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怡获得了金鹰奖吗?金鹰女神被曝是孙怡

【千问解读】
两年一度的金鹰奖来了!开幕式的彩排现场也曝光,只见孙怡戴着金色头冠及礼服,身形端庄、优雅、大气,妥妥的金鹰女神范!
可此前知情人士透露,本届的金鹰女神早已取消!
如今孙怡以金鹰女神形象露面,着实让人意外,这更是大冷门!孙怡的这套衣服不怎么好看,腰线太低,衬得她身材五五分,明明她是身高一米七的长腿女神!
除此之外观众疑惑:孙怡有什么作品吗?她凭什么担任金鹰女神?
就在网友讨论得如火如荼之际,孙怡发文辟谣:不是不是!疑似是对金鹰女神一事进行否认。
而金鹰节的主办方也确认,今年没有设置女神。
每年的金鹰女神都吊足观众胃口,有时还会引来粉丝之间的“血雨腥风”,取消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此前,杨紫、赵露思、赵今麦担任金鹰女神的呼声特别高,尤其是杨紫。
同为90后小花的领头羊,迪丽热巴早已体验过金鹰女神,也拿到了视后;而杨紫在电视剧领域,始终缺少主流奖项的认可。
似乎轮也该轮到杨紫了。
而赵露思今年暑期凭借《星汉灿烂》大火,此前已有《传闻中的陈芊芊》等大爆剧,实绩加持,虽不至于提名视后,但当个金鹰女神还是够格的。
不过根据本届金鹰奖的嘉宾名单来看,两人均未出席,因此参与活动的可能性不大。
再看孙怡,当作90后小花,她在影视圈的存在感并不高,她最有存在感的身份是董子健老婆、京圈媳妇。
但很多人忽视了,她此前的电视剧作品播出成绩很亮眼,比如《十五年等待候鸟》《因为遇见你》等等。
《因为遇见你》在湖南卫视创下了均集收视破3,最高收视破5的好成绩,网播量更突破70亿。
但孙怡的国民度总是差点意思,今年她和董子健宣布离婚,网友纷纷心疼她。
大家总说她沾了丈夫董子健的光,可细数下来,她跟董子健结婚后,影视资源也没有变好。
反倒是董子健,频频参加大制作,事业步步高升,把前妻远远抛在了身后。
说回来,孙怡的金鹰女神虽是个“乌龙”,但她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曝光与话题。
如果从今往后,再也不设置金鹰女神,那么此前的8位女神,就将成为“记忆中的经典”。
金鹰女神在2006年第一次设立,首位女神是刘亦菲,当时她年仅19岁。
第二位女神是李小璐,当年《奋斗》大火,她还有金马影后的光环加持,当时她27岁了。
第三位女神是王珞丹,凭《我的青春谁做主》大火,《杜拉拉升职记》也播的不错,当时她26岁。
第四位女神是刘诗诗,《步步惊心》爆红,,她主演的《轩辕剑之天之痕》也在湖南台播出,当时她25岁。
第五位女神是赵丽颖,《陆贞传奇》《杉杉来了》两部爆剧加持,不是她都说不过去,当时她27岁。
第六位女神是唐嫣,《何以笙箫默》《活色生香》《克拉恋人》接连播出,风头无两,当时她33岁。
第七位女神是迪丽热巴,因为《漂亮的李慧珍》,当时她26岁。
第八位是宋茜,因为《下一站是幸福》大热,收视亮眼,当时她33岁。
如今回看,李小璐已经退出娱乐圈,王珞丹则从一线女明星的位置跌落,都快“查无此人”了。
唯一让小8遗憾的是,杨幂多年长红,爆剧不断,却始终差一口气登上金鹰女神的宝座。
法国大革命使法国人民获得了平等的地位吗
可以说法国大革命进行的非常成功,而为什么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最大、革命进行的最彻底?那么法国大革命背景是什么呢? 法国大革命图片 在法国大革命开始之前,贵族阶级、宗教还有平民阶级的矛盾已经日益加深。
贵族、天主教的高层教士不断地剥削底层的劳动人民,日益增加的赋税使得人民无法承担。
然而在那时法国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发展,当时的法国经济,尤其是其中织布业、炼金业已经居于欧洲首位;所以,在良好的经济发展,作为法国大革命背景下为法国大革命做出了贡献。
而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欧美地区发生了一场思想及文化的运动,认为这个宇宙是可以通过理性来掌控的。
正因为如此,使法国人民经历了较为彻底的思想解放,使法国人民的思想更加的成熟,在革命时期已经不再打着宗教的旗帜;而是用自由、民主作为抗争的原因来进行的革命。
