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婚嫁 > 挽回男友 >

单雄信的生平事迹单雄信为人怎样

时间:2023-04-03 18:16 来源:网络 作者: 小千

简介:单雄信的生平事迹,我们可以发现,唐太宗李世民在杀死单雄信之后,并没有将他的尸体扔进黄河,而是将他的头颅装进麻袋,然后抛入大海。这是为何呢?难道是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觉得单雄信死得冤枉吗?本来不然,在历史,人们认为头颅是不祥之物,所以才会将其抛入大海。那么,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要这么做呢?

【千问百科解读】

单雄信的生平事迹,我们可以发现,唐太宗李世民在杀死单雄信之后,并没有将他的尸体扔进黄河,而是将他的头颅装进麻袋,然后抛入大海。

这是为何呢?难道是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觉得单雄信死得冤枉吗?本来不然,在历史,人们认为头颅是不祥之物,所以才会将其抛入大海。

那么,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要这么做呢??这背后有什么原因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在我看来,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这么做,重要有以下几个真相。

唐太宗李世民杀单雄信时,秦琼为什么不求情? 单雄信救过秦琼啊!

个人意见不赞同 xhy___scott的说法,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在洛阳城下曾险被单雄信所杀,所以下定决心要杀单雄信,谁劝也不管用。

徐世绩与单雄信是同乡,二人平时关系最好,所以徐世绩不惜以自己的全部封爵恩赐来换回单雄信的性命,可唐太宗李世民根本不听,执意杀他。

而单雄信对徐世绩说的那番话恰恰表明了他们关系之铁,一般关系是不会这样说话的,况且还是临死之人。

再说秦琼,他跟随唐太宗李世民这么长时间早已深知唐太宗李世民的为人,他胸怀宽广,善于招纳天下英豪为己效力,可这次战败王世充后偏偏列出了一大串的斩首名单包括单雄信,这是因为天下已经平定,武将的作用将就此终结,秦琼正是由于看得清形势,才知道一定劝谏无果。

这也是秦琼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从而位列凌烟阁24功臣之末的真相。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1、唐宋时期:骁将与逆贼

有关单雄信的生平事迹,《旧唐书》卷53《李密传单雄信附传》有简略记载:“单雄信者,曹州人也。

翟让与之友善。

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密军号为‘飞将’。

密偃师失利,遂降于王世充,署为大将军。

太宗围逼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喝止之,曰:‘此秦王也’。

雄信惶惧,遂退,太宗由是获免。

东都平,斩于洛阳。

”《尉迟敬德传》里还记载了单雄信曾在御果园追杀唐太宗李世民,后为尉迟所败。

此外,《李传》还记录了“割股啖肉”一事。

段成式《酉阳杂俎》所载单雄信故事则富有传奇色彩:“单雄信幼时,学堂前植一枣树。

年至十八,伐为枪。

长丈七尺,拱围不合,刃重七十斤,号为寒骨白。

”可见当时单雄信是当作英雄人物形象,其事迹为人们传诵,并传奇化。

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单雄信武艺高强,是一名骁将,可能是当时“山东豪杰”中的一员,他与唐开国功臣李勣情深意重,在当时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

因此,他当作一名反唐的将领,却得以列入正史传记。

他曾放过唐太宗李世民一命,却终遭斩首。

在宋代,对单雄信的评价出现了明显的分歧。

《资治通鉴》完全否定了单雄信,而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里又把单雄信尊为神灵,民众为他立庙,并祭祀他。

据此可见单雄信在宋朝民间社会的影响极深,其事迹逐渐被传奇化。

2、元代至明前期“卖国奸贼”

