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字——搞定语文阅读理解

【千问解读】
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家长,都说阅读理解很难,感觉阅读理解就是玄学。
孩子怎么读书,怎么练题似乎和参考答案有偏差。
每次考试,扣分最多的地方往往也是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真的难吗?如果难,为什么每次都有同学接近满分,难道他们的理解力就比我们强,他们看的书一定比我们多吗?
我们再做一个猜想,如果让鲁迅或莫言来写初中阅读题,你觉得他一定比我们写得好吗?他们可是大作家,他们读书多,理解能力也远超我们呀!可是很多同学也一致认为,他们答题能力不一定比我们强。
这就说明阅读理解要想提升,还得了解一套阅读的思路和方法。
这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学好阅读理解的11字密码。
这11个字:“读定导选我,分提提原俗心。
”
在长期的阅读教学中,我就是用这11个字指导孩子学习阅读,我们阅读班学员都能取得好成绩。
先说前五个字:“读定导选我”
这是阅读答题步骤。
阅读答题为什么要有步骤。
大家一起思考这样的问题,工厂要想快速生产一件产品,往往是流水线作业,这样的效率是最高的。
我们要想把工作上的事情干好,每天按部就班的做一定是最快的。
孩子每天回来写作业,每天固定学习流程,不用思考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这样的学习效率也是最高的。
如果我们完成阅读理解,脑海中有这样的一条流水线,有一个答题流程,这样答题会不会更快一些。
现实中并非如此,我发现很多同学做阅读理解,没有任何答题流程,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考试时,还经常因为阅读理解冥思苦想耽搁了时间,作文草草收尾。
我喜欢研究阅读理解答题方法,通过长期的实践摸索,终于找到了这套阅读答题的流程,希望能给迷茫的孩子们一些帮助。
下面我来解释这套流程,就是我常说答题五步骤答题方法:读定导选我。
学习阅读理解第一步是读准题。
第一步是先读文章还是先读题,一直存在争议,很多同学觉得应该先读文章,必须看懂文章才能下笔,很多老师也一直强调阅读就是考查孩子是否能看懂文章。
我的观点似乎有所不同。
我当然希望每个孩子能读懂文章,读懂文章当然有助于答题,但是并不需要读懂文章中的每个词句,因为考场时间有限,通常15分内必须完成一篇阅读题,想要在15分钟内读懂一篇记叙文,且完成5道题,对大部分孩子来说都是有难度的。
所以我更主张读懂中心思想就行,然后带着问题在文中找答案。
所以先读题,再读文章。
因为读完题,其实就有了学习目标。
有了学习目标,解题速度才能快。
先读题,就能迅速确定目标,读文章时就不会因为某个句子,某个词语看不懂而沮丧,因为这个句子或词语没有成为考点,你不知道也没有关系,课后可以再琢磨一下。
我认为阅读做题,读文章,读出中心思想就行。
什么是中心思想呢,其实包含两部分,一是内容,二是情感,或者说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或是和我们产生某种情感的共鸣。
大部分考场阅读题,都是优秀作家的文章,而这些文章一定是真善美的主题,所以这些文章往往会告诉孩子某个道理,启迪智慧。
如何快速读出文章中心?
