马褂也只是罢了。
在《大内群英》中,失去了权利的,虽然穿着黄马褂,但是依然还是受到下级官吏的欺压,从这件事也能看出,黄马褂本身不具备价值,一旦皇帝的宠信消失,黄马褂也只是一件衣服罢了。
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大部分湘军和淮军的主要将领都被赏赐了黄马褂,这种荣誉也因为使用过多而不再像之前那么尊贵。
在清朝末年出访的时候就喜欢穿着黄马褂,国外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甚至误认为李鸿章是清朝最高统治者,当时的一些国外媒体甚至称李鸿章是清朝总统,这个说法也让李鸿章再也不敢炫耀自己的黄马褂了。
这时候的黄马褂也已经不再像之前那么尊贵了,大臣们只要稍微让高兴一下就可能被赏赐黄马褂,甚至连给太后开火车的司机都因为几句话讨得了的欢心,然后被赐予了黄马褂。
综上所诉,黄马褂只是一个荣誉象征,在皇权至上的清朝,皇帝的宠信才是真正的"黄马褂"。
随机文章如何分辨明朝的官阶?惊人的史前文明的骗局,50亿年的火花塞是为了利益而造假现今已经灭绝的三叠纪龟龙,头似恐龙背顶尖刺甲壳/很像玄武神兽两个人去普吉岛1万够吗,旅游淡季飞普吉岛1万够了(旺季会很拮据)为什么台风用女性名字,专家称愤怒的女人和台风一样杀伤力巨大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雍正为什么要抄曹雪芹家?曹雪芹家到底犯了什么罪
他的祖上曹世选原来是军官,在和满洲军队的战争中被俘,成了满洲皇族的包衣,也即奴仆。
曹家也由此成了满洲旗人,属正白旗。
清军入关后,曹家又成了清朝隶属内务府的家奴。
曹家虽然是皇帝的家奴,身份低微,却也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
皇帝幼年丧父,曹雪芹太爷曹玺的妻子机缘巧合下成了康熙帝的奶妈,其祖父曹寅从小也是陪伴在康熙身边长大的,还当过康熙帝的御前侍卫和伴读,因为曹家和康熙帝的这层特殊关系,曹家在康熙朝成为了的豪门大族。
康熙帝即位后,曹玺被封为江宁(南京)织造,这官负责皇家采买的职务,官阶虽然不高,却是个肥缺。
曹家一门三代四人,连续在南京做了五十八年的织造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就连下江南,有五次都是住在曹家。
《红楼梦》中",钟鸣鼎食"的豪门大族可说是曹府兴盛时的缩影。
然而万事万物盛极必衰,皇帝即位后,曹府首当其冲,在雍正六年被抄了家,曹家由此家道中落,曹雪芹成年后,曹家更是到了"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穷困地步,成了贫民阶级。
关于曹府被抄家的原因,其一是曹府在织造款项上的亏空。
康熙帝晚年六次下江南,其中有五次都住在曹家,曹家多次接驾不仅耗空了家私,还亏空了数百万两公款,到了雍正帝即位时,追究起了亏空的款项,曹家首当其冲。
考虑到这巨额欠款事出有因,一时三刻难以还清,雍正帝于是格外开恩,允许曹雪芹之父曹頫分三年补请,然而对于此时外强中干的曹家来说也是于事无补。
其二是曹府正在变卖家产、补清欠款之时,新上任的盐政官为了讨好雍正帝,向他打小报告说曹頫正在挪移家产,藏匿银子,以致雍正帝大怒之下令江南总督范时绎"将曹頫家中财务固封看守",严拿重要家人并查封家人财产,曹府由此被抄。
其三,除了亏空的经济原因外。
曹府作为康熙皇帝的亲信,历来和康熙帝及其皇子关系密切,尤其是和长期为太子的,曹府在皇位的争夺之战中并没有站对队伍,雍正帝即位后为了巩固政权,势必要对自己的政敌一伙开刀。
再者,雍正帝当时又派征战西北,所需大量经费,曹家的财产便是现成的经费,虽然抄家之后,所得的钱财少得可怜。
曹府被抄家时,曹雪芹才刚出生,随着曹家的没落,曹雪芹也逐渐沦为贫民阶级。
他的一生亲历人世的兴亡浮沉,抚今追昔,"燕市狂歌悲遇合,秦淮残梦忆繁华",最终著成了《红楼梦》这一血泪之作。
随机文章唐太宗生平简介揭秘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成因,世界上最大的峡谷(长达446公里)神仙千里眼顺风耳来历,历史著名人物被后人崇拜演化成神仙天王星是什么颜色,天王星为什么是蓝色(反射太阳光呈现蓝色)美国大脚怪在哪,传脚长41厘米的传说怪兽喜欢活跃在佛罗里达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