并且深受十八世纪初期的孟德斯鸠主张新共和国成立的宪法应该有理性为基础的思想所影响,并且提供了自由的革命思想。
正因为有了尖锐的阶级矛盾、较为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因为思想蒙运动而日渐成熟的思想,以上这些作为背景,法国大革命才会成为了世界上最彻底、最典型、影响最为广泛的一场革命运动。
法国大革命过程 法国大革命过程与结果纵观世界史也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并且在法国大革命发生后,对整个欧洲的影响也是非常的大。
而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法国大革命过程。
法国大革命图片 1789年七月十四日,法国人民终于忍受不住当权者的贪得无厌而进行反抗攻占了巴士底狱。
在十八世纪末,巴士底狱就成了关押政治犯的监狱;它象征着法国的高层,代表了贵族阶级对于平民的压迫。
而攻占了巴士底狱也就宣告了法国大革命的正式爆发。
攻占巴士底狱仿佛就是一个信号,在法国各地的人民得知这件事后都纷纷拿起了自己的武器开始反抗。
之后在同年的八月二十六日颁布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它以美国当时的《独立宣言》为蓝本,宣布了自由、财产和反抗等是人类的天赋,是不可以剥夺的人权。
一七九二年九月二十二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这也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随后,在一七九三年国王路易十六倒台。
路易十六成为了法国历史上唯一被处死的国王,而处死路易十六的断头台正是路易十六为了快速处死犯人而改造的。
在之后的当政这一事件将法国大革命推向了高潮,然而之后却渐渐衰落。
终于罗伯斯庇尔在政变中被推上了断头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热月政变后,这场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落下了帷幕。
虽然历史上对于法国大革命的结束有着许多的说法,结束时间不一,不过热月政变的发生代表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这种说法是最多的。
法国大革命的特点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使得法国持续了多个世纪的君主制在短短的三年就,这段时期的法国经历着一个史诗级的转变。
而今天我们便来说一说法国大革命的特点。
法国大革命图片 法国大革命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四点。
法国大革命特点一,是法国资产阶级和底层的人民联手进行反封建的战斗。
在法国的封建时期,资产阶级虽然赚取着大量的金钱开设工厂,却在政治上毫无权力因此在经济上受阻。
而底层的劳动人民,同样不但要背负着沉重的税收,同时也毫无政治上的权力。
所以法国的资产阶级就利用这点,将劳动人民拉到己方阵营,一同进行反抗。
特点二,完全的抛弃了宗教的外衣,光明正大的以政治路线进行斗争。
当时以自由、平等作为旗帜进行反抗,开始提倡科学、无神论等思想一次打击当时属于法国社会最上层的天主教。
特点三,当时的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彻底的,典型的革命;革命的爆发直到最后的结束,就像是一把扫帚,彻底扫除了封建主义的垃圾。
它将封建主义的特权、贵族、制度完全废除,为法国之后的资本主义发展建立了广阔的前景,并且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的统治。
法国大革命的最后一个特点,则是当时的法国大革命势头之猛,行动之迅速;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制度中的统治者,给予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势力的沉重的打击。