这就涉及到快速阅读的方法,很多阅读高手,读书读得快,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快速提炼关键句的方法。
我们在考场做题时,也要使用这种快速阅读的方法。
看文章时,一看标题,二看段头段尾,三看抒情议论的句子。
如果你养成这样读书的习惯,你的阅读速度一定会发生变化。
总结刚才的内容,先读题,再读文章,读题要抓关键词,初学者甚至要圈画关键词。
经常看错题或漏题同学,更要养成圈画关键词的习惯。
读文章读出中心思想就行。
再说第二步,定考点。
我经常说做题要见题知考点。
很多孩子不会写阅读题,就是没有做到见题知考点,而是见题是题。
大家要明白,阅读题永远写不完,而考点极为有限。
题目千变万化,而考点往往不变。
抓住了考点,才抓住了解题的根。
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这些道理,孩子们没有想过,但是你告诉他,他也能明白。
我经常让他们做一个换位思考训练。
假如你是出题老师,记叙文阅读,你会出那五道题。
孩子们略微思索就能写出答案:第一题,概括题。
概括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
第二题,词语理解题。
解释这个词语在语境中的作用。
第三题,赏析题,赏析这句带修辞的句子。
第四题,分析中间某个段落的作用或是分析中间某个句子的含义。
第五题,联系文本,联系生活说说你对文章的理解。
我发现很多同学都能像老师一样的出题,就算他不会出题,经过这样的训练,他也知道了老师出题的逻辑,这就是我们常说要有出题人思维。
什么是出题人思维,就是你要把自己当做出题人,你会怎样设置考题。
一篇阅读理解,通常涉及词语理解、句子理解、段落理解、整体理解这类题型。
从不同角度考查大家对文本理解。
对应我们常说的三大能力: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很多同学并不清楚如何什么是出题人思维,但是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这项能力。
这也说明,大部分学习技能,只要经过训练很多孩子都能掌握。
第三步导公式(思路)
大家认为阅读理解有公式吗?有的人说有,有的人说没有。
我想研究过阅读题的家长肯定说有。
因为不仅是阅读,任何学科,经过研究,都能总结出公式或是方法。
其实阅读理解题中,确实有一些答题公式,也可以说是答题格式。
如修辞类赏析题答题公式:修辞手法+修辞作用+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人物描写类赏析题公式: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什么+突出了什么精神品质。
还有标题作用题、第一段作用题、环境描写作用题等,确实是有答题公式。
但是弱化答题公式一定是语文出题方向。
中西部地区阅读题中公式类题型较多,江浙一带阅读题中公式类题型少。
阅读理解本来没有公式,但是参考答案是按照公式整理出来的,因此我们答题也必须遵循这种模式,才能拿到较高分数。
很多同学马上会问,没有公式的题还是占大部分,没有公式该怎么办,当然是要整理出答题思路。
这种答题思路其实是一类题的答题方法,这种在做题中总结出来的方法就是我们说的答题思路。
比方说我们经常进行概括文本的训练,如果用三个字来总结,就是“人事果”概括法。
阅读题中经常考查细节理解题,细节理解题答题思路“代找你”三字。
把问题代入原文,从原文最近区域找答案,有时需要把答案进行整理。
最后一道主旨理解题,如果用四个字来总结“两个联系”联系文本,联系生活作答。
这些就是我常说的导公式或导思路。
第四步是选要点。
答题需要从公式中选要点,有时需要从思路中选要点。
比方说,环境描写常考五个作用:1、交代故事背景 2、渲染什么气氛 3、烘托人物什么心理或突出人物什么形象。
4、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5、为下文埋伏笔或做铺垫。
现在有一道环境描写作用题,3分题。
你该写几个点。
大家肯定会说当然写三个点,但是考试时很多同学漏掉信息点,因为他没有背答题公式。
还有的同学背了答题公式,他会把五个点全写上去。
因为他无法判断该选那三个点。
这就是阅读最难的地方。
你背了答题公式,但是你不知道怎么结合文本运用。
这也是很多同学阅读扣分的原因。
先说漏掉答题信息的同学,肯定会扣分,漏掉一个信息点扣1分。
写错一个信息点扣1分。
那么把五点全部写上的同学,是不是就能拿满分呢?
中考显然不是这样评卷的,中考评卷标准是答到踩分点才给分,你漏掉信息,答错信息,堆砌信息。
其实都会扣分。
所以说很多老师说阅读答案写得越多越好,理解这句话要结合语境。
针对答题没话说同学来讲,这句话有价值,针对优等生来说,这句话其实会误导孩子。
所以说凡事恰到好处最难,这个度很难把握。
写得太少,写得过多都容易扣分,下篇解析六原则的文章,我会告诉大家写多少比较好,依据是什么。
第五步是我总结。
前四步都弄好了,第五步更要谨慎小心。
有个成语叫“功亏一篑”,说得就是这个理。
总结环节要注意几个地方:
一是参考分值作答。
分点作答。
3分题,3个信息点,30字左右。
很多答案要标注①②③,方便老师找到踩分点。
你标注越清晰,越容易拿分。
这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但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生搬硬套。
二是语言表述简洁通顺。
很多同学回答问题,他心理明白,读者不明白,很多同学语言表述啰嗦,老师看了老半天也找不到踩分点,还有的同学表述有病句和错别字,这些都会导致扣分。
三是先写重要信息,再写次要信息。
比方说文章分析人物形象,3分题,至少写3个词语,你先写最确定的3个词语,再补充你拿不准的词语。
四是要结合文本作答。
很多题都需要结合文本作答,比方说,你写了为下文做铺垫这个作用,你还要写出为下文什么内容做铺垫,这样答题才完整。
五是书写工整很重要。
有孩子反馈说,我和同桌写得差不多,为什么我得分少,我看完试卷才知道,他的字只有他能看懂,老师都不看不清,怎么会给分呢?
