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参加成人自考,才知道答题是有套路的
【千问解读】
我参加过两次成人自考。
第一次是2009年,我通过县教育局报名,参加了河南大学的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但是没考过。
那个时候完全是自学,买了课本,自己天天阅读做题,写作和文学作品类相对容易点,所以前面几门都是一把考过。
后来到了古代汉语,特别是语法部分,简直跟看天书一样,他认识我,我不认识他。
最终还是放弃了。
但是那颗不安分的心呀,始终在蠢蠢欲动,所以到了2021年,看到“贵阳晚报”推文后,再也按捺不住狂跳的心,果断报名。
目前已经考过了10门,明年四月把外国文学作品选和教育学考了,就算读完大学了。
有好几位文友留言,咨询自考的事儿,今天就分享一下。
01 我都这么大年龄了,为什么还要参加自考?
没读过大学,一直是我的心病。
我是六十年代的人,初中都没毕业,但是从小就喜欢读书写作。
最早的文学启蒙是一本《少年文艺》杂志,那时候大约读小学四年级,里面有一篇“一颗枣”的故事,时隔几十年了,我还记忆犹新。
那篇故事写了一个孩子,无意间发现家里的小罐子里有红枣,忍不住偷吃了一颗,后来每次去学,都会偷吃一颗。
后来被妈妈发现了,打了个半死,在床上整整躺了半个月才下地。
那一小罐红枣,妈妈是准备孝敬给外婆的。
我数次被泪水模糊了双眼,是因为那个孩子的经历,我也经历过,只不过我偷吃的是晒干的红薯片。
母亲发现我偷吃红薯片,抓起猪圈墙上的柳条就往我身上抽,生生抽断了十几根柳条,我好多天坐凳子都是半拉屁股,只敢跨一点凳子边儿。
能让读者跟故事中的人物共情,就是好故事,文学的种子开始在内心萌发。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在一个本子的封面,端端正正写了几个字:贞子之诗。
从那之后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到生孩子之后,每天晚上都要读书写笔记。
后来村小学公开招聘老师,我从34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农村代课老师,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读书写作,给杂志投稿。
读书越多,越感觉到自己知识的欠缺和内心的贫瘠,越贪婪读书和学习,哪怕坐个公交车,眼睛也不放过任何一个一晃而过的文字。
广告词、店铺名、宣传语、对联,我都抄了很多,有时候拿到一本喜欢的书,几乎整本抄下来。
所以,知道可以通过自考提升学历后,我二话不说报了名。
包括学习写作,我也是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汤老师的课程,我听一句打字下来,整理出来所有的课件,三个月后,关闭文档,融入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凭记忆再次整理课件。
这几年我带点评提高班,也发现一个规律,就是那些能坚持的学员,多数都是年龄偏大的人。
我特别能理解,年龄越大,学习机会越少,一定会更加珍惜。
02 考题答案是有套路的
我报这次报考的是“贵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
由“贵州师范大学”招生,深圳“以学教育”授课,他们属于合作形式。
作为学生,只要听话照做,按时听课,按要求多刷题,几乎都能考过。
即便如此,前面考古代文学作品选的时候,也多数靠蒙。
一边蒙题还一边惭愧,想自己崇拜这些圣人多年,号称铁杆儿追随者,居然不认识他们的作品,这些个老祖宗如果地下有知,不知道会不会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打我。
考题答案的规律,我在考现代文学的时候才总结出来。
凡是文学作品选,不管是古代作品、现当代作品还是外国作品,考题一般都是三种形式:主题意旨、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分析。
答题也有套路。
主题意旨,一般是以谁为视觉,写了什么事儿,体现了什么道理(或批判或颂扬)。
艺术特色,可以从文章结构布局、修辞手法、语言特色几个方面分析。
