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25届高三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1-10 点击数:

山东省济宁市2025届高三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千问解读】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人们把能满足情绪和情感需要的消费行为,通俗地称为“情绪消费”。

从盲盒的热卖到卡游的火爆,都表明年轻消费者热衷于为“情绪”买单。

这种购买热情释放出千亿赛道的市场潜力, 由此也带动了“拒绝emo” “逢考必过”等虚拟产品的热销。

在古代社会,人们就已经开始通过购物来表达和满足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需要。

随着时代的变迁,商业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情绪消费的演变。

进入20世纪,商家开始利用心理学原理来设计产品和制定营销策略。

他们发现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会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于是开始利用情感化的语言和图像来吸引消费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心理也在不断变化,以“悦己”为目的满足情绪需求的消费越来越重要。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关注商品的价格和功能,还会考虑商品能否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情绪商品能够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让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的过程中产生愉悦、感动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去年夏天“多巴胺”穿搭以高饱和度色彩席卷了各个社交平台,几个月后,美拉德色系又大行其道。

为什么人们越来越喜爱彩色?高饱和的明媚色彩可以给人们带来活力与生机。

爱因斯坦不会想到,他的“大脑”会被标价五毛钱,月售2万个。

有消费者表示,光是看到商家给商品起的名字,或是在评论区看看评论,也能得到欢乐。

购买“好运喷雾”,好比收获一张幸运符,在参加考试等重要事情之前,给自己“喷”一下,就会觉得好运降临,信心和动力更足。

在消费者群体方面,年轻消费者是情绪消费的主力军,他们注重个性,关注情感满足,喜欢有趣的事物和有创意的内容,因此对小众新奇的情绪商品的兴趣自然高于一般人。

这些看似无厘头的消费,都有着不低的交易额。

在这些消费中,我们看见越来越多追求松弛,包容不完美,为情绪价值买单的人。

此外,年轻人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情绪消费体验和情感故事,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归属感和认同感,更让情绪消费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时常面临种种压力和焦虑,而情绪商品消费恰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情感的出口。

(摘编自雷玄《“情绪消费”的深层动力》,有删改)

材料二:

情绪情感是人的基本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消费选择和消费行为,同时也正在演变成一种消费品。

消费市场上不断涌现的情绪消费产品,既是时尚和潮流,也彰显了人们的内在动机和社会心态。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当人们的需求不被满足时会导致自我威胁感知,引发自我修复的补偿性想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当物质需求满足后,人们对心理需求的满足提上日程,希望通过消费来追求精神的愉悦和内心的满足,用以补偿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和不顺心。

青年人在面对现实中的自尊威胁时,往往会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寻求对自我的肯定。

通过情绪消费可以有效进行心理慰藉和自我修复,以回避自我威胁和自尊损伤带来的伤害。

由此能激活小确幸和小欣慰的情绪消费产品广受欢迎。

个体化时代,青年主体力量逐渐凸显,与传统圈落不同,个体倾向自组织模式。

但是人作为社会性动物,总是希望与他人建立联系,具有追求人际依恋的内驱力。

而社会学研究表明,“原子化”人际关系特质导致部分青年人归属感缺乏,孤独感加深。

从需求角度来看,“孤独”是人际关系未能被满足的不愉快情绪体验;从认知角度来看,“孤独”是感知到的情感联结与期望中的情感联结存在落差的认知;从情感角度来看,“孤独”是感到被孤立和被疏远的消极情绪。

社会替代理论认为,个体感到孤独时会唤起社交需求,此时可以通过消费行为来寻找社交需求的替代品。

情绪消费领域就充满了这种虚拟的温情服务,谈心、聊天、叫醒……无一不在提供着现实生活所无法企及的精神陪伴和温情脉脉。

青年一代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高速增长的时期,他们对于物质的要求相对饱和,对于情感的诉求越来越高。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下,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的操控体系使得日常生活更加便利,但价值选择更趋多元,青年难免会在各种价值碰撞中产生思想的困惑、选择的焦虑。

人们开始关注生命的意义感、生活的悦纳性、个体情绪的积极态,并寻求可控可求的解决办法,强调满足内心需要和提升个体愉悦体验的方式方法,比如消费。

随着消费者需求升级,人们日益关注心理健康,青睐情感类消费,尤其是“让自己开心”的“悦己”消费。

与实物型消费不同,情绪消费不只是关注单纯享乐,还关注自我实现,不只是简单追求物质本身带来的实用价值,也强调精神上的收获。

情感与商品相互建构,消费与情绪共振共谋。

由此,近些年冥想正念、睡前故事、白噪音市场风起云涌,显现出心理健康消费正在成为撬动消费增长的一个新支点。

(摘编自管健《“情绪经济”:展现消费新场景》,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情绪消费的产生与古代人们通过购物满足情绪和情感需要的行为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且在现代社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B. 作为情绪商品,“多巴胺”穿搭、爱因斯坦“大脑”、“好运喷雾”可以为消费者带来愉悦等情感体验,因此大行其道。

C.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明,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会更重视情感和归属需求,情绪消费就是为满足这一需求而出现的消费行为。

D. 虚拟的温情服务,如谈心、聊天、叫醒等,通过提供精神陪伴,使得孤独的年轻人能够从这种情绪消费中找到社交需求的替代品。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进入二十世纪,商家利用情绪情感进行产品设计、广告宣传,制定营销的策略,为情绪消费提供了商业化的可能。

B. 年轻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对新奇事物的偏爱,使得情绪产品的消费成为市场的主流趋势,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潜力。

