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好色帝王的信息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7-23 点击数:
简介:1、中国史上最色癖帝皇:盘点十大好色皇帝2、中国古代哪些皇帝非常好色?3、历史上万历皇帝好色到什么程度?4、在中国历史上,最好色的皇帝是谁?中国史上最色癖帝皇:盘点十大好色皇帝 5、明武宗朱厚照 好色指数: 好色知名度: 中尺搭 明武宗正德帝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一位皇帝。

他天资聪颖,只要是和做皇帝无关的事儿,从斗鸡走狗、骑马射

【千问解读】

1、中国史上最色癖帝皇:盘点十大好色皇帝2、中国古代哪些皇帝非常好色?3、历史上万历皇帝好色到什么程度?4、在中国历史上,最好色的皇帝是谁?中国史上最色癖帝皇:盘点十大好色皇帝 5、明武宗朱厚照 好色指数:★★★★★ 好色知名度:★★★★☆  中尺搭 明武宗正德帝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一位皇帝。

他天资聪颖,只要是和做皇帝无关的事儿,从斗鸡走狗、骑马射猎到吹拉弹唱,甚至于梵文、阿拉伯文,都一学就会。

关于好色帝王的信息

人们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 明武宗是中国荒淫帝王的典型。

他是一个短命皇帝,一生腐化堕落,荒淫无耻。

他建造豹房,花天酒地,抢男霸女,整天泡在美女们的温柔乡中,醉生梦死。

明武宗过度追求声色之乐,重用太监刘瑾等八虎,致使朝纲混乱,百姓遭殃。

国力衰弱,宦官专权,在他在位期间表现得相当突出。

最后,荒唐好色的明武宗终因纵欲过度而死去。

据史书记载,朱厚照相貌奇伟,面质如玉,容光焕发,年少时便已举止异常,大有帝王风度。

虽然这些都是官修史书中的套话,但是朱厚照深受明孝宗宠爱,自幼娇生惯养却是事实。

武宗结婚很早,但从不曾生育子女,这成了他的一大遗憾。

为了弥补这种缺憾,从正德四年十一月开始,武宗大收义子,在一生中共收纳了一百余异姓人作为义子。

正德七年九月,他一次性收纳义子一百二十七名,并下诏将他们全部改为朱姓。

此外,武宗还极为好色。

延绥总兵官马昂有一个妹妹歌唱得很好,而且还擅长骑射,嫁给了一个中级军官毕春。

不久,马氏身怀六甲。

宠佞江彬见马氏容貌秀丽端庄,又深知武宗风流好色,便设法将马氏引见给武宗。

武宗一见倾心,强行将马氏夺为己有,对其宠有加。

她的兄长马昂不仅官复原职,而且还升了级。

此后,武宗多次前往马昂家饮酒作乐,一次,武宗喝得大醉,命马昂卖拿叫他的爱妾前来陪酒。

马昂心中不愿,于是拒绝了武宗的请求。

武宗大怒,拂袖离去。

关于好色帝王的信息

事后,马昂恐惧万分,只好勾结太监张忠将素有艳名的爱妾杜氏送给了武宗。

武宗随即大喜,提升马昂的两个弟弟。

马昂大喜,随即又送四名美女向皇帝谢恩,但聪明反被聪明误,他的敬献使自己的靠山妹妹马氏被武宗渐渐冷落。

后来,武宗觉得宫中无聊乏味,于是在宦官的建议下建起新宅,这就是所谓的豹房。

从此,豹房成为他寝食、淫乐的处所,甚至成为当时的统治中枢。

正德九年(公困和元1514年)正月,乾清宫遭遇一场大火,化为灰烬,大臣劝武宗修复乾清宫,武宗不理,干脆居住到了豹房之中。

因此,对国家大事总是敷衍了事。

明朝三大节日元旦、冬至、万寿圣节,要在奉天殿里举行朝贺,但武宗经常很晚才去,有时甚至到了深夜才出现在节庆典礼上。

而且每日早朝也被武帝改为一月视朝三五日甚至一月视朝一次。

中国古代哪些皇帝非常好色?南北朝时期的齐国的皇帝萧宝卷,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昏庸荒淫的皇帝之一。

南北朝时期宋前废帝刘子业,非常好色,将其亲姑母宁朔将军何迈之妻新蔡公主刘英媚封为夫人,纳入后宫。

刘子业还别出心裁,把各王凳丛王妃、公主集中起来,强令左右枣空樱侍从奸污她们。

他亏做还下令宫女均赤身裸体与他在宫中奔跑嬉戏,有不从者,即行杀死。

山阴公主刘楚玉觉得皇帝有这么多嫔妃,而自己只有一个丈夫,非常不公,就要求皇帝弟弟刘子业赏赐自己男妃(面首),让自己恣意玩乐,当他们的丑事被丈夫知道后竟把丈夫毒死!刘子业还与自己的亲姐姐山阴公主有染,并为了省历史上万历皇帝好色到什么程度?就皇帝来说,他富有四海,拥有着自己领土内进行使用物质的权力,所以就俗套的来形容皇帝,他就是一个想要什么都会拥有的人。

