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城市绿心规划(温江答卷把公园城市写进幸福美好生活里)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3-05-06 点击数:
简介:“雪峰遥峙,而烟岚触景;江水环流,而翠浪移情。

” 两百多年前的《温江县志》中有这样一句工整而雅致的骈文,描述了温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时光流转,这亮眼的一句,如今仍彰显着温江这座城市的大美形态。

清晨,金马河鲁家滩的浅滩前,白鹭掠过,带起片片涟漪;绿道上,跑步、健身的人

【千问解读】

温江城市绿心规划(温江答卷把公园城市写进幸福美好生活里)(1)

“雪峰遥峙,而烟岚触景;江水环流,而翠浪移情。

” 两百多年前的《温江县志》中有这样一句工整而雅致的骈文,描述了温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时光流转,这亮眼的一句,如今仍彰显着温江这座城市的大美形态。

清晨,金马河鲁家滩的浅滩前,白鹭掠过,带起片片涟漪;绿道上,跑步、健身的人们神采奕奕,远处雪山清晰可见;傍晚,江安河潺潺流水穿行于高楼林立的新城之间,商业街区星光汇聚、烟火升腾,广场上、绿道中,跳舞或是歌唱,欢声笑语一片。

温江区以“两河一心”营建塑造城市特质,凭着绵延纵深的绿道、星罗棋布的公园、清澈见底的河湖创塑了公园城市形态,描绘了山与城相望相依,水与城相生相融的美好景象。

温江城市绿心规划(温江答卷把公园城市写进幸福美好生活里)(3)

图@张志强

温江城市绿心规划(温江答卷把公园城市写进幸福美好生活里)(4)

今年8月,央视新闻频道记者来到温江,将镜头对准了“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都温江。

因拍摄雪山而被大家熟知的温江摄影爱好者田相和接受了央视记者的采访。

2017年,有50次观山记录;2018年,有56次;2019年,有65次;2020年以及2021年,这一数字都超过70次……在田相和的记录中,温江可见雪山的次数在逐年增加。

带上摄影设备、爬上高楼、记录下雪山与城市相遇的每一刻,这对田相和来说越来越频繁。

温江城市绿心规划(温江答卷把公园城市写进幸福美好生活里)(5)

图@田相和

“环境就是民生。

”从海拔1600米的青城山,到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这些年来雪山的身影总是时不时地出现在温江人的视野中。

雪山与城市高楼同框的背后,是不得不提及的温江蓝天。

近年来,温江坚持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生态环境保护“一号工程”,大力实施协同降碳、治污减排、清洁降尘、控车减油、综合执法、科技治气行动,深入推动绿色低碳城市建设。

数据显示,截至9月23日,2022年温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79天,PM10、PM2.5平均浓度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8.5%、5.1%。

温江城市绿心规划(温江答卷把公园城市写进幸福美好生活里)(6)

图@张志强

城因水而心生,因水而秀,城园相融的公园城市大美形态背后,离不开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近年来,温江区全面落实河长制,8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实现在线监测全覆盖,全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3个市级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III类水质标准。

大力推进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全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6.2万吨/日,城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6.95%和89%。

“半城烟火半城林,一曲江安述古今”,温江独有的南城北林空间格局,得天独厚的林水资源,勾画出深厚浓郁的公园城市本底。

温江城市绿心规划(温江答卷把公园城市写进幸福美好生活里)(7)

图@向实

温江城市绿心规划(温江答卷把公园城市写进幸福美好生活里)(8)

绿道绕水,湖光潋滟。

游人到此,或骑行健步,或隐入竹林,尽情品尝乡村美食。

这里就是温江区鲁家滩湿地。

如今,这里美景如画,但曾经并非如此。

“那时网箱养鱼把水‘染’成了墨绿色,临水几家农家乐往水中排污。

甚至还有偷排建渣、盗采连砂石的现象发生。

”温江区和盛镇綦临社区居民依然记得10年前鲁家滩模样。

随着温江区系统推进“水·路·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鲁家滩开始拆混凝土搅拌站,拆养鱼网箱,拆违建农家乐,关沿渠养殖场……在当地群众与水务、环保等部门努力下,鲁家滩环境质量明显改观,地表水水质从劣V类提升到Ⅱ类。

温江城市绿心规划(温江答卷把公园城市写进幸福美好生活里)(9)

图@向实

环湖绿道的建成,一个生态优美的湿地公园脱颖而出,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现在温江已经建成绿道300多公里,形成了绿道环线,构成了覆盖全区的绿道路网体系。

”温江骑行达人胡明10年用骑行“丈量”着温江慢行系统的变化,见证了温江公园城市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温江区深入践行公园城市理念,系统编制《温江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暨全域公园体系规划》《温江区绿道和慢行系统建设总体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创新构建全域公园城市体系,全面建成江安河绿道型公园城市示范片区,累计建成绿道及慢行系统396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8%。

北林绿道环线3次被评选为市级十大最美绿道。

2021年9月,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2021年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成都市温江区的江安河光华段成功入选。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温江有了生动实践。

温江城市绿心规划(温江答卷把公园城市写进幸福美好生活里)(10)

图@张志强

近年来,以宜居水岸为载体,温江区全面推动水生态价值的转化,实施“绿道 景观提升”工程,采用“一段一特色”形式,打造河段美学价值。

“沿着江安河绿道跑步,是我每天都在坚持的事情,常常一个转身就是一幅美景,怎么能不爱上这座城市呢?”家住温江的跑步爱好者苏敏已有多年“跑龄”,家门口的滨河绿道建成后,每天来跑步“打卡”已成为她的日常。

温江城市绿心规划(温江答卷把公园城市写进幸福美好生活里)(11)