C. 孤独感加深和归属感缺失的年轻人,常通过情绪消费来进行心理慰藉,社交媒体的互动更促进了这一文化现象的形成。

D. 年轻消费者的情绪消费行为不仅是一种市场现象,更反映了社会心理的深层次变化,体现出当代人对情感的强烈需求。

3. 关于材料一和材料二,以下说法最为准确且符合两篇材料论证逻辑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通过描述年轻人情绪消费的现象,详细阐述了情绪消费的历史和现状,证明情绪消费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趋势。

B. 材料二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社会替代理论的分析,揭示了情绪消费的深层动机,进而解释了情绪消费在满足心理需求和社交需求方面的重要性。

C. 材料一和材料二均采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具体实例证明情绪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D. 材料一分析了情绪消费的市场潜力和消费者行为,材料二揭示了情绪消费的心理和社会基础,共同论证了情绪消费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4.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情绪消费商品广告的一项是( )

A. 好空调,格力造。

B. 怕上火,喝王老吉。

C. 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D.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5. 当今社会,各种情绪消费产品层出不穷,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情绪价值。

请结合材料简述下列情绪商品的情绪价值。

(1)2024年端午节,人们在各个龙舟大赛直播间刷礼物互动。

(2)“盐焗鸡咖啡杯” “开水壶头套”等2024年度“淘宝丑东西”。

(3)以“柔和桃”为潮流色的商品。

(“柔和桃”即柔软温和的蜜桃色)

【答案】

1. C 2. B 3. D4. C

5. (1)视频直播提供互动平台,可以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

(2)“丑东西”带来幽默感和松弛感,是对不完美的包容,能缓解生活中的疲惫。

(3)柔和桃代表柔软温和,传递出温暖与关怀,使人身心得到疗愈。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明”错误,这是作者的观点,马斯洛只是说人的需求包括什么;“人们会更重视情感和归属需求”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当物质需求满足后,人们对心理需求的满足提上日程”,“更”的说法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B.“使得情绪产品的消费成为市场的主流趋势”错误,材料中只是说“消费市场上不断涌现”情绪消费产品,但并未说“情绪产品的消费成为市场的主流趋势”。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证明情绪消费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趋势”错误,应是证明“情绪消费”具有深层动力。

B.“进而解释了情绪消费在满足心理需求和社交需求方面的重要性”错误,应是解释了为什么说消费市场上不断涌现的情绪消费产品彰显了人们的内在动机和社会心态。

C.“均采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错误,材料二没有具体的案例分析。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强调的是商品本身的质量。

B.强调的是商品的功能。

C.是从消费者的感受角度,利用情感手段的宣传,最适合作为情绪消费商品广告。

D.强调的是商品的功能。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

结合“人际关系特质导致部分青年人归属感缺乏,孤独感加深”可知,“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也是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载体,视频直播为各地的人们提供互动平台,人们在各个龙舟大赛直播间刷礼物互动,可以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

结合“在这些消费中,我们看见越来越多追求松弛,包容不完美,为情绪价值买单的人”可知,“盐焗鸡咖啡杯”“开水壶头套”等2024年度“淘宝丑东西”,能带来幽默感和松弛感,是对不完美的包容,能缓解生活中的疲惫。

结合“社会替代理论认为,个体感到孤独时会唤起社交需求,此时可以通过消费行为来寻找社交需求的替代品。

情绪消费领域就充满了这种虚拟的温情服务,谈心、聊天、叫醒……无一不在提供着现实生活所无法企及的精神陪伴和温情脉脉”可知,以“柔和桃”为潮流色的商品给人温和的感觉,能传递出温暖与关怀,使人身心得到疗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灰碱粿记

