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中国:人工智能可以像财务专家一样思考和交互 改变金融风控模态

本届进博会期间,毕马威中国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国内外金融监
【千问解读】
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
本届进博会期间,毕马威中国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国内外金融监管方面的形势,分享了《人工智能 (AI) 国际金融监管初探》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发布集合人工智能模型的“天罡之财务风险分析平台”。
报告提到,目前金融监管机构对于人工智能监管的整体立法并不十分活跃,各个国家、地区的金融监管部门主要根据整体性的人工智能监管政策与要求,在各自的职能领域针对人工智能应用进行规范。
但随着上位法及人工智能专门法规的陆续出台,相关金融监管机构亦在酝酿人工智能领域的金融监管要求。
毕马威中国金融行业研究中心合伙人李砾表示,随着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转化,金融行业已广泛将人工智能技术投入于智能营销、智慧投顾、投诉处理、制度审阅等领域。
建议金融机构主动调研行业市场及机构内部的人工智能应用现状,并结合风险控制目标,前瞻性地将人工智能治理目标与风险管控融入日常管理流程中。
人工智能的发展改变了百业生态,金融领域亦深受其影响。
毕马威中国客户与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表示,财务风控、合规管理、信用授权等等一系列关键流程和工作因为人工智能的引入形成了新范式。
新范式展现出了更为敏捷、动态和精准的风控能力,更为高效的解决机制,在应用时显著呈现跨场景的泛化能力,促成了生产力工具和机构运营能力的变革,为金融服务及其关联的企事业机构带来了新发展机遇。
围绕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应用的最新趋势,毕马威专家认为,金融业面临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发展诉求。
毕马威中国数字化战略咨询合伙人柳晓光表示,在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处理好局部能力突破与整体转型效能之间的平衡、创新资源部署与资源使用效能之间的平衡、前沿创新实践与审慎风险防控之间的平衡三大关系。
这三大关系要求,突破部门屏障,建立银行“业业融合”“业技融合”治理新形态。
业内需要选取合适的场景入局时机,并进一步完善组织机制,此外还需选择合理的技术实现路线,并按需升级数据架构,做到稳步把控。
“人工智能改变着金融风控的模态,大数据模型为应用与决策提供量化依据,让人工智能像人类财务专家一样思考、判断与交互,提供更高效的智能分析与告警。
”毕马威中国金融业风险和监管科技合伙人王大鹏表示,智能风控已成为大中型企事业机构财务管理的基石,其核心在于能够显著提升风控的有效性,帮助风控更精准地识别舞弊行为等风险事件。
毕马威天罡之财务风险分析平台已经积累了金融及企事业机构众多案例,实战场景非常广阔。

2025学人工智能去哪个学校?附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含分数线
2025届考生若想在这一领域抢占先机,可以选择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
本文整理汇总了人工智能专业大学的最新排名数据,并附上了2024年人工智能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以供同学们参考。
一、2025学人工智能去哪个学校?1. 清华大学作为国内AI领域的“天花板”,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拥有姚期智、张钹等顶尖学者坐镇。
其“智班”(人工智能班)以培养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课程涵盖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方向。
报考建议:清华AI专业通常纳入计算机大类招生,2024年各省录取分数线普遍在680分以上(以750分满分为例),部分理科强省(如浙江、江苏)需达到全省前0.1%。
2.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学院以“产学研融合”为特色,与商汤科技、腾讯等企业共建实验室,注重实战能力培养。
其“吴文俊人工智能荣誉计划班”提供本硕博贯通培养,学生可参与自动驾驶、医疗影像等前沿项目。
报考建议:AI专业属电子信息类招生,2024年录取分数线约在660-819分之间,部分省份要求物理单科成绩不低于145分(满分150)。
3. 南京大学南大人工智能学院由周志华教授领衔,是国内首个设立本科AI专业的高校(2018年)。
其课程体系以机器学习为核心,强化数学基础,毕业生在学术领域表现突出。
报考建议:AI专业独立招生,2024年录取分数线约在650-790分,需重点关注数学和物理成绩,部分省份要求两科总分不低于290分(满分300)。
