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望:泰国斗鱼的饲养,从使用的工具到驯养喂食,顺序分享泰国斗鱼怎么喂养

</p><p> 一、饲养用具 1、水量足两公升之任何透明容器。
</p><p>这应该是一只成年雄鱼所需的基本水量,那种儿童玩的迷你小盒子,长期饲养的话,对鱼来说无疑是种虐待。
</p><p> 大于等于两公升的透明容器为最佳 2、鱼便吸管。
</p><p>特别是在没有底砂的小鱼缸中非常适用,用来吸出残
【千问解读】
这期我们聊下泰国斗鱼的饲养,将从这几个方面来顺序说下:饲养用具、习性、水体、换水、饲料、投喂方法和驯食。
一、饲养用具1、水量足两公升之任何透明容器。
这应该是一只成年雄鱼所需的基本水量,那种儿童玩的迷你小盒子,长期饲养的话,对鱼来说无疑是种虐待。
大于等于两公升的透明容器为最佳
2、鱼便吸管。
特别是在没有底砂的小鱼缸中非常适用,用来吸出残饵及排泄物,可以用作维持水质。
这种28厘米长的吸管比较适合养斗鱼
3、一个水桶。
用来养水,自来水至少储存3天以上,有条件的话可以放个氧气头,暴氧一夜,用作急用没有问题。
暴氧和放置水体的作用重要是,去除自来水中的氯和其他重金属,这样对于养鱼还是养花都比较好一些。
最好选择大一些的水桶,最少16L
4、小盆和小漏网。
一般养鱼爱好者都必备的工具,特别是换水时肯定能用到。
只要是适合的容器都可以
5、底沙和植物可有可无,需要用底砂的话,放进缸前必须要先洗干净。
底砂颜色可以随个人喜好,也可以选择深色的,这样鱼容易发色同样适用于其他鱼类。
原生缸造景
6、镜子或圆头筷子,给公斗鱼看镜子和用筷头筷头类的尖柱状物体同样可以和斗鱼互动进行挑逗,可以训练展鳍。
长时间没有展鳍的话,会出现萎靡状态,甚至失去斗志,降低观赏性。
有时间就和斗鱼互动一下,你会发现,它们的眼睛是会动的。
带柄小镜子比较方便
二、习性斗鱼的天性特别是雄性,就是好斗。
特别是见到同类的雄性,会互相展开尾鳍和翻开鳃,彼此之间耀武扬威一番。
所以,雄性斗鱼成年以后尽量不要养在一起,除非您的缸够大而且草木繁盛。
雄性斗鱼之间的打斗,基本就是“决斗”。
但如果两口缸放在一起给它们互看,则可以欣赏到他们展示出最漂亮的英姿! !
母斗鱼基本可以多条共同养殖。
但共养的前提条件是:
a.从小一起长大、一直养在同一缸。
b.有足够大的空间,和可以提供躲藏的掩蔽物。
斗鱼集合
★小结:大致说来,母斗鱼可以共养,有时候也会有追逐咬啄现象,但不至于“致死”,吃得饱一些、空间大些,则打架的现象会减少。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母鱼,若原先为单独饲养,往后也不行再共养,分开后又再养在一块的母鱼还是会像公鱼一样的彼此攻击。
即使是一公一母, 如非有意生殖,也不能养在一起,公鱼的领地意识更加强烈。
斗鱼本来是种极可爱的鱼,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之后,会对您的一举一动有反应。
一靠近它们,就会兴奋地游来游去、甚至手指接近水面它会跳起来啄,互动感非常棒。
有的斗鱼特别是野斗会跳缸,可以用纱布或网布遮盖,剪出一个小洞用来喂食,再用线绑住缸口,美观又实用。
只需在换水及清洁时拆下纱网即可。
三、水体方法一透明水
透明水的优点是观赏性比较好,常规养的自来水存放三天以上都可以用,哪怕放太阳底下被晒出点绿藻也没关系,斗鱼有着超强的适应性。
或者暴氧一夜,这样也可以快速地去除水中的氯。
透明水体
方法二榄仁叶水
榄仁叶泡水会释放出大量的单宁酸、草酸、叶酸、鞣酸和腐质酸等物质。
