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婚嫁 > 挽回男友 >

王政君:历史上经历了七个皇上的可爱老太太是怎么回事?王政君皇后

时间:2023-03-06 12:06 来源:网络 作者: 小千
【千问百科解读】

上经历了七个皇上的可爱老太太,也是一个传奇人物。

她的儿子汉元帝刘弗陵(前87年-前74年在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位时间超过50年的皇帝。

她的女儿王政君(前688年-前36年在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皇帝。

然而,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汉昭帝刘弗陵(前87年-前74年在位)在位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年。

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刘彻与钩弋夫人所生的儿子,他的母亲是钩弋夫人。

1、王昭君和王政君是同一个辈分的吗?

王昭君是汉元帝宫女,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

四大美人的昭君出塞就是她。

王政君,是汉元帝皇后,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东)人。

戏台上,王莽篡位时,摔玉玺的那个老太太就是她。

论起来,她俩得算主仆关系。

后来昭君出塞之后的话,得算君臣关系吧。

2、为什么历史上很多人都认为西汉的灭亡,王政君难辞其咎?

关于汉朝的电视剧有许多,比如《汉宫飞燕》、《昭君出塞》、《王昭君》、《母仪天下》,让我们熟悉了王昭君、赵飞燕、赵合德等绝色美女,而其中有一个绝对不可缺少的配角——王政君,在西汉后宫,她可是一个传奇人物。

王政君:历史上经历了七个皇上的可爱老太太(王政君皇后)

没有她,西汉末年的历史可能会重写。

她才智平平,一生也没做过什么值得史书记载的事情,唯一的传奇就是寿命特别长,活了84岁,比西汉末年几个皇帝寿命的总和还要长。

她历经七个皇帝,皇帝走马灯似地换,只有她这个太后稳如泰山。

可以说她经历了西汉由盛到衰的过程,她就是西汉灭亡的见证人,西汉的灭亡,她难辞其咎。

王政君,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汉成帝刘骜的生母,她从家人子一路升级打怪,从太子妃做到皇后、太后、太皇太后,履历绝对光芒四射,也可以说她确实好命。

王政君出生于官宦世家,母亲李氏非常有个性,受不了父亲接连纳妾,撇下孩子改嫁了,很有现代人的猛烈,可怜了王政君小小年纪,成为不受待见的小姐,在二娘、三娘、四娘的夹缝中生存,磨得性子温婉贤淑、小心谨慎。

后来的事让王政君很出名,未嫁接连克死两位未婚夫。

父亲急了,赶紧找术士来给女儿看相卜卦,结果喜出望外:“命当大贵,贵不可言。

父亲联想到女儿出生时的梦,又联想到了皇帝的后宫,于是开始对这个一向被冷落的女儿进行迟到的栽培,教文习琴地忙活起来。

王政君倒也聪明,不久就学得有模有样,于是入宫成了汉宣帝刘询的“家人子”。

王政君入宫近两年,一直默默无闻,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她才得以崭露头角,这便是皇太子刘奭最宠幸的妃子司马良娣的病死。

