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的读后感 通用10篇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0 点击数:
简介:成语故事的读后感(通用10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看到过成语吧,成语的语言文字是非常深奥的,含义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你知道有哪些广为流传的成语吗?

【千问解读】

成语故事的读后感(通用10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看到过成语吧,成语的语言文字是非常深奥的,含义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你知道有哪些广为流传的成语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成语故事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成语故事的读后感 1

  我的书柜里放出一本书,书名叫《成语故事》。

有空的时候,我就拿出来兴致勃勃地看着,而且百看不厌!这本书里面介绍了成百上千个成语。

一翻开书,熟识的成语就出现在我眼前,有:蒸蒸而上、破釜沉舟、兵不厌诈、披荆斩棘、破釜沉舟、同心同德……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很多成语的来龙去脉,还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成语是“铁杵磨针”和“滥竽充数”。

“铁杵磨针”讲的是:李白小时候不爱学习,很贪玩。

有一次,他望见一位老婆婆把铁杵放在石头上坚持不懈地磨,最终把很粗的铁杵磨成了绣花针。

李白很受启发,从今刻苦学习,成了唐代大诗人。

这个成语告知我们只要不断努力,持之以恒,再难的`事也能办到。

“滥竽充数”讲的是:有个南郭先生来到乐队学着别人的样子为齐宣王吹竽。

宣王死后,湣王喜爱听独奏,南郭先生一看混不下去就偷偷地溜走了。

这个成语告知我们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迟早会败露的。

  在我们学习中,不要象南郭先生那样不懂装懂,要有老婆婆“铁杵磨针”那样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学到真正的能力。

  成语故事的读后感 2

  在这个暑假中我读了一本书,叫《成语故事》,里边有一百一十二个故事,有目无全牛、南辕北辙、鹏程万里、七步之才等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七步之才和南辕北辙,先从七步之才开始讲。

  七步之才讲的是曹操原来要让曹植继承自己的事业,而曹丕一心想当皇帝,只在曹操面前说好话,终于曹操同意了让丕当黄帝。

而曹操因病而去世了。

曹丕找借口说在曹操去世的时候曹植的礼仪不当,要被处死,后来曹丕又出了一道题说走七步背一首诗而且要以兄弟为诗,但是不能出现兄弟二字。

曹植边走边背,背完正好走了七步,曹丕听了,免了他得死罪。

  南辕北辙的故事讲的是一个人要去楚国去,他的一个朋友看见了问他要到哪里去,那个人说要到楚国去,他的朋友不明白就问:“楚国在南边,你为什么到北边去呢?”他说我的马跑的快。

”“他的朋友又说:“马跑的再快,走错方向也到不了楚国。

“那个人又说:”没事我带的银子多。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走。

他的`朋友又说:”马跑的越快走的越远,走得越远你就越到不了楚国。

‘’说玩头也不回的走了。

  读了这本成语故事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成语故事的读后感 3

  今年春天,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好书——《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这本书真的很好,我刚学了第一个成语“卧薪尝胆”,就被深深吸引了。