其中的这些酸性物质的作用包括软化水质、抑制细菌和促进蛋白质生长等作用,对稳定水质有非常好的作用,还能快速降低水中的PH值,,俗称降酸,这对于泰国斗鱼来说就是非常好的水质添加剂。
榄仁叶
★小结
斗鱼的适水性比较高,唯一怕的水质是,长时间没有更换的水。
存在超标的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这样多半会出现“爬缸”或“烂尾”现象。
如果水中的氯去除不干净的话,也容易使鱼引起体表层粘膜损坏,增加患病风险。
水温最好控制在20度以上包括换水的时候也需要升温再加入缸体,水温过低或者换水时温差过大,斗鱼容易患上白点病。
四、换水换水的时间一般35天都可以,马来西亚比赛型斗鱼场一般使用的方法是用一个备用缸,配比好水以后,直接将斗鱼捞过去。
而对于玩家来说,可以用个小盆,先配比好水,然后捞鱼换水。
一般我们换水的时候是使用单独泡制榄仁叶水有些玩家喜欢直接放榄仁叶到缸里,这样也没问题,重要是以玩家喜欢为主,然后再按照鱼型来比配换水。
如短尾类型如将军就5:5的配比来饲养,大多比赛型斗鱼的配比可以用到100%榄仁叶水,其他斗鱼常规配比就是8:28榄仁叶2白水。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饲养野生斗鱼,鱼缸水位到6070%就可以,因为野生斗鱼容易跳缸。
PS:榄仁叶水和市面上售卖的“黑水”有些不同,虽然都可以降酸,但榄仁叶所含的物质更利于斗鱼生长。
单独的榄仁叶泡水
五、饲料斗鱼饲料一般有多种选择,最好交替投喂,不要盯着某一种长期使用,这样对它们的生长有帮助。
人工饲料:最好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的,以含量在50%以上并且颗粒较小的直径一毫米左右上浮型饲料为最佳。
蚊子幼虫:孑孓有着给予斗鱼骨质补充钙质的作用,有些赛级斗鱼的主食就是它。
红虫:如果有条件,可以尽量用活体幼虫,一般多用于成鱼投喂。
水蚤:水蚤体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高达40%—60%,增加斗鱼的代谢,促进成长。
其他速冻类饲料:如丰年虾、水蚤、红虫等,尽量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相对安全一些。
小虫类,如米虫幼虫类无毒小虫,当作斗鱼零食。
幼鱼开口建议用草履虫,1个月以后可以丰年虾为主食。
细颗粒鱼食
六、投喂方法颗粒饲料可先用一粒浸泡 ,观察膨胀的状况,根据体积的大小,可以推断出投喂数量。
幼鱼13个月和成鱼都可以一天三次,注意“少喂多餐”的思路,每次投喂鱼嘴三分之二大小鱼食34粒就行,以八分饱为原则。
将估算好的量三分钟内吃完为准 一次放下 ,观察吃食的情形,久而久之要喂多少心里就有个底了。
吃不完的残饵用网子或吸管去除,否则易影响水质。
斗鱼吃食
★小结
为了要引起斗鱼的目光,最好是投饵时,对水面有点波动其他鱼种也适用!
七、驯食有时新买回的斗鱼会有“挑食”或“拒吃”的情况出现,这种现象多半是因为新环境
以及新饵料的适应不良,解决的方法就是先饿两三天,投喂一次,要是还不吃,就继续饿,大约七到十天就可以了,不再挑食以后,就可以随心情搭配各种不同的食物,营养均衡,斗鱼自然更加活泼、艳丽。
互动
★小结
驯食的时候,静止漂浮的饲料没有被鱼发现,可以用牙签轻碰饲料,以达到引起斗鱼发现的目的,如果鱼实在不吃就把饵食捞出以幸免污染水质。
好啦,以上饲养泰国斗鱼的一些介绍,综合了东南亚大部分养殖场和斗鱼基地的一些经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如果喜欢泰国斗鱼,欢迎一起讨论交流。
谢谢大家!
下期我们聊聊泰国斗鱼的生殖,敬请期待!