司马良娣死后,刘奭因悲痛过度而精神颓靡、郁郁寡欢,常常无缘无故地大发脾气,迁怒于其他姬妾,所以她们都不敢进见。

为了皇族后代,也为了舒缓太子的心情,皇后从后宫家人子中选择五位由太子挑选,王政君正在其中。

其实,太子此刻还沉湎于对司马良娣的无限思念之中,对皇后煞费苦心为他挑选的五位佳人,几乎没有任何兴趣。

但又不好驳皇后的面子,就随手一指,此时王政君的座位离太子最近,五人中又单单她一人穿着绛色花边的大掖衣。

这样,王政君由宣帝宫中的家人子成了太子的妃子。

也该王政君命好,太子妻妾数十人,有的御幸长达七八年都没有生育,王政君这一次机会便身怀有孕,真算是福星高照。

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王政君生下刘家嫡长皇孙。

宣帝亲自为他取名“骜”(骜者,千里马也),字太孙,常把他带在身边,异常钟爱。

从此王政君开始了开挂的人生,稳妥地升为太子妃。

黄龙元年(前49年),宣帝死去,太子刘奭即位,这就是汉元帝,年仅三岁的太孙刘骜被立为太子。

王政君又由太子之妃升为婕妤,三天之后,又升为皇后。

竟宁元年(前33年)五月,43岁的汉元帝病死。

太子刘骜即位,这就是汉成帝,王政君被尊为皇太后。

汉成帝,就是赵飞燕那个不成器的丈夫,最后死在赵合德床上的刘骜,即位后沉湎酒色,王政君作为皇太后就乘机操纵了朝政。

王政君,其实是一个资质很平庸的女人,她不是吕后、窦后那种大智慧、能成大事的女人,她只想着让她的娘家荣耀。

她操纵朝政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倚重自己的兄弟。

因此,王政君得势后,他们王家一门七侯,长兄王凤被任命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

从王凤开始,在王政君的裙带提携下,外戚迅速崛起,拉开了西汉王朝外戚专权的帷幕。

成帝本身就好酒色,可是作为母亲,王政君不加以劝导,却撒手把大权都交长兄王凤,朝廷官员任命都要报经王凤同意,刘骜这皇帝当得很窝囊。

王凤死后又由他的弟弟王音自代,这时成帝已经30岁,在位11年。

另外王氏兄弟中有五人同日受封,有“五侯”之称:平阿侯王潭、成都侯王商、红阳侯王立、曲阳侯王根、高平侯王逢,飞扬跋扈,不可一世。

有首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汉朝宫廷日暮点的蜡烛,晚上就可以在“五侯”的家中看到,可见“五侯”声势之隆。

另外王太后还有一位早死的兄长王曼不曾封侯,但他却生了一个“好”儿子王莽。

汉成帝在太后暗示下又糊里糊涂封他为新都侯,埋下他日后篡夺汉室江山的祸根。

其他王家兄弟皆为列侯,其子弟辈也以卿大夫侍中诸曹“分据势官满朝廷”。

作为政府百官首脑的“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一职,王凤之后,依次为王音、王商、王根、王莽,几乎全为王氏垄断,基本上形成了王氏外戚把持朝政的局面。

直到侄子王莽篡夺了政权,王政君才幡然悔悟,可是已经晚了。

王政君一个女人,重用娘家人本不为过,但从她这里开始的西汉末的外戚专权,就是国家的大不幸了。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把国家交给一个没有能力的女人手上,更要命的是这个女人重用了自己的一个“好侄子”——王莽,这一刻,她公公手中的鼎盛王朝,被她打开了覆亡之门。

王政君就是王莽的姑姑,从良家子一直做到太皇太后,历经七任皇帝。

早年王政君两次订亲,结果未婚夫都在成亲之前死了,自己也落了个“克夫”的名声。

王家也是名门,祖上是齐国的王族田氏,秦统一六国,怕招来杀身之祸,改姓王。

王政君的爷爷王贺是汉武帝的绣衣御史,负责司法工作,父亲王禁也是子承父志。

3、西汉皇太后窦漪房的简介,历史上的窦漪房是怎样的?

窦漪房能够成为皇后、太后、太皇太后,的确是捡了一个超级大漏。

在别的问题之中,我详细做过回答,这里就不啰嗦了。

孝文窦皇后(?-前135年),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 。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皇甫谧言,云窦后名猗房。


窦姬以良家子身份入宫伺候吕太后,后被赐予代王刘恒。

刘恒即位后窦姬被立为皇后。

景帝即位后尊其为皇太后。

建元元年,汉武帝即位,尊其为太皇太后。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与汉文帝合葬霸陵。

至于窦漪房的简介,也很简单,感觉是一个很不错的老太太。

从历史上所有具有影响力的后宫主政者来说,窦太后,还是很不错的。

既具有足够的影响力,也没有过多的干预朝政,这是很难得的。

但仔细分析起来,感觉也不是很爽。

总体上说,就是没有突出的政治表现,但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几代帝王的行政。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实在没能力去评价这么一个伟大的女性。