因为从这个成语中,我不仅理解了刻苦、自励、决心、雪耻、图强等词语的含义,还认识了春秋时期一个伟大的人物——勾践。

我学的第二个成语是“三顾茅庐”。

这个成语让我知道了刘备,知道了诸葛亮,知道是诸葛亮帮刘备打天下,才有了三国。

  只要我有空,我就会拿起成语故事学习。

在学习了“井底之蛙”、“坐在井里看天空”、“夜郎傲慢”等成语后,我明白了没有知识、没有知识、没有能力的'悲伤和伤害。

我告诉自己,我不能成为井底之蛙,也不能像夜郎国王那样傲慢。

  后来,我又学了三个成语:“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

通过“囊萤映雪”这个成语,我认识了晋代的两个人物:一个车胤,一个孙康。

他们家境贫寒,车胤夏夜借萤火虫微光读书;而孙康则借助冬夜雪的反光读书。

“悬梁刺股”的成语讲述了东汉孙静和战国苏秦为了不影响阅读和学习,一根绳子挂在梁上,一根锥子插在大腿上的故事。

“凿墙偷光”这个成语讲述了西汉匡衡小时候学习好、家境贫寒、夜晚没有灯烛的故事。

他凿穿墙,借邻居家的烛光努力学习,后来成了一代人的名字。

他们勤奋好学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激励了我,激励了我。

这不是我们想学的吗?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学会了200个成语。

这些成语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增加了我的知识,也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成语故事的读后感 4

  《成语故事》里的成语多得数不胜数。

这本读物,它不止有对成语由来的小故事,对其中生僻之字做了详细的解说之外,还增设了历史典故、人物介绍和小知识等栏目,让我们对当时的背景和学者的认识加深巩固。

  “妒贤嫉能”写出了项羽的愚昧,他之所以不能统治天下,这便是主要的'原因。

古往今来,不赏识人才的人,都是一个失败者。

《成语故事》里也有许多关于三国的故事,可以边读边补充读三国的认识。

  “害群之马”这个成语我见过很多,它的典故却是才了解。

原来治理国家和放马的道理很相似,只是除掉对马群有害的坏马罢了。

朝廷上,只是将危害江山社稷的奸臣扫除而已。

  这些以小见大的道理,就那么简单。

  一个又一个成语,只是短短数十字,却全都蕴含着大道理。

“勤能补拙”,既然我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就要“亡羊补牢”了。

  成语故事的读后感 5

  我读了《成语故事》,它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成语共有82个,它是按第一个字的音序归类的。

有的成语比较好理解,比如胸有成竹,有的成语则需要探明出处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比如近水楼台,有的甚至失去原来的意义,比如朝三暮四。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成语是“八仙过海”。

这个故事讲的是八个神仙过东海去参加蟠桃盛会。

八个神仙有的把葫芦变成一叶扁舟,有的把花篮当船,其他几位神仙也把自己的宝物投入大海,最有趣的要算张果老,他从一只小箱子里拿出一只纸驴,吹了口仙气,它就变成了一只活蹦乱跳的小毛驴了,他倒着骑在驴背上渡海。

在渡海的`过程中,他们各显神通,最终都顺利地渡过了东海。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各自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本领。

  成语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是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符号。

读完这本成语故事,我说话的时候就会用到我读过的这些成语,妈妈经常会说我:“你还挺会用词的。

”写文章的时候,我也会用到这些成语,我的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老师也夸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文章词句很生动。

这就是我读《成语故事》这本书的收获。

希望大家也抽空多学成语,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成语故事的读后感 6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好书能够提高自我的文化素质。

暑假期间,我在农家书屋读了《成语故事》(中国少年出版社出版)这本书。

  我觉得要把一本书读透,那肯定要熟读,要反复地读,要读出其中的味道。

我读《成语故事》这本书的时候也是这样读的,我首先是把这本书全部看下来,大概有了印象后,就开始读第二遍,读第二遍的时候要了解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又什么言外之意,之后就读第三、第四遍,反复地读。

如果你读出来其中的味道,那就证明你把书读透了。

  我读了《成语故事》后,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也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世的方式。

了解到每个成语背后的故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杯弓蛇影》这个故事。

故事里的主人公在他朋友家喝酒的时候,误以为自己喝了一杯装有小蛇的酒,于是他卧床半个月,一病不起。

之后当他的朋友来探望他的时候,他指着他朋友大骂说:你为什么要给我一杯里面装有一条小蛇的酒给我喝,害我半个多月卧病在床。

他的朋友想了想说:你误会了,因为那时候墙上挂着一只弓。

加上当时的灯光暗,弓的影子刚好影入你的酒杯里,所以你当时看到的蛇?。

他听完他朋友说后,立即精神起来,病症完全消失了。

  我看完《杯弓蛇影》这个故事后,才明白完全是故事里的主人公的心理在作怪。

此外还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捧腹大笑’这些比较经典的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完《成语故事》这本书后,我获益良多,丰富了自己的词汇,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故事生动趣味,让读者看起来更加容易理解其中的道理,我觉得《成语故事》这本书是让我受益一生的书。