也正是因为有这方面的权力,才会使得很多人都会纷纷的羡慕皇帝。

而在历史的诸多皇帝中,有人爱财,有人爱做木匠,但更多的皇帝喜爱的是女人的美色。

今天我们就聊一聊万历皇帝,来看看他的好色是怎么炼成的。

张首辅的压抑万历在童年的时候,一直被自己的老师张居正所管教,而这位老师所采用的便是儒家那一套极为正规的教育方式,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方式,才导致了这位皇帝从童年到少年的时候,都一直忍受和克制的着自己的欲望。

在万历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太岳对于他的教导极为严厉,甚至好槐是不把他当做未来的皇帝那样,如果他有了一些出格的事情,这位皇帝的老师,便会露出一脸严肃的表情去惩罚他。

而在老师处罚完了后,可能还是不够的,他还会遭到自己母亲的训斥。

所以说,在他的童年和青年的时期,是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欲望的,就算是和太监们一起取乐和玩耍,都会被老师和母亲说,可如果自己和宫女们混在一起,更会受到老师和母亲的指责,也正是这样,这个皇帝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一直生活在一种来自于老师和母亲的压抑和约束中,久久不能自拔。

关于好色帝王的信息

但是万历的所拥有的忍耐都是装出来的,他的内心是想要放飞自我的,但是因为从小便害怕老师和母亲,所以在他们在世的时候,便久久的没有将他好色的一面表现出来。

直到自己的老师的离世,母棚滑亲的不管事,才导致了后来的万历像是一个脱了缰的野马去自由的飞翔了。

所以我会认为,万历在后期的好色,是因为老师和母亲长时间的压抑和抑制所导致的。

也正是这样的抑制,才会造成他们没有能力再管皇帝的时候,会让他的欲望不断的反扑和上涨。

这其实是一种心理学层面的东西,但在我们的俗话中也有记载,那就是物极必反,如果当时的张居正在教育小皇帝的时候,采用的是适当原则,可能就不会造成万历会在他去世后,变得越来越释放天性,变得越来越一发不可收拾。

万历是如何好色的根据历史的记载,这位皇帝是相当的好色,在自己已经有了妻子的情况下,又根据自己的一意孤行,为自己链袜腊的后宫添置了不少的美人和妃嫔,在这些妃嫔和贵妃中,各个都是一等一的大美人,各个都是很多人远观而不可亵玩的佳人。

甚至有人传言,这位皇帝在最过分的时候,曾将在一天内娶过九个老婆,并且在这一天中和这九个不同的老婆分别同房一次,这已经不能用精力旺盛来形容他,而是应该用好色成瘾去形容了。

我们可已从皇帝后来身体的虚弱程度,找到他纵欲的答案。

据说,皇帝在后来的时候,因为娶得美女和临幸的美女较多,逐渐形成了身体虚弱的情况,所以皇帝身体的虚弱,便是他不断纵欲和好色的证据。

综上所述,万历皇帝无疑是好色的一位,但大家要知道,一个男人对于美色的追求是一件正常的事情,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所拥有的权力较大,自然而然的便能够将自己心底的欲望最大化,而又因为这位皇帝的欲望,早年被老师和母亲不断的压制,所以在后来才会出现一种欲望大爆发的情况,这也就是他为什么好色的原因了,一是天性,二是释放压力。

在中国历史上,最好色的皇帝是谁?我认为在中国历史上最好色的皇帝有两位,甚至有可能更多,但可惜我只知道这个两位皇帝而已。

一位是点点大名的妲己的大王商王帝辛,还有一名是来自大家熟知的典故,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我觉得这两个是中国历史上好色皇帝的典型代表人物,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请看分析:商王帝辛好色的理由:根据我从小看到的电视剧介绍,妲己在没有进宫前原本是有一个未婚夫的,但是因为商王欣赏他的美貌,就强行将人带进了皇宫,并且商王的后宫佳丽是十分庞大的。

并且历史上介绍商王帝辛不仅是喜欢美女,还很喜欢喝酒,因此在成语典故里有一个词是专门为商王帝辛设的,那就是酒池肉林,上面介绍了商王把酒放在浴池中,邀请美人来酒池中嬉戏的场景。

