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中考作文题目出炉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1-12 点击数:
简介:新京报讯 据首都教育官微消息,2024年北京中考的语文科目考试刚刚结束,一起来看新鲜出炉的作文试题。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千问解读】

新京报讯 据首都教育官微消息,2024年北京中考的语文科目考试刚刚结束,一起来看新鲜出炉的作文试题。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1)故宫、人民英雄纪念碑、香山、居庸关、卢沟桥、漕运码头……坐落在北京中轴线或文化带上,成为北京的文化标志。

胡同古镇、奥运场馆、美丽新农村……同样富有文化内涵。

漫游北京,寻古访今,可以丰富见闻,开阔视野,感受真善美。

请选择你熟悉的地方,写一篇游记,题目自拟。

(本试卷第一大题涉及的文化场所不在写作范围内)

(2)一日三餐,往复循环,“盘中餐”熟悉又陌生。

盘中可盛一饭一蔬,让我们体会家庭的温暖,理解稼穑的艰辛,回味故土的风情,感受文化的厚重。

请以“盘中餐”为题,写一篇作文。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出现学校的真实校名、师生姓名等。

编辑 李忆林子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新中考来了,透视北京中考中招15个动向

2025年北京正式实施新中考,考试科目、时间、总分值等有变化,中招在计划、校额到校、志愿填报等方面也有调整,如普高计划增加、校额到校范围扩大等,同时普通高中数量增加,学位目前充足。

具体请跟随自主选选拔在线一起看看吧!2025年,北京正式实施新中考,是淡化中考中招多渠道、新载体的招生培养体系最为重要的一年,从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中考中招通知分析,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发生变化外,志愿填报方式和出分时间相对稳定。

自主选拔在线大致梳理出新中考中招15个动向,仅供参考。

中考:7月9日12:00出分2025年,北京正式实施新中考,出分时间和2024年相比,没有变化,7月9日12:00公布初三学考成绩及分数段人数统计;7月9日13:30-16:30:初三学考考生查分。

中考:考试天数减少1天2025年开始,北京实施新中考,2025年初三年级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科目考试时间为6月24日至25日。

即考试时间由2024年的3天调整为2天。

2024年,北京中考时间三天,即6月24日至26日,其中26日下午地理和生物是初二阶段的学考,学考成绩计入中考总分。

注意,26日上午化学和历史考试,是初三阶段考。

2025年实施新中考后,依据《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小四科地理、生物学考试时间安排在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历史、化学考试时间安排在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

中考:外语考试调整为25日下午新中考科目考试的时间和以往保持一致。

与2024年中考科目考试安排相比,6月25日的道德与法制由以往的下午改为上午10:30-11:40,外语科目由上午改为下午2:30-4:00。

中考:总分值减少了160分2025年,北京中招录取总成绩满分为510分,计入成绩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体育与健康。

与2024年相比,中招录取总成绩满分由670分降低为510分,总分值减少了160分。

计入中考总成绩科目分值没有变化,但道德与法治科目笔试实行开卷考试,物理实验操作分值10分。

中招:普通高中计划增加了3000人2025年普通高中招生规模8.5万人左右,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3.3万人左右。

北京2025年中招总计划118000人,与2024年117500人相比,仅增加500人,招生计划相对稳定。

但2025年北京中招计划发生结构性的转轨,即普通高中的招生计划增加了3000人左右,但中等职业计划减少了2000人左右。

中招计划趋势性调整,与北京初中毕业生接收普通高中需求以及部分中等职业教育计划招不满有关。

中招:校额到校计划不再局限一般初中2025年北京中招政策明确,北京将全市优质普通高中不低于50%的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校。

这是北京中招计划实施校额到校计划以来重大变化,即全市优质普通高中不低于50%的招生计划投放的不再是一般初中校,即所有学校都有校额到校计划,包括优质初中校。

2024年,北京共有316所普通高中在中招统一招生投放计划总数是58328人。

统招计划占据总计划70%左右。

2024年107所优质高中校额到校计划18497人,投放校额到校计划优质高中增加了8所,校额到校总计划相比2023年增加了1834人。

意味并没有完成50%投放到一般初中校的任务。

与往年不同的是,校额到校计划以指标分配名义合并,所有普通高中都有指标分配计划,计划投放校不再局限一般初中校,2025年会完成50%的目标。

中招:直升计划扩容4月3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做好2025年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鼓励各具特色的高中教育集团建立连续培养机制,促进育人主体由单体化学校向规模性集团转变,最大限度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办学效益。

中招与教育集团逻辑关系最紧密就是直升计划,2024年,70余所普通高中投放的计划4000多人,相比2023年增加了2000多人。

投放计划最多的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直升计划351人;少的普通高中直升计划只有个位数。