仅仅从自己的一些感受,说一下粗浅的认识,敬请大家吐槽、批判吧。

01

良家子窦漪房

史书一般把窦漪房的出身说成良家子,也就是平民出身、农家女。

良家子是一个具有特定政治意义的汉语词汇,一般旧时指良家子女或清白人家的子女。

汉朝时,指从军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为良家子。

七科谪内是指的犯了七种罪行被谪发远征或戍边的人。

“士、农、工、商,四业分居”的重农抑商政策,把商贾、百工也纳入了贱业。

基本上良家子指得就是士族、农民。

令今天难以接受的是,医者也是贱业,其子女如同巫者子女一样,算不得良家子。

《史记索隐》记载,窦漪房出生在汉高祖初年,其父早年经历秦朝动乱,隐居清河郡观津县不问世事,过着清贫垂钓的生活,后来不幸坠河身亡。

这就是说,窦漪房的家庭从事农业劳作,但也不是一个很普通的农家,类似于诸葛亮的躬耕陇亩。

尽管清贫,但其父似乎是个隐士。

这对窦漪房可能影响很大,这也是她同其他四位宫女被吕后遣送出宫,前往代国,单单一人被代王刘恒喜欢的原因之一吧。

善良贤惠,没有过多的贪欲,得以让以仁孝治天下的代王、后来的汉文帝宠幸、信任和尊敬 。

这个对后世还是很有启发、借鉴意义的。

02

天下父母向小儿

窦漪房与汉文帝生有一女二男:长女馆陶公主刘嫖,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

同时期,代王刘恒与王后也生育了四个儿子,但在刘恒继承帝位前,王后和她的四个儿子全部病逝。

作为长子的刘启就被立为太子,窦漪房母凭子贵,也就成为了皇后。

前157年,文帝驾崩,太子刘启即位,窦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窦太后非常宠爱自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赏赐给他的财物不计其数。

梁王得宠,大兴土木,出行规格比于天子,珍宝财富比京师还多。

景帝三年(前154年),景帝尚未立太子,刘武入朝,景帝酒后说将来自己离世后,便把帝位传给梁王,刘武和窦太后听后皆大欢喜。

景帝一共有十四个儿子。

此时,景帝庶长子刘荣已经十八岁,曾被立为太子,因其母不大度受牵连被废;后来被立为太子刘彻,是景帝第十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已经三岁了。

也就是刘彻前面还有九个哥哥。


景帝有这么多的儿子,还说把帝位传给梁王,这个玩笑就有点开大了。

窦太后的侄子詹事窦婴和楚相袁盎都上言景帝,兄终弟及不合礼制,也违背高祖的遗制,从中力谏。

窦太后非常生气,就接受窦婴的辞职,并且把他从进出宫的名册上删除;梁王怨恨袁盎,与人密谋把他刺杀。

景帝察知梁王刺杀袁盎之后,怨恨梁王。

梁王惧怕,通过长公主刘嫖向窦太后谢罪,景帝才宽恕了他。

梁王进京负荆请罪,但是兄弟关系已经不能回到从前,景帝不再容许梁王滞留京城。

梁王回到封国,忧郁而死。

太后整日哭泣,拒绝进食,说:“帝果杀吾子!”

景帝哀伤害怕,就把梁国分为五个国家,分封梁王五个儿子为王,而梁孝王的五个女儿皆食汤沐邑。

太后这才开心起来,还因此加了一餐。

景帝二年(155年)时,景帝采纳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削藩,导致七国之乱爆发。

景帝想利用窦氏家族来平定刘氏诸侯王叛乱,但没有人能够担当重任,景帝只得重新启用窦婴为大将军,平定了叛乱,封他为魏其侯。

之后,窦太后多次进言景帝要拜窦婴为丞相。

景帝说:“太后难道认为我有所吝啬,才不让魏其侯为丞相吗?魏其侯这个人骄傲自满,容易自我欣赏,做事草率轻浮,难当此重任。

最终还是用建陵侯卫绾为丞相。

03

太皇太后干政

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景帝驾崩,太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尊窦太后为太皇太后。

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欲推行新政。

由于一系列的举措影响了权贵集团的利益。

毁谤魏其侯窦婴等人的言论,天天都传到窦太后的耳中。

窦太后在汉文帝时期,就双目失明,为此也曾经失宠,招致屈辱。

但对于朝政却毫不闭塞,一清二楚。

太后喜好黄老学说,与新政推崇者理念不同,窦太后因此心中不悦。

前139年,赵绾上书武帝说,不要把政事奏给太皇太后,窦太后大怒,将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下狱,其后二人自杀。

丞相窦婴、太尉田蚡被免职。

汉武帝所推行的新政也全部被废除。

前135年,窦太后驾崩,与汉文帝合葬霸凌。

不清楚窦太后出生年月,从长公主刘嫖出生于前189年推算,窦太后去世时,刘嫖已经五十五岁。

如果窦太后十几岁入宫伺候吕太后,几年后出宫,跟随代王刘恒时,大约在十五到二十岁左右。

窦太后应该寿命在七十以上。

从前179年被立为皇后到去世,四十多年的时间里,窦太后主持后宫,影响了文帝、景帝、武帝三代帝王。

窦太后应该是继吕雉吕太后之后,史上第二位强势的皇太后。

虽然窦太后不像吕后那样专权跋扈,独揽朝政,惨无人道,但也屡屡干预朝政。

尽管是辅佐文帝、景帝、武帝三代帝王,对于铲除诸吕后的刘氏政权的稳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也沿袭了太后干政的传统,对于后世历代封建王朝后宫干政起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这个题目太大,是专家和史学家的活,是对是错,我没有资格,也不敢有任何的评价。