不仅如此大家都知道商王是历史有名的暴君、昏君;爱美人多过爱江山,在江山社稷上少有建树。

因此我认为商王帝辛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好色皇帝。

周幽王的好色理由:想必大家还知道一个典册前故,有名的烽火戏诸侯成语。

在这个典故中记录了周幽王为了博取美人的笑脸,点燃了烽火引枝汪来诸位诸侯王,而美人因为看到诸侯王们都傻乎乎的赶来时,就不自觉的笑了,因此周幽王认为点燃烽火可以博得美人笑,之后有点燃了好几次,完全不顾这是危机时刻才可以州搭清点燃的事情。

最后犬戎攻打镐京的时候,在此点燃烽火诸侯王都认为是周幽王在博美人笑,最后死了,他的儿子继位。

因此我认为周幽王和商王帝辛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好色的皇帝,他们都是因此而丧命的。

清朝帝王一年四季穿不同的衣服,样式也很多

在过去的中国,穿什么样的衣服,都非常的有讲究。

除了一年四季有不同的衣服,不同时候,不同场合,穿的也都是不同衣服。

也因为皇帝身份的特殊。

所以,皇帝穿的衣服,服饰、颜色、花纹,都跟一般人有很大的区别。

图为乾隆大阅甲胄,据考证,这可能宫廷画家朗世宁中《乾隆戎装大阅图》中的乾隆服装。

在,皇帝都有习武的风气。

皇子在年幼的时候,除了要学习文化,还要联系武术。

既是为了健身,也是为了提醒他们,不要忘本。

这是康熙皇帝穿的外套,也被称为“袍”。

古代从皇帝,官员,再到民间百姓,都会穿这样的衣服。

比较有区别的地方在于,皇帝的“袍”,往往会绣龙,也就是龙袍。

一般来说,龙袍都是皇帝的专属。

只有少数情况下。

如的时候,就曾经让画师给画了一幅有龙袍的画像。

不过,那时候,常遇春已经去世了。

龙袍在过去,基本都是黄色为主。

上面绣的龙纹,一般是九条。

预示着的含义。

当然,也有绣十二条金龙的。

也有那种不是黄色的龙袍,那种龙袍,基本是由郡王以上的宗室穿着。

至于大臣,则赏赐去掉了一个爪子的蟒袍。

这是平时穿的常服。

所谓常服,也就是皇帝平时日常穿着的衣服。

要求不需要那么多,只要能体现皇帝礼仪、威严的就足够了。

图为光绪皇帝穿过的吉服。

所谓吉服,就是平时祭祀时候特定穿的衣服。

在过去的中国,非常讲究礼仪。

尤其是皇帝,不同时候穿什么衣服,都需要按照礼仪规定 图中溥仪身上穿的,就是清朝皇帝的吉服 这是清朝皇帝穿的端罩。

所谓端罩,一般都是在冬天的时候,套在吉服、朝袍外面,御寒用的。

不过,这种端罩,不是一般人能穿的,至少是高级官员,才有资格穿戴。

而且,不同级别的官员,穿的端罩都不同。

随机文章鬼不敢欺负的五种人,连鬼都怕的五种人/鬼都避而远之亚马逊旗下蓝色起源发射火箭回收成功,私人公司推动太空旅游外道魔像到底在不在月球,最初封印在月球被长门和斑召唤到地球宇宙到底有没有尽头,如果有那么宇宙之外会是什么海王星是谁发现的,勒威耶用数学计算出位置/伽勒发现海王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工业革命是如何从英国传播到世界的是怎么回事?有关于革命的评价及影响有哪些

扩大 19世纪期间,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传播到欧洲大陆甚至世界的非欧洲部分。

起初,在传播方面存在着各种障碍。

英国有条法律禁止出口机械,欧洲大陆的形势也无助于工业化,这尤其是因为行会的力量以及与和战争相联系的动乱。

但是,战争于1815年结束,英国的那条法律也于1825年被废除。

很快,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开始的铺设铁路热影响到欧洲大陆。

此外,在这个时候,英国实业家正在积累剩余资本和寻找向大陆投资的机会。

到1830年,仅仅法国就雇用了15000至20000英国工人来操纵新机器。

一旦工业革命开始传播,某些因素就决定了传播的方式。

自然资源、尤其是钢铁的充分供应和不受行会限制或封建义务妨碍的、自由的流动劳动人口,是非常重要的。

比利时满足了这两方面的要求,因此,成为欧洲大陆上第一个有待工业化的国家。

这一过程在1830年以前开始,进行得非常迅速,到1870年,大多数比利时人已居住在城市,直接依靠工业或贸易过活。

早在1830年,比利时每年就生产600万吨煤,而到1913年,这数字已上升到2300万吨。

不过,工业的其他部门也发展得非常迅速,所以,从1840年起,比利时必须从英国进口煤。

继比利时之后的是法国,不过,由于若干原因,其发展速度要快得多。

法国的煤、铁资源的所在地相隔一定的距离,而且,1871年,法国战败后,铁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割让给德国,进一步削弱了法国的地位。

