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考研:救救孩子!现在答题还没思路怎么办?

问为什么感觉自己总是答题没思路?
【千问解读】
冲刺时间日益紧迫,不知道有多少个同学还和这位同学一样,越学越懵逼......其实自己整理专题的时候感觉还好,觉得自己已经很充分地掌握了所有内容,结果一到做题,针对具体的问题就感觉完全傻眼,怀疑人生。


问
为什么感觉自己总是答题没思路?
答
两方面原因:一个是自己在做专题的时候不求甚解,机械僵硬地把别人整理好的内容照搬过来,就以为是自己的内容了,这样就会出现一种你觉得自己专题整理好了,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吃透。
第二个就是练习不够,破题、答题并不是纸上谈兵就能够解决的,而是需要练习才能让你养成破题解题的能力,把自己做专题的内容进行有效输出。
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在慢慢的练习中,大家会慢慢形成一套专属于自己的答题模板。
我们思考再三,认为这位同学的疑问应该也是很多同学焦虑和困惑的内容,为什么学了这么久,感觉什么效果也没有呢?
所以猫哥团队在今天这篇推文里来和大家谈一下答题模板与答题框架的使用,帮助你最快速地形成一套框架。
首先要明确的是,我们这里的框架模板大家绝对不能机械死板地理解为套模板,天下没有万能的模板,重要的是你驾驭和使用模板的能力。
很多老师讨厌大家用模板的原因在于,大家一窝蜂不分题目、不分场景、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是机械地把机构总结的东西往试卷上搬运,显得华而不实,更有老师直接微博说每年考研是出题老师和考研机构的斗智斗勇。
想要跳出这种困局,大家必须要做到的是自己对每个专题的基本知识掌握和延伸理解,不要盲目背诵!不要盲目背诵!不要盲目背诵!(重要的说三遍)我们应该学习的是学术型表达和那些理论分析观点,也只有这样考场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啰嗦了这么多,回到今天的正文,我们在这里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分析问题的话语视角,希望大家在答题的时候可以利用好。
(注意注意,这些框架视角的使用,一定是要和理论、案例结合起来使用,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答案有血有肉)
#1
经典保底框架
1、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这是一个已经简单不能再简单的框架了,甚至在很多考研机构里经常被拿过来说是土得不能再土的框架了,但实际上这依然是我们做学术研究的一个基本模式。
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去知网搜索一下,看看有多少老师都是用的这个框架模板。
(建议大家都使用一下基础的分析框架,考场真的遇到自己没见过、没分析过的题目,就不要犹豫了,直接扎扎实实从概念入手分析,针对题目按照这个逻辑走吧,最起码基础分数拿到手)
2、传播学5W框架(媒介、渠道、受众、传者、内容)
5w分析的框架相信很多人也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光了解还不够,重点得是你要会用。
这个分析框架也是从基础理论的视角来看待和分析问题。
比如说题目让你分析当前的一个传播现象或者新闻传播领域发生的变化,那你就完全可以从5w出发进行分析,面面俱到。
(这也是一个保命框架,记住考场上如果不能做到推陈出新,至少要做到稳扎稳打,相信我们,当你用基础框架老老实实把题写好,而不是整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自己也驾驭不了,反而考场显得不伦不类)
3、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技术、国际等视角分析
这同样是一个非常非常通用的框架,我们不管分析什么很多时候都是从这些视角分析,所以基本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用这个框架的时候,大家可以尽量在小标题的使用上用点心思,以及你的分析千万不要是一句正确的废话,而是确实总结出了观点。
(同上,也是保命框架之一,这个分析框架相信大家平时做pre的时候也是经常使用了)
4、微观、中观、宏观
微观个体层面-中观组织层面-宏观社会层面
这是一个标准的逐层深入的分析事物的逻辑,用得好你的答题论述就会瞬间变得有层次感。
而且,很多专题都是可以用这个框架逻辑来进行分析的。
我们以新闻业发展为例,如果考题是让你回答数字化时代新闻业的变化,那么我们就可以从新闻行动者视角分析,从新闻组织、新闻机构分析,再到最后整个新闻行业分析。
分好主体之后,你就只需要把自己对这个细分层面的变化进行总结论述就好,最好在每个视角下面也分多个要点回答,每个要点下面再配上案例,一道论述题就完美了。
这些东西说是模板也是模板,但你套的只是个框,里面的血肉内容都需要你平时整理专题进行梳理。
也只有保持心中有框架,你在答题的时候才会游刃有余,调动自己背诵的素材针对性回答问题。
#2
创新框架
在这部分,大家一定不要盲目、僵化地套用,这里的模板都是来自一些理论或者老师论文,可能并不万能,但胜在新颖、讨巧、视角独特,用好了是制胜法宝、用坏了就变得不伦不类。
1、场域理论框架
这个答题模板的思路源自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
举例:简述媒体、政府、商业组织三者的关系。
优点:互动和交互,是唯一一个动态的分析思路。
缺点:太复杂,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维度+资本转化是分析的难点。
优点:互动+转化,思路很复杂,稍微不慎容易成为鸡肋。
2、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这个答题思维模板源自考研政治,不知道大家熟悉不熟悉,在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那块。
标准答案就是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来进行回答的。
在进行原因分析类题目的时候,大家可以仿照这个进行回答。
举个例子吧:比如回答如何看待我国应对“信息疫情”的举措,我们就可以尝试使用这个框架进行分析。
历史逻辑:重访历史脉络中的“信疫”经验
理论逻辑:公共传播的理论发展
实践逻辑:未知病毒的渐进深入了解
3、商品化、空间化、结构化
没错,这个框架是来自于传播政治经济学,文森特·莫斯可的三化理论。
文森特·莫斯科在《传播政治经济学》一书中,称传播政治经济学派“关于社会关系、尤其是权力关系研究的学科,它们互相构成资源的生产、分配、消费,包括传播资源的生产、分配和消费”,具有“商品化、结构化、空间化”的特点。
如果想要把这个框架用好的话,大家首先就必须得了解清楚,究竟这个理论讲的是什么?(不知道同学可以去看书回炉了)
4、历史纵向的维度分析
肇始-深化-转向-未来
这个框架逻辑是我们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个,需要大家从历史脉络出发,熟悉整个知识点的发展历程、理论内容以及对于未来发展的研判。
这个框架的运用,大家一定要平时对理论的沿革发展掌握很好,考场上才能用到。
送给大家一组我们想好的小标:
创新肇始:新闻生产的技术革新
实践深化:底层叙事逻辑的颠覆
传播转向:媒介创新的价值意义
变革未来:公共传播价值的新发展
......
其实大家也可以看到,很多框架都是来自于大家平时学习的理论,只要自己做题的时候可以展开联想,注意对恰当的理论进行运用,其实很容易出新。
当然,很多老师论文中的框架视角也都可以直接拿过来用,猫哥团队的专题整合很多都是有不同视角,这些也都源自老师论文。
我们建议大家在最后一个月里,掌握好上面提到的几种基础框架,再学习两种进阶框架,然后每次答题练习都有意识的去套框架,你的进步会很明显的!上考场没问题~
