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分析 ‖ 2024全国新课标Ⅱ卷语言运用题分析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11-06 点击数:

高考试题分析 ‖ 2024全国新课标Ⅱ卷语言运用题分析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千问解读】

【总体分析】

材料摘编自一篇散文,内容是关于闲暇时候看空中的云的。

材料语言规范,活泼流畅,适合作为语言文字运用题的材料。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能力,包括两方面:一是结合语境,把表达不够自然的长句,改成表意相同但表达自然的短句;二是结合具体语境探究句子的表达效果。

随文设题,可有效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现象。

【试题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看云似乎是很多北京人的日常,自到了北京,我也入乡随了俗,经常看起云来。

那天是周六,我和几个朋友在一家书店闲聊,因为一直留意着窗几外的云,聊天时我有些心不在焉。

书店是整幅的玻璃幕墙,大大小小的云在窗框里,如画一般,还带有特别随意任性的毛边儿。

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的大块云和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的小块云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

哪怕再高妙的丹青手,也画不出来那个劲儿,实在是美翻了。

云这么好看,却也不妨碍它下雨。

那天,我们在宋庄的街道上闲逛,走着走着雨就来了。

雨来了,云还在,太阳也还在。

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太阳雨了吧?淋着这雨,我们都没有打伞。

打伞会觉得辜负了这云的,也会辜负这雨,不是吗?

【试题18】

18.文中画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

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5分)

【参考答案】

示例一:①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②小块云带着细丝一着样的小毛边儿,③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

示例二:①大块云带着大毛边儿,②流苏一样,③小块云带着小毛边儿,④仿佛细丝,⑤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

【考查目标】

考查考生在具体情境中把语法正确但表达不够自然的长句,改成表意相同且表达自然的短句的能力。

【试题分析】

长句改短句是高考语文的传统考点,经历了从独立成题(即给出一个独立的长句要求改成短句)到在具体文段中画线标出一个长句要求改成短句的过程。

本题是后者。

要解答本题,先要结合上下文,理解画线句子的核心含意

本题画线句子的核心是“大块云和小块云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

在此基础上,看看怎么把带长修饰语的定中结构改成小句

就本题来说, “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的大块云”,可以先改成一个短着句“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然后进一步改成两个短句“大块云带着大毛边儿,流苏一样”;同样, “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的小块云”,可以先改成一个短句“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进一步改成两个短句“小块云带着小毛边儿,细丝一样”。

文段是文学性较强的散文,为了避免用词重复,可以把“细丝一样”替换成语意相同的“仿佛细丝”。

这样,长句可改成三个短句:①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 ②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③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

就达到了要求,可以得满分;也可以进一步改成五个短句:①大块云带着大毛边儿,②流苏一样,③小块云带着小毛边儿,④仿佛细丝,⑤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

后一种修改方式,句子更活泼轻盈,和全文风格也更加统一。

需要注意的是,长句改短句不能仅仅把长句改成语法上合格的短句,还要注意改后的句子是否简洁流畅,与上下文连贯。

【试题亮点】

本题有助于学生总结自己遣词造句的经验,提高语用能力。

【试题19】

19. 文章结尾处的“不是吗?”是个问句,却并不表疑问,它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①直接跟读者对话,希望得到读者的认同;

②使文段结束得自然、不突兀;

③给读者带来亲切活泼之感,并与全文风格保持一致。

【考查目标】

本题考查考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语感、结合具体的语境探究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试题分析】

文章结尾处的“不是吗?”是个问句,问句并不都是表示疑问的,究竟起什么作用,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看。

首先,这个问句是文段的最后一句,承着上文的“淋着这雨,我们都没有打伞。

打伞会觉得辜负了这云的,也会辜负这雨”,可以看出,作者并不是要求读者回答是不是,而是通过直接跟读者对话,表达出希望得到读者的认同

这是该问句的第一个作用。

其次,由于该句出现在文段的末尾,需要考虑对文章结构的作用。

该句不表示疑问,对整个文段的真值语义没有贡献,可以删除,不影响读者理解。

如果删除,用“打伞会觉得辜负了这云的,也会辜负这雨”结尾,前一个小句“打伞会觉得辜负了这云的”句子较长,还有个标识确认的句末助词“的”,整个小句非常完整。

“也会辜负这雨”句子较短,也没有句末助词,两个句子放在一起,给人一种还有话没有说完的感受。

加上“不是吗”,整个文段就结束得比较自然,消除了突兀的感觉

最后,文段是一篇轻松活泼的散文, “不是吗?”这种对话就给读者带来亲切活泼的感觉,和全文风格保持一致

对学生来说,这三点全都答出可能有难度。

本题答案有三个要点,只要答出两点就给满分。

本题看起来似乎考的只是个小句的用法,实际上背后有着最新的语言学分支——互动语言学的理论为支撑。

互动语言学基于交际中的互动行为进行语言研究,有许多关于话语理解的成果,其中对说话人立场的研究是重要方面。

如果以合适的方式引入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理解复杂的文本会很有帮助。

【试题亮点】

有助于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增强表达的个性化。

有助于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关注语意之外的与交际关系密切的内容。

【试题出处】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第20~22题

【总体分析】

材料摘编自医学类科普文章,相关知识正确,语言简洁流畅,适合作为语言文字运用题的材料。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能力,包括运用自己掌握的语言知识找出句子中的错误并进行修改的能力,凭借语感并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和补写重要内容的能力。