傅菲

牡荆初发新叶,浓绿肥厚,散发一种熏臭气息。

其实,这种熏臭是一种浓香,黏黏的涩涩的。

牡荆是速生小乔木,砍了又长,留下老桩,年年出枝条。

砍牡荆,在丝瓜挂架的时候。

砍下枝条摊在院子晒。

晒一日叶卷了,晒两日叶白了。

晒干了,扫叶放在大锅里烧。

灰积满锅底,红红的,枝条架上去烧,火苗呼呼叫。

每家都有一个大锅,烧草木灰制碱。

碱不是常用物,是必用物。

一年,有那么三五次用碱,包粽子用,做糯米浆粿用,做包浆粿用,做灯益粿用,做黄元粿用,做灰碱粿用。

包粽子用稻草烧碱,做黄元粿用杨桐烧碱,做灰碱粿用牡荆烧碱。

不同的植物烧出不同香味的碱。

碱防馊,祛火,温补,驱寒湿。

牡荆辛温,调和胃气、止咳平喘,新制碱香日弥。

碱灰扒出来,用纱布包起来,放在净水中搓揉压碾,反反复复,滤出半大木桶浑水,入铁锅煮,水蒸发了一半,碱就煮出来了。

纱布蒙了桶口,碱水凉了一夜,泡籼米,泡上一个时辰,去磨米浆。

我很喜欢磨米浆。

磨架下摆一个大木盆,我坐上磨架,右手拉磨,左手搲米塞磨嘴。

搲一碗,半米半碱水。

磨齿磨着磨齿,咿咿呀呀。

磨把是木制的,很贴手心,有一层褐色包浆。

磨心发出哐当哐当的响声。

米浆从磨槽流出来,因离心力作用,米浆呈斜泼状态流溢。

一道槽孔斜泼一条浆线,磨拉得越急,浆线越密,像一道圆形银珠帘,被风撩得飘飘酒酒。

石磨拉得慢,浆线直垂下来,软软塌塌,如羸弱的石瀑。

磨了米浆,大铁锅里的水已烧开了。

柳木蒸笼已蒸热,笼板吐出气泡,栅栏状的底板腾起一阵阵蒸汽。

大纱布贴笼沿、笼底铺平,舀起米浆,慢慢匀细地浇在纱布上,盖上笼盖蒸。

蒸两分钟,米浆黄了,呈糕状,再浇一层米浆。

米浆浇了八次,抱起蒸笼,倒扣在大圆匾,取走蒸笼,再蒸下一笼。

大圆匾蒸汽萦绕。

我敞开嗓子,喊一声:灰碱粿出笼了,来吃灰碱粿。

出笼的灰碱粿大圆形,厚实,粿皮一层黏贴一层,像松木年轮。

热汽散发米香,碱香浓烈,切灰碱粿不用刀、用麻线。

麻线扣紧直径线,一头用牙齿咬住线头,另一头拉上来,一块大灰碳粿被中分。

中分十二次,每块灰碱粿有了半块巴掌大。

一人拿一块,握在手上吃,香香糯糯。

灰碱粿有加红糖的、当糕点白口吃,也有无加糖的,与丝瓜一起煮,当菜吃。

大部分乡人过元宵,不包饺子不做汤圆,而是蒸灰碱粿。

清明、中元节、中秋,也蒸灰碱粿。

也有祭祀、上坟的,提一碗灰碱粿去告慰先人。

我喜欢吃冷灰碱粿。

吃灰碱粿,不要塞进嘴巴咬,要把粿皮一层层掀下来吃。

掀粿皮的手感、非常奇妙。

手感觉到米浆的黏连,又感觉到脱离,黏黏糊糊又清清爽爽。

还有一种吃法,口感很奇妙。

热粥滚滚,冷灰碱粿泡在粥里,泡两分钟,一口嗍热粥,一口吃灰碱粿。

灰碱粿外热内冷,糖分溢满口腔,粥绵粿实。

嗍粥吃粿,不用下小菜。

粿就是菜,甜菜。

上饶人开农家菜馆,必备灰碱粿煮丝瓜、圆圆粿、白玉豆。

没有这三道菜,就不是地道的农家菜馆、或者说、开餐馆的人不懂上饶风味。

丝瓜是土丝瓜,瓜皮麻黄麻青,黑斑线纹直贯瓜身,瓜头还结着半枯的瓜花,瓜蒂留三厘米长。

蒂新的瓜则是鲜瓜,早晨采摘下来。

瓜身潮湿。

那是露水沾染的。

丝瓜刨皮,刨子从瓜头拉到瓜尾,一条瓜皮落下来。

一根丝瓜刨六条皮,瓜肉粿白。

瓜皮与鲜辣椒一起剁碎,清炒。

瓜肉切片,与灰碱粿一起煮。

吃了灰碱粿。

吃丝瓜,菜汤留下泡饭吃。

虽有碱,灰碱粿却易馊。

和白米饭一样易馊。

蒸灰碱粿,一般蒸一天吃的量。

蒸多了,吃不完,用麻绳切粿片。

晒干藏在土缸。

有一天,通常是冬月的某一天,炸爆米花的人进巷子了。

吆喝着:炸爆米花,炸爆米花。

巷子有空地,歇下挑担,架起机器烧火炉。

妇人用谷斗抱来白米,抱来玉米。

请师傅炸。

木炭燃起白烟,火星啪啪作响,四射。

师傅摇起摇把,瓠瓜形的爆机桑当桑当转动。

孩童围着师傅嚷嚷。

计时表在转动,晃悠悠。

师傅拎起爆机,套进麻布袋,脚踩着。

拉阀门。

孩童捂着耳朵散开,眼睛却不离师傅。

砰。

一阵白气爆出来,米花冲进了麻布袋,又有一些米花反弹出来,散了一地。

哈哈哈,孩童捡地面米花吃。

也有不炸爆米花的,炸晒干了的灰碱粿,炸粉丝皮。

孩童嚷着他妈妈:加白糖,加白糖。

现在没有炸爆米花的师傅进村了,也无人晒灰碱粿了。

灰碱粿蒸多了,送给邻居吃。

在物质贫乏年代,蒸了灰碱粿,我妈就交代我:送灰碱粿去童山。

我外婆住在童山。

送半竹篮灰碱粿去。

背着竹篮,穿过田畴,走景岭岗,沿古城河去童山。

一个下午往返,徒步二十华里。

我儿子不吃灰碱粿,他更喜欢吃蛋糕、面包。

我宁愿吃开水泡饭,也不吃蛋糕、面包。

口味是成长环境的产物。

乡人只有米,以米为原料做各种小吃,激发味觉,安慰胃,敬送乡邻亲友。

吃食,尤其故土长出来的吃食,自己厨房出来的吃食,令离开故土的人想念,不仅仅是因为乡愁,还因为自己曾参与其中的重要环节,与家人同坐、同劳作。

这种记忆根植于心脏,长出的根须爬遍全身。

我们就是一棵树,四处移栽。

(选自2024年6月17日《海南日报》,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描绘了牡荆的形态、气息及砍晒过程,透露出作者对故乡风物的熟悉以及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

B. 灰碱粿以其复杂的制作过程和独特口感,成为上饶地区的特色美食,彰显了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 灰碱粿不仅是满足味蕾的美食,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当地人节庆、祭祀等活动中不可或缺。

D.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灰碱粿的深厚情感,现在仍经常亲手制作并与邻里分享,延续着这一传统美食的魅力。

7. 阅读文中描述磨米浆、蒸灰碱粿以及品尝灰碱粿的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通过详尽的步骤描述,细腻地刻画了磨米浆、蒸灰碱粿及品尝的全过程,带领读者感受这一地方传统美食的独特。