只是看到这个问题,说一点自己的感受,接受友友们的批评和指教。

吐也好,赞也好,我洗耳恭听!

窦漪房,汉文帝的皇后,史称孝文窦皇后或者窦太后,与西汉初年的几位太后一样,也有着一段阴差阳错的历史才走上太后之路。

她是汉初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对西汉初年的政治历史有着较深的影响,特别是对她的孙子汉武帝有着“特别”的影响。

一个“失误”成就了她的太后之路

窦太后的早年经历是很不幸的,父亲因为秦末战乱隐居在观津以垂钓为生,结果却坠河而死。

窦太后与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就在乱世中失散了。

所幸年轻的窦太后在汉惠帝时期进入皇宫成为了吕后的侍女,这样才在乱世中有了晋身的机会。

后来吕后想释放一批宫女出宫,同时也为了更好的控制和监视当时被分封各地刘姓诸侯王,于是就将准备将这些伺候在自己身边的宫女赏赐给这些诸侯王。

当时窦太后为了回自己的家乡,就提前和负责这件事的宦官打招呼,让这位宦官把自己安排去赵国。

因为赵国离她出身的观津比较近。

结果这位受人之托的宦官却把这件事给忘了,自己把窦太后的名字放到了去代国的名单上,结果名单经过吕后审阅批准了下来。

得知消息的窦太后非常生气,哭泣着埋怨那位宦官,但是诏书已下不可更改,于是不情不愿的窦太后就这样踏上了去代国的行程,也不情不愿的开启了自己的太后之路。

一个“八面玲珑”的女人

窦漪房被赏赐给了当时的代王后来的汉文帝刘恒,同行的一共五人。

但是最不想去的窦漪房却成为其中最幸运的人,作为吕后的侍女,本来是会让身为刘姓子弟的诸侯们带有恐惧和防备心理。

刘邦的其他几个儿子或多或少都表现出这种情绪,当然隐忍的刘恒是其中最不明显的,但是因为吕后对刘姓诸侯的打压和控制,人的防备心还是有的。

但是窦漪房却证明了她是其中最“八面玲珑”的一个,成功的在这个复杂关系中获得了最大的好处和利益。

丈夫刘恒:刚才提到这些刘姓诸侯王因为吕后的打压和控制,多少都会带些防备心,但是窦漪房作为吕后送来的侍女,却能够获得刘恒的宠爱,与她同行的其他四人都没有这个待遇。

我们从史书中可以得知的是刘恒非常喜爱窦漪房。

史书称“独幸窦姬”,很快两人生了一个女儿刘嫖,后来又生了两个儿子刘启和刘武。

由此可见窦漪房与刘恒的关系极其恩爱。


代王王后:这是刘恒的原配正妻,史书中没有留下她的名字,目前有一种推论认为她很可能是吕后家族中的女子,是吕后为了控制刘氏诸侯而让刘恒迎娶的王后。

史书称其与刘恒生育有四个儿子,可见当时这位代王王后在代国后宫的地位,窦漪房作为妾室能够为刘恒生育子女,而且受到刘恒的独宠,足见她与这位代王王后的关系处的也不差。

毕竟刘邦的其他儿子中不乏因为吕后家族出身的王后与其他妾室发生矛盾导致身死国灭的例子。

婆婆薄太后:刘恒的母亲薄太后在刘邦死后被送到了代国,窦漪房与这位婆婆的关系也在史书中有迹可循。

刘恒登基后,薄太后下令追封窦漪房的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一切礼法皆按薄太后为父亲灵文侯所置灵文园的制度。

由此可见窦漪房与自己的婆婆关系也是非常不错,否则薄太后根本不需要亲自下令来办这件事,完全可以由汉文帝出面。

王政君:历史上经历了七个皇上的可爱老太太(王政君皇后)

4、历史上王莽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冯二,政府秘书,爱历史,爱逻辑。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欢迎和我交流!