在元杂剧中,单雄信被丑化而成为反面角色。

尚仲贤《尉迟恭单鞭夺槊》写单雄信“逞大胆心怀奸诈”。

他为了追杀唐太宗李世民以立功,不顾与徐茂功的结义之情,割袍断义。

说:“往日咱两个是朋友,今日给为其主也,……你若再赶将来,我一剑挥之两段。

”这一故事歪曲史实,将单雄信塑造成为一个利欲熏心、无情无义的小丑。

《大唐秦王词话》是据宋元明前期“说唐”题材说唱文学编写而成的一部话本。

书中单雄信的形象紧承元杂剧而来,并完全被丑化。

它新增的单雄信两个材料:一“怀奸卖国”。

单雄信原是李密手下的“五虎将”之一,往河南催粮,中了王世充的美人计,结果降郑,做了王世充的驸马。

然后,他诈病回金墉,在魏、郑交兵之际,放郑兵入金墉城。

他洗荡李密宫院,“把皇后、太子、嫔妃,尽行斩尽不留”第11回。

随后,将李密众家眷押解回郑,胁迫众将降郑,事后却又阻止王世充给他们加赠官职,让他们以半俸闲住长随营。

二问斩之际贪生怕死。

单雄信被唐兵擒拿,临斩之际,怕死求饶,请求徐茂功为他“善言一解”第44回,遭到徐茂功的拒绝。

单雄信死后托生为盖苏文,二十年后再与唐为敌。

《大唐秦王词话》将单雄信塑造成了十恶不赦的“奸贼”:他卖主求荣,直接导致瓦岗事业的瓦解;他艰险残暴,嗜血成性,其残忍令人发指;他追逐名利,不重情义。

这些不但不符于史实,更令钟爱于隋唐英雄的读者感到痛心。

3、晚明至清代:绿林豪杰

《隋史遗文》是晚明文人袁于令在说唱文学“旧本”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一部通俗小说。

[5]书中单雄信形象发生了主要变化,他由一个反面形象变成了一个被肯定、讴歌的正面形象,这一形象融入了底层民众的一些思想意识。

首先,单雄信的身份发生了变化。

《隋史遗文》揭露他的真实身份,是绿林首领。

其次,《隋史遗文》充分展示了单雄信的侠义品格。

他的扶危救弱,患难相扶,荣辱与共的精神,是市井民众所推崇、敬仰的伦理准则——“义”的体现。

第三,《隋史遗文》表现了单雄信的复仇意识。

李渊曾误杀单雄信之兄,单雄信从此与李家结下深仇,故而与唐王朝反抗到底,至死不降唐。

清代中期通俗小说《说唐全传》中单雄信的形象成了底层民众的代言人。

《隋史遗文》和《说唐全传》完成了对单雄信形象的最终塑造,至此,单雄信当作一个悲剧性英雄形象已深入人心。

他豪侠仗义、扶危济困、忠诚守信、宁死不屈的英雄品格,为世人称道,他叱咤风云的壮烈人生,为后人激赏。

京剧《锁五龙》又名《斩雄信》、《卖马》等都赞扬了这位民间英雄。

现今山西省长治市西郊单雄信府第——二贤庄遗迹犹存,单雄信故事仍留存于民间记忆,为当地人们传颂。

4、《隋唐演义》里面的单雄信:忠义两全

《隋唐演义》作者是清代的褚人获,自然成书于清代。

关于单雄信的形象,褚人获的观点和明清主流观点一样:绿林豪杰,骁勇善战,忠义两全。

前文说过,《隋唐演义》参照的就是《隋史遗文》里面的记载。

而单雄信在这里的形象,完全是正面的,光辉的。

他广交豪杰,干的是劫富济贫的买卖。

骁勇善战,是隋唐第18条好汉,五虎上将第一名。

侠义当头,二贤庄赤发灵官单二爷义气的名头响当当。

最终他力保洛阳,宁死不降唐,最后壮烈惨死。

可谓隋唐忠义第一。

这个版本的单雄信,是被普通大众普遍接受的形象。

也是最接近史实的单雄信形象。

编辑本段其人其事

旧唐书记载,公元620年,唐太宗李世民进攻王世充,在外出侦察时被发现,单雄信挺枪直取唐太宗李世民,在枪快刺到唐太宗李世民时,被赶来的尉迟恭刺落马下,唐太宗李世民才得以避免。