人物形象就更容易了,这是个什么人,他代表了什么样的群体,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给我们什么启发等。
可以说,只要你熟读这篇文章,看到文章能想起来内容,加上一点基本的文字组织能力,都能给答个八九不离十。
最怕的就是看到人物名字,你不知道是哪篇文章的,那就溴大了。
还有,改卷老师都是看分数给点,如果是三分,那就分三点回答;如果是五分,那就分五点回答。
那些文学作品,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一个作品都不是仅仅写个事儿,一定是通过这个事儿,折射一个时代或者体现一个道理。
这跟我们写作何其相似,观点文也好,故事文也罢,一定是传达做的观点,给读者思想的冲击,才是好文章。
可惜了,我一直到考现代文学作品的时候,才悟出来这个规律,所以前面几门都勉强及格,但是年10月份考的这三门,两门都过了80分。
后面外国文学和教育学的考试,我从心里不胆怯了,甚至计划等专科考完,再继续深造本科和研究生。
谁说不可以呢?人生不设限,一切都有可能。
03 给想报自考的小伙伴一点建议
我前后报考两次,也算是有点想法,分享给大家。
第一:一定要报课学习。
自考全称叫“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但是你千万别以为可以靠自学去考过,事实证明,完全靠自学去读大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
我参加自考后,有好几个小伙伴咨询,都是挂科好几次的,一个个表示太难了,我一问,都是在完全自学。
我太有感触了。
2009年参加自考那次,我就是完全自学,有些题真心不会啊,没办法,把不会做的题整理到一起,周末买了水果和酸奶,去认识的老师家里请教。
钱也没少花,问题是自己也不知道重点,需要把整本书的内容都吃透甚至背下来,才能考过。
有老师授课就不一样了。
老师会结合往年考试的试题,列重点讲述,还会把他们自己总结的考试经验,直接传授给学生,网课学习也方便。
还有大量的题库,可以说,只要按要求刷题,几乎都能考过。
所以,这个学费不能省。
第二:一定要听话照做。
我考过的10科中,古代汉语是补考一次的。
第一次学习古代汉语的时候,二女儿生孩子,我在医院照顾她,回家后又照顾到满月,每次都无法跟上讲课时间。
回听课程跟现场听课,少了一个互动,明显不一样。
还有刷题,老师给了题库,平时要跟上节奏,不能攒题,你想等学完了这本书再去做题,有些题就不会了。
考前冲刺的题也要做,只要大量刷题,考试基本都能过。
第三: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报名。
我是通过“贵阳晚报”公众号的文章报的名,缴了七千多学费,每周一三五晚上听课,周末集中刷题。
后来我介绍了两个小伙伴报名,她们刚好遇到过节搞优惠活动,学费比我低了好几百元,我才知道报名居然也会搞活动,也是可以讲价的。
还有几个小伙伴找我聊,想让我把课件下载了给她们,我直接拒绝了。
我自己也是带班老师,深知课件都是老师的心血凝集,知识付费,让付出得到回报,才是正确的社会规则。
不付出学费就想得到课件,怎么可能呢?
再说了,就算你拿到了课件,没有老师的课堂指导,也一样很难学会。
还有几个小伙伴,是花几百块钱在网站上下载的课件。
那些课件,是报考了课程的人下载后转卖的。
自然,想考过很难。
老师们在课堂上的现场发挥,远比课件更具体更清晰。
所以,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报名,千万别为了省几个钱,买一些没用的课程。
写在最后: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只要你肯努力,就会有很多的学习机会,去提升自己的能力,突破学历的局限和体制的制约,过活出自己的精彩。
同时,这也是一个很残酷的时代。
信息瞬息万变,稍有懈怠,就有可能被时代淘汰掉,连声招呼都不打。
口罩三年,疫情成为一种常态,从身体机能到心理承受能力,都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时势造英雄,每个不稳定的时代,都是英雄辈出的机会。
如何把危机就能变成机遇,就在每个人的一念之间,是躺平还是奋起,自己说了算。
还是那句话,人生不设限,一切都有可能。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