王莽留给后代的背影是复杂的。

有人认为他是篡位的逆臣贼子,有人认为他是伟大的社会改革实践者,有人认为他是理想坚定且有行动力的圣贤,甚至有人认为他是穿越过去的现代理想主义者。

可惜,这些观念都是后人站在各自的立场和各自的需要来对王莽作出的解释,没有多少人真正站在王莽自己的生命中,去体会他面对的那个世界。

王莽(前45年12月12日—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委粟里(今河北邯郸大名县)人,新显王王曼长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侄。

新朝开国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位。

百科的介绍给我们三个立足点。

第一,王莽是标准的外戚,是西汉外戚政治的典型代表;第二,王莽终年69岁,他上位时已经54岁;第三,他的新朝共历时15年,并未有二世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有数的短命朝代。

从这三个点出发,我们回顾王莽的一生。

王莽的姑姑是汉孝元皇后王政君。

在王莽少年时,其父兄先后去世,他跟随叔父们一起生活。

王氏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

虽然家族非常牛,但是王莽过的并不潇洒。

在中国古代的大家族里,一个死了父亲,又不是嫡长子的小孩,家族没有欺压并侵夺他家的家财就已经是好事了,更不用指望什么栽培提拔,顶多让他饿不死,有书读。

所以当家族内其他同辈人声色犬马的时候,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而且勤劳好学。

他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的遗子,行为严谨检点。

对外结交贤士,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

王莽就是这个世家大族中的一个另类,是一个标准的好后生。

在当时的社会,一个很好的人是能被举孝廉的,所以,王莽24岁时开始走上仕途。

他的诸位叔伯王凤、王商、王根相继为大司马,都是兄死弟及。

王莽沾着一些光,从黄门郎到射声校尉,他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平民,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在民间深受爱戴,声名远播。

到30岁时,年轻又有声名的王莽被封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开始身居中枢。

公元前8年,王根病重,王氏家族上一辈能掌大权的人都已经死绝,就要开始从晚辈中物色人选。

这时,王莽的兄弟们一个个都是纨绔,王太后和王根看来看去,只有王莽能继承家业,成为家中梁柱。

于是38岁的王莽出任大司马,王莽执政后,克己不倦,招聘贤良,所受赏赐和邑钱都用来款待名士,生活反倒更加俭约。

甚至,百官公卿来探望他的母亲,见到王莽的夫人穿着十分简陋,还以为是他家的奴仆。

一年后,汉成帝去世,汉哀帝继位。

一朝天子一朝臣,汉哀帝自然有汉哀帝的外戚,王家便被扫地出门,王莽也卸职隐居。

这期间他的二儿子王获杀死家奴,王莽严厉地责罚他,且逼王获自杀,这几乎成为了当时的道德楷模,王莽更加声名远播。

王政君:历史上经历了七个皇上的可爱老太太(王政君皇后)

六年后,汉哀帝去世,并未有子嗣。

王政君老太太却还活的硬硬朗朗,于是搞掉汉哀帝的外戚,王家重新上台掌权。

王莽再次官居大司马,并录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

此时他45岁。

这时候的王莽终于可以完全掌握天下局势,他开始推行他的社会主义理想,他要变革旧制。

变革自然会得罪既得利益者,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要难,于是王莽任用了自己的人,其堂弟王舜、王邑为腹心,其亲信甄丰、甄邯主管纠察弹劾,平晏管理机要事务。

