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元载是什么人?
【千问解读】
元载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他是唐朝中期宰相。
可以说元载的前半生十分励志,但后半生却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元载出身贫苦之家,但年少勤奋好学,后来考中进士开启了自己的入仕之路。
元载曾帮助皇帝铲除李辅国和鱼朝恩两位权臣,因此获得唐代宗信任,但此后元载也走上了独揽朝政的道路,而且越来越目中无人,因此遭到代宗厌恶,最后下场也是很惨,全家都被赐死。
说起于皑磊,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谁。
但是提起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当中的元载,不少人却都恨的牙痒痒。
作为剧中的一位小人,余皑磊将这个角色刻画的极为深刻。
见缝插针、见风使舵,想尽办法把握一切能够获得权与利的机会。
在局势突变,危险来临之时,却俨然化身成一个缩头乌龟,处处退缩,在这两者之间切换自如。
却还能在这之余取得京城贵女王韫秀的芳心,说得一手土味情话,使这位千金对他死心塌地,向他允诺一生。
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元载也是真实存在的,不过不想大家所期待的那样,早早的领了饭盒,而是成为了一朝的宰相。
但是也如大家期望的那般,最后落得被抄家、满门被斩的下场。
历史上的元载就是一个古代化的草根成长的过程,没有同"李必"一般的显赫家世,从小就得到名师指导,往来之人都是当朝名仕。
沐浴在上层文化之下,接受这这个帝国最高教育的熏陶,历史上甚至没有关于他父母、祖上的详细记载。
只是记载他出生于凤翔岐山,到父亲离世后,母亲改嫁给一个叫做元景升的人,随改成"元"姓。
但是元载本姓到底是什么,生父到底如何离世,史书没有记载,今天的我们也就无从得知了。
在这个家庭当中,生活远算不上富裕,也无从得知是否元载的童年幸福与否,这段童年的时光到底在今后的人生当中带给他了怎样的影响。
但或许正是少年之时的贫寒,让他在今后登上高位之后对于财富无法满足,将自己的贪欲发挥到了极致。
少年的元载,对于读书十分刻苦,勤奋学习,博览群书。
加上天资聪慧,对于道教学说颇感兴趣。
在年纪不大之时就有了不小的学问,算是学有所成。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读书之后就是考取功名利禄,实现每个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梦想。
但是那个时候没有现如今的教育体制,不是所有有才华的人都能够显露出来,将才华得到发挥。
学有所成之后的元载为了参加科举考试,从偏远的家步行到乡试地点前往参加科举考试,但是结果都不尽如意,名落孙山。
直到天宝初年,作为一位十分推崇道教的皇帝。
唐玄宗下令举明庄、老、列、文四子学者。
就是这次机会,元载利用自身的优势,一举高中。
从此踏上了仕途,开启了他的官宦之旅。
元载在入朝之后,第一个被授予的职位是新平尉。
在经历了贫寒的生活和屡考不中的经历之后,元载在朝堂之上把握一切机会向上攀爬。
对于功名的渴望使得他采取了一些非常手段。
当时的玄宗已经没有早年的那般雄心,不愿在费心管理国事。
皇帝的懈怠,使得身边不再有逆耳忠言,都是满目的阿谀奉承、巧言令色。
美人在怀,疏解烦心。
宦官侍下,不听繁琐之事。
这时的朝堂上,宦官正是风光之时。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气焰如此嚣张的宦官集团被很多人所厌恶,但是也成为了不少人抱大腿最好的选择,大太监李辅国成为了他的目标。
在安史之乱之时,极力建议李亨佣兵北上,后又在灵武拥立李亨为皇上,即唐肃宗。
所以在李亨登基论功行赏之时,给与了他很大的嘉奖,升为太子家令,手掌兵权。
