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2025是多少?附最低分
【千问解读】
2025年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预计在360分及以上,在各省录取最低分存在一定差异,如:2024年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在重庆录取最低物理类345分,在河北录取最低历史类335分、物理类385分,在辽宁录取最低历史类369分、物理类359分。一、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2025是多少
2025年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要在高考招生录取结束后才会公布,目前只能通过往年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从下方整理的内容来看:吉林省外考生预估360分左右能上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
下面是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录取分数线各省汇总,一起来了解下吧。
省外:最低335分2024年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在省外录取分数线范围整体位于335分到385分之间,录取分数线最低在河北历史、录取分数线最高在河北物理。
二、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近两年录取分数线
高考录取中,各个大学的分数线波动较大,因此建议各位考生参考近三年的数据,下面是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在天津近两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排名汇总。1、2023年2023年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最低分226分(68578名)。
2、2022年2022年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最低分181分(0名)。
结合上方数据来看,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近两年录取平均分是203分、平均位次是34289名。
因此对于吉林天津考生而言,考生高考成绩超过203分、排名超过34289名被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录取的概率较大。
三、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梅河口市,是一所专注于培养医疗健康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学府。学院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
在这里,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能够锤炼实践技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卓越的教育质量,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有志于医疗健康事业的学子前来求学。
念奴娇·梅原文赏析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梅花的。
梅花腊月发花、多白色,也有红色者,以坚贞耐寒著称,历代文人多咏之。
词的上片写梅之风韵。
开头二句写其颜色。
“疏疏淡淡”,谓其花影稀疏,花色浅淡,颜色天真自然,没有什么能与其天然的风韵相比。
“笑杀”二句紧承上文,对此做进一步描写。
在这里,作者使用映衬的手法,言在东君的管领下,有的花白,有的花红,红红白白,颜色甚多,但山下千林花太俗,都没有梅花的神韵,枉称为花,实在可笑。
“雪里”二句写其凌寒独放。
言梅花长在水边,开在雪里,一味清新,十分幽静,温柔明秀,远非桃李可比。
“骨清”二句是赞美梅花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具有超凡入圣的品格。
词的下片写梅之遭遇,映带作者身世。
“常记”三句写梅花曾一度受宠,被琐窗人“纤手轻摘”,插戴鬓边,何其荣耀。
“漂泊”二句以人拟物,言梅花虽然漂泊天涯,形体瘦削,憔悴不堪,但风韵不减当年,依然冰清玉洁,高雅不俗。
“万里”三句是说,不论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霜月”,都无法使其屈服,表现出梅花的‘坚贞。
“不如”二句借花言人,表达出作者的归隐情思。
细读词之下片,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虽然是在写梅,却已将自己的身世之感打并入其中,而以感慨系之,寓意很深,耐人寻味。
念奴娇·梅原文赏析2 念奴娇·梅 辛弃疾〔宋代〕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译文 梅花开枝头,枝头花影稀疏、花色浅浅,那天真自然的颜色何人能与之媲美?东君统领下的百花颜色绚丽、身姿百态,却无一株能有梅花之神韵,实乃可笑呀!梅花生长于水边,迎雪绽放,不借春风之力便能肆意绽放。
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其品格超凡入圣。
还记得它曾经迎寒自开,被那梦醒后的佳人隔窗轻摘,插戴鬓边,是何等的荣耀。
现在虽然飘泊天涯,形体消瘦,但风韵仍不减当年,依然冰清高洁、傲骨无双。
不管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寒月,都未能欺侮得了它。
不如远离这尘世喧嚣,归入山林,至少仙宫中还有个人在想念它。
注释 阿谁:疑问代词。
犹言谁,何人。
东君:司春之神。
篽(yù):禁苑。
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
标格:风范,风度。
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梅花还。
梅花腊月发花、人白色,也有红色者,以坚贞耐寒著称,历代文人人咏之。
词还上片写梅之风韵。
开头二还写其颜色。
“疏疏淡淡”,谓其花影稀疏,花色浅淡,颜色天真自然,没有什么能与其天然还风韵相比。
“笑杀”二还紧承上文,对此做进一步描写。
在这里,作者使用映衬还手法,言在东君还管领下,有还花白,有还花红,红红白白,颜色甚人,但山下千林花太俗,都没有梅花还神韵,枉称为花,实在可笑。
“雪里”二还写其凌寒独放。
言梅花长在水边,开在雪里,一味清新,十分幽静,温柔明秀,远非桃李可比。
“骨清”二还是赞美梅花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具有超凡入圣还品格。
词还下片写梅之遭遇,映带作者身世。
“常记”三还写梅花曾一度受宠,被琐窗人“纤手轻摘”,插戴鬓边,何其荣耀。
“漂泊”二还以人拟物,言梅花虽然漂泊天涯,形体瘦削,憔悴不堪,但风韵不减当年,依然冰清玉洁,高雅不俗。
“万里”三还是说,不论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霜月”,都无法使其屈服,表现出梅花还坚贞。
“不如”二还借花言人,表达出作者还归隐情思。
细读词之下片,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虽然是在写梅,却已将自己还身世之感打并入其中,而以感慨系之,寓意很深,耐人寻味。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形容梅花在冬天的成语
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公子编修汝舟随侍,劝以节劳暂息。
公慨然曰:‘二万里冰天雪窖,只身荷戈,未尝言苦,时反惮劳乎?’” 冰雪严寒 严寒:极度寒冷。
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关于冬天的成语 出处:吴伯箫《菜园小记》“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
”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
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 滴水成冰 水滴下去就结成冰。
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有一节苦处,任你~的天气,少不得向水孔中洗浣污秽衣服,还要憎嫌洗得不洁净,加一场咒骂。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七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冬天寒冷却要抱冰,夏天炎热却要握火。
形容刻苦自勉。
——描写冬天的成语 出处:《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非上旦也。
