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219全程路线详细地图 新藏线G219自驾游攻略
【千问解读】
每年的夏秋季节都是旅游的最佳时候,并且新藏线G219是在中国西北、西南地区的一条国道,起点为喀什地区叶城县,终点为日喀则市拉孜县,全程2140千米,是一条自驾游的最佳地点,那么国道219全程路线详细地图下面一起来看看。
全程路线拉孜(430)→萨嘎(737)→仲巴(882)→帕羊(953)→霍尔(1203)→巴嘎(神山)(1231)→噶尔(狮泉河)(1600) ——国道219线:噶尔(狮泉河)→日土(1717)→界山达坂(2002)→泉水沟(死人沟)(2144)→大红柳滩(2201)→三十里营房(2274)→库地达坂(2480)→叶城(2637)。
新藏线边防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通行证管理办法》规定,西藏的阿里、日喀则、山南地区;新疆的喀什、阿克苏、伊犁、塔城、阿勒泰、哈密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都要办理《边境通行证》,有效期最长为3个月;打算自驾新藏线的朋友,一定要提前办理。
办理程序:首先,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辖区派出所开具证明内容主要是你本人所要去的地方,在边境地区所要待的时间等。
然后,携带身份证件和派出所开具的证明到边防大队办理边防证。
一般3-4个工作日可拿到。
(1)、先去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拿一张边防证办理的申请表
(2)、自己填写个人资料,最重要的是具体写明将要到达的西藏的哪个地区,然后让单位保卫科写意见,盖印章
(3)、拿回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盖印章
(4)、到户口所在地管辖区的公安分局边防证办理处(如XX区公安分局)办理边防证(免费)
(5)、全程需要个人身份证及户口本,以及免冠大一寸相片二张,其余免。
自驾注意1、新藏线相比于川藏线来说,高山陡坡并不多,但是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道公路,平均海拔4500+,人烟稀少,高原反应更加强烈,在这种环境里,建议不要做剧烈运动,尽量减少能量消耗。
根据自身情况还可以带上给氧设备。
2、新藏线由于海拔高,人烟稀少,信号之类自然很微弱,多玛乡至三十里营房全程没有手机信号,而那段路恰好是最蛮荒的路段,要经过和穿越羌塘无人区与昆仑山脉。
建议自驾朋友带上几部对讲机,有条件的朋友最好安装一部车台,选择功率的大的,比如说及时通D9000,50W大功率的,这样可以保证通讯距离更远,方便朋友之间的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装备推荐药物:高原康、葡萄糖、晕车贴、给氧装备;
衣物:帽子、冲锋衣、保暖衣物、湿巾;
物品:移动电源带电筒的那种、零钱、背包、单反相机、银行卡、对讲机。
解析唐太宗李世民杀兄逼父夺位的玄机:唐太宗李世民政变全程
正是他,力促李渊起兵推翻隋政权。
起兵后,又是他,力促李渊进军关中,夺取这块战略要地。
又是他,十八岁成为唐军统帅,杀敌无数,敌血喷满了袖筒,终于削平各地山头。
李世民功劳这么大,李渊偏偏高兴不起来。
原因很简单,李世民功劳这么大,往哪里摆?总不能让他当副吧。
不让他当副皇帝,李世民会高兴吗?他要一不高兴可就麻烦了,他太会打仗了,谁打得过他。
再说唐军猛将和精锐部队也都是李世民带出来的。
关键时刻,他们听谁的,那不是明摆着嘛。
无奈,李渊采取了抬高和元吉的办法,扬成抑民。
可是这两个人也不简单,李建成总想着抢班夺权。
好了,机会来了,李渊去仁智宫避暑,李建成发动政变。
李渊得知后,召李建成来仁智宫。
李渊本想杀掉他,但想到还有李世民在,便放李建成一马。
仁智宫事件发生后,李渊既后怕,又伤心。
后怕的是倘若李建成的政变成功,李渊恐怕早已身首异处。
李建成政变如果成功的话,他会怎么处置李渊呢?办法不外乎是三条,杀、软禁、尊为太上皇。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尊为太上皇,这样办好听些,好看些,免去了弑父的罪名。
但这样做要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不会再有势力利用李渊为号召,威胁到李建成的统治。
