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罗汉鱼的品种(罗汉鱼品种介绍大全)

昨天有一位读者问我罗汉鱼怎么起头的问题,思量再三,我决定写几篇关于罗汉鱼的经验分享。
个人
【千问解读】
这段时间是文思枯竭,连键盘都懒得敲,感觉没什么好分享,毕竟对于我这样半调子出家的人来讲,再精细的东西也不懂,都是分享些日常经验,所以不能做深入探讨。
昨天有一位读者问我罗汉鱼怎么起头的问题,思量再三,我决定写几篇关于罗汉鱼的经验分享。
个人经验,不足之处还望指出。
今天,先聊聊罗汉鱼的品种,由于篇幅有限,所以主要挑常见的品种介绍。
1.金花品系
金花系是最早出现的品种,主要是由青金虎、紫红火口、九间波罗、金钱豹和金刚鹦鹉、红魔鬼等经过杂交选育而成,所以每条金华系都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
金花罗汉鱼品系头型有强烈的前探趋势,无额斑;后三鳍形成的夹角较小。
金苹果罗汉鱼
彩虹金花罗汉鱼
红金花罗汉鱼
台湾达摩金花罗汉鱼
2.珍珠品系
珍珠系是目前市场最常见的品种,容易杂交培育,基因稳定,很适合大量繁殖,加上它保留了亲代的优良基因,色彩鲜艳,其中就数鸿运有名。
珍珠系的主要特点:头部上扬,有额斑;眼睛外凸,红眼圈;尾鳍呈圆形或矛形 ,并有不同程度塌陷或者褶皱倾向,后三鳍形成的夹角较大;身材前宽后窄,身体中央有不规则墨斑。
珍珠马骝
鸿运罗汉鱼
白眼珍珠罗汉鱼
拉线猴子
3.马骝品系
马骝品系比较稀少,主要是品种定义不周全,往往和金花混淆,同时,这类品种价格都非常高,不易推广,所以常常被一些商家用金花冒充高价的马骝。
主要特点:头型前倾(与金花罗汉鱼品系类似),但马骝大多数以肉头和半水头为主;平眼,眼圈为红色;近平嘴,但大多数个体还或多或少有些下兜齿;背鳍、臀鳍不拉丝,尾鳍介于圆形尾与扇形尾之间;身材偏方正。
金马骝
4.德萨斯品系
德萨斯品系是改良后的德州慈鲷,主要是取德州慈鲷与罗汉鱼杂交改良而来的豹系金花罗汉鱼。
现在市场上不容易见到这一类罗汉鱼品种。
在不断的改良之中,繁殖者还混入了多种慈鲷的基因,因此不管是在色彩、版型,还是花纹上,德萨斯的基因都是非常完美的!德萨斯罗汉鱼品系鱼体长一般在20—30cm之间,体形比较扁,体幅宽阔,椭圆形,头部比较低,背部较高,有青色小点和斑纹。
性成熟时体侧由青色斑点变为珍珠斑纹,闪闪发光,十分耀眼。
德萨金花
黄金德萨斯罗汉鱼
除了以上4大品系之外,还有花角罗汉鱼品系、元宝罗汉鱼品系、古典罗汉鱼品系等等。
罗汉鱼毕竟是杂交鱼,所以很多的品种界限很是模糊。
我不是生物学家,所以对于具体的细分规则不是很熟悉,但是这些并不妨碍我对它们的认知。
罗汉鱼烧尾什么意思罗汉鱼鼻花什么意思
接着我们把葱姜蒜切好备用。
这样做出来的鱼烧尾巴非常好吃,而且营养价值也很高。
这是什么鱼?怎样?你这是罗汉母鱼,热水鱼,不能和金鱼养一起,罗汉鱼怎么老烧尾科学的定义烧尾就是鱼尾巴的边缘有一些变黑或者变白。
真相 :如果新水里的氯没有完全清除就倒入缸里,鱼的粘膜会遭受破坏,很短时间里就会造成烧尾,这就是为何鱼友们常发现刚换了水不就,鱼的尾巴就变黑或者褪色了。
还有就是水质变化引起鱼的新陈代谢紊乱,这时鱼身体上的粘膜就会暂时停止工作甚至坏死,粘膜会慢慢脱落形成白色粘稠的样子,三鳍都会退变成白色。
解决办法:首先,发现罗汉鱼有烧尾的情况,可以先赶紧给鱼儿换水。
要知道长期不换水,导致水环境恶化也可能引起罗汉鱼烧尾的。
此外,在以后医治的过程中也要定期给罗汉鱼换水,保证水环境处于良好的状态,如此才干更好的保证罗汉鱼处于良好的状态。
其次,可以请专业的水族专家来为罗汉鱼进行手术。
简单的说,就是如果发现烧尾的情况比较严重,就只能把病变的部位用剪刀给剪掉了。
当然在操作的时候也需要注意,没有经验的饲养者千万不要随便动剪刀哦。
为罗汉鱼剪尾巴,千问网,先应该准备一把剪刀,然后在戴上手套,抓住罗汉鱼,将其烧尾的部分见到。