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法国大革命,开始于一七八九年,是法国人民奋起反抗不公平压迫的表现,是法国人民所参加的一次大革命,影响十分深远。
那么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是什么呢? 法国大革命图片 法国大革命前后总共有五年的时间,这是人民坚持的体现,虽然大革命期间法国被不同的政党所执政,但是革命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在于大革命从开始到结束持续的时间较长,参与的人民数量多,并且人民建立起了自卫军以及相关的团体;二是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在于大革命将封建阶级打垮了,这是人们对平等对待的向往以及期待;三是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在于劳动人民的思想开始得到解放,了解到了民主思想的存在,封建思想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四是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在于革命取得的革命成果十分明显,国家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五是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在于法国的经济因此得到发展,工业革命迅速得到发展,资本主义开始在法国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六是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在于大革命为欧洲其他各国做出了一个带头作用,法国大革命激励着其他各国革命的兴起;七是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在于大革命使得法国的教育、金融等各个领域找到了自己发展的机遇。
法国大革命是法国人民奋起的革命,革命的意义在于人民获得了平等的地位。
随机文章晋朝的经济状况怎么样?尧舜禹汤的关系和其功绩美国版花木兰!为了参加独立战争22岁的她女扮男装上战场AV8B鹞式攻击机简介,2012曾被塔利班炸毁6架地球的伤疤东非大裂谷,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长6千公里/深2000米)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有着怎么样的表现?获得了哪些成就
塞伯特将军组建陆军第1步兵师,调任马歇尔任参谋部临时中校衔参谋。
第1步兵师在将军的美国远征军编内,最先在法国登陆。
在法国前线,作为师参谋部参谋,他的任务是向师指挥所报告前沿阵地的情况,检查部署和给养状况,维持部队士气。
他执行任务,大部分时间是在前沿战壕里。
他常常一人徒步巡视阵地。
马歇尔因在前沿阵地表现出色,被提升为临时上校,并调入设在肖蒙的美国远征军总参谋部。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战败而告终。
美国远征军总司令潘兴成为美国和欧洲的英雄。
马歇尔被调到这位总司令的身边,当他的助手。
他陪潘兴在巴黎参加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和平岁月 1919年9月1日,马歇尔随潘兴将军凯旋美国。
得胜回朝的将士们受到一片热烈的欢迎之后,一切归于平静。
马歇尔战时临时上校被取消,仍当他的上尉。
他留在了潘兴手下任职,不久晋升为正式少校。
这次晋升并未使他高兴,只是使他感慨,他当了整整18年的军官,还只是少校而已。
1921年8月,潘兴将军出任陆军参谋长。
马歇尔作为首席助手随他到赴任。
这次他又升了一级,领中校军衔。
1923年潘兴任满离职。
马歇尔决定到野战部队任职,以充实自己。
1924年秋,他被派到美国驻中国天津(时值北洋政府时期)的第15步兵团副团长。
