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名将匡章实力如何?
【千问解读】
匡章是战国时期齐国名将,人称章子。
如果大家有看过《大秦帝国之纵横》应该会对这个人有印象。
实际上匡章的军事才能非常出众,他曾率领齐军在垂沙之战中击败楚国,后来又攻破函谷关逼秦国求和,这两次战役都体现出了匡章强大的统兵能力。
不过有人好奇,匡章在攻打函谷关时秦国名将白起在哪?为什么他没能阻挡匡章的进攻呢?实际上这两人并没有直接交手的机会,毕竟当时的白起还没机会让他崭露头角。
战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传世名将,女郎山附近发现了一座战国墓地,整个墓室分为上下两层,在主墓室益海还有一个殉葬坑,里面埋葬着众多被肢解的殉人,还有大量青铜礼仪器具,专家实地考察以后认定墓主人就是战国时代的名将匡章。
每当时代处于混乱时,就会涌现出一批能征善战的大将,虽然他们被同时代“四大名将”的光芒所掩盖,但是也有属于自己的荣耀,匡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带领齐国士兵四处征战。
匡章的出现离不开齐威王的扶持,公元前323年,秦国越过魏国向齐国进攻,秦国经过缜密的部署,首先派出一支部队佯攻阳晋,此地地势险恶,秦军出击的目的就是趁着齐国没有防备,直接从这里进攻齐国腹地。
得到消息以后,齐威王派匡章为统军大将前去应战,在桑丘两军相遇,秦军率先做好伏击,同时为了激励士兵,下令凡是能得到敌军将领首级的士兵赏金万两,封万户侯,由于此战秦军长线作战,孤军深入必须顾及后方补给,一旦魏国趁机动手,秦国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因此秦国表面上兴师动众,实际上却不敢直接进攻。
匡章仔细分析了战况,猜出了秦军的心思,于是利用秦军犹豫不决的心理,在战斗开打之前,多次派使者走访,趁机在秦军内部安插了许多亲信势力,等待外围的齐军动手以后,从内部挑起争斗,不过此举却被齐国别有用心的人举报,认为匡章有投敌的嫌疑,多次上奏齐威王弹劾匡章,齐威王却坚信匡章不会叛国。
最终证明匡章的决策无比英明,内外夹击下犹豫不决的秦军溃败, 秦军惨败以后派出使者向齐威王发出谈判邀请,希望能修补双方之间的关系,能让实力强劲的秦国低声下气,也就只有当时的齐国了,匡章一战打响了威名。
后来燕国爆发内乱,请求齐国帮助,匡章趁机出兵燕国,从渤海出发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攻进了燕国都城,燕国面临亡国危机,匡章在攻下都城以后,在此安营扎寨,匡章丝毫不约束部下行为,士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导致百姓纷纷怨声载道,原本表示欢迎的百姓苦不堪言。
一时间匡章受到来自各方压力,其余国家出兵干涉,匡章无奈之下撤兵,这场战争也拉开了强国入侵的时代,匡章与燕国结下血海深仇,为以后双方大战埋下祸根,匡章的军事才能不可否认,能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就攻下一个国家,自然不是寻常人。
公元前312年,楚怀王撕毁与齐国之间的盟约,楚军在边境集结大量士兵,匡章领兵前去应敌,齐军全军出动导致后方空虚,秦国趁虚而入,齐军没有办法只能放弃到手的燕国,撤回本土,燕国再次复国。
公元前301年,齐魏韩三国联合进攻楚国,楚将唐昧带人应战,两路兵马在沘水 两岸驻扎,联军因为不清楚水路情况,不敢贸然渡河进攻,双方对峙长达半年之久,齐宣王等的不耐烦,派人前去督战,不过匡章却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一直等到匡章摸清楚了楚军的兵力分布,从中窥探出河水深浅,派遣精兵强将趁着夜色渡河,楚军没有防备大败而归,唐昧兵败被杀,一战让楚国国力大损,为以后的衰落买下了伏笔,多年以后白起在楚国无人能敌,正是因为这次战争让楚国遭到了严重危机。
孟尝君曾初始秦国没结果被扣押,好在孟尝君门下有许多能人异士,在他们的帮助下孟尝君逃出生天。
此后便与秦国势不两立,在他的努力下,韩国魏国结成联盟,多次出兵伐秦,匡章再次出任联军主帅,一举攻下函谷关,打开了秦国的门户,联军所向披靡,秦军一路败退,为了避免陷入亡国危机,秦国国君再次向齐国求和,并且割让了大片土地。
不过联军并非铁板一块,利益面前矛盾逐渐激化,齐国并没有灭亡秦国的想法,战争结束以后,秦国吐出了大片土地,好在没有亡国,秦国国力大损,能控制的地盘只剩黄河以西,商鞅变法的努力化为泡影,这场战斗让秦国蒙上了阴影。
匡章却再次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指挥才能,攻破函谷关成了一生最大的荣耀,之后再也没有人能做到这一奇迹,后人多半绕过函谷关,至于匡章是如何做大的已经无从考证,大战发生在公元前296年,战国最牛的将领白起为何没有上阵呢?
相关资料显示,匡章攻入秦国腹地的时候,白起已经在秦国崭露头角,不过为什么在秦国面临亡国危机的时候没有挺身而呢?或许是因为当时白起身份太过低微。
关于匡章死后被葬在哪里,上文已经说到女郎山的一处墓地,在上世纪90年代根据墓地的构造和陪葬品已经确认为匡章的长眠之所,这个把秦国逼到绝境的杰出将领安静地躺在棺椁当中。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