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材料作文“谚语的智慧”审题分析与例文导写
【千问解读】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①刀伤药再好,不如不拉口子。
②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③临崖勒马收缰急,船到江心补漏迟。
谚语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通俗形象又寓有深意。
读了上面三句谚语,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至少选择其中两句,以此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一、材料解读
“刀伤药再好,不如不拉口子”:强调预防的重要性,事先做好准备、避免问题的发生比问题出现后再去解决更好。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意思是羊丢失了之后修补羊圈还不算晚,强调出了问题后及时补救也有积极意义。
“临崖勒马收缰急,船到江心补漏迟”:告诫人们要在事情还未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时及时停止或采取补救措施;到处于危急情况时才采取措施挽救,则为时已晚。
二、立意示例
选择①②:可以从预防与补救的补充关系角度立意,强调既要重视预防,避免问题发生,同时在出现问题后也要积极补救,不能因害怕犯错而不敢行动。
选择①③:可以从预防与补救的对立关系角度立意,突出预防的关键作用以及不及时预防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提醒人们要居安思危,提前做好准备。
选择②③:可以从预防与及时预防的递进关系角度立意,探讨及时补救的重要性以及不及时补救的危害,鼓励人们在犯错后要勇敢而对,尽快采取措施。
【佳作示例】
1. 防患未然与及时补救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以其智慧和经验,总结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谚语。
这些谚语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今天,我想探讨的便是其中的两句:“刀伤药再好,不如不拉口子”和“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刀伤药再好,不如不拉口子”,这句谚语告诉我们预防的重要性。
它形象地比喻了即使治疗手段再高明,也不如从一开始就避免伤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句话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健康领域,我们常说“预防胜于治疗”,强调的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疾病,而不是等到疾病发生后再去寻求治疗。
在安全管理上,这句话提醒我们要重视预防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因为一旦发生,无论补救措施多么及时,都难以完全弥补已经造成的损失。
而“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则传达了另一种智慧:即使在问题发生之后,只要我们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仍然有可能挽回损失,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
这句话鼓励我们在面对失误或问题时,不要沉溺于悔恨,而是要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犯错,但关键在于能否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策略,以避免未来更大的损失。
将这两句谚语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生活哲学: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尽力预防问题的发生,但如果不幸出现问题,我们也不应放弃,而应积极寻找补救措施。
这种哲学不仅适用于个人生活,也适用于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
在国家治理中,预防和补救同样重要。
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应当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但当环境问题已经出现时,我们也不能袖手旁观,而应采取补救措施,如治理污染、恢复生态等。
在经济领域,预防经济危机的发生需要我们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而当危机来临时,及时的补救措施也是必要的,以减轻危机带来的影响。
总之,“刀伤药再好,不如不拉口子”和“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这两句谚语,不仅教会我们在生活实践中要注重预防和及时补救,更启示我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应保持积极的态度,既要未雨绸缪,也要勇于面对和解决问题。
这种智慧,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
2. 智慧的抉择:预防与补救的平衡艺术
谚语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它们简洁而深刻,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
在众多谚语中,“刀伤药再好,不如不拉口子”和“临崖勒马收缰急,船到江心补漏迟”这两句,不仅揭示了预防与补救的关系,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问题时的不同态度和选择。
“刀伤药再好,不如不拉口子”,这句话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
它告诉我们,无论事后的补救措施多么完美,都不如事先的预防来得更为有效。
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智慧,也是一种战略思维。
在企业管理中,这句话提醒我们,风险管理的核心在于预防,而不是事后的补救。
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机制,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在个人生活中,这句话也启示我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习惯是预防疾病的最佳“药物”。
而“临崖勒马收缰急,船到江心补漏迟”则提醒我们,虽然预防是最佳策略,但在问题已经发生时,及时的补救同样至关重要。
这句话强调了在危机时刻,迅速采取行动的重要性。
在很多情况下,一旦错过了最佳时机,补救的成本和难度将会大大增加。
在紧急情况下,这句话鼓励我们迅速做出决策,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将这两句谚语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预防与补救的平衡艺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注重预防,也要准备应对突发事件。
这种平衡艺术在医疗领域尤为重要。
医生在治疗疾病时,既要重视疾病的预防,也要在疾病发生后迅速采取治疗措施。
在社会治理中,政府既要制定政策预防社会问题的发生,也要在问题出现时及时采取措施,以减少社会成本。
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这种平衡艺术同样重要。
我们既要有远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预防可能的错误和失败,也要在遇到挫折时,勇敢地面对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能力,是我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综上所述,预防与补救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不能因为重视预防就忽视了补救,也不能因为补救的必要性就放松了预防。
通过平衡这两者,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这两句谚语,不仅是智慧的传承,也是我们面对未来挑战时的重要指南。
3. 从谚语中汲取的智慧:预见与应变
在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谚语以其独特的方式传递着深刻的生活智慧和社会经验。
今天,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和“临崖勒马收缰急,船到江心补漏迟”这两句谚语,它们分别代表了预见性和应变能力的重要性。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这句谚语,常常被用来比喻在出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进一步的损失。
它强调的是一种事后的补救和调整,告诉我们即使在事情发生后,也不应放弃努力,而应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句话启示我们,即使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也应保持积极的态度,寻找转机。
而“临崖勒马收缰急,船到江心补漏迟”则更多地强调了预见性的重要性。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危机即将发生时,及时的行动可以避免灾难的发生。
它警示我们,在面对潜在的危险时,应提前做好准备,而不是等到问题发生后才手忙脚乱。
将这两句谚语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预见与应变的深刻启示。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具备这两种能力。
预见性让我们能够识别潜在的风险和机会,而应变能力则让我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调整策略,最小化损失。
在商业领域,预见性体现在市场趋势的分析和预测上,而应变能力则体现在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上。
一个成功的企业,既要能够通过市场研究来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也要能够在市场环境变化时迅速调整经营策略。
在个人生活中,预见性可能体现在对职业发展的规划和对健康风险的预防上,而应变能力则体现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冷静应对和快速调整。
一个人如果能够在职业规划中预见到行业的变化趋势,并在必要时做出调整,那么他的职业发展将更加顺利。
同样,如果一个人能够预见到健康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那么他的生活将更加健康。
总而言之,“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和“临崖勒马收缰急,船到江心补漏迟”这两句谚语,不仅教会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有补救的勇气和智慧,也提醒我们要有预见未来的洞察力和应变的能力。
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这两种能力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生存和发展工具。
通过学习这些古老的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