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闻

隋炀帝要攻打高丽,隋炀帝攻打高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时间:2022-03-08网络作者:小千
简介:我们中国拥有上下5000多年的历史,因此早在皇帝时期,各个朝代的皇帝,将士们也是为了夺权而发生一些打仗事件,

【千问百科解读】

  我们中国拥有上下5000多年的历史,因此早在皇帝时期,各个朝代的皇帝,将士们也是为了夺权而发生一些打仗事件,我们学过历史都知道隋炀帝这个人,但是他在位是三打高丽最终失败,让很多人疑惑为什么要打高丽,三次还都失败了,虽然是历史,很多人也是想知道答案的。

  隋炀帝为什么要攻打高丽

隋炀帝为什么要攻打高丽,隋炀帝攻打高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说东亚有个“火药桶”的话,那肯定就是朝鲜半岛了。

  在中国历史上,至少有三个王朝的灭亡和朝鲜有直接联系。

如果不是隋炀帝杨广的三征高句丽,隋朝的统治很可能还能延续几十上百年。

然而,此中最让人想不通的,还是隋炀帝为什么要矢志不渝地去打高句丽,甚至打到国破家亡了也不改初衷。

  就中国历史来看,将如此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发动归因于某个昏君的“疯狂”,可能也是绝无仅有的

其实,要戳破这种观点非常容易,即便隋炀帝是昏君,那隋文帝杨坚和唐太宗李世民总不是了吧,但是,这两个“圣君”级的皇帝也都打过高句丽,并且,也都没有打赢。


隋炀帝为什么要攻打高丽,隋炀帝攻打高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那么,事情就很明显了,一个横跨两朝,四代帝王(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都不惜以战争解决的“高句丽问题”,就一定不能简单粗暴地用“疯狂”来解释了。

  韩昇先生的《东亚世界形成史论》一书。

初看起来,韩昇先生的解释也跟隋炀帝一样疯狂,他将三征高句丽视为大隋王朝重建“世界体系”的关键一步,通俗地说就是,高句丽不服从以隋朝为主导的国际秩序,试图和隋朝争夺东北亚的主导权,在当时搞定突厥的情况下,大隋在东亚的唯一对手就是亦敌亦臣的高句丽。

如果隋炀帝不打服高句丽,那么大隋就无法成为东亚世界的合法领袖,而这,正是中国任何一个统一王朝所无法卸责的“天下秩序”。

  换句话说,要理解隋炀帝的三征高句丽,必须从“国际视野”和“国际战略”的角度来审视。


隋炀帝为什么要攻打高丽,隋炀帝攻打高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隋文帝未完成的历史使命接下来就交给了隋炀帝。

放在一长段的历史视野来看,隋炀帝面对的是如何终结高句丽自西晋灭亡之后,连续数百年称霸东北亚的历史性任务,只有打服高句丽,将其纳入自己主导的国际秩序,才能正式宣布,隋王朝终于成功重建了汉帝国时代的国际秩序。

正如韩昇先生所说,“令高句丽臣服以建立新的国际体系,成为要建构世界帝国的隋朝不可回避的选择”,因此,征伐高句丽绝不能视为隋炀帝的好大喜功。

  隋炀帝攻打高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隋大业三年,盛世天子隋炀帝旌旗结彩带着后妃百官北巡蒙古草原,在启民可汗牙帐见到通使于突厥的高句丽使者,即宣旨要求高丽王来朝,“如或不朝,必将启民巡行彼土”。

  因高丽王不朝而于大业八、九、十年连续三年兴师百万,三次御驾亲征高句丽,却均归于失败,致使天下骚动,隋王朝也由极盛而剧转为败亡。

隋炀帝征高句丽是中世纪政治史上的大事,后果也出乎其预料,成为历史的转折点。


隋炀帝为什么要攻打高丽,隋炀帝攻打高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那么,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惨败的问题究竟出在哪?这里试着总结了几条。



  第一,隋炀帝在大业八年正月(612年)第一次出兵时,竟然动用了前无古人的113万大军,这样规模的出兵除了加重后勤负担之外,在军事上可谓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纵观中国历史,举凡如此大规模的出兵,往往是惨败而归,最著名的殷鉴就是苻坚征东晋时号称投鞭断流的97万大军。

#p#分页标题#e#

  第二,隋炀帝进攻高句丽打的更像是一场“政治仗”,这在第一次出征时尤其明显。

隋炀帝在各大军队中都设立了受降使者,一旦高句丽请降,隋军就得停止进攻,而这恰恰被高句丽军队所利用,在情势不利的时候多次以诈降获得喘息时机。

  不过,对于这两点军事常识,曾经担任过平陈主帅的隋炀帝不可能一点都不知道。

唯一的解释是,无论是出兵规模,还是“受降使者”,都说明了隋炀帝征伐高句丽意在不战而胜,试图通过炫耀武力以及展示兵势压服高句丽,这一诉求甚至压倒了在军事上击败高句丽。

而对此,也恰恰再次确认了以上隋炀帝意在重建国际秩序,而不是获得领土的出兵动机。


隋炀帝为什么要攻打高丽,隋炀帝攻打高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对于高句丽这样一个立国数百年的大国,试图速战速决在战略上就是非常困难的。

以后来唐朝消灭高句丽的历史后见之明来看,通过持久战逐步削弱高句丽国力,最后抓住高句丽内乱的时机一举大规模出兵才是明智的。

  第四,隋炀帝的出兵时机更有问题。

即使隋炀帝是在做一件无比正确的事,他也是在“错误的时机做了一件正确的事”,道理很简单,隋炀帝之前动用国力过猛,又是修大运河,又是修粮仓,又是四处巡游,在出征高句丽之前理应与民休息数年。

同理,在首次出征受挫之后,隋炀帝次年便再度出兵,也是这个问题。

  最后,隋炀帝第三次出兵高句丽之前,国内已是烽烟四起,用《说唐》的夸张形容说就是,“十八处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在此情况下,隋炀帝居然还强行出兵,直接导致了大隋王朝的短命而亡。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看出,平定高句丽在隋炀帝的帝王自我认知中几乎排到了压倒一切的首要位置。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