1926年底,他被任命为陆军学院教官,返回华盛顿。
1927年11月,他的妻子病逝。
本宁堡步校是美国陆军最大的军事学校,坐落在佐治亚州市数英里之外。
马歇尔是出色的教官,能够三言两语概括复杂的军事问题。
他对学员要求很严格。
他督促他们,鼓舞他们,激发他们的热情。
从步校出来的许多的将领都把自己日后得以攀上军阶高峰:归功于马歇尔。
马歇尔在步校建立了一个学员档案,把他认为有才华的青年军官的名字一一记在上面。
后来马歇尔担任陆军参谋长之后,这个档案便成了无价之宝,他常据此选派指挥官。
1932年底,马歇尔调到斯克雷文堡带兵,随后又被任命为伊利诺斯州国民警卫师的师长(受到排挤,一般认为加入了国民警卫队即远离了正规作战部队,后在潘兴等人的帮助下才始回正轨)。
1936年8月,55岁的马歇尔由中校正式晋升为准将。
1938年夏,马歇尔准将被任命为陆军部副部长。
1939年9月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1882~1945)任命马歇尔为陆军参谋长,正式授予他少将军衔,暂领上将军衔。
他上任的第3天,9月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关于开始时间,中国的历史书上是以1939年9月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为全面爆发时间。
注:是全面爆发,没有具体开始时间。
如:在欧洲各国都以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为开始时间。
在亚洲中国和朝鲜和韩国等国专门研究二战的学者一致认为开始时间是日本1937年7月7日进攻卢沟桥。
在非洲国家都认为二战开始时间是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突然进攻埃塞俄比亚军队。
在前苏联国家一致认为开始时间是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进攻苏联。
而美国单方面认为二战时间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美国。
但全世界都有一个统一的结束时间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向美国、中国、英国、苏联等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此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二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没有马上参战。
国内有人主张全力避免战争,有入主张积极参战。
马歇尔将军认为,无论愿意与否,美国必然要卷入战争。
而他作为陆军参谋长,积极备战更是责无旁贷。
他支持罗斯福总统的援英战略。
他认为英国人是在为美国赢得准备时间。
1941年12月8日,日本袭击珍珠港(参见珍珠港战役),爆发,美国终于卷入战争。
珍珠港事件使许多军队领导人受到处分,但对马歇尔的职位未造成影响。
他受到质询和责难,但没人想到要撤换他,也不再有人对他就美国参战的主导设想表示异议。
为了适应战争,马歇尔上任不久便着手对军队进行了整顿。
他提出一长串应当退役的军官的名单。
这些军官并非无能,而是因为年事已高,思想大多囿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甚至有人还用时期的方式思考问题。
马歇尔认为应该是吐故纳新的时候了。
他自己也提出要辞去职务,因为他与被自己开革的大多数军官是同代人。
他向总统明确表示,自己这个61岁的老人理应让位给后来人,他们能更好地应付美国面临的挑战。
总统批准了马歇尔所列的退伍军官的名单,但坚决留住了马歇尔。
马歇尔需要精力充沛、的军官填补空缺,但遍数全国各个驻地,这样的军官并不很多。
这时马歇尔的那个档案发挥了作用。
档案里又添了一些新名字。
其中有年轻的上校。
他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模拟战中是第3军参谋长,曾展现出卓越的策划才能,大挫对手的锐气。
