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国考 | 这9句言语理解的速记口诀,越早看到越好!
【千问解读】
(本文含有课程及图书等营销广告)
图图老师给大家带来每日干货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言语理解的考点
通过9句口诀
帮你快速概括言语得分点
01
主旨概括找中心
(1)口诀点拨:概括文段本意,即文段中的中心句。
(2)判别标志:主要、主旨、主题、核心、中心、概括、强调、表明、复述等。
(3)解题技巧:
行文脉络分层次:总分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分。
关联词语找重点:递进、转折、并列、因果、必要条件。
02
意图判断多主旨
(1)口诀点拨:判断作者的意图、目的,可以意在言外,也可意在言内。
提醒小伙伴们,在近年来的考试中,百分之九十都是意在言内,即同主旨概括题。
(2)判别标志:意在、想、知道等。
03
标题填入三要素
(1)口诀点拨:准确、简练、有吸引力。
(2)解题思路:新闻优先看导语,议论文找论点,说明文查找说明对象。
04
态度观点有和无
(1)口诀点拨:有观点和无观点。
(2)题型分类:
明确观点:我认为/觉得/希望、在我看来、依我看、XX认为、XX说等。
隐含观点:观点暗含在字里行间。
无观点:单纯客观描述未进行主观性评价,或仅说明他人观点未提及提问者看法。
杂糅观点:对某一问题有明确观点,对另一问题没有明确观点。
05
细节理解找对应
(1)口诀点拨:将选项与原文做一一对应,找出正确答案。
(2)判别标志:下列说法中正确/不正确/错误、符合/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根据上文可以/不能得出。
(3)重要考点:
①偷换数量:易扩大——所有、都、全部;易缩小——没有、无、唯一。
②偷换语气:不确定——几乎、也许;确定——绝对、总是。
③偷换概念:省略对象修饰语;更换对象。
④偷换逻辑:偷换并列关系;必要、充分条件混淆;颠倒因果或强加因果;肯否矛盾。
⑤偷换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偷换表达。
⑥无中生有:无关选项。
06
下文推断多段尾
(1)口诀点拨:结合文段,多围绕尾句话题衔接。
(2)陷阱选项:前文出现过的内容,一般不会接着论述。
07
语句衔接多前后
(1)口诀点拨:所要填入的句子内容多根据横线前后句子得出答案。
(2)解题思路:首选形式——关联词语/句式一致。
兼顾内容——话题一致/前后呼应。
08
排序优先首尾句
(1)口诀点拨:可根据首尾句原则,快速猜定答案,再进行验证。
(2)首尾特征:
首句:观点援引、背景铺垫、设问、下定义。
尾句:总结性词汇(因此、所以、因而、总之、可见、最终、终于、综上所述等)。
(3)解题思路:
从选项入手——确定首句/尾句——多数留存。
回原文分析——查找捆绑项——通过关联词语/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话题一致。
09
逻辑填空有方法
第一,词义辨析法
(1)词义轻重:意义相近词中,程度深浅、性质轻重有所不同。
(2)词义侧重:辨析侧重看组成相似词语中不同的字,用不同的字重组词汇法区别。
(3)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4)语体色彩:书面语/口语。
第二,语境分析法
(1)逻辑关系:递进、转折、并列、因果等。
(2)语义关系:解释说明、归纳总结、照应关系。
探秘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最爱的女子是黎姜吗?
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姓花纯属古人恶搞的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也有人认为木兰姓花,那只是明代的“恶搞”。
《木兰诗》在中国家喻户晓,“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雌兔脚扑朔,雄兔脚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些名句早已深入人心,说的正是代父从军的花木兰。
这首关于花木兰的最早“文献记载”里,翻来覆去说的都是木兰——木兰当户织,木兰无长兄,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知木兰是女郎,但没有一句说清楚木兰到底姓什么。
那么花木兰的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们得提到一个历史上的传奇牛人,明代的文学家、戏剧家、书画家徐渭。
老徐同志一辈子颠沛流离,人生坎坷,关于他的民间传说,也多表现他机智而疯癫。
他写过一部杂剧,叫《雌木兰替父从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木兰在剧中开场就说:“妾身姓花名木兰。
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
俺父亲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旧时也做一个有名的千夫长。
娶过俺母亲,生下妾身,今年才一十七岁。
”当然,这个就完全是徐渭的杜撰了,不能当作可靠的证据。
因为在这部杂剧里,徐渭还特意写到花木兰为了从军,不得不解开裹着的三寸金莲:“生脱下半折凌波袜一弯,好些难。
几年价才收拾得凤头尖,急忙得改抹做航儿泛。
怎生就凑得满帮儿楦。
”而且徐老先生还考虑了花木兰从军放了大脚之后,回来怎么嫁人的问题:“这也不愁他,俺家有个漱金莲方子,只用一味硝,煮汤一洗”,就能变回缠足的小脚。
《木兰诗》的时代,女性并不流行小脚,只有明代才普遍缠足。
所以,这完全是徐渭为了迎合当时的观众,对历行的“恶搞”。
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姓花纯属古人恶搞? 由于这种不靠谱的乱入设定,我们完全可以推测,花这个姓,也就是徐渭顺嘴加上去的。
毕竟,木兰花,花木兰,木兰就是一种花,名木兰而姓花…… 木兰的故事就很流行了,虽然徐渭之后,被重新塑造的“花木兰”才深入人心。
但实际上早在唐代,木兰的故事就已经很流行。
我们可以从唐诗中找到很多大牛歌咏木兰的诗篇。
有一首《戏题木兰花》: 紫房日照拆,素艳风吹腻粉开。
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难怪这花这么妩媚好看,木兰原来是一个女郎嘛。
后来还有一个诗人写过木兰,就是。
有一年杜牧跑到湖北黄州黄岗县(今属湖北武汉市黄陂区)的木兰山,山上有座木兰庙,庙里有个木兰讲故事(划掉)……杜牧感慨了一下,写了一首《题木兰庙》: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木兰假扮男人,弯弓征战,梦里却想起曾经一起画眉的女伴。
多少次想回家,最终还是拿起了酒,在边塞上祭祀和亲远嫁的。
后来,有一些文献记载说,木兰就是黄州当地的一名女子,代父从军,还拉了杜牧的诗作为证据,证明黄州的木兰庙才是真的。
以后,关于木兰姓什么又有了很多说法,有说姓魏的,有说的。
总之,都想把这个有名的人物往自家里拉,哪怕这个人根本不存在。
而如果往前追溯,你可能发现,其实木兰丢掉的可能不是姓,而是名。
我们完全可以把“木兰当户织”理解成“小张当户织”或者“小王当户织”。
现在可知的最早记载《木兰诗》的,是唐代《古乐府》,此书已失传,但其中一部分被曾慥所著的《类说》收集了,《木兰诗》的全文就在其中。
但《木兰诗》的历史比这个肯定要早,因为还有一本书,比《古乐府》更早。
这就是南朝陈代一个叫智匠的和尚编的《古今乐录》,里面记录了《木兰诗》的题目,而且说:“木兰不知名。
” 有学者就此解释说,这可能意味着,木兰不是名,而是姓。
鲜卑族“仆兰”的,也有姓“丘穆陵”的,木兰是这首诗传入民间的时候,发生的音译转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