这也是为后人诟病的地方,其实我认为没什么,历朝历代哪位变法者不用酷吏呢?为了更高效率的推行变法而已。

王莽对王政君说,王家土地太多,要这么多土地有什么用,干脆给大家分了吧。

王政君也同意,于是他将王家田产分去八九成。

王莽和王政君带头过俭朴的生活,每逢遭遇水旱灾害,王莽只吃素食,不用酒肉。

公元2年,全国大旱,并发蝗灾,在王莽带头下,二百三十名官民献出土地住宅救济灾民。

灾区普遍减收租税,灾民得到充分抚恤。

皇家的别苑被撤销,改为安民县,用以安置灾民,连长安城中也为灾民建了一千套住宅。

这时的王莽,几乎可与古代的圣人相比。

王莽48岁时,劝阻自己的女儿竞选皇后(虽然后来还是参加了),大儿子王宇因吕宽案,被王莽逼自杀。

如此大义灭亲的举动,古之圣贤也不能相比了。

于是,群臣上表称颂王莽,要给王莽加官进爵加称号。

王莽虽然几次三番的推辞,却终于抗不过劝进,于47岁受封安汉公,48岁成为国丈。

众人任然觉得不满意,这么好的王莽,需要一个无与伦比的称谓才能配得上他,于是生生发明了宰衡这个称谓戴在王莽头上。

这是一场政治表态,没有谁愿意落后于人,更何况王莽确实是道德的表率;这是一场圣贤出世的狂欢,从来没有人能被天下所有人同时称颂,所有人都心甘情愿的加入其中并被快乐围绕;这更是一个巨大的旋涡,所有人都沉浸在造神的狂热中,无所不用其极的把王莽推上神坛。

三人成虎,指的是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众口铄金指的是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人言可畏指的是人们的流言蜚语是很可怕的。

这三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坏事,可一旦被用来形容好事,那就该能明白王莽面对的是怎么样一个舆论旋涡,那是一个身不由己,非上不可的旋涡。

公元6年汉平帝死后,留下的新皇帝只有两岁。

王莽终于被推举为摄皇帝。

这一年王莽51岁,年号为居摄元年,离王莽登基还有一步之遥。

若此时王莽死掉,我们在历史中看到的将会是一个圣贤一般的伟大人格。

可是他没有死,而那个造神的旋涡也没有停。

其后,各地出现祥瑞,预示着新皇要登基;各地称颂的贺表铺天盖地,预示着王莽登基的基础已经牢靠。

终于,公元8年,54岁的王莽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新”,王莽即新始祖,改长安为常安,称“始建国元年”。

王莽在朝野的广泛支持下,登上了最高的权位,开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群众意愿)禅让作皇帝的先河。

我们甚至可以说,王莽是第一个民选皇帝!

王莽称帝后,立刻开始了他的理想国的建设,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信奉儒家思想,他认为天下要恢复到孔子所宣称的“礼崩乐坏”前的礼治时代,才可能实现政通人和。

他宣布:将天下田改名‘王田’,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王田不得买卖。

什么意思呢,简而言之,礼制下的社会主义。

可是我们知道,社会发展的阶段是和生产力相匹配的。

在生产力不变的情况下,硬生生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是拔苗助长,果然,社会经济的苗就被王莽给拔死了。

在王莽推行新政时,屡有旱、蝗、瘟疫、黄河决口改道等灾害出现,由于王莽改制不仅没能缓和社会矛盾,反而造成了天下剧烈动荡,国库也耗费殆尽无法拨款赈灾,造成了民众生存难以为继。

因此于公元17年,王莽63岁,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时,各地农民纷起,其中形成了赤眉军和绿林军两大军事势力。

公元23年,王莽69岁之际,白发苍苍的他在南郊举行哭天大典。

为什么是哭天大典?我认为核心就一句话:老天啊!又不是我要当皇帝的,是你安排民意硬把我推上来的,可以推上来之后你为什么就不管我了啊!

满怀着理想开始,呢喃着绝望离去。

这,对谁,都是一个悲剧!

欢迎把你的观点留在评论里,期待和你的讨论。

王莽至死都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

有人说王莽是穿越者,真的很奇怪。

因为王莽在位时期鼓励发明,特别注重科技的发明,在王莽时期中国的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发明了游标卡尺的原型,而且度量非常的准,当文物出土的时候震惊了现代的科学家,都不太相信,但是事实就摆在了眼前。

相信超短裙这东西,很多男生都喜欢女生穿吧,据说当年王莽就让宫女穿类似于超短裙的裤子,这在当时的思想来看是绝对不可能的,但当时的思想比较封建,没有男人原因让女子裸露,那样的女子会被人所唾骂,也会被人们指责,当时已经有了三从四德,女子不可能会出现那些打扮,但是王莽居然让宫女穿成那样,这个真的是理解不了了。

他还禁止人口交易,不让富贵人家随便卖底下人和丫鬟,终身使用,有点像现在日本的用工制度。

王莽在位大刀阔斧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创立了退休这种制度,国家来养老,这是神的想法吧?否则怎么会突然出现在封建社会呢?

另外,其实纸币最早并不是在宋朝出现的,在王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一种类似的纸币,几乎和今天的纸币没有多大的区别。

感觉王莽的那些做法放到今天实行绝对是千古一帝,圣君,但是那时候生产力不行,王莽的政策太败家,加上侵犯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很快王莽自己都服软了,最终身败名裂,可惜,可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