这大概是单雄信最辉煌的战绩。

不过《隋唐嘉话》倒是记载了另一个故事:“密既亡,雄信降王充,绩来归国。

雄信壮勇过人。

绩后与海陵王元吉围洛阳,元吉恃其膂力,每亲行围。

王充召雄信告之,酌以金碗,雄信尽饮,驰马而出,枪不及海陵者尺。

绩惶遽,连呼曰: 阿兄阿兄,此是绩主”。

雄信揽辔而止,顾笑曰:胡儿不缘你,且了竟。

李元吉自恃勇力,喜欢亲自外出打猎,差点被单雄信干掉,幸亏徐世绩及时赶到,出言相求,才救了李元吉一命。

不过在《旧唐书》里,这段故事被安在唐太宗李世民身上“太宗围逼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世绩呵止之,曰:“此秦王也。

”雄信惶惧,遂退,太宗由是获免”。

显然,前者更具有可信度。

如果徐世绩大喝一声:“此秦王也。

”我要是单雄信,知道对面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绝对不可能“惶惧,遂退”,一定是更用力的刺过去。

单雄信

此后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窦建德在虎牢关兵败被俘,“世充惧,率其官属二千余人诣军门请降”,单雄信自然也在其中。

唐太宗李世民不愿饶恕单雄信,“斩于洛阳”。

《隋唐嘉话》里记载了单雄信被斩的全过程。

“充既平,雄信将就戮,英公请之不得,泣而退。

雄信曰:我固知汝不了此。

绩曰:平生誓共为灰土,岂敢念生,但以身已许国,义不两遂。

虽死之,顾兄妻子何如因以刀割其股,以肉啖雄信曰:示无忘前誓。

雄信食之不疑。

”从这段记载看,单雄信并没有慷慨赴死的决心,因此才会对徐世绩说,“我固知汝不了此我早就知道你办不成”。

这句话的含义可以有多种理解,可以是在埋怨徐世绩不得力或者不卖力,没有求情成功所以徐世绩要为自己辩解一番,还割肉明志;或者是说单雄信早已经猜到自己必死,但是还心存侥幸,可是徐世绩求情失败,他才说“我早知道你办不成”。

总之是看不出什么英雄气概的。

单雄信在战场上分明是个勇将,但是为何在战场之下却贪生怕死,轻于去就呢?到底哪一个形象才是真实的单雄信?本来这两者并不矛盾。

单雄信无非就是另一个小号的三姓家奴吕布,勇武,但性格反复、不善择主,而绝非关张一类人物。

同是洛阳战俘,为何唐太宗李世民要放过杜淹,却要执意杀死单雄信?单雄信必须杀,唐太宗李世民一是为了报仇,二是为了消除隐患。

影视剧里的唐太宗李世民

公元620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军东征洛阳王世充,河北窦建德随后挥师而来,与王世充一起对抗唐太宗李世民。

随后,唐太宗李世民在虎牢关打败窦建德部,彻底断送了王世充的希望,孤立无援的王世充投降。

唐太宗李世民俘虏王世充,将他手下的高层骨干都斩首示众了。

这其中,就有单雄信。

据说,单雄信被斩首之前,只有李世绩苦苦哀求,希望能留单雄信一命。

但是,唐太宗李世民没有答应他,还是杀了单雄信。

为何呢?

