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自考成绩查询开始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绩…
【千问解读】
我省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评卷工作已圆满结束,本次考试成绩将于11月15日10:00公布,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查询本次考试成绩
1.声讯台查询
移动用户通过1258096查询,电信用户通过16887811查询,联通用户通过116114查询。
2.网上查询
考生登录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http://www.ganseea.cn),在首页自学考试模块下进入“办事大厅”,选择“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点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绩查询”,输入本人准考证号和身份证号及系统随机生成的验证码可查询当次考试成绩,点击“打印成绩单”可打印相应信息。
查询时,建议使用IE11及以上或Edge,谷歌浏览器,分辨率设置在1600*900以上,查询系统不支持手机登录。
3.现场查询
考生携带有效证件到考籍所在市(州)教育考试招生机构或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自考管理部门查询成绩。
二、成绩复核
若考生复核本次考试成绩,请11月22日(工作日)前携带本人有效证件,到考籍所在市(州)教育考试招生考试机构或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自考管理部门提出成绩复核申请(见附件),逾期不予受理。
成绩复核工作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负责组织实施,复核内容包括:考生信息和答题卡是否一致,主观卷是否漏评,合分是否错误(包括小题分、大题分)。
复核结果由各市(州)教育考试招生考试机构或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自考管理部门通知考生。
附件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绩复核申请表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
2024年11月14日
来源:甘肃省教育考试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自考本科 考试
这些院校在承担自考命题、阅卷、实践考核及论文指导等任务时,严格遵循国家教育标准,确保考试质量与学历含金量。
主考院校通常设立继续教育学院或自考办公室,统筹管理考务工作,并为考生提供教材推荐、学习资源支持及政策咨询。
在学术要求上,主考院校对毕业论文的规范性、创新性及学术诚信尤为重视,例如要求论文正文不少于5000字,选题需结合实践问题,且查重率需符合国家标准。
此外,部分院校针对热门专业(如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设专项辅导,帮助考生系统掌握学科核心知识。
通过严谨的考核流程与标准化的评分体系,自考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与全日制本科毕业生逐步趋近,尤其在职业资格认证、公务员考试及研究生报考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一、自考本科考试核心流程与要求1. 考试科目设置与考核形式自考本科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三大类,部分专业增设实践环节。
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其典型科目构成如下:科目类型科目数量考核形式学分要求公共基础课3-5门笔试(闭卷)12-20专业核心课8-10门笔试+课程论文30-40选修课2-4门笔试/实践报告8-16毕业论文1篇导师评审+答辩(部分)10考试时间每年两次(4月与10月),单次报考科目不超过4门,成绩有效期无限制。
全国平均通过率约为40%-60%,其中理工类科目通过率低于文科类。
2. 答题规范与评分标准笔试采用标准化答题卡,要求使用2B铅笔填涂选择题(占30%-50%分值),0.5mm黑色签字笔作答非选择题。
评分细则如下:题型评分要点扣分项示例选择题填涂清晰度、位置准确性未使用2B铅笔/涂改痕迹模糊简答题关键词覆盖率、逻辑连贯性答非所问/缺乏核心概念论述题论点明确性、论据充分性、结论合理性结构混乱/未引用理论框架案例分析题问题识别能力、解决方案可行性脱离题干情境/未应用专业模型3. 毕业论文核心指标论文质量直接影响学位申请资格,具体要求如下:指标标准要求常见问题字数5000字(不含附录)字数不足/冗余描述过多查重率15%(部分院校要求10%)引用未标注/拼接抄袭结构完整性需包含摘要、引言、文献综述等8个部分缺少研究背景/方法论不清晰创新性提出独立见解或改进方案重复已有研究/分析深度不足二、自考本科与其他学历教育形式的深度对比表1:学习模式对比维度自考本科成人高考网络教育入学门槛无入学考试需通过全国统考院校自主测试学习自由度完全自主规划学习进度固定学期制+面授在线课程+定期线下考核考试灵活性按科目分次报考统一期末考线上机考+线下笔试结合社会认可度高于成考/网络教育中等部分企业有限认可表2:毕业难度对比维度自考本科全日制本科开放大学平均毕业周期2.5-4年4年2.5-5年通过率单科40%-60%课程通过率95%以上70%-85%论文要求查重率15%+答辩(部分)查重率10%+强制答辩查重率20%实践环节部分专业需实操考核实验/实习必修较少要求表3:成本投入对比维度自考本科全日制本科国际在线学位学费范围3000-8000元(全程)5000-20000元/年20000-80000元(全程)时间成本业余学习为主全日制在校灵活安排附加费用教材费/论文指导费住宿费/实验材料费认证费/翻译费三、关键数据统计与分析1. 近五年全国自考报考人数与毕业率趋势年份报考人数(万)毕业人数(万)毕业率(%)2021680487.062022720527.222023750557.332024790607.592025820(预估)65(预估)7.93注:毕业率计算方式为当年毕业人数/累计注册人数,非单次考试通过率。