注意一定不能剪到罗汉鱼正常尾巴部位,然后在给鱼儿换上新的水环境,让它休保养息。
烂鳍病/病尾病嗜水气单胞菌一、感染的迹象。
最初,鳍的边缘出现轻微的不透明的外观。
然后膜一片片地脱落,暴露出鳍刺,鳍刺开始依次裂开。
当裂缝到达身体时,受侵害的鱼通常都会死亡。
二、感染详述。
引起烂鳍病的细菌可能经常出现,特别是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和鳗弧菌,它们只在恶劣的环境里侵害不处于良好的状态的鱼。
这些细菌能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如斑点、区域发炎和溃疡。
细菌传染引起的损伤使受侵害的鱼容易受到来自其他病原体如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侵害。
三、推荐的医治方法。
对于如此多的疾病,除非环境条件很满意,任何化学药物医治都不是完全有效的。
有几种以苯氧基乙醇、聚-氯-苯氧基乙醇或呋喃那斯为基础的专用处理剂,假如医治不被耽误的话,它们可能有效。
杀菌的化学药物如氯化苯甲烃胺新洁尔灭,也能使用。
对于冷水鱼类的医治,水温至少应该升高到16度。
历史官职对应今天哪些官职 权力最大的地方官是哪一个
许多国家都有或曾经有设置过总督职位。
清朝时,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尊称为“督宪”、“制台”、“制军”等,官阶为正二品。
但是,可通过兼兵部尚书衔最高配至从一品。
并且,与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务的巡抚不同,总督兼管数省的同时,在政务之外还兼掌着军务与经济。
其中,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和陕甘总督。
此外,明清也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专管某项政务的总督官职。
明、清两代都设立了“总督”一职,那么,它们有何不同呢?这里,我们先来普及一下“总督”职位的由来,以及设立的初衷。
据说,最早除罗马帝国外,这一职位在国内外都没有过,甚至,连英国开拓殖民地时也没用过。
而中国最早设立总督一职,是在明朝中期。
总督的权力很大,可以掌握地方大权,督办重要事务。
可以说,明、清两代虽然都设立了总督一职,但是,它们区别却很大。
明朝一开始设立的总督、巡抚,本身并非真正的地方长官。
明朝制度化的地方长官是三司,承宣布政使司,主要负责行政事宜;提举按察使司,主要负责司法事宜;都指挥使司,主要负责军事。
每个省都会设立三个衙门,并且,三个衙门都是平级的,互不隶属,直接向中央各部负责,这一点和宋朝很相似。
然而,“三司制度”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回归事情本质去看,还是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的中央集权化,最终,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的权力愈弱。
明朝一开始设立总督、巡抚,大概相当于宋朝官员的差遣。
因为宋朝极重视中央集权,导致在地方主政的官员,实际上,并非地方官,而是由中央派遣的。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宋朝官员,“知某州公事”,这里的“知”字是一个动词,实际上,这个官员在中央很有可能是某部里面的一个官,但是,现在朝廷差他去地方上任,管理一个地区的政务。
这类官员,他们的官职级别,类似于南北朝时期的某州军事。
据说,在魏晋南北朝时,中央常常派遣中央官到边境地区,都督数个州的军事,并且,以监督地方维持日常运营。