当时有没有这样的条件呢?没有。
不要说元吉了,李世民首先不干,他一定会打出“尊渊攘成”的口号,组织军队勤王。
李世民一旦振臂高呼,唐军一定会风起云涌。
为什么?因为军队是一路跟着李世民打进关中的,又跟着李世民东征西讨。
是李世民一手缔造了这支军队,那些着名的将军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等人有哪个不是李世民提拔起来的。
李建成能对付得了李世民吗?对付不了。
他惟一能做的就是杀掉李渊。
人都没有了,你还勤什么王。
杀掉李渊还可以使建成伪造遗诏,用来攻击李世民。
反正人死了,有谁去验证遗诏的真伪呢。
李渊是个政治家,他不会看不到这些,他有理由后怕。
李渊也应该是很伤心。
他早就知道,论人品,论才能,论战功,都应该是李世民当太子。
但是,这个李世民太厉害了,李渊又有点怕他。
李世民当了太子,就会老老实实地一直呆在东宫,等老爸远行了再去接班吗?李渊身子骨还好。
史料上没有关于李渊身子骨“还好”的资料,但史书上不厌其烦地记载了李渊“有疾”的各种风流韵事,由此可见,李渊的身子骨还好。
天哪,老爸的身体这么好,李世民什么时候才能接班呢。
他要是等得不耐烦了,也玩一把仁智宫的把戏怎么办。
所以李渊的办法是让能干的二儿子李世民带军队打仗,让那么不太能干的大儿子李建成当着太子,牵制着李世民,李渊就可以就中调控,稳坐皇帝的宝座了。
李渊想不到的是,这个李建成也不是省油的灯,居然发动起了政变,辜负了李渊的一片苦心。
所幸的是,这次政变时,李渊和李世民、元吉都在外面,李建成的图谋未能实现。
如何稳定时局,李渊又想起了李世民。
他把李世民找来,郑重地嘱咐他:“你赶快回长安去,一到那里,我就宣布立你为太子。
我不能学隋文帝去诛杀自己的儿子,我封建成为,蜀国的军队很脆弱,不会对你造成威胁。
以后如果他能听你的命令,你就让他呆在那里。
如果他不听你的命令,你收拾他也容易。
” 李世民按照李渊的旨意,当夜起身回长安。
李渊虽然没有下令杀建成,但他那里已是人心大变,冷冷清清。
儿子要发动兵变杀你,你还要保留他,让他当蜀王,李渊为什么那么做,难道他这次是真心要让李世民当太子了吗?未必。
李渊是个政治家,不会轻而改变“扬成抑民”的策略。
事实上也正是这样,李世民一走,李渊便改了主意。
仁寿宫事变时,李渊恨透了建成,但不杀他,也不关他,当面又一次许诺立李世民为太子,但很快又变了卦。
就在李世民前往长安城的时候,他赶紧打发李建成速返京城,以太子的身份继续具体管理朝政。
李渊第三次骗了李世民。
李渊为什么这么做,史书上记载是因为他又听了妃嫔们为建成所作的辩解,其实事情哪里有这么简单。
李渊是个政治家,而且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妃嫔在他眼里只是一些玩具,他怎么会为她们的一些话而自毁长城,这里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他的那套“扬成抑民”的政治谋略。
只看他不杀不关李建成,就可以明白,李渊留着李建成有用。
干什么用?牵制李世民。
李世民又一次被骗,心里作何感想,我们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对李渊彻底失望了。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仁智宫事件平息以后,干坏事的李建成大得李渊的赏识,而救了李渊的命的二儿子李世民却动不动就被李渊痛骂一顿。
李渊是个大英雄,英雄自有大豪情,声色犬马样样行。
从仁智宫回来休息了几个月,李渊又率大队人马到长安城南郊打猎。
这次李渊学乖了,把建成、世民、元吉三个儿子都带上,免得仁寿宫事件重演。
在猎场上,李渊命令三个儿子进行一场驰射比赛。
李渊此举看似平常,其实暗藏玄机。
他明知道三个儿子不和,犹如三个炸药包,但却给他们每个人一个火把。
只要有一个炸药包被点着,后果不堪设想。
建成有一匹从边地弄来的马。
此马健壮高大,但喜欢把主人从马上摔下来。
建成把此马牵到李世民跟前说:“这匹马身高体长,几丈宽的沟,它一跃而过。
二弟向来精于骑术,你骑骑看怎么样。
” 建成和自己不和,数次想加害于自己,李世民对此应该是心知肚明。
今天,李建成给了自己这样一匹大马,此马的本性怎样,李世民概无所知,但他欣然接受了建成的建议。
也许,李世民在众目睽睽之下,不好打退堂鼓。
也许,李世民想在父皇和众兄弟面前露一手。
也许,李世民东征西杀,什么样的马都骑过,根本不在乎建成的挑衅。
总而言之,李世民骑上了这匹烈马,开始逐鹿。
此马果然不善。
李世民刚跳上马背,这匹烈马就又跳又咬,想把李世民摔下来。
李世民十年征战,什么样的马没有骑过。