B. 文中巧妙运用比喻、叠词、拟声词以及系列动词,形象呈现了磨米浆的独特场景,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身临其境的体验。

C. 作者在叙述这一过程中,保持了客观中立的叙述态度,并没有明显流露出对于传统美食制作和品尝的特别情感。

D. 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不仅呈现了灰碱粿的形态与口感,还营造出温馨而充满乡村气息的氛围,展现了传统美食的魅力。

8.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口味是成长环境产物”这句话的理解。

9. 分析《灰碱粿记》与《茶馆》中“吃食”与“场所”在展现乡土文化,社会风貌方面的作用,并探讨其背后的深层意蕴。

【答案】

6. D 7. C

8. 这句话表达了口味偏好与个体成长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灰碱粿记》中,作者详细描述了灰碱粿的制作过程和它在乡村生活中的地位,体现了地方特色食物对个人口味的影响。

个人的口味往往受到时代、家庭、地域、文化等成长环境的影响,这些食物记忆与个体的成长经历紧密相连,成为个体情感与记忆的一部分。

9. 作用:①展现乡土文化:《灰碱粿记》中的灰碱粿作为地方特色食品,其制作工艺复杂且富有传统意义,象征着亲情和深厚的乡土文化:《茶馆》中的裕泰茶馆则是老北京文化的缩影,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传承。

②描绘社会风貌:《灰碱粿记》中的吃食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物质生活状况;《茶馆》通过裕泰茶馆这一场所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老北京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反映了社会的多样性和时代的变迁。

意蕴:“吃食”与“场所”不仅是物质文化的展现,更蕴含了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变迁,是对过去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解析】

【导语】《灰碱粿记》通过对传统食物灰碱粿的制作、味道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描绘,展现了上饶地区独特的乡土风情和文化。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形象地呈现了乡村生活的绵延与传统的传承,传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及情感寄托。

文章不仅关注灰碱粿的美味,更把重点放在其背后的家庭记忆和文化象征,折射出一种对传统价值的坚守,在现代化浪潮中显得尤为珍贵。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D.“现在仍经常亲手制作并与邻里分享”错误,于文不符。

原文中并未提及作者现在仍经常制作灰碱粿,而是表达了现在很少有人制作和晒灰碱粿了。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C.“保持了客观中立的叙述态度,并没有明显流露出对于传统美食制作和品尝的特别情感”理解错误,从文本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有明显的变化,从磨米浆的期待到灰碱粿出笼的兴奋,再到品尝时的满足,情感是层层递进的。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口味是成长环境的产物”这句话表达了口味偏好与个体成长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

一是表达了地方特色食物对个人口味的影响。

在《灰碱粿记》中,作者通过详尽的步骤描述,细腻地刻画了磨米浆、蒸灰碱粿及品尝的全过程,灰碱粿以其复杂的制作过程和独特口感,成为上饶地区的特色美食,也影响了作者个人口味,从磨米浆的期待到灰碱粿出笼的兴奋,再到品尝时的满足,展现了传统美食的魅力。

二是个人的口味往往受到时代、家庭、地域、文化等成长环境的影响。

文中说“吃食,尤其故土长出来的吃食,自己厨房出来的吃食,令离开故土的人想念,不仅仅是因为乡愁,还因为自己曾参与其中的重要环节,与家人同坐、同劳作。

这种记忆根植于心脏,长出的根须爬遍全身”,灰碱粿是作者小时候的吃食,也是上饶人的传统小吃,虽然现在无人晒灰碱粿了,但它不仅是满足味蕾的美食,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当地人节庆、祭祀等活动中不可或缺,这种记忆根植于心脏,透露出作者对故乡风物的熟悉以及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

作用:①展现乡土文化:《灰碱粿记》作者通过详尽的步骤描述,细腻地刻画了磨米浆、蒸灰碱粿及品尝的全过程,展现了灰碱粿这一上饶地方特色食品的复杂制作工艺,不仅呈现了灰碱粿的形态与口感,还营造出温馨而充满乡村气息的氛围,展现了传统美食的魅力。

灰碱粿象征着亲情和深厚的乡土文化。

《茶馆》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裕泰茶馆作为老北京文化的缩影,透过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化,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传承。

②描绘社会风貌:《灰碱粿记》中灰碱粿是地方传统小吃,吃食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物质生活状况,如“吃了灰碱粿,吃丝瓜,菜汤留下泡饭吃”,大部分上饶乡人过元宵,不包饺子不做汤圆,而是蒸灰碱粿,还有炸爆米花的进巷子,这些都是物质匮乏年代的记忆;《茶馆》中,裕泰茶馆是故事的场所。

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社会上的动乱波及茶馆;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通过裕泰茶馆这一场所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老北京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反映了社会的多样性和时代的变迁。

意蕴:“吃食”与“场所”不仅是物质文化的展现,更蕴含了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如《灰碱粿记》中灰碱粿不仅是满足味蕾的美食,更展现了传统美食的魅力,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当地人节庆、祭祀等活动中不可或缺。

《茶馆》中的裕泰茶馆作为社会缩影,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透过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化,演出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层面,体现了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变迁,是对过去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樊迟问于孔子曰:“鲍牵事齐君,执政不挠,可谓忠矣,而君刖之,其为至暗乎?”孔子曰:“古之士者,国有道则尽忠以辅之,国无道则退身以避之。

今鲍庄子食于淫乱之朝,不量主之明暗,以受大刖。

是智之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①。

(节选自《孔子家语•正论解》)

材料二:

