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提出与他离婚,他就打骂我并扬言要杀全家等威胁、恐吓的话不让我提出离婚。
我报警警察也不愿意管,请问有什么办法帮助我快速离婚? 离婚有两种方式: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 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
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
婚姻登记
【千问百科解读】
我和老公结婚三个多月,他经常不回家,吃喝嫖赌还懒惰,我实在和他过不下去了。
最近我提出与他离婚,他就打骂我并扬言要杀全家等威胁、恐吓的话不让我提出离婚。
我报警警察也不愿意管,请问有什么办法帮助我快速离婚?
离婚有两种方式: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
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
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
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
此种是协议离婚。
即男女双方对是否离婚的意思表示、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债权债务等问题达成一致,出具书面离婚协议书。
然后由双方带着各自的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离婚协议书等到一方户籍所在地婚姻登记处照相,婚姻登记处审核后会当场发放离婚证书。
这里需要提醒双方离婚协议书应多打印几份,带着到婚姻登记处现场签字。
离婚协议书在婚姻登记处签字按手印并加盖婚姻登记机关的公章才真正具有法律效力。
【可以查询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第十条、第十一条具体规定】
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此种是诉讼离婚。
即男女一方对离婚协议书中的某一项问题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对是否离婚的意思表示、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权债务等问题有分歧和争议,只能法院诉讼解决。
如果双方必须以诉讼才可离婚,那样就需要提前准备相应的证据材料。
证据材料包括双方感情确已破裂的证据(如重婚的;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吸毒赌博等屡教不改的;婚前缺乏了解、婚后未建立真正夫妻感情的;不能进行夫妻生活的;有重大传染疾病的等)子女抚养的证据(如孩子户口信息、出生证明、平时生活费、医疗费、教育费支出凭据等)财产分割证据(如不动产证书、购买家具家电凭证、房屋装修凭证、车辆行驶证等)债权债务证据(如信用卡刷卡记录、银行卡流水凭证、借条、欠条、股票账户、银行信托凭证、公司股权凭证等)其他证据(如出轨等录音录像、证人证言、父母出资凭证等)所有证据齐全后,开始起草离婚起诉状。
起诉状的书写格式可以参照网络搜索版,当然最好是委托专业人士起草。
离婚起诉状写好后,需要将所有的证据复印两份(法院与对方各一份)然后开始网上立案。
登陆当地人民法院网诉讼服务立案界面,逐一将证据材料按照法院网立案要求上传,然后等待法院确认通知并预约现场立案(个别地方还可以直接现场立案)。
当你接到法院通知或自行联系法院后,可以提交两套证据资料给管辖法院,法院审核成功会让你缴纳诉讼费。
离婚案件诉讼费大概是50元至300元之间,涉及财产分割的,标的额20万以内的不另行收费,超过20万的部分按照0.5%计算收费。
诉讼费缴纳完毕(以发票为准),案件才算真FlUKiRZuW正立案。
立案成功后需要等待法院向双方下达开庭传票等诉讼资料,大概一个月后才会开庭审理。
现在离婚案件各地法院都有自己的规定,但调解始终是整个法院的统一做法,也是必经法定程序。
比如深圳市各法院有诉前联调(专门调解员组织),如调解不能的,直接转移立案庭做正式立案,以备开庭。
开庭之前法官也要组织双方调解,若调解不能才会正式开庭审理。
开庭时由被告对原告诉讼请求及事实进行答辩后,再由原告围绕着争议焦点举证,双方进行质证、辩论、最后陈述等完成庭审程序。
双方做陈述意见后,法官还会询问当事人能否调解,再次确定不能调解的,法官宣布休庭,等待法院的判决书即可。
按照婚姻法律、法规等规定,有以下情形的人办理协议离婚,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1)未达成离婚协议的;即双方没有离婚协议书的不能办理协议离婚(2)属于无民事行情语网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即精神病人(需鉴定)或失去意识的人不能办理协议离婚。
(3)其结婚登记不是在中国内地办理的。
即在国外或其他地区结婚登记的人不能办理协议离婚。
离婚就此两种方式。
协议离婚不能,只好选择诉讼离婚。
通过以上对两种离婚方式的介绍,估计大多数人也能看出,只有协议离婚才能更简洁、方便、快速。
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没有人会选择诉讼离婚。
所以建议想离婚者,能妥协时就妥协,能让步时就让步。
有两句话说的好退一步海阔天空,一日夫妻百日恩,毕竟曾经夫妻一场!
■ 本文转自网络综合平台,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行政法;民法;提供知识交流与经验分享。
■ 需要了解更多,请点击头像旁边的红色「关注」按钮,关注我们!有法律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私信联系我们!
■ 宏咏华威法律咨询服务账号,每天为您推送各种相关法律知识文章,帮助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也可以私信我们解决您的法律问题,维护您自身利益;避免做一个“法盲”。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本页面内容仅为信息发布,不作为任何招生依据,亦不构成任何报考建议。
如果您需要报名,请直接与学校联系,谨防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