他稳稳地坐在马鞍上,牢牢地控制着烈马。
此马见这几着都失灵,突然趴下向一侧倒去。
这一着很厉害,马背上的骑手如果不能及时跳开,就会被这个几百斤的庞然大物压伤甚至压死。
李世民是什么人,他早就知道烈马会有这一着。
当烈马突然趴下时,他闪电般地跳离了马背。
烈马自以为得计,站了起来,世民飞身上马。
此马又突然趴下,向一侧倒去,李世民又及时跳开。
如此者三,烈马技穷,只好听从李世民的指挥了。
李世民驯服了烈马,笑着对自己的亲信、猛将宇文士及说:“彼欲以此见杀,死生有命,庸何伤乎!”如果把这句话翻译过来,意思是“他想用这个办法来杀我是徒劳的。
一个人的生死是由老天掌握的。
老天不让我死,你又能把我怎么样”。
李世民的这番话意味深长。
表面看来,这是再平常不过的话了,但仔细一分析,李世民面对危机的种种想法都在这句话里表露出来了。
首先,“彼欲以此见杀”的“彼”指谁?也许是指这匹烈马,也许是指李建成,也许是指烈马和李建成。
烈马无过,它不过是个杀人工具,拿起这件杀人工具的人才是真正的凶手。
由此看来,这个“彼”是建成无疑。
这个“彼”还可能包含李渊。
李建成是杀不了李世民的,他的那些小动作奈何不了李世民,但李渊却可以轻而易举地杀死李世民,只要他下个命令就可以办到。
但李世民自信“庸何伤乎”!老天爷是不会让我死的。
但他和李建成二人中总得有一个人先死,然后大位才有所归。
李世民当然不愿死,那么李建成就得死。
也许,李世民过去有过自己登基后善待兄弟的想法,甚至可能还考虑过具体的优待政策。
但仁寿宫事件中李渊的态度的反复,使他彻底打消了和平继位的幻想。
他应是清醒地认识到,李建成如果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你李世民想当个“独钓寒江雪”的平民百姓都办不到,那时,等待着自己的只有刑场。
李世民当然不愿走向刑场。
那么,他必须让“彼”走向刑场。
宫门喋血的大计至少在这个时候已存在李世民脑海中了。
我们再把话题拉回来。
这个“彼”尤其不善,早就派了奸细窃听李世民的言论。
他们听到李世民“彼欲以此见杀”这句话后,立即把这句话歪曲成是“秦王自言,我有天命,方为天下主,岂有浪死!”建成编了这个谎言,教李渊的妃嫔去告御状。
李渊听说李世民自己封自己为“天下主”,勃然大怒,把建成、元吉召来弄成个三堂会审的架势,然后才召李世民来。
未等李世民开口,李渊就破口大骂:“天子是受天命才能成为天子,并不是你用小聪明就可以弄到手的,你怎么这么急着想当皇帝啊!” 李渊大骂李世民,但他并没有叫人把李世民拉出去斩首,也没有叫人把他下到“天牢”。
李世民倒是自己请求李渊把他扭送司法机关审验。
李渊不理李世民的请求,只是大骂不止。
李渊的态度耐人寻味。
“上怒不解”,看起来事情很严重,其实是给李世民一个警告,实际上并不想把李世民怎么样。
仁寿宫事件后,李建成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李世民得分,权力的天平开始向李世民倾斜。
李渊乃利用这个机会杀杀李世民的威风,使权力的天平继续保持平衡。
但事情总得有个结尾啊。
恰好这时,“有司奏报突厥入寇”。
老天,突厥这个老冤家又来了! 唐初的边患中,力量最强大的对手是突厥。
只要翻开史书,就可以看到,初期,突厥南下侵扰地方的记载很多。
仁智宫事件后,李渊刚刚回到长安,突厥就大举南下。
李渊一度想放弃长安,迁都商洛地区,幸被李世民劝止。
现在,突厥又来了。
李渊立即收起皇帝的架子,满脸的怒容一扫而空,“多云转晴”,微笑地给李世民戴上发冠,请他站起来,商量抵抗突厥的大计。
要打仗了,还得请李世民出马。
以往,遇有重大战事,李渊就直接派李世民带兵出征。
建成是太子,不能去。
元吉是个废物,去了只会坏事。
但这次不一样,李渊派李世民和元吉一起领兵前去。
意思是很明白的,让李世民打仗,让元吉监视李世民,防止李世民带军队走了,又突然杀回长安夺皇位。
李世民的这番话意味深长。
表面看来,这是再平常不过的话了,但仔细一分析,李世民面对危机的种种想法都在这句话里表露出来了。
首先,“彼欲以此见杀”的“彼”指谁?也许是指这匹烈马,也许是指李建成,也许是指烈马和李建成。
烈马无过,它不过是个杀人工具,我们再把话题拉回来。
这个“彼”尤其不善,早就派了奸细窃听李世民的言论。
他们听到李世民“彼欲以此见杀”这句话后,立即把这句话歪曲成是“秦王自言,我有天命,方为天下主,岂有浪死!”建成编了这个谎言,教李渊的妃嫔去告御状。
李渊听说李世民自己封自己为“天下主”,勃然大怒,把建成、元吉召来弄成个三堂会审的架势,然后才召李世民来。
未等李世民开口,李渊就破口大骂:“天子是受天命才能成为天子,并不是你用小聪明就可以弄到手的,你怎么这么急着想当皇帝啊!” 李渊大骂李世民,但他并没有叫人把李世民拉出去斩首,也没有叫人把他下到“天牢”。