二、人工智能专业大学最新排名(前100强)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清华大学 A+ 1 上海交通大学 A+ 1 南京大学 A+ 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4 浙江大学 A+ 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5 电子科技大学 A+ 7 华中科技大学 A+ 8 东南大学 A+ 9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0 西安交通大学 A 11 西北工业大学 A 12 北京大学 A 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14 中南大学 A 15 中山大学 A 16 四川大学 A 17 复旦大学 A 18 北京理工大学 A 19 同济大学 A 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21 北京师范大学 A 22 中国人民大学 A 23 山东大学 A 24 北京邮电大学 A 25 华南理工大学 A 26 天津大学 A 27 北京科技大学 A 28 大连理工大学 A 28 武汉大学 A 30 北京交通大学 A 31 湖南大学 A 32 吉林大学 A 33 东北大学 A 34 厦门大学 A 35 重庆大学 A 36 南京邮电大学 A 37 西南交通大学 A 38 北京工业大学 A 39 上海大学 A 40 苏州大学 A 41 陕西师范大学 A 42 兰州大学 A 43 哈尔滨工程大学 A 44 中国农业大学 A 45 江南大学 A 46 华中师范大学 A 47 安徽大学 A 4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 48 河海大学 A 4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 51 武汉理工大学 A 52 中国矿业大学 A 53 重庆邮电大学 B+ 54 南昌大学 B+ 54 福州大学 B+ 56 长安大学 B+ 57 华东理工大学 B+ 57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B+ 57 暨南大学 B+ 60 华南师范大学 B+ 61 西南大学 B+ 62 广州大学 B+ 63 齐鲁工业大学 B+ 64 郑州大学 B+ 65 河北工业大学 B+ 66 中国传媒大学 B+ 66 大连海事大学 B+ 68 昆明理工大学 B+ 69 华北电力大学 B+ 70 海南大学 B+ 71 南京师范大学 B+ 72 云南大学 B+ 72 首都师范大学 B+ 74 河南大学 B+ 75 太原理工大学 B+ 75 西安理工大学 B+ 75 广东工业大学 B+ 78 中北大学 B+ 79 西南财经大学 B+ 80 浙江工商大学 B+ 80 东华大学 B+ 82 山西大学 B+ 82 上海理工大学 B+ 82 湘潭大学 B+ 85 西安邮电大学 B+ 86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B+ 87 北京化工大学 B+ 88 湖南师范大学 B+ 89 扬州大学 B+ 89 华南农业大学 B+ 91 山东师范大学 B+ 91 东北林业大学 B+ 93 中央民族大学 B+ 9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B+ 95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B+ 96 天津理工大学 B+ 97 长沙理工大学 B+ 98 贵州大学 B+ 99 福建师范大学 B+ 100 上述排名来源于为2024年软科专业大学排名总榜,排名仅供参考,同学们报考还需综合学校专业招生选科要求、个人成绩水平、院校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选择。
三、2024年人工智能专业录取分数线以重庆高考为例:2024年人工智能专业录取分数线范围在427分~693分之间,其中录取分数最高的5所院校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卓越人才试点班)693分、浙江大学(荣誉项目班)691分、中国人民大学(拔尖班)683分、南京大学682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试验班)680分。
下面是2024年人工智能专业分数一览表(图片较长,需滑动查阅):#container {width: auto;height: 400px;overflow: auto;}#content {display: inline-block;height: 100%;}人工智能作为热门学科,录取分数呈现“两极分化”:顶尖院校: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校AI专业分数线接近统招线,部分实验班甚至更高。
中上游院校:985高校AI专业通常比该校提档线高10-30分,211院校约高20-50分。
保底选择:部分双非院校(如杭电、重邮)AI专业性价比高,一本线上30-60分可报考。
考生注意:除总分外,数学、物理/计算机单科成绩是重要筛选标准。
建议提前关注目标院校的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等特殊招生渠道。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人工智能试验班成立,开启大中贯通培养
试验班将聚焦人工智能领域,旨在通过大中贯通的培养模式,培养未来科技领域的领军人才,接下来跟随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一起来了解一下清华附中创新班吧!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计划于新高一年级成立创新班之人工智能试验班,以前瞻性的布局,深入探索基础教育阶段科技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路径,为怀揣科技创新梦想的学子搭建通往未来的桥梁。
推荐阅读>>>全国重点中学2025年科技特长生招生政策汇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人工智能试验班 多方协作,筑牢人才培育根基 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坚实的培育土壤。
2023年8月15日,在海淀区教育两委和清华大学的大力支持下,海淀教科院、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和清华附中,共同成立海淀区人工智能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科学院,并开设海淀区人工智能实验班,旨在构建起一套科学、系统的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从源头为人工智能领域输送优质人才,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4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成立。