第3军军长克鲁格将军称他“目光远大,不拘陈规,对于军一级指挥问题的重要性具有深刻了解,积极主动,足智多谋”。
由于艾森豪威尔表现出色,克鲁格建议给他晋级。
马歇尔观看了路易斯安那州的演习,对艾森豪威尔印象至深。
回华盛顿后,他立即保荐艾森豪威尔升任准将,并将他调到自己的作战处任副处长。
巴顿在马歇尔的档案上也榜上有名。
马歇尔对他的评语是:“乔治带兵,无往不胜。
但要紧紧勒住他的笼头。
”1941年马歇尔让他指挥了一个装甲军团。
后来巴顿带兵打仗,屡立战功。
1942年初,美英两国商定在北非登陆,打击德军。
马歇尔为这次代号“火炬”。
的战役进行了积极准备。
他指派艾森豪威尔将军出任盟国北非远征军总司令,全权指挥这次战役。
他与艾森豪威尔商量,选中乔治·巴顿指挥美军特遣队在卡萨布兰卡附近登陆。
同时,他还把奥马尔·布莱德雷推荐给艾森豪威尔。
布莱德雷很快便证明他是美军有史以来最富才干的将领之一。
他曾是艾森豪威尔的同班同学,在本宁堡当过马歇尔的下属。
马歇尔极其赞赏布莱德雷的指挥才能,曾打定主意,一旦美军发动大规模战役,即委以重任。
后来艾森豪威尔很快就将第2军交给了布莱德雷。
再以后布莱德雷指挥了越来越多的军队,为打败法西斯德国立下赫赫战功。
1942年7月下旬,美英两国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开始在伦敦拟定“火炬”作战的具体方案。
经过长时间的争论,并在罗斯福和邱吉尔的干预下,于9月20日达成一项折衷方案,确定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和阿尔及利亚的奥兰、阿尔及尔3处同时登陆。
登陆日期最后定于11月8日。
英美盟军按期于11月8日天始实施“火炬”登陆作战计划(参见北非登陆战役)登陆成功。
经5个月的激战,盟军于1943年4月9日集中优势兵力发起总攻。
英军第8集团军自南向北进行突击,美英联军自西向东发动进攻,经过18天的战斗,分别攻占了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
被挤压在这一地域的25万德意军队走投无路,只有投降(参见突尼斯战役)。
至此,德意在北非的部队全部被肃清,非洲战场的战事以美英的最后胜利而结束。
美英盟军在北非登陆之后,美英两国便开始考虑下一个主要战略行动方向了。
1943年1月14日至24日,罗斯福与率两国军事首脑在卡萨布兰卡举行会议,商讨军事战略问题。
马歇尔将军极力主渡英吉利海峡,从法国北部攻入欧洲大陆。
丘吉尔不同意。
会议未能就此作出决定,实际是将进攻西欧的计划推迟实施。
会议最后决定以在西西里登陆为作战目标。
1943年7月10日,盟军在西西里登陆(参见西西里战役),8月中旬占领全岛。
随即向意大利本土进军,很快进逼罗马,在纳粹控制的欧洲取得立足点。
但是盟国决策者和一般公众在想到光复欧洲时,并不是把目光放在地中海地区,而是着眼于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以及德国本身。
大家都知道,只有英美联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登陆后,导向最后胜利的大反攻才算真正开始。
也正是基于这一简单而正确的认识,马歇尔将军一直主张排除对其他因素的考虑,尽可能早地渡海登陆西欧作战,全力消灭德军。
1943年12月,罗斯福、丘吉尔和在德黑兰会议上最终商定,于1944年5月由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登陆。
这次登陆战役的代号定为“霸王”。
人们普遍认为,指挥“霸王”战役的盟军最高司令一职非马歇尔将军莫属。
马歇尔将军已是的人。
此际,美国陆军的步兵和航空队同时活跃在世界的六大战场,战线极长,但是由于马歇尔在华盛顿指挥得力,对各路人马的状况、需求、配备和军务缓急,应付自如,协调有致,为美军的不断胜利创造了良好条件。
为表彰马歇尔的功绩,美国众议院和罗斯福总统曾打算特设陆军元帅一衔授予他。
但是马歇尔拒绝了。
他努力实干,不务虚名,此举博得许多人喝彩。
美国著名作家塞瓦赖德在一次著名的广播讲话中说:“这支捍卫自由的伟大军队是世界上体魄最强壮,穿着最漂亮,伙食最好,待遇最高的军队。
它之所以具备今天的组织、训练、装备水准,绝非出于偶然。