李世民倒是自己请求李渊把他扭送司法机关审验。
李渊不理李世民的请求,只是大骂不止。
李渊的态度耐人寻味。
“上怒不解”,看起来事情很严重,其实是给李世民一个警告,实际上并不想把李世民怎么样。
仁寿宫事件后,李建成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李世民得分,权力的天平开始向李世民倾斜。
李渊乃利用这个机会杀杀李世民的威风,使权力的天平继续保持平衡。
但事情总得有个结尾啊。
恰好这时,“有司奏报突厥入寇”。
老天,突厥这个老冤家又来了! 唐初的边患中,力量最强大的对手是突厥。
只要翻开史书,就可以看到,唐朝初期,突厥南下侵扰地方的记载很多。
仁智宫事件后,李渊刚刚回到长安,突厥就大举南下。
李渊一度想放弃长安,迁都商洛地区,幸被李世民劝止。
现在,突厥又来了。
李渊立即收起皇帝的架子,满脸的怒容一扫而空,“多云转晴”,微笑地给李世民戴上发冠,请他站起来,商量抵抗突厥的大计。
要打仗了,还得请李世民出马。
以往,遇有重大战事,李渊就直接派李世民带兵出征。
建成是太子,不能去。
元吉是个废物,去了只会坏事。
但这次不一样,李渊派李世民和元吉一起领兵前去。
意思是很明白的,让李世民打仗,让元吉监视李世民,防止李世民带军队走了,又突然杀回长安夺皇位。
元吉果然无用,他看见突厥骑兵像黑云一样的阵势时,就吓得尿了裤子。
李世民提议单骑出阵,元吉当即拒绝。
李世民率几百个骑兵出阵,软硬兼施,充分利用突厥内部的矛盾,不战而使突厥撤兵,显示了天大的勇气和过人的胆识。
过了不久,突厥数万骑兵又南下侵扰。
由于上次李世民谈笑退突厥,李渊很满意,推心置腹地和李世民谈了皇位继承问题。
这次突厥又来侵扰,建成推荐元吉带兵出征,李渊同意了。
谁知,元吉这次出兵,军锋并未真正指向突厥,而是指向了李世民。
元吉挟军权之重,直接向李世民开刀了。
如果以前的暗里争斗是太极拳的话,现在一切遮羞布都丢掉了,太极拳变成了刀光剑影的刀术了。
对于突然袭来的暴风骤雨,李世民早有准备。
李世民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也是一个很仁慈的人。
和许多登基后滥杀功臣的帝王不一样,李世民当了皇帝后的一个仁政是不杀功臣,不但不杀,还照样信赖倚重。
本是的谋臣,王世充失败后他跟了李建成,多次督促李建成杀了李世民,但李建成没有这个胆量与本事。
玄武门事件后,李世民没有杀魏征,反而重用他。
魏征在贞观年间,以敢于劝谏着称。
他去世后,李世民痛哭一场,把魏征的《 谏太宗十思疏 》抄录在卧室的墙上,以警示自己。
对敌方阵营过来的人,李世民尚且这么信任,对自己的兄弟建成和元吉,李世民又怎么会下毒手呢。
但是,这是我们现在从史书上了解到的李世民,处在当时建成和元吉的立场上可就不这么想了,谁能保证李世民登基后不杀兄弟。
历史上骨肉相残的事情太多了。
时候的事情不说了,就以大秦为例吧。
死后,为了谋位,先赐死大哥。
登基后,胡亥杀死了几乎所有的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先后达二十多人。
这就是历史,建成元吉不会不知道这一点。
退一步说,就算建成和元吉确信李世民不杀自己,甚至还会采取优待政策,但这哪比得上自己当皇帝自在。
给世民当臣子,是生死荣辱全由世民。
自己当了皇帝,是世民的生死荣辱全由自己说了算,为什么白白放弃帝位。
我们不能去责怪李建成与元吉,他们走到了这一步,就必须走下去。
正所谓,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这中间并没有调和路线可走,这是政治斗争的规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建成元吉有这样的看法,李世民也应有这样的看法。
而且他还应有更深层次的看法,那就是李建成一登基,第一个开刀的就是他李世民。
李世民也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暴风雨准备雨伞。
李世民到底是个战略家。
李建成、元吉所做的全部准备工作的重点是抓住李渊,让李渊杀掉李世民。
他们就看不出来,李渊是不会杀掉李世民的,杀掉李世民,谁来镇慑你们。
比起建成来,李世民的准备工作就扎实得多。
李世民抓的第一件事是抓住洛阳。