所以,总督、巡抚的设置,本质只是皇帝赋予中央一些大员,去地方上总揽军务、政务而便宜行事的名义。
在清朝,总督是地方的大官,掌握着地方的军权、行政权,属于重要的封疆大吏。
东三省的总督,因清朝在关外发家,所以,东三省总督是所有地方总督的“top1”,他的地位是最高的。
而直隶总督,因身靠北京,后来,又加入了北洋大臣的管辖,所以,也是很有分量的。
总之,清朝总督堪比最有分量的地方官。
而明朝却大不相同,它最早设立总督一职时,压根儿就没把它当做正式的官职去设立。
明朝的总督,都是从中央的尚书、侍郎里挑选出来的。
而设立总督的初衷,是为了让他们解决一些棘手问题。
在赋予他们足够的权力、权限之外,允许他们调配各路资源,尽量去平息地方事端。
但是,等到这些事处理结束后,他们则立即会被撤掉这一官职。
所以说,在明朝,总督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职位。
然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在明朝中期,为了抵御北方鞑靼设立的蓟辽总督,专门管理钱粮军务。
因为,北方一直不稳定,所以,这个职位一直存在,直至清朝时期才被废除。
当然,即便是这样,在明朝时期,总督依旧是一个很重要的官职。
尤其是,在中央工作时,总督身居高位,在地方工作时,他们掌握着重要的军权、财权、行政权,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并且,从明朝中期开始,一些地方总督,开始被设立为常规官职。
与明朝大不相同的是,清朝设立总督,是为了让中央更好的把握地方权力。
中央会委任地方官员担任总督一职,这些人多数是文臣,用于掣肘地方上的武将。
甚至,为了不让总督的势力过大,明朝把军队的实际力量基本抽走。
也就是说,军队只听朝廷的命令,而非总督的安排。
总督只负责掣肘高级武官,为了让自己安心,清朝皇帝也采用了明朝的经验,令巡抚、总督二者互相牵制,确保中央集权,避免地方势力过大。
同时,也给了总督一些自由调配权,允许他们在规定的空间内自由发挥。
因此,总督可以制约不同地方、不同省份,从而,更好的处理地方事务。
因明、清两代设立总督的目的不同,也导致了后来的一系列不同。
不过,两个朝代本身就不一样,所以,他们对官职设立有区别,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因为,总督这一职务的设立,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
如果说,地方需要一定空间,才能处理好地方事务,这也很好解释了,为什么清朝会继续沿用明朝时期的制度,继续设立总督一职了。
但是,因为两朝在外部环境、内部结构上有很大区别,所以,在设立总督一职时,经常会出现不同,这也实属正常之事。
最后,总督与巡抚哪个权利更大? 前文已经说过,清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的是“督抚制”。
当时,清政府将全国划分为23个省,每个省设一名巡抚,为主管一省民政的最高长官。
可以说,总督权力比巡抚大得多,但是,它与巡抚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总督和巡抚都是对上直接听命于皇帝的人。
这其中,不同的是总督可以管数省,侧重军事,巡抚只管一省,侧重民政。
当时全国设八大总督,分别为直隶、两江、闽浙、两湖、陕甘、四川、两广、云贵总督。
这就不难看出浙江事实上是归闽浙总督管的。
李沛诚所著《中国历代改革者》一书中专门介绍两江总督管辖的是:江苏、安徽、江西三省。
参考资料: 【《清史稿·职官志三》、《历代职官表》、《明会要·卷三四·职官六》、《中国历代改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