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番外:中国大学校名那些事儿,不得不知!

不久前,泸州医学院改名&l
【千问解读】
不久前,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南昌大学规定自己简称“南大”,竟分别引起四川大学和南京大学不满。
可见,校名还是很大影响力的。
现在就跟着小编来扒一扒中国大学校名的那些不为人所知的秘密吧: 先来看一下这些院校的校名部署: 按照院校的数量由少及多,分别为合名:4个;学科名:5个;央字号:6个;企业名:11个;国字号:26个;寓意名:36个;地名:184个;地名+学科:672个。
为了方便大家查看,小编特意把这些数据汇成了柱状图形,如下: (注:“中国人民大学”既是寓意名又是国字号) 以上从教育部2015年公布的普通高等院校名单里抽取出943所大学(本科院校,不含独立学院,下同),其中公办大学796所,民办大学147所。
请先看上图,这是大学命名的8种构成方式。
其中不难发现,除去“大学”“学院”两个规定词,中国大学的名字基本就只剩下地名、地名+学科的常规组合了,属于这两个方阵的大学共计856所,占90%以上。
如北京大学、西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等。
剩下的的88所,罕见地使用了寓意名、企业名或者“国”字号、“央”字号等,合计不到10%。
而数字命名、人名、宗教类名称等在海外高校比较常见的校名组合,我国几乎没有。
那么,这物以稀为贵的10%到底有谁? 【寓意名】蔽校校名有来头,不服你也换一个? 本科院校里,采用寓意名的大学合计36所,占比不到4%,而其中公办的只有9所。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
清华学堂因地处清华园得名,而“清华园”又得名于园内一块题有“水木清华”四字的额匾,这四字出自东晋谢混的《游西池》,诗中写道“景昃(zè)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 中国人民大学诞生于共和国的怀抱,“人民”二字代表它要为人民共和国培养建国人才。
中山大学为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原名广东大学。
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是我国华侨最高学府。
“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
怀揣这么大的志向,结果就是暨大1/4的学生来自海外。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
原名复旦公学。
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同济大学的前身是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后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
取名“同济”,一是因为德语中,“德意志”(Deutsch)的读音与中文“同济”很接近,二是“同济”在中文里还有“同舟共济”的意思。
这中西合璧的蕴意实在棒棒哒。
此外,采用寓意名的公办高校还有华侨大学、浙江万里学院、福建江夏学院两所。
而民办大学里的个性化寓意名称显得更加多元,如广东培正学院、浙江树人学院、仰恩大学等等。
【“国”“央”字号】或成绝唱,其他高校想都别想了 “国”字号大学 (“国”字号大学共计26所,上图未展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央字号”大学 (“央”字号大学共计6所) “国”字号、“央”字号开头的大学基本上都是大名鼎鼎的牛校,只有在某些学科领域真正执牛耳者才能够冠以“中国”“中央”这样的字眼。
原本“国”字号大学还有一所中国纺织大学,但学校为了更好地“发展”,忍痛去掉“国”字号,于1999年改名东华大学。
不料,这一直被评论为国内高校最失败的更名案例之一。
不过,未来“国”字号、“央”字号的大学极有可能不再增加。
教育部于2006年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规定:校名不冠以“中国”、“中华”、“国家”等字样。
正因如此,自2004年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中国传媒大学之后,我国再也没有新增一所“国”字号大学。
【学科名】在这个学科,全宇宙都归我管 还有几个不走寻常路的高校,校名完全摒弃地名,仿佛在说:在这个学科,全宇宙都归我管。
这5所高校至少有三四所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概亲们比较陌生的是防灾科技学院了。
防灾科技学院1975年创校,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特别是地震科技)高等教育为主的大学。
听着就觉得好腻害啊!! 【撞车】模板化命名,大学傻傻分不清 采用地名、地名+学科甚至国字号+学科的方式都更接近模板化命名。
于是问题就来了,地名、字号可能重叠,主要学科就那么几个,因此很多高校的校名就一字之差,容易被混淆。
类似的院校还有辽宁科技大学VS辽宁科技学院、河南科技大学VS河南科技学院、湖南科技大学VS湖南科技学院等等。
按照以往的规律,这些“学院”如果要升格为“大学”可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