  成语故事的读后感 7

  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其中不少还蕴含着许多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传统美德呢!中国历史上流传下许多成语,每个成语里又包含着许多故事。

比如说“井底之蛙”的意思是,青蛙在井底只能看到一小块蓝天就洋洋得意,形容眼界狭小、目光短浅。

  读了《成语故事》这本书,我不仅学到很多成语和历史,还认识了很多人,比如黄帝、女娲、孔子、孟子等。

我们要向这些品德高尚的'人物学习,不要学习那些品德低下的德行,坚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小学生。

  我喜欢这本《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的读后感 8

  《成语故事》这本书,内容丰富,平且配有插图,使我更容易理解。

  里面的成语故事有300多条,例如有不可救药,爱屋及乌,初出茅庐,南柯一梦……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黔驴技穷》,故事讲的是在古时候,贵州这地方没有毛驴,有一个人就从其他地方呆了一头毛驴来到贵州,并且把它放在山底下,当地的老虎看见驴子长得比自己还高大,以为是什么怪物,不敢接近它,只是藏在树林深处偷看。

  有一天,老虎正在偷看驴子,驴子突然大叫一声,老虎以为驴子发怒了,要咬自己,吓得赶紧逃走了,后来,老虎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驴子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便一步步靠近驴子,驴子大怒,并用蹄子踢它,这时,老虎终于看透了驴子,原来驴子的本领不过如此啊!于是,跳起来把驴子吃掉了。

这个故事比喻只有一点本领也用完了。

所以,我们在做事情时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必须要经过长时间观察和深入了解,才能获得成功。

  成语故事的读后感 9

  我最喜欢读书因为读书不仅能培养知识,还能让你懂得很多道理。

我读了很多书,包括《三字经》、《好词好段》、《成语故事》。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有很多小故事:爱屋及乌,任性,半途而废,功亏一篑。

如果你问我最喜欢的故事,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功亏一篑”。

孔德是公元前11世纪,朱武王灭了商朝,建造了首都锄景。

当时,人们对新生政权的建立由衷地高兴,大家都高兴地鼓掌叫好。

各诸侯国也从四面八方带来珍贵的礼物和土产来庆祝,远在锄草地的西宗道派专门使节将一只名犬作为贡品带回来。

朱武王高兴地收到了所有的贡品。

负责泰博的小公怕武王从此沉迷于自满豪华的生活,旁边这样提醒他。

“对国军来说最珍贵的是人才,国家没有贤人统治,迟早会灭亡。

有工作可做的.君主应该是君臣的表率,每时每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要忽视它是否违背德行,特别是小动作。

大德积淀着小德。

这相当于堆积100英尺高的土山。

要堆一筐即使是一筐土也还没有达到100英尺高。

  武王理解了小公的意见,成为了贤明的国王。

在这个故事中,我理解:无论做什么,都要有条不紊地认真完成。

学习也是如此。

不能不愉快地学习一会儿就努力学习。

  成语故事的读后感 10

  这个假期,我读了《成语故事》,我积累乐许多成语,意思我也懂。

  如:汗流浃背,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还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安居乐业,形容安定的生活,快乐的工作。

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形容比喻白表虽好看,却没实际内容。

名落孙山,名字落在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未中或落选……  我还知道了一些关于一的成语有一目十行、一字千金、一窍不通、九牛一毛,还有一些关于不的成语不寒而栗、不拘一格、不翼而飞、不耻下问,还有一些关于安的'成语,安居乐业、安然无恙、安步当车。

  我还可以用成语造句呢,如:小红学习总是专心致志,还是个班长,在班里常常举行开卷有益的活动,从不交头接耳,老师交给他的任务,总是按图索骥,生怕自己出错,每次考试都胸有成竹。

  这本书里的成语真是应有尽有!