最终附上一张个人整理的 种类表,以供各位看官赋闲
泰国斗鱼 又名“五彩搏鱼”,别名“暹罗斗鱼”
英文名“Siamese fighting fish”或“Betta fish”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目
攀鲈目 Anabantiformes
科
丝足鲈科 Osphronemidae
属
搏鱼属 Betta
野生分布
泰国、马来西亚
物种描述
可以利用空气呼吸,会创造泡泡巢 bubble nest 。
用于动物行为学的研究。
公鱼会相互攻击。
身体鳍型和颜色多变化,是受欢迎的观赏鱼。
在原产地,常于水塘、水沟和稻田中发现。
最大体长
6.5cm
生活环境
淡水 PH值5.08.0,DH值9.011.0
适应温度
2030℃
注 意
公鱼不宜与其他鱼种混养,母鱼有些可以混养
解析:泰国小镇“班清”鲜为人知的史前宝藏
这里原是个异常平静的小镇,生活在这个小镇上的人们早已习惯了单调和闭塞,多少年来他们一直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一直过着与世无争的平静生活。
但是,1966年,一些似乎不起眼的发现却从此改变了这个小镇的命运,它无法恢复到原来的平静,也不再可能像原来那样平凡。
一夜之间,班清这个名字像长了翅膀似的,飞过了太平洋,飞渡了大西洋,成为一些大名鼎鼎的学家研究的重镇。
从1966年起,考古学家在泰国东北部呵叻盆地上的班清小镇发现了一些史前墓地,在这里除了骸骨,还埋藏着的稀世宝藏:各种陶器、石器以及做工精美的金属制品。
这些宝藏的发现使得名不见经传的班清小镇一夜之间名扬天下。
难道仅凭这些所谓的宝藏,这个小镇就能扬名吗?当然不是,毕竟考古发现的众多陵墓能发掘出各种宝物的地方实在太多,那么究竟是何意义非凡的宝物能使得这个小镇就此不同往昔呢? 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一名叫斯蒂芬·扬的学生来班清进行社会调查。
一天,当他经过一个筑路工地时,看到工人们挖出了一些陶器碎片。
这些碎片上的奇怪图案,引起了他的注意,出于好奇他便从中挑选了几个图案美丽的残破陶罐带回了美国。
这些陶罐远渡重洋为班清小镇的扬名埋下了伏笔。
辗转之间,一些陶罐便来到了美国着名的艺术史学家伊丽莎白·莱昂斯的手上。
为了弄清这些陶器的历史,1968年,她把一些陶器碎片送到费城大学博物馆的考古研究中心进行鉴定。
费城大学博物馆的考古研究中心将这些陶器碎片进行碳14测定。
检测结果令所有在场的学者,因为这不是一些普通的陶器,它们均是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被制造出来的!研究人员不敢相信这样的结果,因此他们又多次将不同的碎片通过多种不同的手段进行鉴定,但鉴定的结果都是一样——陶罐来自公元前4000年左右! 这很可能是历史的又一大发现,处在惊喜中的学者们立刻将伊丽莎白·莱昂斯请到了研究室,经询问,他们得知这些东西来自一个叫做班清的泰国小镇。
学者们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因为史学界过去一直认为,泰国的可考历史至多也就有1500年,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将改写传统的认识,也势必对人类演化过程的推测有着重大的改变。
费城的学者们马上和泰国有关文物部门取得联系,说他们准备来此地进行考察。
可班清实在是一个太过安静的小地方,连泰国当局也不清楚这个小镇究竟在哪儿。
他们只得等费城的众多学者到达后,取出地图让他们自己辨认这个小镇的位置。
1974年,在联合国的资助下,泰国艺术厅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对班清开始联合考古发掘。
来到班清小镇之后,学者们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很显然这里真是个与世隔绝的残破小镇,他们很难想象这个人口不足五千、世代以种稻为生的小镇会有多久的历史。
然而,他们中谁也没想到,考古工作的第一天,这个小镇就给了他们一个巨大的惊喜。
因为当工作人员挖掘到地下5米时,这里出现的场景让在场的考古学家们惊呆了!网络配图 他们发现在地层下面竟是一些六层界线分明的墓葬。
其中最深的一层可追溯到公元前3600年左右,而最浅的一层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