按照2024年政策,直升计划在提前批次录取,本校和集团直升录取根据学校直升计划,依据已在区教委备案的本校和集团直升拟录取名单直接进行录取。

北京市教委明确扩大集团直升招生规模。

意味2025年直升计划会超过2024年。

中招:指标分配的及格线调整为430分2025年,北京中招规定指标分配招生包括校额到校和市级统筹,其中,校额到校采取校内选拔方式,依据考生志愿及成绩录取,考生总成绩须达到430分,综合素质评价须达到B等。

即指标分配的及格线由570分调整为430分,校额到校的及格线比例没有发生变化,与以往大致持平。

中招: 贯通项目380分方可填报贯通项目提前招生录取总分由以往的490分调整为380分的考生方可填报相关志愿。

中招:统一招生计划会大范围缩减2024年,北京中招计划已经发生结构性大调整。

1+3项目录取的学生不参加中考中招。

2024年,招生校由2023年的41所增加到2024年的82所,区级实验学校由2023年的34所增加76所。

新招生计划由2023年的3144人增加到2024年的6014人,增加2870个计划。

门头沟区全区的学校都有1+3项目,2025年1+3计划会持续增加。

作为北京淡化中考中招重要的计划之一,2024年参与直升计划的普通高中数量暴增,新增30多所普通高中投放直升计划,计划4000多人,增加了2000人左右。

直升计划的增加是北京中招计划趋势,意味2025年会持续增加。

2025年开始,校额到校计划不再局限一般初中。

通过风向标的中招计划改革,可以分析出,2025年统一招生计划会大范围缩减。

中招:志愿填报方相对稳定2025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继续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

和往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

参加贯通项目提前招生、指标分配招生、统一招生的考生须在规定时间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依据招生简章填报志愿。

贯通项目提前招生共设8个志愿,每个志愿学校可填报1个专业。

录取总分达到380分的考生方可填报相关志愿。

指标分配招生共设8个志愿,每个志愿学校可填报2个专业。

录取总分达到430分,且综合素质评价达到B等的考生方可填报相关志愿。

统一招生共设12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报2个专业。

中招:招生手机号提前公布由于2025年的中招不同于往年,近日,北京部分普通高中开始对外公布招生手机号,接受家长、考生咨询,公布招生手机时间相比2024年提前一个多月。

2024年是5月份各普通高中才开始对外公布招生手机号。

面临升学季的家长,普遍焦虑,大多数家长都经历过拨打招生电话打不通的困境。

这几年,一些普通高中对外公布了招生老师手机号。

中招:特长生总计划1500人左右2025年中招特长生比例没有变化,特长生继续实施东西海三区不锁区2024年,37所普通高中招收体育特长生,总计划近400人;艺术体育特长生以海淀区为例,28所普通高中艺术、科技特长生招生总数为470多人。

预计2025年科技、体育、艺术特长生计划和2024年持平,总计划1500人左右。

趋势:净增了61所普通高中由于北京普通高中的格局经过持续调整,基本能应对目前初三毕业生增长趋势,截至目前,普通高中的数量的由2019至2020学年的318所,增加到2024至2025学年的379所,净增了61所普通高中。

趋势:普通高中的学位目前充足2023年普通高中招生人数是82137人,2024年普通高中招生人数是79716人,2024-2025学年普通高中在校生是236345人,普通高中的班数供有6723个,意味北京普通高中平均每班的人数35人。

当然各区普通高中的班额是不均衡的,35人是平均数。

北京规定,优质高中每班不超过40人,其他普通高中每班不超过45人。

意味北京普通高中的学位目前是充足的。

2025年高考作文热点主题——人工智能时代的手工,附优秀范文

2025年高考日期临近,历年作文主题会引起大家广泛关注,今天自主选拔在线团队整理了2025年高考作文热点主题——人工智能时代的手工,一起来看看吧!2025 年高考倒计时悄然开启,历年高考作文命题方向持续引发社会热议。

自主选拔在线整理了 2025 年高考作文预测热点主题 ——"人工智能时代的手工"。

这一兼具时代特征与人文关怀的议题,既呼应科技变革浪潮,又叩问传统技艺传承,一起来看看吧!推荐阅读:2025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一览表推荐阅读:2025年高考作文预测汇总,附优秀范文参考在语文试卷中,占分值比例最大,最受关注的就是作文,所以有“得作文者得高考”一说。

但作文水平的提升,远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重在平时积累!自主选拔在线为考生们精心准备了《2025高考热点作文素材汇编》电子版资料,参考学习价值极大,非常实用,建议收藏背诵,赶快领取!2025年高考作文热点主题——人工智能时代的手工,附优秀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俗话说:“手工手工,动手有功。