学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后悔死了?2025千万别学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本文将为大家解答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真的不好吗?是不是很烂?学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有前途吗?好就业吗?好找工作吗等问题。
一、学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后悔死了?学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后悔死了,这种说法仅为少数考生的想法,并不能代表绝大多数学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学生的想法。
下文将为2025年高考生解释,为什么网上会出现“不建议学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是不是很烂”等声音。
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基础信息学历层次授予学位学制年限高职本科文学四年学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后悔死了的原因之一:有的考生本来没有报考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但是却被调剂到了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在大学里读了几年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后,也仍然对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提不起兴趣,所以自然会产生学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后悔死了的说法。
但这只是由于考生的志愿填报失误造成的,并非是因为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不好、很烂!学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后悔死了的原因之二:部分考生在报考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时候,并没有真正了解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核心课程,就直接填报了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但是真正在大学里学习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时,却发现那些课程对于自己来说有一定难度。
所以才会说学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后悔死了!二、千万别学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综合上文可见,学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后悔死了的主要原因在于个人考生,而非是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这个专业不好,所以“千万别学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这种说法自然也是不成立的。
建议对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感兴趣的考生,在充分了解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什么、到底好不好就业后,再判断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这个专业是否真的适合自己,而不是随便听信了他人“千万别学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片面之词。
由此可见,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是一个比较好的专业,并非是烂专业。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有哪些学校 全国共计18所大学名单汇总
其中包含18所本科、0所专科;13所公办、5所民办。
圆梦小编将在下文为2025年高考生展示:全国各省市区开设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大学名单一览表。
一、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有哪些学校1.中国人民大学(北京)2.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4.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5.中国传媒大学(北京)6.山东大学(山东济南)7.暨南大学(广东广州)8.汕头大学(广东汕头)9.海南大学(海南海口)10.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11.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12.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13.西藏民族大学(陕西咸阳)14.南京传媒学院(江苏南京)1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16.成都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17.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重庆)18.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根据上文可知,北京市开设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大学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广东省开设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大学有:暨南大学、汕头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陕西省开设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大学有:西安外国语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圆梦小编建议大家:根据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开设大学的档次级别、所在省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报考!最后还要提醒2025年高考生:在新高考省份,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100%的大学都要求学生的选考科目为“不提科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