洛阳号称东都,是除长安之外的又一个政治军事中心,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从东周以来就是一个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李世民派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镇守洛阳,又派秦王府的车骑将军张亮率一千多人到洛阳,给了他们很多钱,交结周围的诸侯豪杰,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呼应长安城里秦王的斗争。
在秦王府里,李世民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秦王府是唐朝的元帅府,集中了唐朝的大部着名将领和秦王谋臣。
拱卫元帅府的警卫部队自然也是唐军中的精锐部队。
这和建成的太子府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建成的太子府里,也有猛将,如薛万彻等。
建成到底带过几年兵,还是搜罗到了一些人才。
但他们和秦王府的、、这些谋臣和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这些猛将无法相比。
更厉害的一着是,李世民派猛将张公谨屯兵守玄武门,派将军敬君弘率宿卫兵屯于玄武门下策应张公谨。
李建成、元吉却忽视了这一点。
玄武门是宫城的北门,李建成等人进入宫城见李渊时都要从此经过,是一个要冲之地。
李世民做好了准备,但却按兵不动。
他在等什么呢?在等最佳战机。
李世民明白,杀李建成元吉是一件大事,更大的事是乘这个机会逼李渊退位,搞不好父子还得刀兵相见。
不把李渊赶下台,不能算胜利,甚至可以说是失败,搞不好自己的脑袋就得搬家。
把李渊赶下台,这是造反的事,秦王府里的这些人愿意跟着自己干吗?别看他们是自己带出来的队伍,同时他们也是跟着唐王的旗号杀出来的队伍。
现在秦王要造唐王的反,他们愿意跟着干吗?下得了手吗?这都是问题。
所以,李世民暗中布棋,行动上却一点痕迹不表露出来。
他在等时机,等到秦府中的这些部属被建成逼入死地,死中求生时,他才动手。
建成元吉“配合”得很好。
他们知道,他们在市井上招募的那些市井之徒组成的卫队根本不是秦王府的对手,所以下大力气用金钱收买秦王府的人。
他们收买的第一个人是秦王府中的第一猛将尉迟敬德,但被敬德严词拒绝。
原来,敬德是王世充的将领,后来被李世民战败,便投降了李世民。
当时,唐军中一些人见敬德勇猛异常,怕他叛变投敌,便把他捆了起来准备杀掉。
李世民闻讯飞马赶来,亲自为尉迟敬德松绑,要他放心,李世民决不会记仇杀他。
从此,敬德死心塌地地跟着李世民。
李世民登基后,有段时间心绪不宁,病体难支。
尉迟敬德与秦叔宝主动披挂上阵,手执钢鞭,在宫门口为李世民放哨。
说来也怪,李世民的病自尉秦二将站哨后慢慢好了。
李世民见二将夜夜站岗,心中不忍,便让画匠画了二人的全身像贴在宫门上,效果也很好。
从此,民间把他们二人视为门神,把他们的影像加以拓印贴到门上,这就是中国民俗中贴门神之风气的由来。
收买失败,元吉派人刺杀敬德。
李世民告诉敬德“祸将及公”。
敬德大开府门,袒卧床上,等刺客来杀。
刺客知道敬德有备,连忙逃走。
此招不成,再来一招,元吉又使出打小报告的老办法,“乃谮敬德抗上”。
“谮”的什么?大概不外乎是翻历史老账。
建成、元吉在李渊跟前告李世民,那是一告一个准。
李渊听了元吉打的小报告,即命司法机关逮捕敬德,关进“诏狱”,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天牢。
李世民在李渊跟前极力为敬德辩护,李渊才放了敬德。
在这场搏斗中,李渊、李建成、元吉大输,李世民大赢,他赢得了秦府诸将的全力拥护。
现在,秦府诸将已不再是三心二意,而是众志成城。
现在,已不再是李世民要求他们参加政变,而是诸将迫切要求李世民立即奋起诛凶。
李建成、元吉的动作越来越多。
在整了敬德以后,又通过李渊,把李世民手下的另一个猛将程知节( )赶出了京城。
房玄龄、杜如晦等重要谋臣及一些重要将领“皆谮之于上而逐之”,也就是说,都调出了秦王府。
这时,秦王府人人自危。
李世民的岳父长孙无忌劝李世民采取断然措施。
李世民尚在“犹未决”中。
不料,这时发生的一件事促使李世民下了决心,这就是前面提到的突厥入犯。
这次突厥大肆侵扰,李渊没有派李世民,而是派了元吉带兵迎敌。
元吉与李建成密谋,大军出征,李世民等人必然会来欢送,元吉可乘机“使壮士拉杀之于幕下”。
“拉杀”是一种什么样的杀法呢?实际上是命帐下军士把李世民拉出去杀掉。
为什么不直接杀掉,还要走这个过程呢?这是因为元吉现在执掌了兵权,可以制造借口诬称李世民触犯了军纪而对他军法从事,推出去斩了。
谁也对此提不出反对意见,可能大家还会称颂元吉军纪严明,铁面无私呢。
建成和元吉也准备利用这个机会把李世民的心腹将领一网打尽。