西班牙帝国的兴衰史是什么样的是怎么回事?最后败在什么地方

小编讲到过,还有荷兰的兴衰,他们的衰落都跟西班牙都一定关系。

西班牙的位置是地理位置虽然一般,但是在欧洲可是称霸称雄的超级大国,在光复运动中实现了统一,通过两大王国国王联姻,再加上武力征服,成为了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西班牙地区最早的土著居民是主要分布在比利牛斯山等地区,当中还有人,希腊人等外迁人,在公元前6世纪,遭到了当地土著人的袭击,因此找到北非的人帮忙,但是当迦太基踏上这片土地之后,就成为了主人,开始了长达四世纪的统治,而且还在东南地区建立了,取代了希腊人成为了地中海的霸主,之后罗马人为了夺得地中海的霸权,向迦太基人发起了战争,就是布匿战争。

在公元前19年,罗马人最终征服半岛,将西班牙划分为罗马帝国的三个行省,而且统治了600多年,在这段时期,西班牙土地上文化融合,罗马的拉丁语,法律制度,文化习俗等都注入西班牙血液之中,而且西班牙人还能行使罗马公民的权利,而且还有四个西班牙人成为了罗马帝国的。

罗马灭亡之后,侵入了帝国的疆域,伊比利亚半岛在410年被西特人统治,首都在托莱多,但是之后又被阿拉伯人给占领了,便开始了长达8世纪的统治,众所周知阿拉伯人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很多基督教徒不服阿拉伯人的统治,一直在暗中收复失地,在11世纪初,王室内部出现很多争端,哈里大权旁落,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统治日渐衰微,西班牙分裂成23个小国,基督教徒的收复失地的运动越来越激烈,基督教的发展在欧洲大陆上越来越好,在这场战争中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军队战胜了阿拉伯人。

到了15世纪的时候,卡斯蒂利亚王国成为其中最为强大的国家,在1469年,公主伊莎贝拉嫁给王子斐济南,两人都纷纷继任为女王和国王,两人并称双王,合并为一个国家。

在1492年阿拉伯人的西班牙首都被格拉纳达城被攻克,光复运动完成,西班牙实现了最终的统一。

卡洛斯一世因为血统问题,从他外祖母那里继承到了尼德兰,卢森堡的统治权,他还是西班牙国王,在这一系列的继承下,西班牙王国成为欧洲最强盛的国家,卡洛斯一世一生具有72个最高头衔,掌握着27个王国,13个公国,22个伯国和九个封建领主,控制了欧洲四分之一的人口,真的是欧洲史上统治土地和拥有人口最多! 卡洛斯是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但是当时宗教改革在欧洲盛行,因此迫害了很多新教教徒,卡洛斯一世担心帝国难以控制,决定把帝国权力分散,一部分分给了儿子腓力二世,二世继位之后,达到巅峰,在欧洲确定了霸权,而且在美洲还有强大的殖民帝国,二世在任期间,发动了多场战争,包括了西法战争,西班牙胜利,得到了意大利,当时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威胁,东罗马帝国就是被其灭了,二世为了防止穆斯林入侵,对其宣战,在一系列恶战之下,终于还是维护自己的地位. 虽然说西班牙是强大的殖民帝国但是西班牙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业最落后都,对外贸易是最好的,但是商业贸易没有强大的工业支撑,并不能推动本国的资本积累,西班牙经济停滞不前。

