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儿童的成语

【千问解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形容儿童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
形容儿童的成语 篇1
1、黄口孺子:黄口:儿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2、五尺微童:五尺:古代尺短,所以以五尺指儿童的身高。
泛指儿童。
3、扶老携幼:携:拉着,带领。
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4、冰雪聪明:形容人很纯洁聪明。
比喻人聪颖,聪明非凡。
5、过目不忘:形容记忆力很强,看过后不易忘记。
6、骄儿騃女:指天真幼稚的儿童。
骄,通“娇”。
7、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特强。
8、希望之星:形容小孩是未来的希望。
9、乳声乳气:形容说话声音象小孩子那样尖细。
10、欢蹦乱跳:形容青少年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11、闻一知十:形容人禀赋聪敏,领悟力、类推力强。
12、五尺之童:指尚未成年的儿童。
古尺短,故称。
13、惹人喜爱:比如很可爱,或者容易吸引别人招惹人疼爱讨人喜欢。
14、尊老爱幼:尊敬老人,爱护儿童。
15、童心未泯:泯:泯灭。
年岁虽大但仍有天真之心。
形容成年人还有着孩子的天真。
16、粉妆玉琢:白装饰的,白玉雕成的。
形容女子妆饰的漂亮或小孩长得白净。
也用来形容雪景。
17、活蹦乱跳:小孩爱动,充满青春活力。
18、携幼扶老: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同“扶老携幼”。
19、伶牙俐齿:伶、俐:聪明,灵活。
形容人机灵,很会说话。
20、三灾六难:比喻小孩生来多病。
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同“三灾八难”。
21、古灵精怪:指人聪明、调皮、惹人喜爱。
22、童叟无欺:童:未成年的孩子;叟:年老的男人;欺:蒙骗。
既不欺骗小孩也不欺骗老人。
指买卖公平。
23、出类拔群:形容才能特出,超越众人。
24、三灾八难:比喻小孩生来多病。
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25、肥头胖耳: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
同“肥头大耳”。
26、虎头虎脑:形容小孩长得非常的精神有活力。
27、惹人喜爱:长的很讨人喜欢,很受人喜爱,很有人缘。
28、孺子可教:孺子:小孩子。
指年轻人可培养。
29、瘦童羸马:羸:瘦弱。
体弱的儿童,瘦弱的马匹。
比喻力量单薄。
30、让枣推梨: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
比喻兄弟友爱。
31、冰雪聪明:比喻非常聪明。
32、蹒跚学步:孩学着大人的样子走路,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33、活蹦乱跳:欢蹦乱跳,活泼、欢乐,生气勃勃的样子。
34、率真可爱:率真:直率真诚。
可爱:天真无邪,心灵单纯。
率直可爱就是说一个人直率真诚外加天真无邪心灵单纯。
35、金童玉女:道家指侍奉仙人的童男童女。
后泛指天真无邪的男孩女孩。
36、举一反三:指列举一例而能晓喻其他各事。
37、儿怜兽扰:怜:宠爱,爱惜;扰:驯养。
像对小孩一样加以爱抚,对野兽一样加以驯养。
38、青梅竹马: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
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
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39、竹马之友: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40、总角之交:总角:儿童发髻向上分开的结果童年。
指童年时期就结交的朋友。
41、聪慧过人:十分聪明,智慧超过一般人。
42、总角相交: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向上束成小髻,指童年。
小时候就很要好的朋友。
