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茶园如何改造能高产 茶园应该如何管理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1-25 点击数:

【千问解读】

茶园低产后,必须搞好茶园管理,使茶园改造后长期保持稳产高产。

尤其是第一年的管理是成功转型的失败。

重点是间伐修剪、合理采摘、病虫害防治、中耕施肥。

具体方法,下面一起来了解。

间伐和修剪

整修后,茶树的枝干不像苗木那样整齐,枝桩上会有许多又细又粗的嫩枝,这会使茶棚封闭,容易发生病虫害。

为了生存,成簇的小枝相互竞争,影响骨干的生长和形成。

因此,有必要同时修剪新的枝条。

修剪时,应保持强枝和弱枝,保持高枝和低枝,保持20-30根新枝,并将低层生长的细枝和弱枝全部剪掉,使其通风、透明、营养集中。

春茶过后,茶树应该再修剪一次。

当年深秋,可以通过打顶采摘。

第二年春茶后,应在离地50厘米-60厘米的地方修剪。

在那之后,他们应该一年一年地修剪。

经过三年的栽培,茶树可以形成三层有效分枝。

第二年初春在离地30厘米左右修剪,第三年初春在离地50厘米-60厘米修剪。

整形和修剪的时间可根据新梢的生长情况而定。

合理采摘

改造后的前两年采茶与幼龄茶树相同,强调“先栽培,后采摘”,打顶轻采摘,少采摘,多保留。

人工整形采摘面的关键阶段是修剪繁茂的茶树长出健壮的枝条和旺盛的芽叶。

特别要注意采摘与保留的标准,实行摘顶与分段修剪相结合,控制冠面高度,使林冠水平发展。

当年新芽秋季可翻一次,次年春茶留2-3片,春茶后再略切。

以后要特别注意茶棚边枝的培育。

一般应留2-3片叶子,以利于雨篷表面的膨胀,达到造型。

第三年,逐步转变以采摘为主的手工采摘方式。

病虫害防治

老茶园普遍存在病虫害。

因此,改造后要及时控制。

树冠转化后,插条易感染病原菌,一般可采用常规药物控制,应尽快喷洒石硫混合物。

新梢出芽后,由于芽叶旺盛、嫩嫩,病虫害有足够的食物和寄生场所,常引起茶蚜、蛾、绿叶蝉等害虫的蔓延。

为保证新梢的正常生长,应注意害虫的发生规律,及时喷施。

栽培施肥

杂草丛生也是茶园老化低产的特点之一。

茶园改造后,林冠覆盖小,土壤裸露多,潜在的杂草种子、残留的草根和茎,得到更充分的阳光和土壤条件,就会发芽、繁殖和蔓延。

尤其是茶树根部附近的多年生杂草更容易滋生。

因此,改造后的茶园要像年轻的茶园一样精心管理。

犁地除草是必要的。

春夏两季分别进行浅耕,树冠内深耕3cm-5cm,行间深耕7cm-10cm。

深秋应进行一次深耕,树冠内深耕10厘米左右,行间深耕25厘米左右。

茶树植株再生后,需要大量的营养补充,更多的有机肥和磷肥作为基肥,还要适量追施氮肥。

改造后,在深秋和根系旺盛生长季节前,基肥与深耕结合施用一次,春夏追肥与浅耕结合施用一次。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

茶园要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多施肥料。

同时,要注意有机肥与无机肥的结合,改变重氮、少磷、少钾和微量元素的传统,合理增磷、增钾,实现平衡施肥。

茶树专用复合肥可广泛应用。

保证茶树有充足、全面的营养供给,促进茶树的复壮。

以上是低产茶园改造的管理要点,为有效保证茶园的高产优质,应注意这些事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低产茶园如何改造能高产 茶园应该如何管理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