他打着出征的名义,请李渊调秦王手下的猛将尉迟敬德、程知节、秦叔宝等人到帐下听令,调秦王手下的精锐将士充实远征军。
元吉一旦带兵出行,即于军中把敬德等人“悉数坑之”,也就是全部活埋。
这些计划本是建成与元吉的密谋,但被秦王的耳目探知报告了秦王。
这时李渊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史书上是说他听信了妃嫔和建成等人打的小报告,“将罪民”。
这绝不是简单地把李世民扭送司法机关,而是要杀掉李世民。
建成是个混蛋,他竟敢要老爸的命。
李世民也不是善茬子,早晚要搞个名堂出来。
这两个人中,李渊还是怕李世民。
为什么?因为李世民精明强干,会打仗。
更重要的是他掌握着唐军精锐。
两害之中去其重,李渊决定要除掉李世民。
这个打算因大臣的反对最后取消,但李渊“去民”之心并未取消。
上面要杀李世民,元吉要杀秦府诸将。
大家不干了,逼着李世民表态,要么立即领着大家起来诛凶,要么我们立即出走,“窜身荒野”。
士气可用,但还需进一步查实大家的决心。
李世民请大家别着急先等等,等到建成元吉首先发动事变,再反击不迟。
长孙无忌等人坚决反对李世民的做法,要求李世民主动出击。
李世民仍不听,他要进一步查实部下诛凶的决心。
李世民决定进行占卜。
正当他拿起龟片要占卜的时候,守卫玄武门的张公谨冲进来,从秦王手里抢过龟片砸在地上,严厉批评李世民:“卜以决疑。
今事在不疑,尚何卜乎!卜而不吉,庸何伤乎!”张公谨这段话的意思是,占卜是为了决定尚难决定的事情,现在擒凶行动已是迫在眉睫的事,容不得迟疑,还卜个屁;占卜的结果如果是“不宜动刀”的话,你还这么等着。
张公谨摔龟片,李世民下了决心。
士气高涨,群心坚定,可以行动了。
李世民忍辱受屈,要等的就是这个东西——众志成城,铁心擒凶。
现在,他终于等到了。
什么时候行动呢?在什么地点行动呢?不用李世民考虑,李渊把这些都“安排”好了。
正当李世民筹划行动方案时,李渊叫李世民入宫,有事询问。
问什么呢?原来管天象的一个官员奏报李渊:“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
”李渊这下火了,我当着皇帝,李世民怎么会有天下。
他召李世民进宫,问这是怎么回事。
李世民立即指出,这是建成他们散播的流言。
李世民乘机密奏建成、元吉如何和后宫的娘娘们乱搞。
李渊愤怒了,后宫的娘娘都是自己的二奶、三奶,就是那些尚未破瓜的宫女,也都是自己的候补二奶,现在居然有人在太岁头上动土,而此人不是别人,是自己的儿子们。
好嘛,儿子们在的头上拉屎拉尿,这还了得。
李世民检举完了严厉地警告李渊,你今天要杀我,实际上是为建成张目。
他警告李渊,“臣今枉死,永违君亲”。
这是在向李渊示威,表示要和李渊决裂。
李渊从来没有见过李世民发这么大的脾气,说这么厉害的话。
既然敢这么说,那就有敢说的本钱。
李渊怕激起变乱,告诉李世民,明天要召建成元吉对质,你早点来。
李渊万万没有想到,他今天的这个轻率的举动,马上要给自己的皇帝生涯画上句号。
当晚,李世民紧急部署行动。
建成、元吉明天早晨要进宫对质,进宫必须要经过玄武门,就选在玄武门动手。
军队已被元吉拖走驻在长安城外面,秦王李世民能动员的军队只有秦王府的一千多名卫士。
这些卫士都是经过特别挑选的“死士”,人少了点,但战斗力特强。
敬德、程知节、秦叔宝等将领已被抽调到军队中,但他们都已偷偷跑回来了。
元吉实在不是带兵的人,数万军队驻在城外,他却仍在城内鬼混。
估计远征军主帅不在,军纪松弛,营区混乱,致使敬德等人潜回秦王府。
元吉,将为自己的不负责任付出代价。
第二天早晨,建成与元吉准备进宫。
李渊的小老婆张婕妤已把李世民和李渊的话告诉了李建成。
元吉带兵,但他不能把远征军开到城内,他也只能和李世民一样,动员齐王府的卫队严密戒备。
元吉比较滑头,建议称疾不朝。
如果建成听了元吉的话,李世民这次行动就要失败了。
偏偏建成大意了,认为他们的卫队已准备好了应付不测事件,怕什么,入宫去。
李建成和元吉看来都没有想到李世民会在宫门口下手。
玄武门,是皇城宫城的九大门之一,李世民怎么敢在这里动手。
他们大概估计到李世民要动手的话,只能是带着卫队攻打太子府和齐王府。
现在两府的军队俱已进入戒备状态,李世民能奈我何。
元吉想“称疾不朝”,就是想坐镇齐王府,等待李世民来攻。
他是远征军司令,可以奏请李渊调主力进城“平叛”。
那时,李世民首尾受敌,寡不敌众,必然是大败。
可惜,李世民偏不走这着笨棋,他走的是一步巧棋、险棋史料对玄武门兵变的过程记述含糊。
笔者经考证认为,兵变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兵变发生时,李世民率秦王府卫队埋伏在玄武门内侧。
玄武门外是敬君弘率领的宿卫兵,城上是守门官员张公谨的守门军队。