43、天真烂漫:天真:指心地单纯,没有做作和虚伪;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
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
44、尘饭涂羹:涂:泥。
尘做的饭,泥做的羹。
指儿童游戏。
比喻没有用处的东西。
45、小鸟依人:依:依恋。
象小鸟那样依傍着人。
形容少女或小孩娇小可爱的样子。
46、视同儿戏:把事情当成小孩儿玩耍一样来对待。
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
47、伶俐乖巧:伶俐:机灵;乖巧:合人心意。
形容人机警,让人满意。
48、聪明伶俐:聪明:智力发达,天资高。
伶俐:灵活、乖巧。
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
49、肥头大耳:一个肥胖的脑袋,两只大耳朵。
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
50、欢迸乱跳:形容活泼、欢乐之极。
51、调皮捣蛋:调皮:爱玩爱闹,不听劝导,顽皮;捣蛋:不守秩序、令人讨厌或爱恶作剧的人。
52、活泼可爱:行动自然、不呆板,形容小孩子很可爱,讨人喜爱。
53、妇孺皆知:孺:小孩。
妇女、小孩全都知道。
指众所周知。
54、天生丽质:小孩天生就长得非常的`漂亮。
55、天真无邪:非常的天真没有一点的不正常的想法。
56、聪明绝顶:非常聪慧灵敏。
57、绝圣弃智:圣、智:智慧,聪明。
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
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58、少小无猜:猜:猜疑。
指男女幼小时一起玩耍,天真无邪,不避嫌疑。
59、生龙活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60、童稚十足:拥有很大的小孩的特性,也可以形容小孩非常的可爱。
61、多才多艺:具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62、千伶百俐:形容非常机灵。
63、六尺之孤:六尺:古代尺短,“六尺”形容个子未长高;孤:死去父亲的小孩。
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64、飞鸟依人:依:依恋。
飞来的小鸟依偎在人的身边。
比喻依附权贵。
亦比喻小孩、少女娇小柔顺,可亲可受的情态。
65、竹马之交: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
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66、玉女金童:道教语,指侍奉仙人的童男童女。
后泛指天真活泼的男女儿童。
形容儿童的成语 篇2
人老心不老,热情是宝;身老容不老,青春永葆;岁老天难老,爱比天高。有童心,没烦恼 面无人色、心旷神怡、耳熟能详、心花怒放、蒙头转向、满面春风、屈指可数、满目疮痍、 铁面无私、令人发指、出人头地、魂不附体、食不果腹、不绝于耳、爱不释手、面黄肌瘦、 口干舌燥、劈头盖脸、提心吊胆、评头论足、肺腑之言、心口如一、身外之物、足不出户、 手无寸铁、心事重重、满腔热忱、促膝谈心、信手拈来、灭顶之灾、另眼相看、腥风血雨、 喜笑颜开、大打出手、失之交臂、汗流浃背、光彩夺目、心惊肉跳、面红耳赤、拳打脚踢、 鹤发童颜、赏心悦目、抓耳挠腮、浓眉大眼、血肉相连、毛骨悚然、手足无措、掩人耳目、 铁石心肠、病入膏肓、沁人肺腑、血流成河、口若悬河、面不改色、眉飞色舞、两手空空、 信口开河、垂头丧气、满腹牢骚、燃眉之急、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义愤填膺、引人注目、 泰山压顶、皮开肉绽、心灵手巧、举手投足、点头哈腰、肥头大耳、心腹之患、心心相印、 唇齿相依、骨肉相连、至亲骨肉、徒费唇舌
形容儿童的成语 篇3
天真 可爱 无邪 单纯 纯洁 无暇 纯真 稚气 温润 好奇 天真无邪 希望之星 活泼可爱 虎头虎脑 伶牙俐齿 冰雪聪明 未来之星 樱桃小嘴 蹒跚学步 咿呀学语 聪慧过人 天资聪颖 纯洁无暇 活蹦乱跳 天真烂漫 胆识过人 聪明伶俐 过目不忘 柔软细嫩 天资聪颖 聪明伶俐 天生丽质 少有才气 才貌双全曹成公是如何上位的?当时竟遭到了有识之士的谴责
曹宣公立的太子被杀,一个庶子自立为君,是为曹成公。
曹成公非法取得君位,在国内国外都遭到了有识之士的谴责。
诸侯们纷纷请求晋国出兵,惩罚曹成公。