本题引导学生注意梳理语言现象,注重发展语感,加深对语言规律的认识。

本题采用随文设题的形式,可有效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试题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众所周知,运动可以帮助放松肌肉、减轻身体紧张感、改善血液循环,让我们身体更健康。

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运动更是让我们心情愉悦、大脑强健的“灵丹妙药”。

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疗效不但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

喜欢运动、经常运动的人,相信都体验过“跑者欣快”,即连续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后, ① ,但心情很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这是因为,运动可以促使大脑分泌许多与愉悦感相关的“快乐物质”,如多巴胺、内啡肽等。

而运动后的大脑,还会分泌一种名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质,有助于强健大脑。

因此,运动不仅会让你轻松快乐,还会让你头脑更清晰,更有活力。

当然,不是每个人 ② ,但即使做一些轻微运动,也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

【试题20】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4分)

【参考答案】

示例一

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为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不但疗效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

示例二

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中,不但疗效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

【考查目标】

考查考生运用自己掌握的语言知识找出句子中的错误并进行修改的能力。

【试题分析】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处是“列入……之一”,二者语意上不能搭配。

修改方式有多种,参考答案列出了两种。

一种是改为“列为……之一”,另一种是“列入……中”,都可以解决搭配不当问题。

此外,也可以把“之一”直接去掉,改成“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

另一处语病是关联词语“不但”的位置不恰当。

原文是“疗效不但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不但”出现在“疗效”的后面,意味着整句话都是针对主语“疗效”而言的,即下文的“适用范围很广”指的是疗效适用范围很广,而“疗效”是没有适用范围的,这么说显然不恰当,文中想说的应该是这种治疗方法适用范围广。

把“不但”位置提到“疗效”前面,整个句子都承着运动这种治疗方法来说,就没有错误了。

【试题亮点】

本题可引导学生关注句子的结构和句中的逻辑关系,加深对语言规律的认识

本题中第一处表述不当,与词义和词语的选择有关。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中讨论了“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单元“学习资源”中的文章,如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朱德熙《词义》等也都强调了精确辨析词义、把握词语使用上的细微差别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本题的设置体现了与教材的关联。

【试题21】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分)

【参考答案】

①虽然身体非常疲乏

②都适合做高强度运动

【考查目标】

考查考生在准确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判定需要补写的内容,并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

【试题分析】

材料中有两处空缺,要求学生综合考虑上下文内容,填入恰当的语句。

本材料的内容主要是关于运动有利于身心健康的。

只要综观全文,把握核心观点,结合上下文提示语和相关信息,准确补写并不困难。

第一处需要结合全文来思考。

首先,文章的核心思想是运动有助于身心健康。

空缺部分的下文是“但心情很好”,可以初步判断,空缺部分应该和“心情”相对的“身体”有关。

其次,转折连词“但”决定了上文是一个和“心情很好”相对立的身体上不好的方面,再结合上文的“连续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后”,可以判断空缺部分应该填补的是连续高强度运动之后身体上出现的不好的方面,根据大家的经验,肯定是身体疲乏。

“连续” “高强度”又决定了疲乏的程度比较深,所以可以补出“身体非常疲乏”。

最后,根据关联词语“但是”经常和“虽然”成对出现,再结合语意,可以补出“虽然身体非常疲乏”,这也就是答案。

第二个空缺处,上文说连续高强度运动会给人带来“跑者欣快”,并有助于强健大脑,给读者的感觉接下来应该是鼓励大家都去做连续的高强度运动。

“当然”二字提醒我们,空缺处的内容是符合一般常识的,根据一般常识我们可以知道,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高强度运动。

空缺处的下文是“但即使做一些轻微运动,也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但”字的转折,“轻微运动”的出现,让我们能够确定,上文是和“轻微运动”相对立的“高强度运动”,至此可以补出“都适合做高强度运动”。

【试题亮点】

综合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准确表达能力。

【试题22】

22.下列句子中的“相信”与文中加点的“相信”,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身处困境他却并不消沉,相信自己能拼出一个光明的未来。

B.我满心欢喜地迎接他回来,相信现在的他一定和从前不同。

C.看到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相信每一位游客都会激动不已。

D.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

【参考答案】C

【考查目标】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凭借语感和已有知识,结合具体语境辨别同一个词的不同用法的能力。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动词“相信”在不同语境中表意的差别。

“相信”一词,本义是“认为正确或确实而不怀疑”。

材料中出现“相信”的句子是“喜欢运动、经常运动的人,相信都体验过‘跑者欣快’”。

从结构上看,似乎“喜欢运动、经常运动的人”是“相信”的主语,但是根据上下文语境,仔细辨别就会发现,和“喜欢运动、经常运动的人”有直接句法关系的是“都体验过‘跑者欣快’ ”, “相信”表达的并非“喜欢运动、经常运动的人”的看法,而是文章作者的一种主观看法

“相信”可以提前到句首,整个句子变为“相信喜欢运动、经常运动的人都体验过‘跑者欣快’”。

从语义上看,文中的“相信”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其确信程度降低,常常可以用“大概”“可能”“我认为”“我觉得”等词语来替换。

选项A、B、D中“相信”的主体都是句子的主语,都表示该主体对某人某事没有任何怀疑。

只有 C项,表示说话者的主观看法和文中“相信”的语义和用法完全一致。

【试题亮点】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意辨析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表意上的差别,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