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热门资讯

苏轼最终一首诗观潮[苏轼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

时间:2023-02-09来源:网络作者:小千点击数:
简介:从苏轼《观潮》诗说“诗无达诂” 华振鹤 诗无达诂是我国历史关于诗歌鉴赏的一句名言。

用现在的话来说,怎么样理解、鉴赏一首诗,不存在唯一性,没有确切的标准答案。

由于鉴赏者个人性格、兴趣爱好、文化素养、价值取向的差异,往往会对同一首诗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解读。

而诗歌的高度概括性和汉

【千问百科解读】

  从苏轼《观潮》诗说“诗无达诂”

  华振鹤

  诗无达诂是我国历史关于诗歌鉴赏的一句名言。

用现在的话来说,怎么样理解、鉴赏一首诗,不存在唯一性,没有确切的标准答案。

由于鉴赏者个人性格、兴趣爱好、文化素养、价值取向的差异,往往会对同一首诗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解读。

而诗歌的高度概括性和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也会因歧义而增加解读的差异。

  

苏轼最后一首诗观潮[苏轼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

  下面且举苏轼的《观潮》为例来说明。

诗的全文为: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首诗说的是,一个人往往因为没有观赏到某种山水胜景而遗憾终生,但真的去过几次,感觉也不过就是那么回事了。

但进一步分析,有的人从中看出了诗中所表达的美学著名观念,即审美疲劳。

人们在欣赏某件美好事物时,心理上总会产生兴奋感。

而当多次欣赏以后,兴奋度将会降低,千问网,欣赏者的反应将会减弱,不再会产生较强的美感。

  

苏轼最后一首诗观潮[苏轼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

  与此同时,有的鉴赏者从诗中解读出了另一条美学旳著名观念,即距离产生美。

观赏者要与观赏对象保持适当的距离尤其是心理距离,这样才会保持新鲜感,否则必定会削弱审美效果。

又有的鉴赏者从诗中看到了禅宗思想对作者的影响。

此诗告诉人们,要从最初的追求艳丽、刺激、冲动等外在表现,最后回归到内心观照,从事物的其实面目去体悟恬淡、宁静的审美情趣。

一句话:从绚丽回归平淡。

更有的人发现此诗作于苏轼晚年获得赦免,打算北上之时,因此认为这是他的人生感悟之作,表达了经历几十年浮沉以后的平静心境。

以上所涚,孰对孰错?没有对错。

艺术鉴赏其实就是鉴赏者个人纯主观的行为,不像科学探索那样有客观的标准。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诗无达诂,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本页面内容仅为信息发布,不作为任何招生依据,亦不构成任何报考建议。

如果您需要报名,请直接与学校联系,谨防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