晋国因为刚刚打了一场大仗,所以表示要休养一段时间再兴兵。
到了公元前576年,晋景公在卫国的戚地(今河南濮阳北)组织诸侯会盟,鲁、卫、郑、曹、宋、齐、邾等国都来参加。
在会上,晋厉公就宣布了曹成公的罪名,把他逮捕了。
这件事办得挺利索,没有大动干戈惊扰百姓,又依足了当时的礼法道义,所以得到了诸侯的一致赞许。
晋国隐约又恢复了中原霸主的威望,更有战略意义的一次会盟也发生在这一年。
公元前576年冬天,吴国准备同中原列国建立友好关系,于是晋国挑头,召集了齐、鲁、宋、卫、郑、邾等国的卿士,一起在钟离(吴、楚两国交界,在今安徽凤阳东)和吴国使者开了一次会。
这次会盟是吴国和中原列国进行友好交往的开始,也是晋国“联吴制楚”战略的一大进展。
对此虽然不满,但是也并没有进一步的行动。
毕竟有和平条约在那摆着,背弃盟约这样的事情,还是尽量不做为好。
楚国对于晋国的结盟行动表示出了相当的克制,晋国当然也没有理由和楚国翻脸,脆弱的和平局面仍然令人地维持着。
仿佛是不甘心这种寂寞似的,捣乱的马上就出现了。
要说郑国这个诸侯国吧,也算是那种“曾经阔过”的。
春秋初年郑庄公几乎造成了一个“小霸”的局面,诸侯无不佩服。
可是好汉不提当年勇,到了如今这年月,郑国早已沦落为墙头草了,还以为自己能像郑庄公时候那样,那就是脑子出了毛病。
郑国现任国君郑成公还就不信那个邪,其实晋、楚都讲和了,你个小小的郑国还不趁机消停消停。
可是郑成公偏要挑起点事来,大国不打了,我来打!以墙头草的思维,自然是要选择弱势的一方动手。
眼看着晋国这些年有回升的迹象,收拾了秦国,楚国连个屁都不放一声,看来这风向又倒向北边了,于是郑国就拿楚国的附庸许国开刀。
公元前577年,郑成公派出公子喜率军进攻许国。
和“曾经阔过的郑国比起来,许国“曾经”也只是个小国。
可是偏偏公子喜不争居然还被许国军队打败了,郑成公觉得太栽面儿了,盛怒之下御驾亲征。
这一次终于把许国败,迫使许国求和,这一下楚国可不干了。
和平是很好,但是前提是谁也不能欺负人。
现在连郑国这样的货色都敢在,楚国岂能容忍?打算兴师北上教训郑国,如果情况顺利的话还可以再往北打点。
楚共王的弟弟公子贞觉得这样做有点悬:“咱们这么做是背叛了与晋国的盟约,这样不太好吧?”楚国的司马子反则说:“你以为盟约真的管用?情况有利咱们就进兵,管什么盟约。
” 这话很对楚共王的胃口,本来晋国的架势已经让楚共王颇有危机感了,现在居然小小的郑国都敢撒野,这还了得?于是公元前576年,楚军出兵伐郑,击败郑军之后又挥师北上,入侵了卫国。
郑国遭到楚国的打击,可是郑成公并没有因此而反思,反而派兵进攻楚国。
楚共王也索性,一定要把郑国拉到自己这边才肯罢休。
为了拉拢郑国,楚国甚至放弃了一味武力打击的办法,而是派人讲和,赠送郑国土地。
有了这样的便宜,郑成公当然要占,所以就索性和楚国结盟了。
这一下楚共王可开心了:看到没有,我们楚国依然有足够的实力别看你们晋国能组织几次诸侯会盟,其实风头还没倒向你们那边呢。
对于郑国的背叛,晋国君臣还是保持了一种容忍的态度。
晋国现在还没有做好战略决战的准备,如果因为郑国背叛这一突发事件和楚国动武,恐怕没有必胜的把握。
晋国的容忍使得国际和平的大局面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楚国已经得到了郑国的归服,当然不会蹬着鼻子上脸去挑衅晋国。
如果只看这两个大国的表现,人们倒是可以对和平有着更高的期待。
不过郑成公似乎是打定主意不想让天下安宁,你说你投靠楚国就罢了,投靠完了你就老老实实待几年吧。
可是郑成公才不让人省心,仗着自己又靠上了楚国这棵大树,居然掉头攻打宋国去了。
郑国和宋国也算是老对头了,从郑庄公那时候起,这两个诸侯就八字儿不合,总是过不到一块去。
像这种成天对掐的对头组合,春秋时期也很有那么几对,除了晋楚之外,典型的还有齐鲁、吴越。
这些冤家组合往往是互相看对方不顺眼,对方支持的一般都是自己反对的,和平时期还要闹点小摩擦,一旦有了风吹草动就会打得不可开交。
不过晋、楚打仗那是为了争夺对中原的控制权,齐、鲁对掐是因为的大国情结以及扩张地盘的需要,吴、越之争则是因为地区、种族矛盾,当然以后还有争当霸主的矛盾。
可是郑、宋这两个的诸侯居然也会打得不可开交,实在是有些让人费解。
随机文章南宋名将杨再兴是不是杨家将的后人?中国四大无人区,罗布泊诡异事件令人望而生畏(双鱼玉佩)魁札尔科亚特尔的神话,祭司知识掌管昏星和晨星揭秘日本地震乌贼为什么很恐怖,异常捕获巨型乌贼是海底地震预兆神仙千里眼顺风耳来历,历史著名人物被后人崇拜演化成神仙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周惠王抓住诸侯间的裂痕,怂恿郑文公投靠楚国
在政治上,再优秀、再出色的个人和组织,只要获得了最高的垄断权力,往往都将成为祸害。
不怕现在得罪别人,就怕将来得罪不起别人。