单雄信的生平事迹单雄信为人怎么样

影视剧中的单雄信

首先,是为了报仇。

《新唐书》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的时候,曾经带领少量随从在城外观察地形。

此时王世充发现了这一情况,命令单雄信出击。

单雄信提枪就来,差一点伤到唐太宗李世民,要不是尉迟敬德冲出来,还真麻烦了。

所以,唐太宗李世民是记住了单雄信的。

当然,这不是首要问题,更关键的是消除隐患。

洛阳之战搞定了王世充之后,大唐的统一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障碍了。

此时的唐太宗李世民,需要考虑的已经不是军队行动,而是稳定权势,争夺皇位。

所以,对自己忠心耿耿又能在政治斗争中出力的人,才是有用的人。

单雄信毕竟不是值得信任的人,留住他,很有可能被其他人所利用。

本来当时斩首的人,不止单雄信一个。

还有段达、杨汪、阳公卿、郭士衡、郭什柱、董浚、张童仁、朱粲等十多人。

这些人多数都是王世充的身边大将,天下已定,要他们有什么用?

万一把这些人留住,被李建成李元吉所拉拢利用,那就成了自己的心腹大患了。

影视剧中的李建成

所以,不仅单雄信必杀,这些大将也必杀。

如此一来,之后朝廷中的主要武将,全都是随自己出生入死,忠心耿耿的人了。

至于说杜淹,身为王世充的吏部尚书,其实唐太宗李世民也是要杀了他的。

幸好在唐太宗李世民身边的杜如晦杜淹的侄子求情,才饶了他。

杜淹这样的文人,当时唐太宗李世民觉得没有太大威胁,所以无所谓。

后来杜淹跟着唐太宗李世民很长时间都没有被提拔,足见唐太宗李世民不咋待见他。

也正是因为这样,杜淹准备投靠李建成。

房玄龄知道这件事情,怕杜淹会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威胁,赶紧给他升了官……相信如果唐太宗李世民早知道有这一天,也一定不会放过杜淹的。

一个文臣杜淹都想要投靠李建成,成为威胁,更别提单雄信等大将了。

所以,为了消除隐患,唐太宗李世民必须杀了他们。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一定要杀“飞将”单雄信?

就连爱才如命的唐太宗李世民都要痛下杀手,可见单雄信真的是必死的局面。

单雄信的生平事迹单雄信为人怎么样

隋末唐初那段时间真的是群雄并起,颇有东汉末年那段古代的感觉。

在这样的时代中,一个人要是能混出名堂真的太不容易了,单雄信就是这样一个人,饶是乱世,依旧留名。

但可惜的是有“飞将”之称的单雄信没有一个好的结局,被唐太宗李世民这种爱才如命的人给杀了,真是奥秘。

要知道单雄信为人非常仗义,朋友更是遍天下,比较出名的都有秦琼、徐茂公、程咬金等人。

按理说这样的人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招揽对象,并且当时唐太宗李世民军中还有不少瓦岗军,唐太宗李世民就不怕寒了众将士的心?

知道真相后你就会觉得单雄信是非杀不可的。

过于反复无常

单雄信在绿林中成名后第一站跟随的是瓦岗寨,给当时的翟让卖命,帮助他给瓦岗寨招兵买马。

后来由于内部发生变动,李密处死了翟让当上了瓦岗寨寨主,面对如此局面,当作翟让的朋友,单雄信选择臣服,李密则是继续留下他。

随后就是李密战败,单雄信再次跳槽,这次跳槽对象是王世充,曾经的死敌,王世充看单雄信确实是个可造之材,就留下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这样的人让唐太宗李世民如何敢用?指不定何时叛变了,那时候就真的懊悔都来不及了。

两人有仇

单雄信跟唐太宗李世民是有仇的,也可以理解为是李渊跟单雄信有仇,曾经李渊杀死了单雄信的哥哥。

这单雄信算是跟李家彻底结下梁子了,按照单雄信的性格,此仇不报誓不为人,带在身边确实是个祸害。

指不定何时新仇旧恨一并算,就单雄信的武功,两个唐太宗李世民都打不过。

差点杀死唐太宗李世民

在唐太宗李世民攻打洛阳城的时候,单雄信就是城中守将,带领军事与他抗衡。

单雄信看到唐太宗李世民之后更是万军从中取唐太宗李世民人头,当时唐太宗李世民身边并无猛将在旁,所以极度危险。

还是徐茂公及时出现,由于两人关系不错,这才劝诫单雄信回头,如果徐茂公当时不在,结果不堪想象。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唐太宗李世民,曾经有一个差点要了你的命,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人你还敢留下为自己所用吗?