并赐名李辅国,将原来的名字李护国舍弃不用,遂一时之间全倾朝野。
这位大太监的正妻恰好就姓元,元载就接着这样的一点,生拉硬拽的将自己同元氏扯上亲戚关系。
就是凭借着这样的关系,元载正式混入李辅国旗下,受到了他的赏识,得到了提拔。
正式在李辅国的鼎力支持之下,扶植元载做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实际上就是当时的宰相。
就在元载权势名望一天天上升的时候,肃宗骤然离世,新皇李豫继位,是为唐代宗。
新皇的登基使得李辅国更加狂妄自大,半分容不下别人,甚至是不将皇帝放在眼里,最终为新皇帝代宗所不满,将他除掉。
靠山的突然倒台没有拖累下元载,自此截断他的官路。
长期混迹官场的元载不但只背靠李辅国这一座大山,更为重要的是,他早早的就收买了皇帝身边的人,了解皇帝的喜好,将皇帝的喜怒哀乐都掌握在手里。
所以,在李辅国出事之后,皇帝非但没有责罚元载,反而更加的信任他,甚至是将李辅国生前所任职位都交给他来担任。
但是朝堂之中同元载政权的还有一位,这人就是鱼朝恩。
同李辅国一样也是一位宦官,皇帝的恩宠和手中所握的兵权使得他愈发为所欲为。
种种行为最终招致代宗的厌烦,但又忌惮鱼朝恩手中的兵权以及他在朝中的党羽,迟迟不能下手。
就在这时,瞅准机会的元载毛遂自荐,自告奋勇。
最终在元载的计谋下同皇帝合力拿下鱼朝恩。
就在这件事情之后,元载在朝中再也不需要依附于谁的势力,同时再也没有一个能够与他匹敌的对手。
元载实现了他对权力的渴望,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位置,终于是属于元载的了。
从初入仕途,到大权在握。
元载经历了两次的跳板,每一次都实现了完美的起跳同落地。
但是背后官场的险恶迫使他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今天的战友等到太阳再一次升起之时就不知道是敌是友了。
圆滑如他,在错综复杂的朝堂当中打转,拼命寻找自己的立身之处。
为了功名利禄寻找最快的捷径。
小人一般努力的在官场上攀登。
让人不屑的小人行径背后,元载还有我们很少看到的另一面。
在政局之上,唐朝自玄宗末年其,宦官就大行其道,祸乱朝纲,搅的朝中不得安宁。
宦官之祸也成为了在分析唐朝渐趋衰落、日益式微的原因时不能跳过的话题。
但是在代宗一朝,宦官之祸较其他朝都要轻的多,这其中少不了元载的功劳。
此外,自安史之乱之后,藩镇的势力日趋膨胀,先后多次向中原王朝的统治发出了挑战,对唐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而在这场抗争当中,作为当时已经掌权的元载来说是十分支持抗敌活动的,他坐镇朝廷,积极配合在外作战将士的需要。
在同吐蕃作战的过程中,看到了原州的重要,想要移军原州,他向皇帝极力进言,并绘制地图呈现皇帝,向皇帝说明此处的重要性。
同时暗中派人进行实地考察,筹谋构建防御城池的事宜。
而当时的代宗对元载早已不满,遂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使得唐朝在同吐蕃的战争之间长期处于被动的状态,大量的消耗量唐朝的国力。
后方不稳,使得唐王朝无暇顾及内部节度使。
而另外组建军队,扩充唐军势力的建议也被皇帝否决掉。
四处叛乱,硝烟渐起,中原王朝却缺兵少将。
如此局面,曾经繁盛的中原王朝又能撑到几时。
此外,长时间的对内对外战争,造成了国库的巨大漏洞。
为了能够解决财政问题,是元载一手提拔上了刘晏,让他主管财政事务。
刘晏疏通汴河,使每年数十万石的粮食运进关中,运进都城,缓解了在战后关中粮食产量锐减、粮价飞涨的局面。
此外,在元载主持朝中政务期间,朝堂所在收取的租庸调收入一减再减。
同时,政府调整了征收税款的户籍标准,将标准上调,缴纳户税的人不光有老百姓,还有那些主户、地主、王公贵族们。
后世的杨炎继承发展了这一税法。
那就是中国税制历史当中里程碑式的两税法。
后人在提及时,只会记得杨炎的丰功伟绩,刘晏的铺垫奠基,但是谁又记得那个指路人元载?