这篇文章用了3500字来解释这五个字,希望大家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我力求用最通俗的语言把这些道理讲清楚,我的课程也是这样,要让孩子能听得懂,用得上,能拿分。
下一篇文章我再补充六原则的答题方法,五步骤和六原则答题方法,相辅相成,合二为一,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希望我的阅读方法能真正的帮到大家。
喜欢老师文章,记得分享文章到学习群或朋友圈,我会赠送你一份我独创的答题公式(市面上买不到的资料,文末可加微信)。
讲了100遍现代文阅读课,我发现了阅读真相(附视频)
期中考试后,怎样反思才能快速提成绩
期中考试后,做好这几步
期中考试后,阅读反思笔记,怎么写
期中语文考试后,初中家长要陪孩子做好这三件事
如果不展示这些信息20(初中反馈)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五大通病,如何破解
阅读理解拿满分,可能吗?(附视频)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真相视频合集(一)、(二)、(三)
初中阅读理解之痛,这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一篇文章讲透,初中生如何写出高分作文
初中语文期中考前必看,非连续文本五类题(送公式和视频课)
名著阅读,丢分多,怎么办?
考场作文,丢分多,怎么办?
小学语文合集,近期公众号文章
初中语文合集,公众号文章
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之痛,说说我的处方
一儒老师手把手,教你写出高分作文
语文反反复复考这些阅读答题公式
教育家叶圣陶:写好作文你只需要做好这四步
讲了50遍小学阅读写作课,我发现了这些秘密
初中九门学科怎么学,掌握这些好方法,门门考高分
孩子阅读量大对学习成绩究竟有哪些帮助?三位家长说出真相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历史上的南汉和北汉是如何来的?和汉朝有什么关系
东西汉共同组成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一统王朝,创造了不朽的盛世和文明,而除了东西汉之外,我国历史上还出现过"南北汉",和东西汉不同,南北汉是相隔数千里之遥但同时存在的两个偏安政权。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中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长达数百年的历史大分裂时期,在的废墟之上,数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版图上出现了大大小小十几个割据政权,其中稍微大一些的政权称为"五代",稍微小一些政权的称"十国"。
而南北汉,就是"十国"中的两个,他们分为是"十国"里最南边和最北边的国家。
南汉位于现在的广东、广西两省及越南北部,是唐代后期的清海节度使割据演化而来得。
而北汉则位于南汉之北数千里之外的山西,是"五代"之一"后汉"政权的残余势力所建。
南北汉虽然天各一方,但还是有一些共同特点的,比如说: 南北汉的都。
比如说:南北汉的国力都十分弱小,对外战争胜少负多。
比如说,南北汉的末代君主都是出了名的昏君。
再比如说,南北汉都是因为神棍而亡国。
这些国家大多数军阀建立的,这些军阀大多数没有什么一统天下,建立盛世这样的宏伟愿望,他们想的就是在自己的地盘上做土皇帝,横征暴敛,过足富贵瘾,过把瘾就死。
偏安岭南,相对而言不怎么被中原强国惦记的南汉皇帝们,尤其这么想。
这个王朝除了前两任皇帝烈祖刘隐和高祖刘䶮之外,剩下的皇帝基本都是,酒色财气的废柴。
而其中最废柴的一个,就是南汉的末代皇帝后主刘鋹。