拒不投降

就算唐太宗李世民想要招揽,也得单雄信有这个心吧,关键是单雄信从始至终压根都没想过投降。

虽然我唐太宗李世民此时还不是帝王,但最起码是秦王,你让我堂堂秦王求你入我军营?

哪有这个道理啊,你单雄信虽然勇猛,但我军中猛将也不少,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何必自费脸面?

杀鸡儆猴

当时唐太宗李世民手下还有很多曾经的瓦岗军,这些人虽然已经归附于唐太宗李世民,但无异于是一颗定时炸弹,敲打一下总会是好的。

间接的向所有人说明,纵然单雄信有名有才华,但不为我所用,那就是这样的下场。

事实证明这招确实有效,自单雄信之后,唐太宗李世民手下叛变的人士少之又少。

在这种种情况下,如果你是唐太宗李世民,你会选择留下单雄信吗?有用是真的,但威胁也是真的,我是不敢留。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文章不错,给文青点个关注或赞吧,感谢~

网络配图,侵权删除

单雄信的古代形象在史上到底发生了怎么样实质性的演变?

单雄信581年-621年姓单,名通,字雄信,家住山西潞州长治天堂县城南八里二贤庄赤发灵官,祖籍曹州济阴曹县人。

少勇健,隋末入瓦岗起义军,手使金顶枣阳槊,胯下骑闪电乌龙驹。

人称:赤发灵官,一柄金钉枣阳槊,勇冠三军。

他武艺出众,仗义疏财,深孚众望,性格倔强,不屈不挠,慷慨赴难,是一个让人服气的古代人物。

617年,单雄信任左武侯大将军。

618年,单雄信率军投降王世充,被称作飞将。

620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军包围东都。

单雄信与尉迟敬德交战,被刺坠马,将其抓获,斩首于洛阳。

那么自单雄信身亡,他的古代形象到底发生了怎么样实质性的演变呢?笔者为大家一一道来: 一、唐宋时期:骁将与逆贼 有关单雄信的生平事迹,《旧唐书》卷53《李密传单雄信附传》有简略记载:单雄信者,曹州人也。

翟让与之友善。

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密军号为‘飞将’。

密偃师失利,遂降于王世充,署为大将军。

太宗围逼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喝止之,曰:‘此秦王也’。

雄信惶惧,遂退,太宗由是获免。

东都平,斩于洛阳。

《尉迟敬德传》里还记载了单雄信曾在御果园追杀唐太宗李世民,后为尉迟所败。

此外,《李传》还记录了割股啖肉一事。

段成式《酉阳杂俎》所载单雄信故事则富有传奇色彩:单雄信幼时,学堂前植一枣树。

年至十八,伐为枪。

长丈七尺,拱围不合,刃重七十斤,号为寒骨白。

可见当时单雄信是当作英雄人物形象,其事迹为人们传诵,并传奇化。

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单雄信武艺高强,是一名骁将,可能是当时山东豪杰中的一员,他与唐开国功臣李耷樯钜庵兀在当时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

因此,他当作一名反唐的将领,却得以列入正史传记。

他曾放过唐太宗李世民一命,却终遭斩首。

在宋代,对单雄信的评价出现了明显的分歧。

《资治通鉴》完全否定了单雄信,而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里又把单雄信尊为神灵,民众为他立庙,并祭祀他。