法国工业传统上专门生产极不适合机械化和大量生产的奢侈品。

此外,劳动力供应受到限制,因为行会力量很强大,农民们又不愿意离开土地,尤其是在革命期间分配土地之后。

不过,工业化确逐渐影响了法国,特别是在法国北部——在阿尔萨斯-洛林以及里尔、鲁昂和巴黎的周围地区。

蒸汽机的数量从1815年的15台增加到1830年的1625台、1871年的26146台和1910年的82238台。

1870年以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最为迅速;1870年时,法国制成品的价值为20亿法郎,而到1897年时,已增长到150亿法郎。

然而,事实仍旧是,到1914年,法国并未象比利时、英国或德国那样彻底工业化。

德国的工业化方式截然不同于法国。

由于政治上不统一、交通工具不良、行会强大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

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

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

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促成了这一惊人的进步。

同时,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获得,使德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增加了宝贵的铁储备物。

德国还占有这样的优势:一开始就拥有比英国较陈旧的设备更有效的新式机械。

而且,德国政府还通过建立运河网和铁路网、必要时提供关税保护和津贴以及制定能培养出一连串驯练有素的科学家和技师的有效的教育制度,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这些因素使德国到1914年时能在钢铁、化学和电力工业方面超过欧洲其他所有的国家,能在采煤和纺织工业方面跟随英国之后。

1914年,德国工业中的工人人数上升为总劳动力的五分之二,而农业中的劳动者人数则下降为总劳动力的三分之一。

到1914年时,欧洲其他几个国家也已发展了巨大的工业,其中最重要的国家是俄罗斯帝国、和意大利。

在海外国家中,美国已以非凡的速度前进,而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尤其是美国,凭借前面提到的独特的有利条件,到20世纪初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例如,在钢铁生产方面,1910年时,美国生产26512000公吨钢,而其最势均力敌的竞争者德国则生产13698000公吨钢;在煤的生产方面,美国的产量61700万公吨,而居于第二位的大不列颠的产量则为29200万公吨。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到1914年,工业革命已从它在不列颠群岛的最早的中心地大大地向外传播。

实际上,这一传播已达到如此巨大的规模,以致英国这时不仅面临可怕的竞争,而且已为另外两个国家——德国和美国所超过。

评价 在较早阶段的工业革命中,人们被迫适应新的生活情况,人们从农庄搬到城市,全家大半生都在工厂工作。

于是发生了许多新的关于卫生,福利及老年照料的问题,有时是未获解决的问题。

许多人住在城市人口密集之地,引起清洁,住房,警察及犯罪等问题。

工业化及其随同的变化增高了世界多数人们的生活标准。

较之过去,有更多的货物可以供用,成本也较低廉。

但是,增加对货物的需求,就意味着原料的消耗和环境的沾污。

由于大量生产技术更加强的采用,世界若干地区的文化特征在食物,衣着,住房,,及生活方式上,就趋于标准化。

工业化也改变了政府。

许多国家行使帝国主义以支配各种原料和市场,俾能支持工业的发展。

工业工人(无产阶级)学会了组织与谈判的技术。

因此,民主的过程加速,因为工人要求对于社会的管理,有更多的发言权。

影响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2、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3、工业革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4、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

比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5、工业革命同时引起社会结构的改变。

6、从根本上说,后来出现的的国际运动正是工业革命的间接产物。

7、生产力飞跃 8、出现了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

工业革命对社会思想的影响 1、工业革命使人感觉“人定胜天”,各种物质对人思想的冲击很大; 2、工业革命的大工业物质化,社会矛盾对立,导致了思主义的产生; 3、物质的大量富余和人民的相对贫困,使社会矛盾加剧,革命思潮汹涌,英国等国通过改革实行“民主”,使近代国家体制真正产生; 4、确立了的社会价值观 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1、工业化国家的民众日益分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2、资本家日益拥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在与贵族的对抗中取得优势; 3、人类从此产生了大量的工业聚集,而影响了人类之间的关系。

对欧洲关系的影响 英国因为工业革命更加强大,法国因为工业革命也在欧洲保持地位,普鲁士更加强盛,奥地利、俄罗斯、西班牙则日益衰落。

对环境的影响 1、在工业革命之后,世界上的煤炭总量飞速下降;以及石油,天然气(沼气)等同上 2、工业发展使二氧化碳,氟利昂,一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

