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的区别是什么?哪个好考些?

什么是公务员?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国家机关中除了工勤人员以外
【千问解读】
对于很多人而言,公务员和事业编制都“铁饭碗”,不论哪一个只要“顺利上岸”就行,其实细究下来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那么,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的区别是什么?哪个好考些?下面就来为大家说说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的区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什么是公务员?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国家机关中除了工勤人员以外的人员都是公务员身份,都属于公务员编制,包括国家机关、共产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检察院和法院等。
事业编制是什么意思?
事业人员主要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事业单位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
主要有科研单位、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出版单位,卫生单位,体育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环境保护单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业单位。
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的区别是什么?
1、性质不同(统称为体制内)
虽然两者看似都是体质内的,但是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公务员:行政编制(归国家行政编制统一管理);
事业编:事业编制(根据国家需要的单位采用的人员,如:教师、医生等)。
2、稳定性不同
公务员:稳定性高,不用签劳动合同;
事业编:缴失业保险,签约合同,可能有失业风险。
3、职业发展不同
公务员:以工作岗位级别晋升;(比如科员等)
事业编:以工作职称级别晋升。
(专员、经理等)
4、待遇不同
公务员:地区不同待遇不同,但待遇比事业编和私企更加丰富;
事业编:绩效制度,工资与绩效挂钩。
5、考试的难易程度不同
公务员:考申论和行测两门;考试范围广,内容多,考试人数庞大,考试次数有限,难度较大。
事业编:部分地区考职业能力倾向实验和综合应用能力等;相比较公务员考试较为简单;岗位多,考试次数和机会多,成功的机率较大。
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哪个好考些?
事业单位考试较容易(试题简单不意味着容易考取,因针对具体每次考试的报考人数少,试题简单即可区分优劣。
公务员考试较难(试题难不意味着难以考取,难度仅是因为报考人数多而必须增加考试的区分度)。
事业编制有必要继续考公务员吗?
1、看单位级别:如果你是市里的事业编,想要考县里的普通公务员,就需要考虑清楚了。
2、看地域:如果你是大城市的事业编制,要考县城、乡下公务员,就要看自己的初衷是什么,否则基本上是亏的。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情况,如果你考的同级别单位差不多单位公务员,比如市审计局下属审计中心考到了市工信局,那就比较值得了。
如果你现在只是某局机关服务中心事业编,考得上更好的单位,比如两办、财政、教育、卫健甚至省里、中央,那就是非常值得了。
简而言之,具体值不值、有没有必要考都是看个人的需求,比如:对工作时间有要求的,对工作地点不满意的等等。
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的区别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如果还想了解关于2023年各省市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报考条件、体检标准、成绩查询、考试科目等内容,请点击访问:公务员栏目。
推荐阅读:
1、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条件及时间安排一览表
2、2023年各省市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官网汇总表
3、2023年考公务员的步骤与流程是什么?
4、大专生可以考公务员吗?
5、2023年公务员政审查哪些内容?
古时候进士多官员编制够不够用 再加上举人会不会太多了
古代有那么多进士,官员编制够用吗?再加上举人是不是太多了? 在西汉,全国共有1587个县,有1557个县,有1472,清末1482。
因此,在中国古代县的数量约摸在1500左右波动。
而县又分:下、中、上、紧、畿、京6个级别,最低1级的下县也有3名官员的基础设置,即:、县丞和主薄。
县丞、主薄属于助理官员,相当于听令而行的道具人,不用计较是否是出身, 让举人、监生或贡生来充数也是可行的。
然而县令的身份必须是真正的进士。
不仅入京参加过联考,还需要参加宫廷考试——地见过天子。
就拿全部1500个县的县令来说,每三年对他们的表现进行一次绩评。
按照正常的晋升、解聘、告病以及辞退,空缺至少有5分之1,也就是300人上下。
易言之,每3年大约用300名进士来填补各地县令的空缺。
事实上这并不多,刚刚好。
但是,像进士这样的顶级人才,也不能全部被扔到基层去锻炼,暴殄天物,是要有差别的。
1甲、2甲、3甲干部的选拔任用有其条文规定。
第1名和最后1名肯定不能一视同仁,否则科举将失去其意义。
大致就是:1甲在朝廷吃肉,2甲在京师啃骨头,3甲到地方喝汤。
一般来说,1甲只有3人:状元、榜眼和,附带二甲的第1名(传鲈)将进入皇家学院。
正所谓“非翰林不得入阁”,作为高级后备干部,将来的宰相,需要早些靠近天子和中心。
2甲可默推为京师官员,留在国家的心脏首都。
而三甲则默推为地方官员,被丢到首都以外的地方。
《清典实录》:“二甲一至五十,位部主事;五十一至三甲十名,位中、行、评、博;十一至二十,位知州;二十一至五十,及推官。
其余知县。
” 也就是说,2甲的100多位大部分能留京,并呆在6部观察实习,实习期满就能在部委级别的单位工作。
前50人还可以直接当个处、科长。
后50人能做个舍人、博士啥的,换了京城户口,有了金饭碗啦! 3甲就比较惨,总共有200人。
排名靠前的可以去偏远州当知州,与目前的县级市类同。
21到50可以到州里当个推官或副市级干部。
其余的就只能做县令喝汤。
看见没?300进士,三砍两留,也不过100多人被用来填补县令的空缺?300对100,够吗?明显不够。
几颗米撒水里,不用说稀饭,米汤都煮不了。
那咋办?于是,“进士不够,举人、监生、贡生来凑”,为数量更大的中下层知识分子留下了前进的道路。