“公园城市”是新时代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理念和理想城市建构模式,通过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走进寿安百花绿地,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鲜花、绿树在阳光的映衬下充满诗情画意,市民在这里可以休憩娱乐。

很难想象,曾经的一块闲置空地,摇身一变成为了乡村美丽的风景线,每一步都是鸟语花香。

近年来,温江区以全面提升城市开敞空间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目的,持续推进“两拆一增”专项工作,从城市细微处着手,抓住金边银角提升城市美学价值,将城市之美融入市民生活之中。

温江城市绿心规划(温江答卷把公园城市写进幸福美好生活里)(12)

图@向实

十年来,温江建成星河world、花满溪等各类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小游园微绿地项目40个,打造“回家的路”等社区级绿道70余条,打造“一树一景”示范街11条、鲜花景观大道5条,创建市级园林式居住小区10个、区级园林式小区29个,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美丽宜居城区”。

温江城市绿心规划(温江答卷把公园城市写进幸福美好生活里)(13)

温江公园城市建设的创新之处还在于,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对天府休闲文化生活作出了温江诠释。

2022年温江区在特色街区打造中,有机嵌入外摆经营。

相较于占道经营,外摆经营更注重规范、美感、品质。

摒弃“一刀切”的管理方式,温江区根据业态、环境等因素,合理划定外摆范围,通过对外摆经营场所的精心布置,让市民感受城市街头巷尾的美与质。

如今,去金马河边跑一场步、打一场球,或者坐在江安河畔喝一杯咖啡,享受阅读与休闲的乐趣,正成为许多温江人生活的一个片断。

可阅读、可感知、可欣赏、可参与、可消费的公园城市正在蓬勃生长。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这张亮丽名片,在温江,已然被擦亮。

温江城市绿心规划(温江答卷把公园城市写进幸福美好生活里)(15)

记者 | 何妍婷

编辑丨杜儿

审核丨高喜

* 转载请注明来源金温江 *

温江城市绿心规划(温江答卷把公园城市写进幸福美好生活里)(16)

德阳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官网

德阳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官网德阳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是一所以轨道交通为主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本专科高等职业学院,该学院位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长江路55号,占地面积约50亩。

学院历史德阳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成立于2025年,是由四川省教育厅和德阳市人民政府共同联合创办的高等职业学院。

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97年的德阳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了适应德阳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需要,学院于2025年开始筹备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的开设。

专业设置学院现有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维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四个专业,其中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我国首批获得教育部特色专业的专业之一。

师资力量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年轻化的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120余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达到70%以上,拥有多名海归教师和产业界专家。

实践教学学院注重实践教学,与多家轨道交通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

学院还积极推动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实践活动,多次获得省市级以上奖项。

就业前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地铁公司、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等领域。

毕业生的人才素质和专业技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德阳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以培养“运营型、技术型、管理型、应用型”高素质轨道交通专门人才为目标,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的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轨道交通 德阳市 德阳

绵阳城市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绵阳城市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分数线

绵阳城市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是该校重点建设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之一,致力于培养具备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该专业依托绵阳科技城的区位优势,紧密结合建筑、市政、交通等行业发展需求,课程设置涵盖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BIM技术应用等前沿领域,毕业生可在建设单位、设计院、监理公司等机构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工作。

专业特色与培养目标 绵阳城市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拥有装配式建筑实训基地、BIM创新中心等现代化教学平台。

专业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数字化管理能力,开设建筑信息模型BIM、智慧工地管理等课程;二是注重校企协同育人,与中建、华西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三是推行双证书制度,学生可考取造价工程师、建造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现代工程技术与管理方法,能胜任工程项目策划、造价控制、施工组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三大模块:工程技术类包括房屋建筑学、工程结构、施工技术等基础课程;管理类涵盖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建设法规等核心课程;实践类包含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工程招投标模拟、生产实习等环节。

特色课程如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等,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学生还可选修智慧城市管理、房地产开发等拓展课程,提升就业竞争力。

就业前景与方向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工程管理人才需求持续增长。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包括:工程建设单位从事项目管理员、施工员等工作;咨询公司担任造价工程师、招投标专员;政府部门参与工程审计、质量监督等岗位。

据统计,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部分学生进入中国五冶、成都建工等大型国企,薪资水平高于同地区平均水平。

升学方面,可报考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等硕士专业。

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60%,双师型教师达80%,多人具有一级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

教学团队主持省级教改项目3项,出版教材5部。

学院配备工程测量实验室、虚拟仿真实训室等设施,与广联达、斯维尔等企业合作建立软件培训中心。

学生可参与全国BIM大赛、工程造价技能竞赛等赛事,近年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

报考建议与常见问题 本专业适合对工程建设与管理感兴趣,具备一定数理基础的学生报考。

高考选科建议选择物理或历史+地理组合。

常见问题包括:非土木类考生能否适应专业学习,学院会通过暑期先修课补齐基础;女生就业是否有优势,实际上工程咨询、造价管理等岗位女性从业者占比逐年提升。

关于录取分数线、专升本政策等具体问题,可在本页在线咨询学校招生办。

校企合作与实习保障 学院与3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深度合作,包括中铁二十三局、绵阳投控集团等。

实施311实习模式,即3学期校内实训、1学期企业见习、1学期顶岗实习,确保学生掌握实操技能。

合作企业优先录用优秀实习生,部分单位提供定向培养奖学金。

近年来,通过校企联合开发的智能建造、EPC总承包管理等特色课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绵阳城市学院工程管理专业通过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已为川渝地区输送了大量懂技术、善管理的专业人才。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专业发展前景广阔,将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培养更多符合智能建造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加入收藏
               

温江城市绿心规划(温江答卷把公园城市写进幸福美好生活里)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