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代史 >

人类古代首张黑洞照片 来自全球30多个研究所的科学家共同努力

时间:2022-02-17 18:32 来源:网络 作者: 菜叶
【千问百科解读】

人类古代首张黑洞照片是怎么样的呢?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天体。

黑洞的引力巨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

“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

下面就跟一起具体看看人类古代首张黑洞照片等相关内容。

人类历史首张黑洞照片 来自全球30多个研究所的科学家共同努力

黑洞简介

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通过计算得到了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一个真空解,这个解表明,如果将大量物质集中于空间一点,其周围会产生奇异的现象,即在质点周围存在一个界面——“视界”一旦进入这个界面,即使光也无法逃脱。

这种“不可思议的天体”被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命名为“黑洞”。

黑洞无法直接观测,但可以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

借由物体被吸入之前的因高热而放出和γ射线的“边缘讯息”,可以获取黑洞存在的讯息。

猜测出黑洞的存在也可借由间接观测太阳或星际云气团绕行轨迹取得位置以及质量。

物理性质划分

根据黑洞本身的物理特性质量,角动量,电荷划分,可以将黑洞分为五类。

不旋转不带电荷的黑洞:它的时空结构于1916年由史瓦西求出,称史瓦西黑洞。

不旋转带电黑洞:称R-N黑洞。

时空结构于1916至1918年由赖斯纳(Reissner)和纳自敦(Nordstrom)求出。

旋转不带电黑洞:称克尔黑洞。

时空结构由克尔于1963年求出。

一般黑洞:称克尔-纽曼黑洞。

时空结构于1965年由纽曼求出。

双星黑洞:与其他黑洞彼此之间相互绕转的黑洞。

人类古代首张黑洞照片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时,在美国华盛顿、中国上海和台北、智利圣地亚哥、比利时布鲁塞尔、丹麦灵比和日本东京同时召开新闻公布会,以英语、汉语、西班牙语、丹麦语和日语公布“事件视界望远镜”的第一项重大成果。

大量天文观测数据已证实,在浩瀚的宇宙当中,有无数的黑洞神奇地藏身于各宇宙岛中。

但人类却从未直接“看”到过黑洞,并不知道它的真实模样。

为了能一睹黑洞真容,2017年4月5日到14日之间,来自全球30多个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庞大观测计划。

他们将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的8个射电望远镜阵列组成一个虚拟望远镜网络,希望利用其捕获黑洞影像。

最后,科学家们成功拍摄到了黑洞的第一幅“照片”。

认识黑洞

理论上,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的一种天体。

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它的势力范围,该势力范围称作黑洞的半径或称作事件视界。

像宇宙万物一样,太阳也会衰老死亡。

一些大质量太阳在核聚变反应燃料耗尽时,内核会急剧塌缩,所有物质快速的向着一个点坍缩,最后坍缩成一颗黄豆大小的奇点,并形成一个强大的力场漩涡,扭曲周围时空,成为黑洞。

宇宙中,根据质量天文学家们将宇宙中的黑洞分成三类:太阳级质量黑洞(几十倍—上百倍太阳质量)、超大质量黑洞(几百万倍太阳质量以上)和中等质量黑洞(介于两者之间)。

根据理论推算,银河系中应该存在着上千万个太阳量级的黑洞。

然而,因为黑洞自身不发射和反射电磁波,仪器和肉眼都无法直接观测到它。

既然无法“看见”,那怎么就知道它存在呢?天文学家们重要是通过各种间接的证据。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沈志强:“重要有三类代表性证据。

一是太阳、气体的运动透漏了黑洞的踪迹。

黑洞有强引力,对周围的太阳、气体会产生影响,于是我们可以通过观测这种影响来确认黑洞的存在。

二是根据黑洞吸积物质,也就是吃东西时发出的光来判断黑洞的存在。

第三则是通过看到黑洞成长的过程‘看’见黑洞。

到目前为止,通过间接的观测,科学家们在银河系发现和确认了20多个太阳级质量黑洞,但可能有上千万个太阳级黑洞候选体。

沈志强说:“宇宙每个宇宙岛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

我们居住的银河系中心就有一颗,它的质量大约是太阳质量的400多万倍。

除此之外,银河系还有很多太阳级黑洞。

这些神奇的黑洞和宇宙的诞生和演化有何关系?它和所在的宇宙岛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它又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会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为了更准确清晰地解答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想直接“看”到黑洞。

准备“相机”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