3、增加生产用地,使大量动物濒临或已经灭绝,生物链遭到破坏。

恶性循环。

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使产品价值与劳动价值的比大幅增加 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并使劳动日益单一化 ③引起了手工工场工业向工厂工业的转变 ④开创了制造大机器的时代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各国的统治基础; ②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③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的旧制度、旧思想; ④西方殖民掠夺加强,殖民地人民更加贫困,艰难,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⑤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⑥标志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对西方社会结构的影响 1、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2、自由主义取代了重商主义; 3、标志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4、促进近代城市的兴起,城市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增长,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改变; 5、中英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工业社会时代的平民更加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

对中国的影响 欧美国家的科技革命客观上也帮助了当时的中国,中国近现代工业化从引进欧美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始发展,这就是,经历了、盛宣怀时代的江南制造业,广东、福建的经济特区时代,开始从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湾向中西部发展。

经济增长的实质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化,体现在科学家、企业家与金融家的社会活力。

瞄准新科技革命,及时抓住从技术创意到产品市场化的整个经济链条,带来的是经济从根基上崛起的机遇。

后期影响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在南北美洲。

1763年以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的非洲。

不过,在南北美洲,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

它们利用美洲的人口比较稀少,真正地使北美洲和南美洲欧化了。

这一点在亚洲和非洲是办不到的,因为那里土著居民为数太多,而且已有高度的发展。

但是,在南北美洲地区和大洋洲地区,尤其是在澳大利亚,欧洲人从各个方面——种族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方面—— 整个地移植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是造成这一欧化的主要原因。

我们已经看到,生产率的增长和医学的进步导致19世纪欧洲人口的急剧增加。

由此引起的人口压力是通过海外迁移找到出路。

铁路和汽船有效地把大批大批的人运过海洋和大陆,而种族迫害进一步促进了迁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5年中,150万犹太人从欧洲东部的俄国逃往北美大陆,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主要例子。

这种种因素相结合,导致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迁移。

每过去10年,人口迁移的潮流便有巨大的增长。

19世纪20年代中,总共才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中,有大约260万人离开欧洲,而在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高达900万,也就是每年有近一百万移民。

1885年以前,大部分移民来自北欧和西欧;那时以后,多数移民来自南欧、东欧和东南欧。

一般说来,英国移民前往的自治领和美国;意大利人前往美国和拉丁美洲地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前往拉丁美洲;德国人前往美国,其中还有小部分人前往阿根廷和巴西。

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这种极其巨大的迁移的意义在于:除很大一部分人涌入亚洲俄国地区和一小部分人慢慢流入南非外,迁移的目标是完全对着美洲和大洋洲的。

结果,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在种族方面几乎完全欧化。

虽然南美洲的印第安人设法活下去,但幸存下来的只是少数。

换句话说,1763年之前这一时期中的殖民地分枝,在19世纪期间已成为与旧欧洲相并排的若干新欧洲。

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不但在种族上,而且在经济上被欧化。

1763年以前,这些大陆上的欧洲殖民地主要限制在沿海一带。

但在后一世纪中,大陆的内地被横越。

工业革命通过提供必需的机械和技术,使由陆路侵入成为可能。

如果没有从海岸导向内地的道路、没有连接河道的运河、没有横跨大陆的铁路和电报、没有往返于大河和沿海航道上的汽船、没有能割除大草原草皮的农业机械、没有征服诸土著民族的连发枪,荒野原是不可能被征服的。

这些征服大陆的广阔区域用的机械装置对拉丁美洲人和澳大利亚人来说,如同对于美洲边疆居民一样,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有个阿根廷人曾在1878年撰文评论道:“印第安野蛮人的军事力量被完全摧毁,因为雷明顿已使他们认识到,一支军队能越过整个南美大草原,使地面上盖满敢于反对它的人们的尸体。

” 新大陆在殖民和经济方面的发展,也自然地导致欧洲文化的移植。

诚然,文化在移植过程中发生变化。

文化不仅被采纳,也被改变。

如今,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与大不列颠并不完全相同,拉丁美洲也不是伊比利亚半岛的一个精确的复制品。

然而,事实依旧是,语言基本上是相同的,虽然美国俚语使英国人着迷、陈旧的法属加拿大方言使法国人好奇。

宗教也是同样的,尽管存在着营火复兴会和摩门教信徒。

文学、学校、报纸、政体——所有这一切都有着可以追溯到荚国、西班牙、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根源。

当然,在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也存在着某些并非起源于欧洲的文化。

美洲的黑人保留了有着其非洲背景的某种残余物。

幸存的诸土著民族,尤其是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促成了一种混合文化人们也不应忘记荒原的影响;它给欧洲移民及其风俗留下了难以去除的印记。