在这片赞誉声中永远也出现不了元载的声影。
这些功绩之余,在大唐文化的浸染之下,元载也是十分喜爱诗词。
私下里与不少诗人都有交往,大历十大才子,虽然在文学地位上,前不能同什宋相比,后也超不过韩孟等人。
但是在当时也是有着赫赫声明之人,这些人都同元载有着极为不错的私交。
《全唐诗》中甚至还收录有他的诗篇。
作为为官者,元载所做出的努力确实被低估。
但是,元载就像是一张被泼墨的白纸,黑白混杂间,墨汁已经慢慢浸润了大部分纸张。
在元载靠着权术、手段上位之后,再也不用受制于人,夹缝当中求生存。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使他放下了心中的戒备和谨慎。
从一个出身贫寒的穷小子,到现在所拥有的荣耀权势。
让他再也经不住金钱的诱惑,一种贪念从心底滋生,肆意生长。
靠着宰相之位,大肆搜刮财富。
卖官鬻爵,将国家人才的选拔变成一场场的钱权交易。
岭南节度使徐浩想要在京城做官,就搜罗了天下间的奇珍异宝,将他们献给元载。
不久之后,元载就让他当时了吏部主侍郎,挤走了原来任这一职务、看不惯元载这般行径的杨绾。
当时的官场上甚至盛传这一句话,要想做官,找元载就行。
元载利用权术疯狂的为自己敛财,在他掌权的十几年当中,元载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无数奇珍异宝,资产不计其数。
除了这些珠宝之外,元载还斥巨资在长安陈中造房盖屋。
他在长安修建的房屋就占了大宁、安仁、长寿三方。
要知道在坊市制度下的长安共有109坊,元载一人就占了三间坊,足见其规模之大,贪污之多。
在私宅当中,元载还专门修建了一座宅院,用金银来作为构件,专门放置自己从全国搜罗而来的珍宝。
除此之外,还在东都洛阳修建了一座花园供自己赏玩,这座园林在充公之后竟然直接可以作为皇家园林使用,足以见得园林的奢华。
除了大量的房产,元载的吃穿用度也是极为讲究,家中的婢女奴仆就有一百多人,且人人身穿绫罗绸缎,远超一般百姓。
家中的宠妾薛瑶英因为身体轻盈,不堪重衣。
元载特意命人为她求得龙绡之衣,一袭无二三两,抟之不盈一握。
在饮食上,每餐的花费就相当于一个中等人家半年的收入。
在抄家伙之时甚至从元载家中搜出了60吨的胡椒,这种调味品的价格在当时一顿饭仅需几粒便能让人头顶冒汗,元载却是一下就囤积了60吨。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元载在自己大贪特贪的时候还带上自己的亲人。
元载的妻子王韫秀乃是河西节度使王忠嗣之女,在元载还是一个小官之时就默默的在背后支持他。
但是理智和冷静慢慢的被钱权的火焰灼蚀,在元载大肆搜刮之时,王氏也加入其中。
她纵容着自己的儿子元伯和、元仲武收受贿赂,肆意搜刮着民脂民膏。
元氏一家人"同心协力",将贪污这条路一走到底。
早年帮助皇帝铲除宦官的功劳,又使得元载觉得自己无人能及。
竟也渐渐不将皇帝放在眼里,这便犯了皇帝最大的忌讳。
再加上元载的贪得无厌,种种罪行早已遭到了许多人的不满,在肆意这么久之后,惩罚终于降临了。
大历十二年的三月,忍无可忍的代宗最终下令,命令左金武大将军前往政事堂逮捕了元载,以及同他的妻儿党羽。
在审讯之后,元载面对多年罪行下的铁证,选择了供认不讳。
最后,将元载连同他的妻儿都被判处了死刑。
就连已经出嫁的女儿也被充入后宫为婢。
最终元载搜罗来的珍宝尽数充公,什么也没留下,却带走了一家老小的性命。
唐朝的秋决一般都在万年县附近执行。
这一天元载坐在囚车当中,一路上囚车晃荡,沿途都是赶来围观的百姓,生命倒计时的钟声仿佛越来越响。
望着囚车外人群愤恨的目光,他的眼神逐渐不能聚焦,在一片模糊中看到曾经的自己也是少年激昂,书生意气。
也曾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决心。
但他不知从何时,或许是屡不中第、或许是屈膝为宦官爪牙、又或许是琳琅满目的珍宝。
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这一生,到底是从何处起开始行将踏错,一步步的误入歧途。
他只记得自己一天天的逐渐满足,又一天天的空虚掉。
这一生,到底活出了什么样。
突然而来的马儿的嘶鸣声,迫使他将意识收回,抬眼发现已经到了刑场。
他看了看将要给他行刑的官员只说了句"愿得快死",行刑官员没有回答他,只是说到"相公必须稍微受些侮辱,万勿见怪。
"说完便将自己穿的袜子脱下,塞到了元载的口中。
曾经纵横朝野的元载,最终就这样口含污袜被砍头杀死。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