齐庆克通于声孟子。

鲍牵②知之,以告国武子,武子召庆克而谓之。

庆克久不出,而告声孟子曰:“国子谪我!”声孟子怒。

国子相灵公以会伐郑,高、鲍处守。

及还,将至,闭门而索客。

声孟子诉之曰:“高、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角。

国子知之。

”秋七月壬寅,刖鲍牵而逐高无咎。

齐人来召鲍国而立之。

初鲍国去鲍氏而来为施孝叔③臣施氏卜宰匡句须④吉。

施氏之宰,有百室之邑。

与匡句须邑,使为宰。

以让鲍国,而致邑焉。

施孝叔曰:“子实吉。

”对曰:“能与忠良,吉孰大焉!”鲍国相施氏忠,故齐人取以为鲍氏后。

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

(节选自《左传•成公十七年》)

材料三:

《左传》称仲尼曰:“鲍庄子之智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

”夫有生而无识,有质而无性者,其唯草木乎?然自古设比兴,而以草木方人者,皆取其善恶薰莸⑤,荣枯贞脆而已。

必言其含灵畜智,隐身违祸,则无其义也。

寻葵之向日倾心,本不卫足,由人睹其形似,强为立名。

亦由今俗文士,谓鸟鸣为啼,花发为笑。

花之与鸟,安有啼笑之情哉?必以人无喜怒,不知哀乐,便云其智不如花,花犹善笑,其智不如鸟,鸟犹善啼,可谓之傥言者哉?如“鲍庄子之智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即其例也。

而左氏录夫子一时戏言,以为千载笃论。

成微婉之深累,玷良直之高范,不其惜乎!

(节选自刘知几《史通•杂说上》)

【注】①晋杜预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也。

”②鲍牵:鲍叔牙曾孙,鲍国之兄,谥庄子。

③施孝叔:鲁国大夫。

④匡句须:施孝叔家臣。

⑤薰莸:香草和臭草,喻善恶、贤愚等。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初A鲍国去B鲍氏C而来D为施孝叔E臣F施氏卜G宰H匡句须吉。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表示揣测语气,与《逍遥游》中“天之苍苍,其正色邪?”的“其”字用法相同。

B. 会,指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而“宗庙会同”中的“同”指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C. 致,送给、给予,与《屈原列传》中“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的“致”字意思不同。

D. 必,与《六国论》中“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的“当”均为“如果,假如”的意思。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樊迟认为鲍牵忠心侍奉齐王,为官正直无私,却无端遭刖刑。

孔子却认为古代的士人不仅能做到忠君爱国,更善于判断政治环境。

鲍牵不察明时,不识圣主,实属咎由自取。

B. 齐大夫庆克与声孟子私通,被鲍牵、国武子发现。

声孟子乘齐灵公会盟归来之机,诬陷鲍牵、高无咎等人合谋为乱。

齐灵公对鲍牵施用刖刑并驱逐高无咎,高弱在卢邑反叛。

C. 鲍国起初是鲁大夫施孝叔的家臣,辅佐施氏忠心耿耿。

庆克之乱后,鲍牵遭刖刑,齐国人把鲍国召回作为鲍氏的后嗣。

孔子感慨鲍牵连自己的脚也保不住,智慧还不如葵菜。

D. 在刘知几看来,葵菜倾叶向日,本不是为了保护根部,只是后人因其形似而牵强附会;但《左传》信以为真,记录孔子的一时戏言并奉为确论,玷污了孔圣人贤良正直的风范。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鲍庄子食于淫乱之朝,不量主之明暗,以受大刖。

(2)施孝叔曰:“子实吉。

”对曰:“能与忠良,吉孰大焉!”

14. 刘知几批评《左传》中“以草木方人”的做法,理由何在?请简要概括。

【答案】

10.AFH

11. B12. A

13. ①如今鲍庄子在混乱的朝廷中任职,不能估量国君的明暗,而蒙受大刑。

②施孝叔说:“你占卜的结果确实吉利。

”(鲍国)回答说:“能与忠诚善良的人结交,还有比这更大的吉利吗!”

14. ①自古以来用草木来比喻人,都取其善恶、荣枯、贞脆来设比。

②草木本是无性无情的,说其富有智慧,能够躲避灾祸,是牵强附会之谈,不足为信。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对文献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古代士人对忠诚与智慧的表现及评价。

材料一和材料三展示了孔子和刘知几对鲍牵事件的不同见解,对鲍庄子不能审时度势,使得忠诚无辜受刑提出了批评。

刘知几批评《左传》将草木比作人,说其不妥,揭示了后人对历史事件和实物现象的曲解和附会。

整篇文章体现出对历史记载及传说的反思,以及对智慧与忠诚之间平衡的思考。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初鲍国离开鲍氏来到鲁国做施孝叔的家臣,施氏占卜家宰,匡句须吉利。

“初”是时间状语,单独成句,故在A处断开。

“鲍国”作主语,“去”作谓语,“鲍氏”作宾语;“而”连词,表承接,连接前后两句,中间不断开;“为”作谓语,“施孝叔臣”作宾语,故在宾语后F处断开。

“施氏”作主语,“卜”作谓语,“宰”作宾语,故在宾语后H处断开。

故选AFH。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一词多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的能力。

A.正确。

“其”,均表示揣测语气,或许,大概。

句意:国君或许是极其昏庸吧?/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呢?