所有这种种力量说明了为什么纽约、墨尔本和多论多迥然不同于伦敦,为什么布宜诺斯艾利斯、巴西利亚和墨西哥城迥然不同于马德里。

不过,从全球观点看,相似之处显得多于不同之处。

阿拉伯诸民族在从它们地处中东的家乡向西扩张期间,曾越过北非扩张到大西洋岸。

今天,摩洛哥的文化不同于阿拉伯半岛的文化之处,远远多于美国文化不同于英国文化之处或者巴西文化不同于葡萄牙文化之处。

然而,摩洛哥现被看作是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而且无疑地,它自己也这样认为。

在同样意义上,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如今是欧洲世界的一部分。

新帝国主义征服新帝国工业革命不仅是美洲和澳大利亚被欧化的主要原因,也是欧洲庞大的殖民地结构在亚洲和非洲得以建立的主要原因。

这种帝国的营建在1763年出现巨大的殖民拓居地之后的数十年间稳步地进行着。

确实,19世纪初叶,在英、法两国的某些集团中存在着不少反帝国主义的情绪。

自由贸易的拥护者认为殖民地仅具有极小的经济价值,而英国与13个殖民地打交道的经历似乎也为他们的意见提供了证据。

然而,事实依旧是,英、法两国在那数十年间继续获得属地。

例如,英国于1815年获得开普殖民地和锡兰,于1840年获得新西兰,于1842年获得香港,于1843年获得纳塔尔。

同样,法国在1830至1847年间征服阿尔及利亚,在1858至1867年间远征印度支那,此外,1862年时,还试图在墨西哥得到一块立足地,没有成功。

不过,这些获得物与1870年以后营建帝国的巨大浪潮相比,是微不足道的;1870年以后,“新帝国主义”使地球的很大一部分表面成为欧洲少数强国的附属物。

殖民地可以作为数量日渐增多的制成品的市场;从获取殖民地的不断增长的欲望中,可以看出新帝国主义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密切联系。

19世纪期间开始工业化的几个欧洲国家和海外国家很快就在互相争夺市场,并在这过程中,提高各自的关税,以抵制别国的产品。

不久,有人主张,每个工业化国家都应当拥有能够为其制造商提供“不受外国竞争影响的市场”的殖民地。

1898年,美国共和党参议员艾伯特·贝弗里奇就这种看法向波士顿的一群商人作了颇有代表性的说明: 美国的工厂正在制造比美国人民所能利用的更多的东西;美国的土地正在生产比美国人民所能消费的更多的东西。

命运已经为我们制订了我们的政策;世界的贸易应该而且必须是属于我们的。

因此,我们将如同母国(英国)所告诉我们的那样,去得到世界的贸易。

我们将在全世界建立贸易站作为美国产品的分配点。

我们将派我们的商船队驶过诲洋。

我们将建立起一支真正伟大的海军。

自治的、挂起我们的旗帜并与我们通商的巨大的殖民地将在我们的贸易站周围成长。

工业革命还产生了剩余资本,剩余资本又致使各强国寻找殖民地作为其投资的去处。

资本在国内积累得愈多,利润降得愈低,对国外更有利可图的投资市场的需要也就愈大。

实际上,各强国,尤其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对外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

例如英国,到1914年,已在国外投资了40亿英镑,等于其国民财富总数的四分之一。

那时,法国也已在国外投资了450亿法郎,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六分之一。

德国虽然是后起者,一直将其大部分资本用于国内工业发展,但也在海外投资了220亿至250亿马克,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十五分之一。

因而,到1914年,欧洲已成为世界的银行家。

在19世纪上半世纪,这些海外投资的大部分是在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在白人的世界。

但是,在19世纪下半世纪,这些海外投资多半是在亚洲和非洲的非白人的、相对不稳固的国家。

提供资本的个私人小储蓄者和一些大的金融组织自然为其资本的安全而忧虑。

他们宁愿在其投资所在的地区出现“文明的”行政管理,而且这种管理最好是由他们各自的政府来进行。

如此,投入剩余资本的需要促进了新帝国主义。

新帝国主义的源起并不完全是经济性的;它也并不仅仅与工业革命有关。

当时,还有其他种种因素在起作用。

一个因素是,希望得到象在马耳他和新加坡那样的海军战略基地以加强国家安全。

另一因素是,需要获得另外的人力来源,就如法国人在北非所做的那样。

再一因素是传教士的影响,他们在19世纪中特别活跃。

这些传教士一直试图使土著皈依,他们有时受到土著的虐待,甚至被杀死。

虽然传教士本身为了自己的事业起见,也许乐于容忍这样的危险,以为是可接受的,但是,舆论时常要求反击。

因此,政府知道,可利用这类事件作为进行军事干涉的借口。

最后,社会达尔文主义及其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的学说的流行,自然导致种族优势的观念和白人有“责任”统治世界上诸“劣等的”有色民族的观念。