”在人工智能引发历史性变革的时代,“手工”作为一种特别的生产力,创造力,已然重新登场,并成为一种时尚。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材料中“手工”是生产力,创造力,是时尚”明确指出“生产力,创造力,时尚”的三个重要元素。

必须思考“手工”与生产力,创造力,时尚三者的关系。

后一句“手工”作为一种特别的生产力,创造力,已然重新登场,并成为一种时尚”明确了三者的重心,意味文章必须阐述“手工”为什么成为“时尚”。

立意:1.手工是情感的果实。

2.手工是千万的唯一。

3.手工是无法超越的经典。

4.手工是情感的载体。

优秀范文传承手工,拥抱未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工智能已迅速走进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正在发生历史性变革。

此时,唯有传统的生产力——手工,能与时间抗衡,它保留了人类的体温和色彩。

相比于人工智能批量生产的物品,手工产品更能体现制作人的心意,凝聚着人心血的物件,是一件注入了时间精力的珍品,它可以传达制作人的心声,与理解它的人发生共鸣。

形形色色的匠心之人,作品便是各具特色。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制作者如树叶,他们的作品不是千篇一律,每一件用心创作的物件都富有独特意蕴。

所以,一件好的手工作品,值得被珍藏,它是被注入了“灵魂”的纽带,链接你我。

送你的手工作品,是一种独特的陪伴。

手工是我接触最早的益智玩具,从最初的折纸到后面的“科技小发明”,它见证了我的成长,让我收获了知识与快乐,让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它也锻炼我的动手能力。

我的手工作品赠予朋友家人,就是一份爱的传递。

一针一线,一丝一缕,展现我的心意。

手工品的独特之处是那份无可替代的关怀与心意,有了亲手制作,有了只为你做,我们便能意识到自己被爱包围,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有勇气和底气。

手工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

我们精妙的手工制品数不胜数,它们是一个时代的精华荟萃,也是国人的审美的延伸。

凝聚心血的手工品,更像穿越时间的灵魂载体,它们从未老去,历久弥新。

诸如景德镇的瓷器,蜀绣之国粹,都是时代发展高峰期的璀璨,更是岁月美好的见证者。

我们应保护这些物质文化遗产,并促使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我们要以当代之工艺,把传统融入现代,以匠心为时代代言。

一份精美手工,是情感的载体和独特的陪伴,是雨后的阳光,是心灵的慰藉。

手工制造,它是一种重新登场的生产力,是促使时代变换的创造力,更是一种时尚的文化传承力。

手工引领时尚,与AI共筑未来在人工智能如火如荼的时代,一切都飞速发展。

“手工”这一古老的生产方式,却以其独特的魅力,重新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

“手工”的魅力,体现在“精”字。

在人工智能主导的快节奏生活中,人们似乎变得浮躁。

“手工”敢于慢下来,它用一针一线,一丝一毫,展示精益求精。

苏绣,绣娘们用纤细的针线,在丝绸上勾勒出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

每一针都蕴含着精雕细琢的匠心,每一丝都展示着精妙绝伦的技艺。

瓷器,工匠们用双手一遍遍塑造,一遍遍打磨,用泥土幻化成精美的艺术品。

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制作方式,正是手工的独特魅力所在。

人工智能固然可以操控精密仪器,可以快速完成任务,但它却无法替代手工蕴藏的匠心和智慧,无法替代手工流淌的温情和情感。

手工的魅力,体现在“情”字。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感受到的温情越来越少。

如果收到的节日祝福如机器一般机械化,文字透出的是冷冰冰寒光,你还会真的快乐吗?被称为“诗词的女儿”的叶佳莹先生,她一生致力于诗词研究,她用优美的文字,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传递给世人,让人们在诗歌中感受生命的真谛,体会人间的温情。

她对诗歌分析,如同精雕细琢工艺品,字里行间流淌着真挚的情感,让人感同身受。

这是独特的“手工”,体现人类情感的细腻和丰富,这是人工智能无法企及的。

手工,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优秀的工艺,承载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蕴藏着无数先人的智慧。

在人工智能席卷全球的时代,“手工”这一独特的生产力,创造力,能促进人类在人工智能时代和谐共处,不忘初心。

“手工”要成为一种时尚,它需要人工智能助力。

没有人工智能提供的材料,没有人工智能带来的宣传,“手工”的推广之路注定曲折坎坷。

我们应以“手工”作为时尚的引领力,以人工智能作为时尚的推动力,两者携手并进,共同创造美好。

我们应灵活学习,合理运用人工智能,借AI之力推动“手工”类传统技能。

人类要做好匠心传承,实现手工传情。

加入收藏
               

2024年北京中考作文题目出炉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