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问百科解读】
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高达1353万,相较于2023年增加了62万,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复读生人数首创历史新高413万,本科录取名额约450万,这使得2024年的高考成为了历史上竞争最为激烈的一次。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高考成绩能否达到预期表示担忧:高考后才准备出国是否来得及?跟高考会冲突么?都有哪些途径和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高考后升学途径和选择机会~
一、准备工作
1.准备语言考试
由于语言成绩是留学申请的硬性要求,考生需要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备考托福(TOEFL)或雅思(IELTS)。
2.利用双录取和预科课程
虽然许多海外大学要求学生提供托福或雅思成绩,但也有许多大学能够提供预科课程。
对于这些大学,即使英语成绩不尽人意,但也有机会获得录取。
3.利用滚动录取制度
虽然许多知名大学的申请截止日期较早,但还有一些大学提供滚动录取(Rolling Admission)制度。
在这些大学中,只要在名额填满之前提交申请,就有可能被录取。
二、升学途径
1、利用高考成绩直申
作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考试,目前被各地区高校的接受程度也非常高。
英美加澳大部分学校都是承认中国的高考成绩,并且添加为录取条件之一的,其中包括英美的top100,澳洲八大等等,甚至剑桥大学等顶尖学校也是接受的。
2、利用高考成绩延期入学
这个方案和第一种是差不多的,唯一区别就是入学时间。
平时英语水平比较好的小伙伴可以在暑假学习雅思托福,11月之前拿到合格的成绩去申请,时间上是合理的!
但还要注意很多学校不支持春季入学,或者很多专业不会在春季开课,那这个方案对此类情况就不适用了。
3、入学国内大学再转学国外
可以先通过高考成绩去到最理想的大学,然后再根据国内大学的成绩和雅思托福的成绩转到国外的大学。
但这样的局限性比较强,不过也有对应的解决办法。
语言成绩可以在高考后备考,等有把握随时去考。
4、入学国外大学再转学国外
对于国内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小伙伴,这个方案就是你的福音,咱们可以靠高考成绩去申请目前能申请到的最好的国外院校。
很多香港、澳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学校对高考成绩的要求很低,也是咱们的首选。
然后再用国外大学的学术成绩去申请转到心仪的学校。
5、中外合作办学留学
中外合作办学留学比较适合高考后才决定出国留学的学生,有3+2、2+2、1+3等模式。
学生先在国内大学学习一段时间语言及可以豁免学分的本科专业课程,学习期满后,成绩合格的学生可以进入国外合作院校学习。
6、先读预科,再申请本科
学生先出国读1年预科课程,也就是进入大学本科前的预备课程,各科考试成绩合格,可以升入国外大学本科课程。
预科的录取门槛很低,国内普高学生完成高二课程即可申请。
以悉尼大学为例,其预科录取要求为高中平时成绩的60%、70%、80%,分别对应预科的延长、标准及加速课程。
7、国际大一课程
国际大一课程是面向母语为非英语的国际学生开设的,达到一定语言和学术成绩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大学国际学生班修读一年级的学术课程,最多可获得30个学分。
相比于单纯的预科课程,国际大一课程在大一学期结束后可直接攻读大二课程,但预科课程就不具备此资质。
考虑到时间成本,可接受国内高二结业的学生,几乎节省了一年的时间。
8、利用高考成绩gap一年入学
这个方案,对于高考成绩不错的小伙伴较友好!用一年时间来准备,申请第二年的秋季入学。
一般大学的秋季入学申请会在头年的9月份开始,次年的3月份结束,所以咱们有大把时间去准备满意的申请材料。
三、申请留学材料
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
申请表(application form)
推荐信(reference letter)
学术成绩单(academic transcript)
语言成绩单(IELTS / TOFFEL / PTE 等)
其他材料(竞赛证书、奖学金申请材料等)
高考和出国留学的考试体系完全不同,但经历过高考的学生在学习规划和知识储备上有一定的优势。
对于成绩优异的同学,只要合理安排时间和规划学习,在准备出国留学时,可以比较轻松地应对留学所需的标准化考试和语言测试。
对于成绩中等的同学,可以利用国外大学灵活的入学政策。
很多国外大学接受零语言成绩的申请。
这些学校通常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入学门槛相对较低,但要顺利毕业需要更加努力学习。
对于高考发挥不理想的同学,建议先考虑国外大学的桥梁课程。
通过半年到一年的桥梁课程,提升学术能力和英语水平,然后再正式进入本科课程学习。
最后,在选择留学国家时,家长们需要考虑孩子的高考成绩、目标院校的各榜单排名、留学费用等方面,再进行合适的择校。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本页面内容仅为信息发布,不作为任何招生依据,亦不构成任何报考建议。
如果您需要报名,请直接与学校联系,谨防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