如果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控制,即便是敌人也可以放心利用;假若无法进行制衡或牵制,那么哪怕是至亲也不得不提防。
政治就是这样冷漠而现实,不过这又能怪谁呢?天下作乱的诸侯,有几个不是王亲国戚呢?封国造反的卿士,又有谁不和国君沾亲带故的呢?权力面前亲情友谊都不算数,实力和利益才是最高准则。
能够控制手下,统治者要想自己位置安稳凭借的是自己的意志,如果难以驾驭臣下,那么自己的地位只能寄望于他人的意志了,这笔账,相信谁都会算的。
如今楚国正是力求跻身中原主流,看到了成功先例,也开始积极作出尊王的姿态。
所以和楚成王正好形成了需求互补的态势,双方的合作就差实际遇到这种情况,上级的惯常做法就是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进行竞争性配置。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权,即不再对某一个特定的下级独家授权,而是搞竞争招标,使它在地位上受到挑战,力量上遭遇对抗。
就好像当年宠信虢公石父,废长立幼;分权给虢公林父,周、郑交质示意天下。
那现在周惠王要如何分权呢?分给谁呢?当今天下,有实力与抗衡的只有楚国。
虽然楚国之前一直都是周王室最大的威胁。
但是政治就是这样,价值永远是第一位的,现在这个昔日的敌人是最值得拉拢的盟友。
在政治上,再优秀、再出色的个人和组织,只要获得了最高的垄断权力,往往都将成为祸害。
不怕现在得罪别人,就怕将来得罪不起别人。
如果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控制,即便是敌人也可以放心利用;假若无法进行制衡或牵制,那么哪怕是至亲也不得不提防。
朝权就是这样冷漠而现实,不过这又能怪谁呢?天下作乱的诸侯,有几个不是王亲国戚呢?封国造反的卿士,又有谁不和国君沾亲带故的呢?权力面前亲情友谊都不算数,实力和利益才是最高准则。
能够控制手下,统治者要想自己位置安稳凭借的是自己的意志,如果难以驾驭臣下,那么自己的地位只能寄望于他人的意志了。
这笔账,相信谁都会算的。
如今楚国正是力求跻身中原主流,楚成王看到了齐桓公成功先例,也开始积极作出尊王的姿态。
所以周惠王和楚成王正好形成了需求互补的态势,双方的合作就差实际的执行了。
但是实际的操作却并不那么容易。
周惠王是借着齐桓公才混到了今天的地步,而且楚国也是齐桓公帮他搞定的,如果动作太大太明显,周惠王就会被天下看成是忘恩负义的小人。
怎么能够让诸侯们信服?所以周惠王必须要做得非常隐蔽,不用自己直接表态和操作周惠王首先要找到一个突破口。
在首次会盟的八国中,郑国和齐国存在着严重的矛盾。
原来在上次齐、楚召陵之盟结束后,陈国大夫辕涛涂为了本国利益,忽悠齐桓公绕过陈国,取道东方(今安徽和江苏北部),经过部落盘踞之地回军齐国,美其名曰震慑夷狄,其实是为了避免大军在陈国的驻军花销。
但是早先知道了辕涛涂计谋的郑国大夫申侯却卖友求荣,将原委告诉了齐桓公。
齐桓公为了表示对申侯的感谢,要求郑文公把上次周惠王赏给郑国的虎牢之地赐给郑国大夫申侯作为封邑。
虎牢之地是郑国的西部命门所在,封赏给申侯后此地俨然成为了一个国中之国。
这一步棋显然不仅仅是齐桓公在单纯犒赏申侯,更是对路远力难及的郑国的一种变相牵制。
面对为自己而来召陵的霸主的要求,郑文公虽然非常愤懑,但还是不得不咬牙同意。
周惠王就抓住了诸侯间的这个裂痕,怂恿郑文公撤会,投靠楚国,砸齐桓公的场子。
接到周惠王的玺书,郑文公看到了一个不错的机会,不仅能够出一口上次被迫割地的恶气,更重要的是,这对郑文公而言无疑是重温当年父祖夹辅周王室的荣耀,让郑国重新获得政治上的独立性。
相比一心侍奉不信任自己的齐桓公,这个选择可是太具有诱惑力了。
虽然大夫孔叔反对,但是得了王命认可的郑文公并担心被齐桓公以叛徒的名义讨伐,便义无反顾地照办,对被小弟在背后捅了一刀,齐桓公自然。
但是管仲嗅出了其中的齐桓公不辞而别。
,建议齐桓公不急着找郑文公算账,因为郑国本身是不会有这个胆子的,而且郑国还求得了楚国的保护。
当务之急是先把会盟办好,定完君臣名分,只要把太子捏在手里,不怕将来制不住周王室。
齐桓公便按照管仲的提议和其他六国诸侯盟誓拥戴太子姬郑。
盟誓完毕,齐桓公派人将太子姬郑送回洛邑。
完成了拥护太子的任务,接下去就是警告郑国了。
随机文章四川兴文天坑群的地下王国,深达100米的坑底被动植物包围最严重香港启德机场事故,美陆战队飞机坠海致56人死亡南极无雪干谷之谜,2000米冰层覆盖的南极竟有无雪区美国三叉戟洲际导弹,4000万美元一枚可摧毁任何导弹发射井谷歌和苹果哪个厉害,谷歌市盈率是苹果1.8倍(未来或更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