据此可见单雄信在宋朝民间社会的影响极深,其事迹逐渐被传奇化。

二、元代至明前期:卖国奸贼 在元杂剧中,单雄信被丑化成为反面角色。

尚仲贤《尉迟恭单鞭夺槊》写单雄信逞大胆心怀奸诈。

他为了追杀唐太宗李世民以立功,不顾与徐茂功的结义之情,割袍断义。

说:往日咱两个是朋友,今日各为其主也,……你若再敢率将来,我一剑挥之两段。

这一故事歪曲史实,将单雄信塑造成为一个利欲熏心、无情无义的小丑。

《大唐秦王词话》是据宋、元、明前期说唐题材说唱文学编写而成的一部话本。

书中单雄信的形象紧承元杂剧而来,并完全被丑化。

它新增的单雄信两个材料:一怀奸卖国。

单雄信原是李密手下的五虎将之一,往河南催粮,中了王世充的美人计,结果投郑郑指的是王世充称王后的国号,做了王世充的驸马。

然后,他诈病回金墉,在魏魏指的是李密称王后的国号、郑交兵之际,放郑兵入金墉城。

他洗荡李密宫院,把皇后、太子、嫔妃,尽行斩尽不留第11回。

随后,将李密众家眷押解回郑,胁迫众将降郑,事后却又阻止王世充给他们加赠官职,让他们以半俸闲住长随营。

二问斩之际贪生怕死。

单雄信被唐兵擒拿,临斩之际,怕死求饶,请求徐茂功为他善言一解第44回,遭到徐茂功的拒绝。

单雄信死后托生为盖苏文,二十年后再与唐为敌。

《大唐秦王词话》将单雄信塑造成了十恶不赦的奸贼:他卖主求荣,直接导致瓦岗事业的瓦解;他艰险残暴,嗜血成性,其残忍令人发指;他追逐名利,不重情义。

这些不但不符于史实,更令钟爱于隋唐英雄的读者感到痛心。

三、晚明至清代:绿林豪杰 《隋史遗文》是晚明文人袁于令在说唱文学旧本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一部通俗小说。

书中单雄信形象发生了主要变化,他由一个反面形象变成了一个被肯定、讴歌的正面形象,这一形象融入了底层民众的一些思想意识。

首先,单雄信的身份发生了变化。

《隋史遗文》揭露他的真实身份,是绿林首领。

其次,《隋史遗文》充分展示了单雄信的侠义品格。

他的扶危救弱,患难相扶,,荣辱与共的精神,是市井民众所推崇、敬仰的伦理准则——义的体现。

第三,《隋史遗文》表现了单雄信的复仇意识。

李渊曾误杀单雄信之兄,单雄信从此与李家结下深仇,故而与唐王朝反抗到底,至死不降唐。

清代中期通俗小说《说唐全传》中单雄信的形象成了底层民众的代言人。

《隋史遗文》和《说唐全传》完成了对单雄信形象的最终塑造,至此,单雄信当作一个悲剧性英雄形象已深入人心。

他豪侠仗义、扶危济困、忠诚守信、宁死不屈的英雄品格,为世人称道,他叱咤风云的壮烈人生,为后人赞赏。

京剧《锁五龙》又名《斩雄信》、《卖马》等都赞扬了这位民间英雄。

现今山西省长治市西郊单雄信府第——二贤庄遗迹犹存,单雄信故事仍留存于民间记忆,为当地人们传颂。

四、《隋唐演义》里面的单雄信:忠义两全 《隋唐演义》作者是清代的褚人获,成书于清代。

关于单雄信的形象,褚人获的观点和明清主流观点一样:绿林豪杰,骁勇善战,忠义两全。

前文说过,《隋唐演义》参照的就是《隋史遗文》里面的记载。

而单雄信在这里的形象,完全是正面的,光辉的。

他广交豪杰,干的是劫富济贫的买卖。

骁勇善战,是隋唐第18条好汉,五虎上将第一名。

侠义当头,二贤庄赤发灵官单二爷义气的名头响当当。

最终他力保洛阳,宁死不降唐,最后壮烈惨死。

可谓隋唐忠义第一。

这个版本的单雄信,是被普通大众普遍接受的形象。

也是最接近史实的单雄信形象。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