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要知道,史学界一直认为,泰国的可考历史至多有1500年,而他们眼前的一切都大大超过了传统认识中的泰国历史。
尽管他们来之前已经有了重新发掘历史的准备,但真正揭开历史面纱的这一刻,他们还是被震惊了。
第一天的惊人发现调动了整个工作组的热情,挖掘工作一发而不可收,这个小镇下仿佛埋藏着无数的宝藏,在这里人们每天都能挖掘出大量的文物,到后来这些宝物实在多得让工作人员无法一时清点出来,只能以吨来计算。
在挖掘工作正式动的第二年,班清就挖出了共计18吨的各类文物,其中除了大量的青铜器和金银饰品之外,还有一些用象牙和骨头雕刻的人像,用玻璃和次等宝石制作的光彩夺目的珠串。
经过对挖掘的文物进行测定可知,这些宝藏至少已在班清埋藏了5000年之久。
这次的发掘工作不仅使得许多至宝重见天日,更重要的是,它们足以为泰国历史正名。
发掘表明,早在公元前3000年,班清人就已经掌握了青铜的冶炼技术,通过对发掘出的这些精美铜器鉴定表明,它们的制作年代均大约在5000年前,这是现在认知的世界上历史最久远的发明。
过去的历史学家一直认为,5000年前的东南亚人还生活在原始的石器时代,而青铜器最早应该是起源于两河流域,冶金术则是从西亚传播到世界各地的。
考古事实证明,那时的班清居民已经相当进步了,他们不仅居住在固定的居民区,懂得种植水稻和其他农作物,而且还能制作出漂亮的陶器。
班清的考古发掘,对以往的这种结论将是一个最为有力的挑战。
班清的青铜器将会促使考古学家对过去的观点提出新的见解。
有人就在此基础上提出疑问:泰国的班清会不会是青铜器真正的发源地呢? 这次发掘工程的主任考古学家切斯特·戈尔曼就对此。
他说:“我们深信,炼铜术的起源最早可能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其发源地就在泰国呵叻盆地边缘的山脉之中。
这里从古至今都以锡、铜储量丰富而闻名。
班清的出土文物是丰富的,有众多形状不一的陶器,在浅黄的底色上,绘着深红色的图案。
有些图案看来是古代艺术家们随心所欲、一挥而就的,有些则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精心绘制的几何图形,如同古希腊的骨灰罐上的图案。
从外形上看,有些是颈部很细的高花瓶,这需要很高的制作技巧;有些是矮胖的大缸,上面却有着极为精致的图案,显得不太协调。
看得出他们在制作中的自由发挥和潇洒自如。
” 通过对班清挖掘出的文物进行整理、分析后,学者们认为,班清文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青铜制品,这些青铜制品在制作技术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着不断的创新。
早期墓葬中发掘出来的青铜锛和青铜手锅的含锡量只有1.3%,制作也相对粗糙,严格地说只能算是红铜制品。
但到约公元前1000年,班清人就已经掌握了制作各种精致的青铜手镯、项链、戒指和长柄勺的技术了。
从班清人的制作工艺来看,他们的技术也相当精湛,他们能在一把长柄勺的勺把上刻出栩栩如生的动物图案。
从冶炼技术上来看,班清人在这一时期制作的青铜器就其铜锡配比来讲也比较科学。
这些无不说明那时的班清人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青铜的冶炼和制作技术了。
网络配图 除青铜器外,班清的地下还出土了为数不多的铁器,有铁脚镯、铁手镯和双金属的矛头、斧头等文物。
而在晚期的青铜制品中,还发现了一些用含锡量高达20%的青铜锻造成的颈圈,而且因为含铜量过高很容易使物件破碎,所以在制作时,班清人已经懂得将它们煅造成多股再进行扭曲。
然而对于班清人是如何掌握这项重要技术的,考古学家们至今也无法解释。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考古学家认为东南亚地区的早期文明是受了古代印度和中国的影响才发展形成的。
但这一次的考古发现似乎要颠覆人们的某些认识。
就青铜文化来看,有人就推测班清文化不仅是东南亚,而且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青铜文化。
据人类现在掌握的资料显示,世界上最初的中东青铜是红铜与砷的混合物,后来,在接近公元前3000年时,锡才取代了砷,青铜就变成了铜与锡的合金。