杰出的帝国创立者塞西尔·罗得斯在这一问题上是十分坦率的。

这些经济的、政治的和思想——心理上的因素的最后结果,是导致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土地攫取,这种土地攫取甚至是的征服无法与之相比的。

在1871至1900年的30年间,英国使其帝国的土地增加425万平方英里、人口增加6600万,法国使其土地增加350万平方英里、人口增加2600万,俄国在亚洲增加了500万平方英里土地和650万人口,德国增加了50万平方英里土地和1300万人口。

甚至小小的比利时也设法获得了90万平方英里土地和850万居民。

这些征服地加上原有的殖民地,产生一种奇怪的、前所未有的形势:世界的一小部分地区统治了其余地区。

工业化的欧洲强国不仅完全地拥有这些巨大的殖民地。

而且还控制了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被实际共容的、经济和军事上软弱的地区。

晚清时期的中国、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神权大帝国——奥斯曼帝国和亚洲伊朗高原上的波斯就是例证;它们名义上都是独立国家,但实际上,却经常遭到掠夺、蒙受耻辱、受到资本主义强国以直接和间接的种种方式进行的控制。

拉丁美洲也是各强国的经济附属物,只是在这一地区,欧洲的军事行动因门罗主义而遭受挫折。

不过,门罗主义并不妨碍美国海军陆战队为“恢复法律和秩序”而一再进行的武装干涉。

俄罗斯帝国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欧的经济控制,但与此同时,沙皇政权的军事力量是很强大的,足以阻止外来的经济影响扩展到其他领域。

因此,我们看到,欧洲的控制不仅扩展到其辽阔的帝国,也伸展到同样广阔的附属地区。

事实上,投入附属国的欧洲资本比投入殖民地的更多。

这些投资通过各种手段和政治、经济压力——如:训练当地军队的军事代表团、监督并通常控制当地财政的金融代表团、给居住这些地区或在这些地区经商的欧洲人以专门特权的治外法权以及与治外法权有关的种种安排 ——而得到保护。

如果必要的话,还始终有美洲的海军陆战队或东半球的炮舰作为最后的一种手段。

有关诸强国与各种殖民地和附属地之间的关系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几章中加以考察。

这里的目的仅在于描述这些关系的一般格局。

这一格局清楚地表明,到1914年,地球的大部分表面和世界上的大部分人口已受到欧洲少数国家以及俄国和美国的直接或间接的支配。

这一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今天,在别世纪中叶,世界上的大部分混乱就是对这种欧洲霸权的不可避免的反应。

新帝国主义的影响为什么欧洲在19世纪后期的大扩张应被称为新帝国主义呢?帝国主义毕竟不是什么新的东西。

如果将帝国主义定义为是“一个国家、国族或民族对其他类似的集团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政治或经济的统治或控制”,那么,帝国主义就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

无疑,罗马人是帝国主义的,因为他们征服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和近东,并统治那些地区达数世纪之久。

而且,在罗马人之前和之后,世界各地还有许多别的帝国为各种民族所征服。

然而,“新帝国主义”一词是颇有道理的,因为这种19世纪后期的欧洲扩张就它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

虽然罗马通过掠夺、通过收集主要以粮食为形式的贡物,简单、直接地剥削其殖民地,但是,它的剥削并不特别地影响殖民地的经济生活和结构。

殖民地继续以与过去相同的方式生产几乎同样的粮食和手工艺品。

将这种帝国主义与后来侵扰并改造整块整块大陆的那种帝国主义相比,就象将一把铲子与一台蒸汽挖掘机相比。

传统的帝国主义包含剥削,但不包含根本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

贡物仅仅归于某一统治集团而不归于另一统治集团。

相形之下,新帝国主义迫使被征服国家发生彻底的变他这与其说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政策,不如说是西欧的生气勃勃的工业主义对非洲和亚洲的静止的、自给自足的农业政权的不可避免的影响。

换句话说,欧洲的工业资本主义太复杂、太扩张主义了,不能说是与殖民地的一种简单的贡物关系。

开始时,欧洲征服者肯定毫不迟疑地进行掠夺和征收贡物。

英国人在印度就曾这样做过,就象西班牙人早先在墨西哥和秘鲁所做的那样。

但是,经过这一最初的阶段之后,欧洲的生气勃勃的经济开始以各种方式包围和改变殖民地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如我们已知道的那样,工业化的欧洲需要为它的剩余资本和制造品获得原料来源和市场。