这位皇帝除了继承了他几个前任花天酒地,胡作非为的治国方式之外,还玩出了自己的特色。
比如说,他只信任宦官,不信任正常人,于是他规定,南汉国要做官的人必须先阉割。
这样一搞,但凡有点追求的人都不会做官了,而做官的人则大都是毫无底线,利欲熏心之辈。
比如说,他在女人问题上也玩出了新境界,不但把自己的后宫佳丽和百官以及老百姓共享,而且亲自为自己宠爱的妃子去民间选"面首",也就是情人。
他尤其宠爱一个从波斯来的女子,宠爱到什么程度呢,他征集民间身长貌美的"有某种特殊才能"的青年男子,让这些青年男子和这个波斯女子淫乱,而他则在一旁像欣赏艺术品一样欣赏行为艺术。
再比如说,他虽然无论做人还是治国都毫无水准,但还整天做着自己是天下第一的大梦。
他十分宠幸一个叫樊胡子的女巫,该女巫整天在刘鋹面前,给他灌输他南汉可以传到千秋万代,你可以长生不老,中原的军队根本打不过来这样的鬼话,而刘鋹则对她信的要命。
后来,有一年,北宋的军队进攻南汉,但没有获得多少战果,刘鋹欣喜若狂,他不说感谢将军和将士们浴血奋战,反而把功劳全记在了樊胡子身上,甚至把皇位让给了樊胡子,以"太子皇帝"自居。
这样的国家,怎么能不灭亡呢?不久之后,北宋重整旗鼓,灭掉了南汉。
无独有偶,南汉走的路线,北汉也几乎都走了一遍。
北汉的后面几位皇帝,也个顶个的荒淫无耻,醉生梦死。
而那个毁掉北汉的的神棍,是个道士。
该道士名叫郭无为,字无不为,号抱腹山人,人送外号郭半仙。
郭半仙。
方颡鸟喙,杂学多闻,长相很特别。
好学多闻善于谈辩。
而且他长期穿着粗布的道士服装,隐居在武当山。
郭半仙的名声很快就传到了北汉皇帝刘承钧的耳朵里,和刘鋹对樊胡子的感觉一样,刘承钧也对这对郭半仙言听计从,先是征召他为谏议大夫,不久,又以他为相国,执掌国政。
但事实证明,郭半仙在忽悠上很有一套,在治国理政上则。
一窍不通也就罢了,他还是北汉最大的内奸,他一直想着带着北汉投降宋朝,因为是他的老朋友。
可以说,郭无极上演的就是五代十国版的"潜伏",他就是北宋安插在北汉的余则成。
郭无极的地下党工作做的非常好,他不但发动政变,废黜杀死了北汉的皇帝刘继恩,立了还不如刘继恩的刘继元,而且在北宋进攻北汉期间,瞎指挥,动摇军心,最后,他甚至要带着北汉的精锐部队出城投降,但被人发现举报,"牺牲"在了解放的前夕。
就这么一个明摆的地下党,北汉的皇帝还像当年刘皇叔对待一样,请他出山掌握朝政。
随机文章美国惊爆3000年木乃伊怀孕,小报纸编出的眼球故事(谣言终结)人工引爆美国黄石火山爆发后果,足以吞噬地球/毁灭性灾难美国和平使者洲际弹道导弹,世界精度最高的核弹(偏差90米)鉴定陨石最简单的方法,外观/磁性能分辨出九成真假陨石冰箱微波炉放一起爆炸,造成2人死亡/其威力相当恐怖(需谨慎)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汉景帝为什么非要处死周亚夫?周亚夫到底做错了什么
作为西汉第四位杰出,在对待自己在位时期的最大功臣时,最终还是选择了这条“”的路。
在周亚夫被杀的这件事上,诚然汉景帝要负很大的责任,但是作为被杀的周亚夫,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纵观周亚夫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从备受宠信到被疏远、冷落、戏弄直至被害,其人生轨迹不禁让人。
其实周亚夫悲剧的人生早在他最辉煌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因为细柳营治军一事,周亚夫得到了汉文帝的提拔。
到了汉景帝时期,“削藩”一事引得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发动了“,诛”的叛乱,史称“”。
为了平息这场叛乱,汉景帝无奈之下杀掉了献“削藩”之策的晁错,但仍无法平息叛乱。
最终汉景帝决定按照文帝生前遗嘱起用周亚夫讨伐叛军。
周亚夫不负汉景帝所托,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就平息了叛乱。