人工智能学院专注于人工智能前沿创新研究及顶尖人才培养目标,志在实现人工智能核心基础、底层架构和未来计算模式的重大创新突破,建成世界一流的汇聚及培养顶级人工智能人才的大基地。
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探索大中贯通培养模式,清华附中拟在高2025级成立人工智能试验班,致力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实现科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
大中贯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深化大中贯通培养模式,在学校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强健体魄、丰盈内心、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的总体目标指引下,以培育人工智能创新领军人才为核心目标,积极探索契合时代需求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与活动课程体系,清华附中人工智能试验班面向高2025级学生开放报名。
清华附中人工智能试验班致力于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知识融合能力,让他们能够打破学科壁垒,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激发创新思维,在科技浪潮中敢于突破常规;提升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增强社会责任感,以科技力量回馈社会,从而塑造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独立组班,汇聚优质教育资源 清华附中人工智能试验班将独立成班,并纳入清华附中创新班培养体系。
这意味着同学们既能拥有专属的学习氛围,又能深度融入丰富多元的校园生活。
在这里,同学们不仅可以体验高质量的课堂学习,还能加入各类社团,在社团活动中挖掘兴趣、培养特长;在这里,同学们可以积极参与大型校园活动,在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
同时,优秀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同学们量身打造优质课堂,助力大家在学业道路上稳步前行,为成长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高研实验室,搭建科研实践平台 清华附中为人工智能试验班学生精心配备了高研实验室。
高研实验室秉持“兼容并包、彰显个性”的教育理念,面向所有对科技创新感兴趣的零基础学生开放,只要你心怀好奇、渴望探索,都能在这里开启科研实践之旅。
对于具备独立项目开发能力的学生,学校将外聘学生导师与高研实验室进行联合培养,在高研实验室,同学们还有机会参与英才计划、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等大中衔接培养项目,接触最前沿的科技知识与实践活动。
个性化培养,满足多元发展需求 我们深知,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学习能力与发展潜力。
针对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特点,学校积极探索多样化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专属培养方案。
清华附中人工智能试验班的同学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进度,大胆开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项目与研究课题。
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思维不断迸发,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真正实现个性化发展与卓越成长,在人工智能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项目式教学,培育综合实践素养 在课程设计方面,学校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课程内容精心规划,涵盖多个重要领域:数学思维与科学素养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夯实知识基础;人文社科与艺术课程,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能力,为创新思维提供灵感源泉;工程应用与技术课程,聚焦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前沿技术;跨学科融合与实践课程,打破学科界限,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
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课程设置,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成长为既精通人工智能技术,又具备人文情怀和跨学科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清华附中人工智能试验班,是梦想起航的港湾,是创新探索的沃土。
在这里,你将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并肩前行,在人工智能的广阔天地中探索未知;在优质教育资源的滋养下,向着人工智能创新领军人才的目标奋力迈进。
高2025级的新同学们,清华附中人工智能试验班期待你的加入!让我们携手开启AI未来,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