这两个官员都是李世民的死党。
按规定,李世民是不能带军队进入玄武门的,甚至也不能在玄武门外侧驻屯军队。
但现在管着玄武门的两个官员都是自己的死党,那就又当别论了。
玄武门是北宫门,是大臣上朝必走的宫门,自然不会总是关着的,起码,白天是开着的。
建成和元吉照惯例进入玄武门,“乃俱入”。
但当他们再往里走,走到临湖殿时,发现情况异常。
史书上没有说到他们发现了哪些异常,根据史书的有关资料,估计李世民带的一千名卫队就埋伏在临湖殿和周围的树林里,这时冲出来了。
李建成一看伏兵大出,拨马就往玄武门跑,企图逃回东宫。
也有可能是李建成、元吉“乃俱入”后,守门的张公谨即命军士关闭宫门。
宫门很高大,一般情况下应有两扇门板。
这两扇门板自然也是又高又大又重,每扇门板都须由七八个军士推着慢慢合上。
建成听到宫门门扇响,一看军士们正在关宫门,情知临湖殿有埋伏,玄武门守将关门是为了堵住自己的逃路,也隔防东宫、齐王府的援兵。
李建成不管出于什么样的思考,本能的反应是乘着宫门还未关闭的时候冲出玄武门逃回东宫。
往哪里逃!李世民一马冲出来。
李建成和元吉策马往玄武门冲,李世民在后猛追。
元吉见李世民来势凶猛,张弓射李世民。
李世民则张弓回射,但李世民不射元吉,却射建成。
只一箭,建成应声倒地。
建成死了,李世民呢?元吉不是先射李世民吗?是的,元吉先射李世民,而且射了三次,但每次都拉不开弓。
拉不开弓还射什么。
十年里,李世民征战厮杀,现在终于取得了丰厚的报酬。
元吉稀松泡妞,历史也给他以公正的评价。
这时,尉迟敬德率数十骑追上来了,一个猛射,把元吉射下马来,但尚未受重伤。
这时,李世民出了意外,他的马惊了,冲到旁边的树林里,李世民被树枝钩下马来。
由于树枝挂得很紧,一时竟无法脱身。
元吉冲过来,和李世民争夺弓。
敬德纵马冲过来大喝一声,吓得李元吉赶紧放开李世民,向旁边的武德殿跑去。
敬德冲上去,一箭射死了元吉。
玄武门里闹翻了天,玄武门外开了锅。
东宫府和齐王府的卫队二千多人闻变驰援玄武门,张公谨指挥守兵关门抗拒。
敬君弘率屯驻于玄武门下的宿卫兵与两府卫兵战得昏天黑地,两府卫兵顿兵于玄武门下。
这时玄武门城头上突然出现了两颗血淋淋的人头,提头的壮士正是尉迟敬德。
一看见建成与元吉的首级,两府卫兵斗志顿失,头都挂在宫门上了,还营救什么。
这时,李世民在玄武门城头上指挥作战,派遣敬德“入宿卫”。
李世民聪明透顶,这时他派敬德入宫,绝不是什么“入宿卫”,而是逼宫。
都到这个时候了,他还需要李渊对他发号施令吗?尉德敬德立即明白了“入宿卫”的真正意思,是“入监管”。
他带了一大队秦王府卫队,直接冲进李渊起居的宫殿。
李渊突然看见敬德束甲持矛,带着一大队全副武装的甲士冲进来,吓了一跳。
这时他已明白了一切,但故作镇静地问敬德:“你来干什么?”敬德不客气地回答:“太子、齐王作乱,秦王已率兵诛杀。
特派我来保护皇上。
”李渊无奈何,只是叹气不断。
这时,敬德抓紧时间请李渊下令,宣布天下一切军马都听秦王指挥。
刀刺之下,李渊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立即令人草诏宣布。
这时,两府卫队和宿卫兵还在战斗,一听诏旨,全部溃散。
这次政变是极其血腥的。
建成、元吉被杀,还搭上了他们的儿子。
李建成的已封王的儿子有五个: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矩鹿王李承义。
李元吉已封王的儿子也有五个: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
玄武门事变后,这十个王都被逮捕斩首。
整个太子府、齐王府连主子带仆人都被连根拔除,在大唐大地上,再不许有李建成、李元吉的任何东西存在。
他们,就像是一堆轻沙,被这场暴风吹得无影无踪了。
随机文章宋代王安石变法中”贡举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阿帕奇战斗机杀伤力惊人,海湾战争中摧毁500辆坦克揭秘外星人是否存在,宇宙中外星文明不少/人类目前科技还发现不了人类飞不出奥尔特星云,旅行者一号飞出奥尔特云要花一万年时间人造太阳成功会怎么样,人造太阳最新进展/很顺利/可实现宇宙移民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大专自考全过程自考大专全程指南
本文将围绕大专自考全过程展开详细介绍,帮助大家清晰认识这一教育模式。
我们来提炼一下文章大纲。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自考前的准备工作,涵盖了解自考政策、选择专业和院校等;二是报名环节,包括网上报名及现场确认等步骤;三是备考阶段,涉及学习资料准备、制定学习计划以及学习方法的选择;四是考试过程,包含考场注意事项、成绩查询与复核等;五是毕业相关事宜,如申请毕业条件、学位申请要求等。