因平定“七国之乱”有功,周亚夫先后被封为太尉、丞相,深得景帝的器重,此时的周亚夫可谓是达到了人生顶峰。
但也正是在平乱过程中,因没及时救援梁国,他无意间与结下了仇恨。
后来梁王刘武每次去京城朝见天子,“常与言条侯(周亚夫)之短”。
正是与梁王结下的这一个仇恨,为周亚夫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在窦太后心中,梁王刘武的分量比起汉景帝刘启还重。
周亚夫得罪了梁王,相当于是得罪了窦太后。
所以即便是周亚夫有再大的功劳,也早已在窦太后心里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恰恰在这个时候,周亚夫还因为自己生性耿直的性格得罪了汉景帝跟窦太后。
景帝七年,景帝想要废掉太子,改立其他皇子为太子,便找来了周亚夫商议对策。
周亚夫认为废长立幼不合祖制,劝诫景帝不要那样做。
其实在汉景帝的内心早已经下定决心另立太子,之所以找来周亚夫商议,不过是找一个理由罢了,没想到周亚夫这么不识趣。
正是如此惹得景帝,言称自己的家事不容外人插手。
中元三年,窦太后想要让景帝封王信(王皇后兄长)为侯,汉景帝没有同意。
在窦太后的步步紧逼下,提出了找周亚夫商量借此应付窦太后。
汉景帝之所以要将周亚夫搬出来,是因为周亚夫敢于直言,肯定表示反对,这样就可以将窦太后的怨恨转嫁至周亚夫身上。
果然,周亚夫以曾与诸大臣歃血定下的盟誓“非而王,天下共击之”为由反对此事。
窦太后听到周亚夫对王信封侯的意见后,立即,认为周亚夫可恶至极,周亚夫由此得罪了窦太后,同时也得罪了王信和王皇后。
在这之后周亚夫又因为反对汉景帝封归顺汉朝的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为侯一事,再一次得罪了汉景帝。
这君臣二人日渐疏远,矛盾重重。
此时周亚夫才深感自身处境不妙,便称病辞职。
虽然君臣二人矛盾重重,但毕竟周亚夫还是有一定能力的。
此时的汉景帝也在考虑是否让周亚夫辅佐幼主,便安排了一场宫廷宴会。
在宴会上,汉景帝故意给了周亚夫一大块肉,并授予下人不要配筷子。
周亚夫见状大怒,随即向侍者要餐具。
早就注意他的汉景帝,这时笑着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满意吗?”周亚夫羞愤不已,也知道景帝不高兴了,十分不情愿地向景帝跪下谢罪。
景帝让他起身,他立即站起来,径直走出了宫门。
这样目无君上的行为,彻底激怒了汉景帝。
随后汉景帝借周亚夫儿子私造盔甲一事,将周亚夫逮捕入狱。
对私造盔甲一事毫不知情的周亚夫无法忍受人格屈辱,便绝食而死,史载“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
其实纵观周亚夫的一生,特别是他最终的死亡。
纠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自身耿直的性格,以及“谋国不谋身”的做事风格,无论是在废太子一事,还是在封侯一事上,周亚夫想到的都是国家的利益,丝毫没有想过自己这样做是不是会得罪皇帝、得罪太后。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汉景帝狭隘的心胸,同样是为国顶撞自己。
汉文帝在细柳营一事上,不仅没有怪罪周亚夫,还提拔了他;汉景帝则是因为废太子一事,大发雷霆、日渐疏远。
随机文章名将狄青被《杨家将》黑成了大反派,必须为他正名传闻2017天空出现一条巨龙,专家称龙两次出现3分钟消失无毒有益的王蛇之牛奶蛇,无毒温顺好饲养(最受欢迎的宠物蛇)俄罗斯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号称最先进导弹(实际不如战斧怎样避免氢气球爆炸,台州氢气球爆炸造成57人受伤/打火机作怪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