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简介
【千问解读】
一:学校概况
211、双一流,教育部直属。
位于北京市。
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
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二:学校简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广播作为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有力工具在这段时期得到了高度重视。
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始建于1954年。
1958年,北京广播专科学校正式成立。
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北京广播学院。
1961年6月20日,中央广播事业局根据中央关于调整高等院校的指示,决定北京广播学院停止招生,并被列为“调查裁撤”的范围。
1963年5月24日,国务院下达《关于恢复北京广播学院的通知》,同意恢复北京广播学院。
1965年9月,定福庄北京石油学校成为北京广播学院新校址。
1966年5月10日,因文革的政治风气,北京广播学院被点名,随后受到株连。
1970年5月12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军管小组向中央报送《关于北京广播学院停办的请示报告》;同年7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决定北京广播学院试行撤销。
至此,北京广播学院完全停办。
1972年12月21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向国务院正式报送《关于继续开办北京广播学院的请示报告》。
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北京广播学院恢复重办。
1974年11月,北京广播学院恢复招生,原有专业逐步恢复。
1979年,北京广播学院首次招收新闻理论和广播史两个专业硕士研究生两名,开创了北京广播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先河。
1980年,学校招收新闻理论、外国广播电视、广播与电视技术、播音理论、广播与电视等五个专业硕士研究生9人。
2000年,学校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划转教育部管理。
2001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2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东校园(原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整体并入北京广播学院。
2004年,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2017年,学校入选了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2019年6月14日,中国传媒大学整合多个学部、学院的学术资源和师资力量,正式成立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同年11月,中国传媒大学正式被批准为“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依托单位。
2022年2月,中国传媒大学入选了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三:学科建设
84个本科专业,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四:师资
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到专任教师的72.41%。
学校有110余人次入选国家和北京市各类重要人才项目,20余人次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国家级和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3人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五:报考注意
学校注册的办学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同时,学校设立了中国传媒大学海南国际学院,办学地址位于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
学校在提档时,原则上承认省级招办报教育部备案的全国性加分项目,但录取时以考生实际高考成绩(不含任何加分)(以下简称实考分)为准。
实考分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
外语类专业只招英语语种的考生。
报考我校外语类专业和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考生,如所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外语口试,须参加口试且成绩合格。
其他专业不限制考生应试的外语语种,但我校的公共外语课只开设英语课程。
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提档比例一般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05%以内;实行顺序志愿的批次,提档比例一般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10%以内。
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在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将按照考生实考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直至完成来源计划。
若符合条件的非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仍不足,将征集志愿。
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未完成的计划也将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仍不足则将剩余计划调剂到其他生源充足的省份完成招生计划。
对于符合学校录取标准的考生,学校根据进档考生的实考分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
确定考生录取专业时,所有专业志愿之间不设级差;所有已投档考生按实考分排队,按照考生专业志愿和各专业招生计划数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
在实考分相同条件下,优先录取有政策性加分的考生。
若均无政策性加分,则文史类考生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综合科目成绩排队录取,理工类考生依次按数学、语文、外语、综合科目成绩排队录取。
对于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按照相应省份提供的同分数排序规则进行录取。
专业志愿无法满足时,若服从调剂,按实考分从高到低调剂到尚未录满的专业,专业志愿无法满足又不服从调剂的,作退档处理。
六:优势专业
1:双一流学科
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2:国家重点学科
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传播学(培育)
3:第四轮学科评估
新闻传播学 A+、戏剧与影视学 A+、艺术学理论 A-
设计学 B+、信息与通信工程 B、音乐与舞蹈学 B、美术学 B、中国语言文学 B-
电子科学与技术 C+、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C+、外国语言文学 C
七:科研
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智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舆情实验室、视听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融合出版与文化传播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基地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