我们按照大纲逐个详细阐述。
在自考前的准备工作中,了解自考政策是基础。
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自考规定,比如有些省份一年可以考多次,而有些只能考两次。
考生需要清楚报考条件,一般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参加自学考试。
同时,要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合适的专业和院校。
例如,如果你对计算机领域感兴趣,且希望未来从事相关工作,那么计算机相关专业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选择院校时,要考虑其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等因素。
报名环节分为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
网上报名时,考生需登录当地教育考试院的官方网站,按照提示填写个人信息、报考专业和科目等内容。
填写信息务必准确无误,否则可能影响后续考试。
现场确认则是为了核实考生身份信息,通常需要携带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到指定地点进行确认,并采集照片用于制作准考证。
比如在某省的自考报名中,有考生因照片不符合要求,导致现场确认未通过,影响了考试安排。
备考阶段是自考的关键环节。
考生要准备齐全的学习资料,包括教材、辅导书、真题集等。
教材是基础,要仔细研读;辅导书可以帮助理解重点难点;真题集能让考生熟悉考试题型和命题规律。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也非常重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能力,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任务。
例如,将每周的时间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分别用于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做练习题等。
学习方法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如自学、参加自考辅导班或线上课程等。
有些考生自学能力较强,通过自己钻研教材就能取得好成绩;而有些考生则更适合参加辅导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
考试过程中,考生要注意考场纪律。
提前到达考场,携带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
考试时要仔细审题,认真答题,注意答题规范。
考试结束后,要及时关注成绩查询时间,一般在考试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查询成绩。
如果对成绩有疑问,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申请成绩复核。
比如有考生觉得自己某科成绩与预期不符,申请复核后发现确实存在分数统计错误的情况。
最后是毕业相关事宜。
申请毕业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所有课程成绩合格、通过实践环节考核、完成毕业论文等。
不同专业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对于想要申请学位的考生,还需要满足学位申请条件,如平均成绩达到一定标准、通过学位英语考试等。
以某文科专业为例,申请学位可能需要平均成绩在 70 分以上,且通过省级学位英语考试。
大专自考全过程需要考生认真准备、精心备考、严格遵守考试纪律,并关注毕业及学位申请等相关事宜。
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自考学业,获得大专文凭,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