之后尼德兰革命,花费了大量的钱财但是还是荷兰独立了,而且同年葡萄牙脱离西班牙统治,帝国慢慢的衰落了。

纵观其兴衰史,成也于海上,败也与海上,西班牙海上的便利,发展了对外贸易,开始了殖民扩张,但是经济基础还是以农为本,西班牙农业工业非常落后,这样就容易存在种种限制终是不能长久,没有工业的支持,而且政府鼓励奢侈,很多财富最终还是落于英法两国之上,终是会衰亡的。

随机文章阿什法则的重要性,无视它恐让微软和华为破产(绝非危言耸听)海因里希概率安全法则,从55万起机械事故中得出的科学结论三星堆不是汉族文明, 三星堆外国科学家解密/三星堆其实是源于古蜀国神仙转世的女生面相特点,单身狗遇到了绝对不要放过(旺夫又漂亮)蒙娜丽莎的背后骷髅头,纪念丽莎·盖拉尔迪尼逝去的儿子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北宋宰相王旦有着怎么样的识人本领?他提拔了哪些人

北宋宰相,有一套的识人眼光,他能从观察人的缺点中,识别人品。

他任宰相期间,曾为朝廷举荐过许多奇才,被贬外放的就是其中之一。

寇凖和王旦本来关系应该是很好的,他俩是同年的进士,同年关系就是天然的政治同盟。

澶渊之战时,寇凖是宰相,王旦是,给当副手。

因为东京留守雍王赵元份暴病,王旦要赶回去主持后方,临行他特意让把寇凖叫来,问这仗如果败了(“十日之间未有捷报”)该怎么办,真宗被他俩逼得只好表示:“如果朕捐躯或被俘,那就立太子吧”。

从这件事来看,寇凖和王旦合作得是很好的。

签订后,寇凖因功高,深得敬重。

但在死对头的不断蛊惑下,皇帝听信王钦若之言,寇凖被贬外放。

后来,王旦做了宰相,极力推荐寇凖回朝,在这样的背景下,寇凖才得以回朝担任枢密使的职务。

按理说,寇凖应该对王旦很感激,应该跟他合作才对,但是,寇凖却梗着脖子跟王旦扛上了。

具体表现为,当时东西二府经常互通文件,寇枢密瞪大眼睛从东府(中书门下)送来的文件里挑刺儿,发现错误后,马上给宋真宗送过去,导致中书工作人员从王旦以下都被真宗骂了一顿。

然后,中书门下,,也瞪大眼睛从西府(枢密院)送来的文件里挑刺儿,果然也发现了错误,结果宰相王旦表示,把文件退回西府,让他们好好改过来。

东府众人不解,王旦回答:既然知道他们干的是错事,干嘛还要跟着他们干? 这件事让寇凖很,特意跑过来跟王旦讲:“同年,甚得许大度量?”,但王旦的大度却没能阻止寇凖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宋真宗面前讲他的坏话。

宋真宗对王旦说:“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

”王旦却说:“没事,毕竟我当宰相久了,犯的错自然就多。

寇准把这些事告诉陛下,说明他是忠臣,这就是我欣赏寇准的原因。

”王旦就是这样从寇凖的缺点中去认识他的人品的。

不久,寇凖又要被外放了。

宋真宗找到王旦,聊寇凖外放的问题,王旦笑道:“臣以为像寇凖这样的大功臣,给个使相(相当宰相待遇)做是极好的,倒也不负恩泽。

” 寇凖拿到使相后,地到宋真宗面前谢恩。

真宗说:不要谢朕,这是王旦推荐的。

后来,王旦就积劳成疾要不行了,临终前,宋真宗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爱卿你走了我怎么办?我上哪儿找你这么好的人来当宰相?” 王旦一开始不说话,后来真宗一直问,王旦才很艰难地说:“寇准吧。

” 王旦去世几年后,宋真宗居然真的把寇凖重新召回京城来当宰相了。

据说寇凖到京后,第一时间到真宗面前,表示要去给王旦上坟。

王旦不但是一代贤相,他还是个谦谦君子,他凭着独特的识人眼光,始终对寇凖满怀善意,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保护他。