苦身劳心,夜以继日。
……冬常抱冰,夏还握火。
” 冬日可爱 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
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出处:《左传·文公七年》:“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
”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 冬日夏云 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
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出处:宋·陈恬《程伯淳赞》:“本以正身,改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
” 冬扇夏炉 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火炉。
比喻不合时宜。
也比喻毫无用处的东西。
——关于冬天的成语 出处:汉·王充《论衡·逢遇》:“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何福祐之有乎。
” 冬温夏清 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
指人子孝道。
亦泛称冬暖夏凉。
出处:北魏《张猛龙碑》:“冬温夏清,晓夕承奉。
” 冬温夏凊 凊:凉。
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
本指人子孝道。
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出处:《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
”一望琼花争怒放。
飞越群山,人喜从天降。
宫阙常年观白浪,~真佳况。
陈毅《蝶恋花·访问亚洲三国(一)》词 葛屦履霜 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
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描写冬天的成语 出处:《诗经·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幼学琼林·卷二·衣服类》:“葛屦履霜,诮俭啬之过甚。
” 寒冬腊月 腊月:农历十二月。
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出处:汉·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
寒风侵肌 形容天气寒冷。
出处:无冷锋过境,~,人们尽量不出门,致使娱乐场所生意清淡。
黄绵袄子 比喻冬天的.太阳。
——关于冬天的成语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壬寅正月,雨雪连旬,忽尔开霁。
闾里翁媪相呼贺曰:‘黄绵袄子出矣。
’” 集萤映雪 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
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出处: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拥书成学,至乃集萤映雪,编蒲辑柳。
” 秋收东藏 秋天收获,冬天存储。
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出处:《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这力田呵,春耕夏耨,~,无饥无忧,何为不乐。
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一折 山寒水冷 冷冷清清。
形容冬天的景象。
——描写冬天的成语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八:“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
” 十冬腊月 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出处:无 暑来寒往 夏天过去,冬天到来。
泛指时光流逝。
出处:南朝·梁·陆倕《石阙铭》:“暑来寒往,地久天长,神哉华观,永配无疆。
”乍见灵妃含笑往,复闻游女怨歌来。
~运洄洑,潭生水落移陵谷。
唐·张说《同赵侍御乾湖作》诗 暑往寒来 夏天过去,冬天到来。
泛指时光流逝。
——关于冬天的成语 出处:南朝·梁简文帝《中书令临汝灵侯墓志铭》:“草茂故辙,松插新枚。
月明泉暗,暑往寒来。
”~春复秋,夕阳西下水东流,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
明·汤显祖《南柯记·系帅》 岁暮天寒 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出处:《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六回:“岁暮天寒,且归休息,以俟再举可也。
” 天寒地冻 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五回:“目今天寒地冻,军马难以久住,权且回山。
” 天凝地闭 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描写冬天的成语 出处:《晋书·张协传》:“天凝地闭,风厉霜飞。
” 温凊定省 冬温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称。
谓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
表示侍奉父母无微不至。
出处:语出《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 无冬无夏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
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出处:《诗经·陈风·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爱情本来是无日无夜,~的,但萧涧秋好象没有爱情。
柔石《二月》五 无间冬夏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
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同“无冬无夏”。
——关于冬天的成语 出处:无 夏虫朝菌 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
比喻极短的生命。
出处:语出《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又《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谛而念之,亦无以笑彼~也。
晋葛洪《抱朴子·勤求》 夏炉冬扇 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
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出处:汉·王充《论衡·逢遇》:“今则不然,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
” 雪窖冰天 窖:收藏东西的地洞。
到处是冰和雪。
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描写冬天的成语 出处:《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销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今日荷戈边塞去,可堪雪窖复冰天。
清·黄遵宪《归过日本志感》诗 雪虐风饕 虐:暴虐;饕:贪残。
又是刮风,又是下雪。
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幽香淡淡影疏疏,~亦自如。
宋·陆游《雪中寻梅》诗 雪窑冰天 到处是冰和雪。
指严寒地区。
出处:《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销支窑;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 雪兆丰年 指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关于冬天的成语 出处:无 燕雁代飞 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
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
出处:无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