例如,英国曾用船把大量纺织品和资本运到印度,资本主要是用于铺筑铁路。

到1890年,印度已铺筑了约17000英里铁路,大致与英国的铁路网相等。

但是,从1890至1911年,印度的铁路网大约增加一倍,达33000英里,而在这同一时期中,英国的铁路仅增加了300英里多一点。

应该指出,铁路和其他大项目如灌溉工程和港口设施是用英国资本换来的。

换句话说,印度并不是必须待到它积聚起足够的资本时才发展其经济和增加其出口商品。

因而,在这早期阶段,印度的经济发展因与英国的联系而得到促进。

但是,重要的一点是,印度的经济不仅受到促进,也得到重建,并在后一阶段中归于无效。

英国的纺织品非常便宜,这时能通过铁路网而分配到全国,从而,象在早一个世纪时使英国工匠破产那样,无情地使土著工匠破产。

不过,这两种形势之间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不同之处。

英国工匠到城市中般地发展起来的工厂里去做工,印度工匠却由于他们的城市里没有出现工厂而无处可去。

英国人自然并不希望在印度建立一个相竞争的工业结构。

这是一种自然的、可理解的安排,但是,它深深地影响了印度人民。

他们以往历来是通过农业和手工业谋生。

而这时,工匠须削价与竞争者抢生意,没有可替换的生活来源。

农民也不能不受到影响,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开始卷入为英国工厂生产黄麻和其他商品的过程中。

这意味着他们不再仅仅供养他们自己和附近城镇的人们。

这时,他们已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受世界经济的波动和危机的支配。

欧洲还通过传入医学科学和种种卫生措施而从根本上影响了印度,因为医学和卫生措施导致人口急剧增低这种情况早先在欧洲也发生过,但是,欧洲有数百万人进入城市或去了海外,而印度人却做不到这些。

因此,最后结果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受阻。

这就是新帝国主义对殖民和附属地的影响的性质。

印度已用作这种影响的一个例证,但是,在其他地区,一般格局是相同的,只是自然地带有一些地方的变化。

这一格局应当记住,因为它说明了为什么今日的世界被划分成发达世界和不发达世界,为什么这两个世界的生活水平有着如此惊人的差异,为什么不发达世界的人民在获得政治独立之后,其首要目标是成为发达世界——尽可能迅速地达到西方的经济水平。

对新帝国主义的回顾不应该得出结论,说新帝国主义对于世界,甚至对于诸从属殖民地民族,是十足的灾难。

按照历史的观点,新帝国主义无疑将被看作是世界的一大进步,正如工业革命是欧洲人的一大进步一样。

实际上,新帝国主义的历史作用在于将工业革命推进到其逻辑上必然的结局——使工业国家即工业资本主义能以世界性的规模起作用。

这导致了对世界物力人力资源的远为广泛、协调和有效的利用。

无疑,当欧洲的资本和技术与不发达地区的原料和劳动力相结合、首次导致一个完整的世界经济时,世界生产率无法估量地提高了。

事实上,世界工业生产在1860至1890年间增加了三倍,在1860至1913年间增加了七倍。

世界贸易的价值从1851年的64100万英镑上升到1880年的302400万英镑、1900年的404500万英镑和1913年的784000万英镑。

对于蛋糕的体积增大所带来的好处,人们没有不同的意见。

更确切地说,争论集中在蛋糕该如何切开的问题上。

诸殖民地民族已感觉到,过去,他们所得到的少于他们应得的份额。

他们所得到的总的量已明显增加,要不然,他们的日渐上升的人口就无法得到供养。

例如,有位英国经济学家指出,1949年,在矿物丰富的北罗得西亚从事开矿的欧洲公司将他们的产品总共卖得8670万英镑。

这笔钱中,他们花费在北罗得西亚的仅为1250万英镑;这意味着,有三分之二的钱给转移到国外。

而且,花费在北罗得西亚的1250万英镑中,有410万英镑是支付给在那里生活、工作的欧洲人。

3670万英镑中,只有200万英镑是给了在矿井里干活的非洲人。

然而,这些工人平均一年得到41英镑,而殖民地每个成年非洲人的平均收入是一年27英镑。

显然,在西方工人对工业资本主义的反应与殖民地民族对新帝国主义的反应之间,有着一个相似之处。

两者都对自己的命运不满,而且,两者都支持旨在引起根本变革的运动。

但是,又有一个基本差别:诸殖民地民族并不反对自己民族的,而宁可说,反对外国统治者。

因此,至少在最初阶段,它们的反对运动并不是,而是西方的一系列政治学说——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尤其是。

工业革命,不同于科技革命,可以指: 以蒸汽机的改良为标志,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第三次技术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

随机文章地球灭亡后人类去哪,美国NASA发现宜居星球成为人类退路垃圾人定律是什么意思,逮到个人就大肆倾倒负面垃圾(拳脚相向)龙卷风风眼有人进去吗,龙卷风中心有没有风/没有风但是气压非常大十大超人系果实排名,霸主震震果实竟然不是第一气象卫星实质上是什么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可1秒拍500张闪电图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关于好色帝王的信息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