但寇凖的识人眼光就差远了,这大概一个人的性格有关。

最典型的就是如何识。

这个后来成为他死敌的丁谓,曾经是他的“门人”,寇凖对他的才干非常器重(丁谓属于有才无德),极力向当时的宰相推荐,“寇凖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

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笑曰:‘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

’准后为谓所倾,始伏沆言。

”(《·李沆传》)寇凖后来果然被丁谓这个白眼狼坑得够惨。

其实,直到让丁谓非常丢脸的那次“溜须”事件发生前,可以说丁谓对寇凖都是非常尊敬,甚至可以说非常殷勤的。

有这样一个段子:丁谓给宋真宗上报祥瑞的时候,特别喜欢用仙鹤说事。

有一天寇凖坐在衙门里,一群乌鸦扑棱棱飞过来,老寇哈哈大笑道:“幸好丁谓不在这里,不然他肯定要说这是一群玄鹤!”这个段子流传出去之后,丁谓从此多了个绰号,叫做鹤相。

寇凖从外地回京当了宰相,丁谓是参知政事。

在一次朝臣宴会上,丁谓给寇凖擦胡须献殷勤的时候,反被寇准呛了一顿。

丁谓便成了“”的代名词。

丁副相瞬间黑化,秉持着“得不到你就要毁了你”的心理,丁谓开始黑寇凖。

后来,丁谓把寇凖和另一个宰相(也是他的政敌)排挤出朝廷还不够,还特意假传圣旨派使者给两个人各送了一把剑,请他们自行了断。

丁谓这么搞实在太过分了,当时就有人质问他说,相公就不害怕后世史书怎么记你吗?结果丁谓淡定地回复道:“不过是一句‘天下惜之’罢了,能奈我何?” 据说那把剑送过去,李迪当场就崩溃了,打算自杀,幸好他的儿子和门客拼命保护,才免于被害。

而寇准的表现是这样:“中使承(丁)谓指,以锦囊贮剑揭於马前,示将有所诛戮状。

至道州,(寇)凖方与客宴,客多州吏也,起逆中使,中使避不见,问其所以来之故,不答。

众惶恐不知所为,凖神色自若,使人谓之曰:‘朝廷若赐准死,愿见敕书。

’中使不得已,乃受以敕。

凖即从录事参军借绿衫着之,短才至膝,拜敕於庭,升阶复宴,至暮乃罢。

及赴贬所,道险不能进,州县以竹舆迎之,凖谢曰:‘吾罪人,得乘马幸矣。

’冒炎瘴,日行百里,左右为之泣下。

”(见《续长编》) 这是怎样一个阳刚硬梗的老男人,每一根骨头敲起来都铮铮作响,压不垮,折不弯。

他还是当年那个在澶州城上运筹帷幄,扶危挽澜的大英雄,整个人都闪闪发光。

他在朝堂上再怎么不受欢迎,可是出京时照旧有百姓牵衣顿足十里相送,那就是民心,独属于寇凖他一个人的荣耀。

尽管他识人的眼光并不佳。

寇凖被丁谓贬到雷州没两天,丁谓自己也恶有恶报被贬到更远的崖州。

途径雷州的时候,寇准还派人去给他送了一只蒸羊。

丁谓看了很感动,表示想跟寇准见一面,也许是想和他“相逢一笑泯恩仇”什么的,但被寇凖拒绝了。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寇凖“君子坦荡荡”的胸怀。

随机文章传闻2017天空出现一条巨龙,专家称龙两次出现3分钟消失楼兰遗址为什么不能去,极其危险千万别去(天价门票3500元)揭秘世界上最漂亮的美人鱼,超模Hannah化身绝色美人鱼(海洋斗士)盘点世界十大图书馆在哪,中国国家图书馆排第三/美俄各两家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读懂能超过世上99%的人(人生最高境界)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成语故事的读后感 通用10篇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