这便是:“干部部门常打开,有钱有人快进来”啊。
当然了,既然是凑数的就不要去想什么“上、紧、京、畿”等繁华油腻的地方。
但“下、中、破、边”等偏远地区,还是可以派个“监生”担任县令,为国家“牧育百姓”的。
上例是清初的年间,面对刚入中原的,知识分子大多抱“观望”态度,人才短缺才尤其提升进士的待遇。
到了康乾时代,干部储备越来越多,进士也没那么吃香,二甲的“京师名额”也越来越少了。
不过,也有例外——大宋。
就如题目一般,进士泛滥,以至于朝廷编制也容纳不下。
原因是——每年组织进士考试,而且还上百上百的干。
官史:庚辰,礼部贡生从十至十五者,皆赐出身。
这是太宗第1年收录的进士。
接着,在他21年的任期内,共计录取进士近万人,平均1年招收约450人。
这就不得了了。
众所周知,在两宋的300年间,占领的领土只能算是“半个中国”,人口数量相对较少,这与明、清时期的幅员辽阔和庞大的人口相去甚远。
那么为啥要这样干呢?大致推测一下:1是赵二会打仗,征伐四方,摧毁,南进吴楚至交至、平息四川混乱,堪堪一统中原。
在他的统治时期,大宋的疆域远超他的子孙,人口也有增长。
2是至今争论不休的“杀兄”一事有可能真的是个问题,这家伙有罪,比他哥哥的“黄袍加身”还有罪。
他也许是想通过提高招收人数+扩大奖励来赢得民心加固自己的王位,即使这种情况变得很猖獗。
对比一下。
唐代200多年时间,共组织进士考试268次,记录在案的进士约7400人。
组织了16次纳士,共收录1100余人。
据《续书通献》记载,明代200余年共有88张榜单,总人数为24000余人。
开榜112次,约26000余人。
而只有半壁江山的宋代呢?《北宋登科人数考》:81次52000余人。
《登科举人数考》:49次45000余人。
两宋共有11万人,平均一次开考收840人。
将两宋算319年,平均每年有340个进士。
按照每次计,宋代进士录取率是唐代的11倍,元朝的12倍,明代的3倍和清朝的3.5倍。
太宗一年录的人,超过了全唐的总和,或者做了明代5代才能完成的事。
不难猜测,随着大规模的扩招,宋代书生们都跑来跑去、的样子。
这真的是1个黄金年代啊。
然而,仅仅几年之后,他们就傻了——进士太多,编制不足。
——宋初,就有一批“老官”,又不敢使用又为了安抚人心,赵大让他们退休到第二线,只提供薪水不做事。
因此1个位置有2个干部。
——在平定四方的征途上,还施行了“归化受任”,将1个官位送给叛逃到大宋并积极投诚的人士,于是1个位置有3个干部。
——还包括对皇室、、旧爵的保留,啥荫布、散人、勋臣、补差,1个位置有5、6个人在一起工作,这并不奇怪。
——再加上天生对“前代武人祸国”的惧怕,重文轻武,天子提倡文治,克制武人。
肆意增加科举次数,滥发官位,所以1个位置有7、8个人做。
——最后,它发展成了《·官志》:“身居位而不知其职者,十常八或九。
”意思的说:1个职位有10个人,1个人被分配做具体的事,其他9人担任职务,只领俸禄,不工作。
这就是为什么两宋的干部队伍空前庞大、行政效率极端低下。
著名的“三冗”之一的“冗官”的来历,是宋代300余年一直未能解决和根除的1颗毒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前景、考研方向、优势与劣势
本文将通过知名教育家圆梦老师的观点,深入探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考研方向,以及该专业的优势与劣势,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学科。
2025届想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高考生,600分及以上可以考虑福州大学,500分-600分之间可以考虑湖北中医药大学。
一、圆梦老师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圆梦老师认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在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以及非政府组织等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融合了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就业前景与方向、薪资随着社会对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企事业单位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他们可以从事政策研究、项目管理、社会服务等工作。
在薪资方面,虽然起薪可能不如某些高薪行业,但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薪资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三、公共事业管理的考研方向对于想要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考研方向主要包括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政策科学等。
这些研究方向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理解,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优势与劣势该专业的优势在于其跨学科性和实用性,学生能够接触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培养全面的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该专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就业竞争激烈、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各分数段对应的大学下文数据源自2024年浙江高考。
1、600分及以上的大学包含:福州大学(643分)、云南大学(640分)、北京体育大学(637分)、广州中医药大学(621分)、江苏大学(620分)、南方医科大学(617分)、杭州师范大学(612分)、重庆医科大学(610分)、广州医科大学(607分)、福建中医药大学(606分)、江西师范大学(600分)2、500分-600分之间的大学包含:湖北中医药大学(598分)、浙江中医药大学(597分)、江苏科技大学(597分)、南昌航空大学(589分)、温州医科大学(589分)、湖南科技大学(587分)、湖南中医药大学(587分)、绍兴文理学院(582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581分)、赣南医科大学(581分)、长沙学院(577分)、天津农学院(577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574分)、武汉体育学院(573分)、南宁师范大学(57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