据此,有人认为,班清的青铜文化可能是世界文化的之源,而中东或中国的冶金术可能就是源于泰国呵叻盆地这一带。
人们甚至猜想,班清的地下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
当然,大多数学者还是认为,那种把所有重大发明都归于一个源泉的观点是片面的。
就冶金术来说,它完全有可能是在世界各地独立演化出来的,也可能是同时产生的,当然也可能存在相互影响和传承。
除了那些艺术价值很高的青铜器外,这里还发现了许多制作精美的陶器。
这里的彩纹陶器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前期的陶器有灰色、黑色的壶和各种各样的盆,陶器的底部呈圆形,宽边上描绘着花、蛇、蜥蜴、昆虫、鱼、鹿等图形;中期陶器的形状和装饰多样,但都有一个显着的特征就是腹部鼓起;后期的陶器,用几何图形和螺旋状、条纹状等图样装饰,形式多样,线条富于变化,制作技艺精湛。
另外从目前出土的一副人类骨骼化石来看,远古时期的班清人早已过上了文明的定居生活,他们有固定的居所,饮食上以猪、鸡、大米等为主食。
而且,那时候的班清人已经使用铁器进行劳作,并学会了饲养水牛和水田耕作方法。
总之这些发现都表明,在几千年前,这里的人们绝不是蛮荒的野人,他们拥有自己的文明…… 对班清文化的探秘一直就没有停歇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班清出土的宝藏将会越来越多,有关它的争论也将更深更广泛,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一个曾被认为是不可能存在的文明,确确实实是存在过的。
因为这里有个古墓葬,数量之多远远超过埃及的国王谷。
它们之中隐藏的秘密只有等待人们进一步发掘鉴定。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班清考古遗址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班清再也不是那个树木不多,降水量很少,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普通小镇了。
一次偶然的经过,一次无意识的鉴定,引发了一连串惊人的发现。
我们不知道在班清这个小镇的地下到底还有多少古墓,多少宝藏。
相信有一天,这个小镇会再次让世人震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暹罗是什么意思?中国古时候为啥称呼泰国为暹罗?
那么,暹罗是什么意思?为啥又改名为泰国呢? 泰国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中南部,与柬埔寨、老挝、缅甸、马来西亚接壤,国土面积是513,12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6886万。
中国古代,一直以暹(xian)罗来指代泰国。
根据史料记载,1296年,周达观作为中国使团一员前往真腊国,也就是今日的柬埔寨,写了《真腊风土记》一书,书中把真腊西边的邻邦泰国称为“暹罗”,这是中国史籍中首次用“暹罗”来称呼泰国地区的国家。
时期的1377年,册封泰国国王为“暹罗国王”,于是“暹罗”这一名称正式固定下来,称为中文语境下对泰国的称呼。
那么,为啥称呼泰国为暹罗呢? 暹罗实际上是梵语的汉译。
在梵语中,暹罗的意思是黑色或黝黑皮肤。
当时印度人就根据这句梵语,称呼泰国地区乃至中南半岛为暹罗。
就这样,中国一直以暹罗,来称呼今日的泰国地区。
实际上,泰国的土著居民中有一个很大的民族,叫做泰人,但是泰人对自己的国号观念很弱,他们一般以都城来称呼本国,如都城在素可泰时,就自称为“阿那札素可泰” ,阿瑜陀耶、吞武里、曼谷等时代亦然。
曼谷王朝时期的1856年,世界上都以“暹罗”来称呼泰国。
出于适应国际习惯的目的,政府决定采用外界的称呼 “暹罗”作为国号。
在《泰语大辞典》中,“泰”有“自由人、不为奴、人、族称”四种含义。
所以,国内主体民族是泰族。
到了20世纪30年代,暹罗兴起了泛泰主义的思潮,他们认为“暹罗”一词系由外国语音译而来,并非泰语。
为了纪念泰族起见,应将暹罗改为泰国。
这种称呼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1939年6月24日, “暹罗”正式更名为“泰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