B.错误。

“会”,指诸侯之间会盟。

/“同”,指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句意:国子辅佐灵公参加会盟。

/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

C.正确。

“致”,送给、给予。

/“致”,表达。

句意:并把封邑交给他。

/在一篇文章中多次表达这种想法。

D.正确。

“必”,含义均为“如果,假如”句意:如果一定要说它们蕴含灵性、富有智慧。

/假如和秦国相抗衡,也许还不容易估量(胜负)呢。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A.“鲍牵不察明时,不识圣主,实属咎由自取”错误;根据材料一“古之士者,国有道则尽忠以辅之,国无道则退身以避之。

今鲍庄子食于淫乱之朝,不量主之明暗,以受大刖。

是智之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可知,孔子只是说鲍牵智慧赶不上葵菜,并没有说鲍牵遭受刖刑是咎由自取。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食”,任职;“量”,估量;“以”,连词,因而。

(2)“实”,确实;“与”,结交;“吉孰大焉”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孰大吉焉”。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①材料三“然自古设比兴,而以草木方人者,皆取其善恶薰莸,荣枯贞脆而已”,自古以来用草木来比喻人,都是取其善恶、荣枯、贞脆来设比。

②“必言其含灵畜智,隐身违祸,则无其义也……可谓之傥言者哉”,如果说草木含灵畜智,能够隐身逃避祸患,就没有这样的意义了,这不是正确的言论。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樊迟向孔子问道:“鲍牵侍奉齐国国君,执掌政事不屈从,可称得上忠诚了,然而国君却砍掉了他的双脚,国君难道是极其昏庸吗?”孔子说:“古代的士人,国家政治清明就尽忠来辅佐国君,国家政治黑暗就隐退来躲避。

如今鲍庄子在淫乱的朝廷中任职,不估量国君的明暗,因而遭受了断足的重刑,这是他的智慧不如葵菜啊,葵菜还能保护自己的根部。

材料二:

齐国的庆克和声孟子有私。

鲍牵知道了,把这事告诉了国武子,国武子召来庆克并责备他。

庆克很久没有出来,(然后)告诉夫人说:“国子责备我!”夫人发怒了。

国子辅佐灵公参加会盟,高无咎、鲍牵留守。

等到(灵公)回来,快要到达的时候,(高、鲍)关闭城门并检查旅客。

声孟子诬陷说:“高、鲍两人将不让国君进城,要立公子角为国君。

国子是知道的。

”秋季七月壬寅日,砍去了鲍牵的双脚并驱逐了高无咎。

齐国人召回鲍国并立他为鲍氏的继承人。

当初鲍国离开鲍氏来到鲁国做施孝叔的家臣,施氏占卜家宰,匡句须吉利。

施氏的家宰,有百户人家的封邑。

(施孝叔)给匡句须封邑,让他做家宰。

(匡句须)把封邑让给鲍国,并把封邑交给他。

施孝叔说:“你确实吉祥。

”(鲍国)回答说:“能够给与忠良(职位),还有比这更大的吉祥吗!”鲍国辅佐施氏很忠诚,所以齐国人召回他让他做鲍氏的后代。

孔子说:“鲍庄子的智慧不如葵菜,葵菜还能保护自己的根部。

材料三:《左传》记载孔子说:“鲍庄子的智慧不如葵菜,葵菜还能保护自己的根部。

”有生命却没有见识,有形体却没有品性的,大概只有草木了吧?然而自古以来设置比兴(的手法),而用草木来与人相比的,都是选取它们善恶、荣枯、坚贞脆弱等方面罢了。

如果一定要说它们蕴含灵性、富有智慧,能够隐身躲避灾祸,那就没有这样的道理。

探究葵菜向着太阳倾斜,原本不是为了保护根部,只是人们看到它的形状相似,勉强给它命名。

也就像当今世俗的文人,把鸟叫称为啼,把花开称为笑。

花和鸟,哪里有啼笑的情感呢?如果因为人没有喜怒,不知哀乐,就说人的智慧不如花,花还善于笑,人的智慧不如鸟,鸟还善于啼,能把这称为随便乱说吗?像“鲍庄子的智慧不如葵菜,葵菜还能保护自己的根部”,就是这样的例子。

而《左传》记录孔子一时的戏言,把它当作千年不变的确论。

造成了委婉含蓄的严重拖累,玷污了(孔子)贤良正直的高尚典范,难道不可惜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答学者

(宋)刘克庄

自古名家岂偶然,虽游于艺①必精专。

经生②各守单传旧,国弈③常争一着先。

马老于行知向导,鹄腾而上睹方圆。

殷勤寄语同袍者,努力磨教铁砚穿。

注:①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②经生,泛指研治经学的人。

③国弈,第一流棋手。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家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通过长期的积累与努力取得的。

B. 做学问要有认真的态度,可以在“六艺”中探寻,但须保持精纯专一。

C. 作者批评一些做学问的人抱残守缺,在下棋方面却为一步棋斤斤计较。

D. 磨穿铁砚夸张而形象,写出了诗人对自己的勉励和对学者的殷切期望。

16. 颈联提到“马”和“鹄”,作者以此表达怎样的治学道理?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治学要像老马识途一样明确研究的方向,不要走弯路;也要像鹄腾空而上俯视四方一样,拓宽视野。

②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在治学上,努力方向与宏观视野不可偏废的关系。

【解析】

【导语】刘克庄的《答学者》通过强调专注和努力的重要性,告诫学者要在学术上精专不倦。

诗中运用马与鹄的比喻,生动阐释了知方向、明目标对学问的巨大作用,同时以“磨教铁砚穿”鼓励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批评一些做学问的人抱残守缺,在下棋方面却为一步棋斤斤计较”错误。

