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1-11 点击数:

【千问解读】

白茅根,中药名。

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茎。

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那么关于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都有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1、凉血止血白茅根性寒,入血分,能凉血止血。

对于因血热引起的吐血、衄血、尿血等多种出血症状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其药性沉降,入膀胱经,对于膀胱湿热蕴结导致的尿血,小便出血且伴有疼痛感最为适宜,可单用煎服,也可与赤芍、滑石、血余炭等配伍使用。

2、降火消暑白茅根具有降火消暑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中暑、发热等病症。

3、清肺止咳白茅根可清在肺之热邪,金气清肃,咳嗽自止。

4、清热生津白茅根还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主治热病后期津伤、烦渴多饮、呕逆等症状。

其甘寒之性,能清泄肺热,生津止渴,对于热病后的津液亏损有良好治疗效果。

5、利尿通淋白茅根含有丰富的钾盐,可以清热利尿、除湿退黄,对小便不利、水肿黄疸等有较好的功效。

白茅根的禁忌1、脾胃虚寒者忌服白茅根性寒,容易损伤脾胃阳气。

脾胃虚寒的人本身脾胃功能较弱,食用白茅根可能会加重脾胃虚寒的症状,导致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不适。

2、婴幼儿、孕妇白茅根性寒,孕妇饮用后,可能对胎儿发育不利,影响自身及胎儿健康,婴幼儿脾胃功能还未发育完善,饮用白茅根水后易导致腹泻,影响身体健康。

3、尿多不渴者忌服对于尿多而不渴的患者,白茅根的利尿作用可能会加重其症状,因此应避免服用。

白茅根的食用方法1、直接饮用白茅根洗净后切段,放入砂锅内,熬制1小时即可直接饮用,能够治疗水肿、尿少等症。

2、凉拌将白茅根洗净后,切成薄片或丝状,加入适量的盐、糖、醋、酱油、蒜末等调味品,拌匀后即可食用。

凉拌白茅根口感爽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合夏季食用。

3、煮粥将白茅根洗净切碎入锅,加适量水煎煮取汁去渣,再入大米、冰糖煮至粥熟即可。

这种方法既能保留白茅根的药效,又能增加食物的口感。

4、煮汤将白茅根与瘦肉等食材一同煮汤,既能增加汤品的营养价值,又能起到一定的药用效果。

白茅根,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是一味历史悠久的中药材。

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其性寒味甘,归肺、胃、膀胱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等多重功效。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