它是一座丰碑,展示着乔治·马歇尔的天赋和无穷的精力,几近超凡的远见卓识及领导才能。
这样一位军人是不需要元帅杖的。
” 马歇尔本人也想指挥欧洲战役。
1943年秋,同盟国首脑在魁北克会议上一致同意他担任这一职务,这使他非常高兴。
但罗斯福回华盛顿后,却无限地延长了马歇尔的陆军参谋长的任期。
罗斯福让马歇尔指挥欧洲战役的决心本是十分坚定的。
他在给潘兴将军的一封信中说:“我们准备让他指挥的是这次战争中最大的作战行动。
我认为他将担负的乃是欧洲战场的全部指挥任务,而不仅仅关系到某一地区。
此外,英国三军参谋部将同他就一切事宜进行磋商。
再者,我认为如果不给乔治一个亲临前线统兵作战的机会就太不公平了……我所能做出的最好的解释是,我想让乔治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潘兴……” 然而,罗斯福总统无疑最后还是同意了潘兴将军的看法。
这位身卧病榻的老将军在给总统的信中说:“……我们在打着一场全球性战争,离结束之日尚远,因此要由最成熟的军官担任参谋长一职,以便明智地把握战略方向。
明达的军界人士一致认为,马歇尔将军正是这样一位军官。
假若把他调往某个地区作战,则无论这个战场看上去如何重要,都将使我们因为失去这样一位深谙战略、任何其他人担任参谋长都无法同他相比……” 马歇尔可以极其出色地指挥欧洲战役,但是无人能顶替马歇尔充任美国全球军事行动的指挥者而且指挥得如此出色。
罗斯福最终还是把马歇尔留在了陆军参谋长的位置上。
最后,经总统批准,马歇尔委任了艾森豪威尔将军任盟军最高司令,指挥“霸王”战役。
1944年1月3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赫然登载出马歇尔将军的照片。
周刊选他为“本年新闻人物”,称他为“祖国的托管者”,“不可或缺的人”。
周刊写道:“作为一位文明的美国人,他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将军有资格代表死难将士接受本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只要去五角大楼走一遭,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总统认定必须把马歇尔将军留在华盛顿,别人很难胜任此刻压在参谋长身上的繁重工作。
自马歇尔于1939年接任参谋长以来,这项职务的责任范围之广,都大大超过往日。
如今,300名官兵直接在参谋长手下工作,他必须每时每刻都能了解战局情况,盟国的想法,敌方的计划,总统的打算,国会的意图。
马歇尔在权力下放方面做得非常彻底。
他的原则是:委派最合适的人选负责某项工作,然后就放手任他去干。
如果干的出色,他会咕哝两声表示赞许,如果不称职,他就请他走人。
他了解下属的全部活动。
他要求自己每天掌握手下工作人员掌握的所有情况,因此他规定,任何部下都可以直接向他报告任何事情。
“马歇尔从不拉帮结伙,”汤姆·汉迪将军说,“人们可以同他争辩,只要你完成了工作,一切都好商量,他脾气上来,也十分粗暴,有时厉声痛斥,有时。
可是,他能长时间听人介绍情况,记忆力之强令人吃惊,甚至小事也不漏过。
有一次,他去国会参加一个委员会会议,议员们就某些次要但复杂的事项提了一些敏感琐细的问题。
他从容不迫,滔滔不绝地作出了权威性的回答。
我问他怎么能记住这么多细节,他说:‘我是从近几个星期军官们所介绍的情况中摘出来的。
’” 马歇尔掌握情况的主要渠道之一,是每天上午9时准时在他的会议室里开始的情况介绍会。
他颇以他搞的这个介绍会为自豪,也使世界各地美军和盟军司令部的指挥官们羡慕不已。
马歇尔后来回忆说:“对于我和其他主要负责军官来说,掌握世界局势进展状况具有越来越大的重要性,因为各战区同时作战。
国内形势也是风云多变,我们有着许多颇具才气的专家,于是便以一帮口才很好的年轻军官为基本力量,逐渐搞成了每天上午的情况介绍会。
他们每天清晨4点起床,对前一天晚上收到的电报进行综合整理,9点钟准备就绪,按时开讲。
”马歇尔还说,“他们后来很精于此道,把情况介绍会搞得真是令人惊叹。
你可以看到整个战局的最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战局情况变得易于了解了。