“经生各守单传旧,国弈常争一著先”两句,描绘了学者们对于经典的钻研与传承,每个人都守护着自己的学术门派,同时也在争取对于经典解释的权威性。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意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马老于行知向导,鹄腾而上睹方圆”意为:老马在行走中知道向导的重要性,鹄腾向上腾飞才能够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前句体现“老马识途”,老马知道方向,所以目标明确,不会走错,这里是说治学要像老马识途一样明确研究的方向,不走弯路;后句鸿鹄飞到一定高度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是说治学也要像鹄腾空而上俯视四方一样,拓宽视野,这样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总之,诗人通过“马”和“鹄”两个意象,用老马识途比喻治学中方向的重要性,用鹄腾而上比喻治学中视野的开阔性,运用比喻手法,说明了治学中努力的方向与宏观的视野间关系和重要性。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植树者要顺应树木天性

(2)“橹”在古代有很多含义。

如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樯橹灰飞烟灭”一句中指船桨,在贾谊的《过秦论》中指大盾牌,文中相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古代诗人常常使用设问这一修辞手法增强情感表达的力量,如唐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能顺木之天 ②. 以致其性焉尔 ③. 伏尸百万 ④. 流血漂橹 ⑤. 座中泣下谁最多 ⑥. 江州司马青衫湿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致、伏、漂、座、衫。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泛娱乐的虚拟空间中,青少年可以得到一种游戏般的沉浸式快感。

然而,这些看似智能的个性化推荐背后,(A )。

打开手机短视频App,几乎都会看到一个“推荐”版块。

这套精心定制的内容分发背后,隐藏着一套严密精深的流量算法逻辑。

平台通过算法定位的用户兴趣内容,会以信息流的形式最精确地推送到用户手中,以此达到对青少年消费习惯和个人喜好的最大化满足。

这样的算法推荐,有时候就如同一剂慢性毒药,一步步将用户包裹进一个越来越密不透风的“信息茧房”之中。

同时,“茧房”中的信息十分碎片化,有可能进一步影响青少年在短视频世界中的思考范式,解构年轻一代的认知能力。

其实,无论是一个五连杀的游戏操作瞬间,还是一段令人捧腹的明星模仿秀,都难逃在短暂吸引关注之后令人乐完就忘的宿命。

当然,除了纯娱乐类视频,一些时事新闻也会登上话题榜。

但由于其娱乐性和趣味性的匮乏,最终常常不敌那些包含噱头的内容,被浏览者迅速遗忘。

娱乐价值日渐成为年轻一代内容消费的主流,知识价值退居其次。

这对于青少年而言无异于一枚糖衣炮弹。

信息茧房是一个由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在2006年出版的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的概念。

它指的是个人在海量信息环境中,通过不断选择性地接触和消费信息,逐渐构建起一个围绕自己偏好的信息环境,就像是蚕用丝将自己包裹在一个茧内一样。

在这个茧房里,①人们接收到的信息往往是同质化的,②从而限制了视野,③缺乏多样性和对立意见,④造成了观点的碰撞和思想的交锋。

( B ),可能导致个体认知固化、观点极端化,并影响社会整体的多元化和共识形成,有时还会加剧社会分裂和群体极化现象。

18. 下列句子中的“逻辑”与文中加点的“逻辑”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生物界遵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逻辑。

B. 程序员在编写计算机程序时要遵循编程逻辑。

C. 他的思维十分清晰,说话做事都很有逻辑。

D. 逻辑是一门独立的学问,大家都要学一点儿。

19. 乙段文字标序号的部分有几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 文段中提到了“泛娱乐”,其实“泛+名词”构成偏正短语的现象在现代汉语中经常出现,如“泛社交”“泛信息化”等,请以其中一个为例,谈谈“泛”的含义。

22. 根据以上两段文字概括“信息茧房”的成因,并给出规避“信息茧房”的措施。

【答案】18. B 19. ②③改为:缺乏多样性和对立意见,从而限制了视野。

④改为:减少了观点的碰撞和思想的交锋。

20. A.其实都由精细的算法操控着

B.长期处于这样的信息环境中(长期处于“信息茧房”中)

21. 示例一:“泛”的含义:广泛、普遍;肤浅,不深入;泛滥、过度。

如“泛社交”既指社交范围广,方式多,也暗含社交关系浅,缺乏深度交流,因社交太多而可能导致信息过载或信息安全的问题。

示例二:“泛”的含义:广泛、普遍;肤浅,不深入;泛滥、过度。

如“泛信息化”既指信息的传播、获取范围广泛且迅速,也暗含因为信息太多而可能出现信息泛滥、重复或者信息低俗、无营养的情况。

22. 成因:①平台的个性化推荐算法。

②用户自身的信息偏好与过滤。

措施:①从平台角度看,可以优化算法推荐技术。

②从用户角度看,应当提升个人媒介素养。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语境义的能力。

文中加点的“逻辑”指算法运行的规则、原理和运行规律。

A.指广义的客观规律、事理。

B.指编程领域的算法规则与原理。

C.指思维的规律。

D.指研究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研究推理和论证的科学。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③语序不当,“从而限制了视野”“缺乏多样性和对立意见”应颠倒顺序。

④“造成了观点的碰撞和思想的交锋”不合逻辑,“缺乏多样性和对立意见,从而限制了视野”的结果应是“减少了观点的碰撞和思想的交锋”。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处,此处是观点句,结合后文的阐释“这套精心定制的内容分发背后,隐藏着一套严密精深的流量算法逻辑”,可知是算法操控着看似智能的个性化推荐,可填“其实都由精细的算法操控着”。

B处,前文提出信息茧房的概念并阐述其危害,后文列举具体现象谈对个体的负面影响,应是长时间被其影响的结果,可填“长期处于这样的信息环境中”或“长期处于‘信息茧房’中”。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语境含义的能力。