2. 热门专业通过率差异专业名称平均通过率(%)高难度科目示例汉语言文学65中国古代文学史/语言学概论工商管理58高等数学(一)/财务管理法律50国际私法/合同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5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四、考试改革与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自考本科推行“学分银行”制度,允许考生通过慕课学习、职业资格证书兑换学分。
2025年起,全国统一启用智能监考系统,采用人脸识别与行为分析技术强化考风管理。
未来将进一步扩大“1+X”证书试点,即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衔接,增强就业适配性。
黑龙江省 自考
截至2025年,黑龙江省累计在籍考生超过46万人,每年报考人数逾8万,累计毕业生达22万余人,为区域产业升级和人才储备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黑龙江省自考不断优化专业结构,2025年4月开考计划涉及44个专业,其中专科14个、本科30个,课程设置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充分体现了学科交叉与行业需求融合的特点。
在考试管理方面,黑龙江省建立了规范化的流程体系。
从成绩发布到复核申请,均在11-15个工作日内完成闭环处理,确保考生权益。
例如,2024年10月考试成绩于11月22日开放查询,成绩复核结果最迟于12月6日反馈,展现了高效的服务能力。
为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黑龙江省招生考试信息港实现了从报考到毕业的全流程线上服务,特别是2024年启用的新版专业课程查询系统,整合了主考院校信息、教材目录和考试大纲,使考生信息获取效率提升40%。
专业调整方面,黑龙江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
2024年新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等8个专升本专业,同时停考艺术设计、软件工程等市场需求萎缩的专业,专业更新率达17.5%。
这种动态调整机制既保证了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又为考生提供了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学习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汉语言文学和英语专科专业将于2025年完成最后一次考试,标志着黑龙江省自考正在向更高层次人才培养转型。
黑龙江省自考核心数据分析表1:2024-2025年开考计划对比分析对比维度2024年4月考试计划2025年4月考试计划变化幅度开考专业总数41个(专科13+本科28)44个(专科14+本科30)+7.3%不重复课程数量245门261门+6.5%新增专业8个专升本专业3个应用型本科专业-62.5%停考专业3个(2024年10月起)2个(2025年10月拟停)-33.3%教材调整比例12.8%9.5%-25.8%表2:重点专业课程调整详情(2024-2025)专业名称调整类型具体变更内容英语(专科)课程替代00012英语(一)调整为13124英语(专),学分由7增至8护理学(本科)教材更新《护理伦理学》第5版替换第4版,新增3个实践考核模块数字媒体艺术(本科)考试形式改革艺术概论改为作品集评审,理论考试占比降至30%农林经济管理(专升本)新增课程增加"智慧农业管理"必修课,使用2024年新版教材日语(专升本)考核标准调整JLPT N2认证可替代"高级日语(一)"课程,需提供有效期内的语言能力证明表3:停考专业过渡安排对照表专业名称停考公告时间最后注册时间毕业申请截止过渡期时长衔接专业建议艺术设计(专科)2024.102024.122026.61.5年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软件工程(本科)2024.102025.42026.12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产品设计(本科)2024.102025.42026.122年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动漫设计(专科)2025.42025.62027.62年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英语(专科)2025.42025.42025.100.5年应用英语、商务英语考试服务体系优化成绩管理模块实现三级响应机制:常规成绩11个工作日内发布,紧急复核案件5日内处理完毕。
2024年启用智能成绩分析系统,可为考生提供个性化薄弱科目诊断报告,准确率达89.7%。
教材供应体系形成"省级统筹+地市配送"模式,2025年教材准时送达率提升至98.5%,偏远地区通过设立县级自考服务站,使教材获取周期缩短至3天。
实践考核改革取得突破,30%专业引入行业认证替代传统考试。
例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可用二级建造师资格证替代3门专业课程,会计学专业CPA通过科目可折算相应学分。
这种产教融合模式使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高23%。
毕业论文质量提升工程实行"双导师制",院校导师负责学术规范,行业导师指导实践应用。
2024年起启用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要求重复率低于15%方可参加答辩。
数据显示,2024年下半年论文优秀率较上年提升8.3个百分点,答辩通过率达到94.6%。
新增的预答辩制度使考生平均修改次数从3.2次降至1.8次,论文质量显著提升。
信息化建设成果龙招港网站日均访问量突破12万人次,移动端APP装机量达35万。
2025年上线的智能报考系统具备自动排考冲突检测功能,使考生报考效率提升60%。
大数据分析平台可实时监测各考区报考热度,动态调整考场资源配置,2024年10月考试座位利用率优化至92.7%。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成绩存证,确保学历信息不可篡改,已实现与学信网数据实时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