” 有一次将军派拉福莱特上校前来华盛顿照例向马歇尔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马歇尔请上校参加情况介绍会,听一听世界战局的情况,听得上校目瞪口呆。
会后,拉福莱特上校再没提麦克阿瑟的要求,举手给马歇尔敬了个礼,默默地走了。
马歇尔后来写道:“情况介绍会使他意识到战争规模如此之大,我们的‘全球’需要如此之多,因此完全改变了他的想法……他开始现实地观察整个局势了。
” 在一天的工作时间里,马歇尔阅读报告,写备忘录,听取情况介绍,接见来访者,出席国会作证;晋见总统,制定影响战争进程的重大决策。
他不断用铅笔在官方备忘录空白处潦草地写上各种意见、指示。
总统向国会宣读的战争进展情况报告大多出自马歇尔的手笔。
马歇尔的工作繁忙而复杂。
他曾对艾森豪威尔说,对于像他这样一个在世界各地都负有责任的参谋长来说,越是接近胜利,事情越难处理。
四处都在发生争吵,各军种之间在吵,政府和军队之间在吵,盟国之间吵得尤其不可开交。
1944年6月6日,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后(诺曼底战役),美军将领认为英军最高指挥官马利一心想唱主角,因而对他十分不满,双方矛盾重重。
马歇尔站在战胜敌人的最高立场上,必须不偏不倚地处理各种矛盾,使盟军协力胜敌。
协调美军与友军的关系也正是马歇尔的主要责任之一。
他不断提醒盟国欧洲远征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说,将军们都容易变得“虚荣自负”,绝不要忘记,“差不多是英国唯一的英雄”,所以不要和他找麻烦。
此时,每个战场都酝酿着纠纷,许多危机都需要平息,许多歧见都有待消除。
太平洋、地中海、西北欧,每天都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而有些问题决非一天半天所能解决。
太平洋战场 在太平洋战场上,一路杀回菲律宾群岛的麦克阿瑟将军不断向参谋长要人要物,而海军是不让马歇尔去注意菲律宾。
这样,马歇尔就首先要说服参谋长联席会议其他成员,承认菲律宾群岛是合理的军事目标,应给予大力支援,而另一方面他又要让麦克阿瑟了解,从全局出发,不可能对他有求必应。
在中国战区,马歇尔不得不撤换他的司令官将军。
这不是因为这位将军缺乏指挥才能,而是因为他对中国国民党领袖蒋介石(1887~1975)和东南亚英军司令蒙巴顿蔑视而不恭,口出妄言。
马歇尔只好忍痛将他革职。
马歇尔清楚看到,在抗击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美军并非孤军奋战,他必须倚重、倚靠甚至倚赖友军,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欧洲战场上,他始终要求艾森豪威尔遵循他的指示,打败德军,赢得胜利,同友军保持良好关系。
在对德作战的最后阶段,一些美军将领要求抢在苏军之前攻占柏林,丘吉尔和蒙哥马利也坚决反对放弃柏林,认为这等于西方把宣传上的一个大胜利白白丢掉了。
但是马歇尔顶住了这股压力。
在他看来,放弃柏林完全是一种军事决策。
在罗斯福总统刚刚去世,总统刚刚上任之际,他必须以军人的方式进行思考,做出这种符合军事逻辑的决策,由苏军攻占柏林。
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不能忘记,苏联还是西方的盟友。
“是的,我认为我们当时不应当攻占柏林,”马歇尔后来写道,“必须记住,我们那时正在努力和俄国人打交道。
我们一直同他们并肩作战。
他们是我方武装部队的组成部分一非常坚定的一部分。
他们在战争中起了极大的作用,削弱了德军力量,对所有这些,我们都要好好加以考虑。
在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们变得非常敏感,时刻在注意是否有迹象表明英国人和美国人打算背着他们决定战争的结局……” 1944年12月,马歇尔受领五星上将军衔。
随机文章古代欧洲社会简介盘点世界十大禁用刀,三菱军刺捅人非死即残废(个个见血封喉)垃圾人定律是什么意思,逮到个人就大肆倾倒负面垃圾(拳脚相向)通灵外道魔像条件,必须具备轮回眼(仅长门斑带土通灵过)冥王星和海王星哪个大,海王星比冥王星大20倍(八大行星之一)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