首先可解释“泛”的意思,如“泛”含有中性词普遍、一般地、泛指、广泛到肤浅、不深入、空泛、浮泛、泛滥、过度等的贬义。

“泛+名词”用法中的“泛”都有广泛、全面的含义,以此强调该名词特征影响的广度和扩展性。

同时更具有由“泛”的过分普遍性蔓延出的负面内容。

解释时注意从两方面分析。

“泛社交”首先指社交范围广,方式多。

同时也暗含社交根本没有自己的底线与原则,随便的社交,基本没有任何目的的盲目行为,其社交关系浅,缺乏深度交流,还可能因社交太多而可能导致信息过载或信息安全的问题等。

依此类推,“泛信息化”既指信息在各个领域中,信息化的一种广泛存在、广泛影响以及多方面渗透融合的状态。

其传播、获取范围广泛且迅速。

同时也暗含因为信息太多而可能出现信息泛滥、重复或者信息低俗、无营养的情况。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要点及提出见解的能力。

成因:

①结合“这些看似智能的个性化推荐背后,(其实都由精细的算法操控着)”可知,平台的个性化推荐算法。

②结合“个人在海量信息环境中,通过不断选择性地接触和消费信息,逐渐构建起一个围绕自己偏好的信息环境,就像是蚕用丝将自己包裹在一个茧内一样”可知,用户自身的信息偏好与过滤。

措施:

①从平台角度看,可以优化算法推荐技术,如及时预测甚至促成用户需求的迁移或扩展,提供一些惯性之外的信息。

②从用户角度看,应当提升个人媒介素养。

如提高对信息茧房的警惕与自省意识,提高对信息茧房的破解能力。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做你没做过的事情叫成长,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叫改变,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最可怕的是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做,把一切留给明天。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本题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做你没做过事情叫成长,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叫改变,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强调的是“行动”,是“做事”。

无论是做没做过的事,还是做“不愿意做的事”,还是做“不敢做的事”,都是会有所收获,都会让人生多一份收获的希望。

行动是成功的关键。

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努力和汗水来实现。

在行动中不断尝试、不断实践,我们可以检验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发现不足和缺陷,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

正是这种不断尝试的精神,让我们最终走向成功。

行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无论我们面临何种挑战和困难,只要勇敢地采取行动,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行动会让我们愈战愈勇,不断收获成绩和成就,这些成就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源泉。

因此我们生活中要多一些行动,少一分空想和躺平。

“最可怕的是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做,把一切留给明天”,这种躺平的实质是懒惰,是畏惧,是消极的生活态度,“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把一切留给明天,可能会得到暂时的轻松,但一切问题都难以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做的事犹如横在愚公面前的高山,只有移开它或跨越它,人生才能有出路。

写作时,如果写成议论文,应在文章开头简短引入主题,可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方法引入中心论点,如“努力行动,助力成长”;正文部分可先论述行动的意义;接着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论证躺平的弊端;最后可以论述新时代青年积极行动,努力奋斗的必要性。

行文要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充实有力地说理,可列举杨宁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和陆鸿用坚毅的行动自力更生并带领更多的残疾人与命运抗争等事例,来论证论点。

立意:

1.努力行动,助力成长。

2.成长需要摒弃空谈,付诸行动。

3.做行动的先锋,让梦想之花尽情绽放。

例文:

行动胜于坐等

俄罗斯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曾说过一句颇有影响的话:“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由此可见,行动是成长的催化剂,是成功的奠基石。

做你没做过的事情叫成长,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叫改变,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

实干才是最真的,行动胜于空等。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

我们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少空谈、多做事,能实干、能行动是一个人品质、修养的体现。

华罗庚说过:“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我们要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

”其实,何止是科学之道,做人之道更是如此。

脚踏实地做事,谨慎认真为人,这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实干精神、求实态度。

切莫学那位守株待兔者,自古以来便是笑谈;切莫想望如流量明星郑某某等般,不遵纪守法逃税漏税,没有道德底线恣意妄为,星路走不长远。

取得大成就的人大都是实干家。

“杂交水稻之父”面对着盛大的声誉,依旧保持着踏踏实实的实干作风,行走于田垄之间,埋头于稻浪之中。

他的实干精神,让人心生敬佩。

袁老的去世可谓举世同悲,追悼日长沙的花卖光了,倾城相送间可见依依不舍之情,大写的人生背后是默默奉献甘于付出的奋斗精神。

季羡林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亲身考察,从不空谈,他的严谨作风,吹拂世人,让人钦佩不已。

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实干,只有付诸行动,理想的风帆才会鼓足力量,人生的帆船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

纵使一个人说得再好听,谈得再动人,演得再好看,如果不通过行动证明一切,通过实干实现目标,终将碌碌无为,一无所获。

志在用笔完成拿破仑用剑没有完成的事的巴尔扎克,笔耕不辍,努力创作,辛苦耕耘,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收获了成功的果实。

身陷囹圄的意大利小提琴家尼可洛·帕格尼尼,十年如一日,坚持锻炼,用行动成就了自己的一段传奇人生。

纵观世界,大凡有成就者,无一不是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用行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而那些只说不做的空谈家,却湮没在历史的风沙中,被人淡忘。

在现实社会里,我们每一位学生更需要实干精神,我们学生只有具备实干、务实的精神,努力去学习,才能取得成功的果实。

只有行动、实干,我们的社会才会蒸蒸日上,不断进步。

古人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

”现在我说:“终日而言矣,不如须臾之所为也。

”行动起来吧,朋友,抛弃那些大道理,用我们的行动创造光明的未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