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好还是私立好?这位校长说:离家近的好
【千问解读】
借这个时间点,想和你们聊个老生常谈,但咱又天天在想的话题:什么样的老师
距离孩子开学已经半个多月了。
借这个时间点,想和你们聊个老生常谈,但咱又天天在想的话题: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最近有部热映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给了我们挺大启发。
这是知名国际记者、主持人周轶君走访了五个国家,制作的一部关于不同国家教育哲学的系列纪录片。
最新一集里,说的是芬兰的故事。
不少人说,芬兰拥有全世界最好的教育。
它长期位于国际评估 PISA 十名以内,没有考试、不鼓励竞争、快快乐乐零压力。
看了这个只有 500 万人口的小国怎么教孩子,我们除了陷入思考,更有震撼和感动。
1
和我们推崇的淘汰制教育体系不同,在芬兰,没有考试。
不仅没有考试,芬兰老师甚至不推崇竞争。
那为什么芬兰的孩子还能如此优秀?
纪录片给出的答案很直接——好教师是芬兰教育的基石。
在芬兰,老师的教育程度很高,并且极受信任。
他们没有督查员,没有人来检查老师的教学计划。
用老师的话来说是,“我们为孩子们工作,不需要写报告。
”
并且,芬兰老师没有晋升,没有职称。
但让人感动的是,这并没有降低芬兰老师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小学三年级老师拉妮是这集的主角之一。
她每天天还没亮就踏上去往赫尔辛基(芬兰首都)的列车,去学校教课。
身为老师的拉妮,也是五个孩子的妈妈。
按照芬兰的社会福利,在孩子三岁之前,拉妮都可以呆在家里。
但在孩子一岁的时候,她就回到学校教课,用她的话来说,“我喜欢我的工作”。
因为有这样一份热情,即便是在没有任何要求和考核的情况下,拉妮一直保持着学习。
为了取得芬兰文学教师资格,她一直在学习,为了成为未来学校(现象教学)的老师,她获得了相关学位。
不仅如此,她还在大学里学了一年半中文,然后回到学校试图改进教学的研究计划。
一边要照顾五个孩子,一边要兼顾日常教学,做到这些并不容易。
但当被问到,“你为什么要学这么多?是因为你的工作需要吗?”,拉妮的回答很平静:
“我是为了我学习,也是为了我的学生学习。
我获得的所有知识,不就是我能给学生的东西吗?
我不需要去竞争,我认为我的进步更多在于自我提升。
如果我跟别人比,即便我很努力,也还是第二名。
”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拉妮老师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对孩子没有严厉的说教,自己却保持不断学习,用自身的不断成长,身体力行地影响孩子。
2
在我们为各种升学考试筋疲力尽的时候,芬兰却是完全相反的景象。
在芬兰,学校之间差异很小,他们完全没有名校的观念。
不会分精英班,也没有只给富人家孩子上的学校,老师也不会在意家长的地位、经济如何。
在我们很多中国父母为买学区房一掷千金、挤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如果你问芬兰最好的学校是哪一所,答案都是:最近的那一所。
老师最大的希望就是让学生的学习充满趣味,让孩子一起参与课题设计,想要知道他们喜欢做什么。
纪录片中,身为两个孩子母亲的周轶君问老师:“如果一个孩子真的不擅长数学,他讨厌数学怎么办呢?”
老师们的回答是:
“我们会思考,我们教孩子的方式哪里出了问题,不会认为是孩子有问题。
我们会尽可能多地检查我们的方法。
如果他对玩小汽车有兴趣,我们会用小汽车来教数学;如果是对乐高感兴趣,我们会教数乐高积木。
我们会悄悄把数学引进孩子感兴趣的事物里,然后数学就会变成擅长之物,因为我们相信他们本来就擅长。
”
老师对孩子的评估,不是在学科中学了多少知识,而是孩子如何学习,如何搭档学习,如何以小组为单位学习。
他们崇尚积极教育,“哪怕是某个孩子不擅长数学、科学,又不擅长艺术,但他们依然能发现自己的力量:可能是为人公正,有创造力,有雄心,擅长团队合作;或者是善良,有毅力、有好奇心、同情心。
”
在他们看来,没有天生差的孩子,只是教育方式的问题。
也没有谁更优秀,每个孩子都一样被看作优秀。
3
这样的回答,让周轶君深受震撼;接下来的一场课堂体验,更让她泪流满面。
现象教育的课堂上,周轶君问到旁边画画的老人学过画画吗?
老人平静的回答,“没有,但我喜欢,很小就喜欢画画。
”
那一瞬间,周轶君的情绪有点失控:“我们总是被说,你这个不行,那个做不好,你不可能做到这个那个。
这位女士告诉我,她从未学过画画,或者擅长画画,只是从小就喜欢画画。
当你的人生中有一项爱好,你永远不会孤单、不会绝望,这真的很宝贵。
我现在明白,为了你的生活而学习,是什么意思了。
”
这份发自内心的震撼和感动,不仅是身临其境的周轶君,也感染着为人父母的我们。
过去我们被“教导”,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唱歌画画是属于那些有天赋的孩子,普通孩子理所应当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学习。
为了考取高分数,理所当然地被要求牺牲“不务正业”的兴趣爱好。
在芬兰,从大人到孩子都对学习有着发自内心的热情。
人们从不在意什么名牌店、奢侈品,因为,教育就是他们最大的奢侈品。
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成长,自由而快乐地成为梦想中最好的自己。
周轶君在纪录片尾说,或许我们没有办法马上学到芬兰所有优秀的东西,有些东西也不符合我们的传统和现实,但至少我们可以去了解和改进一些东西。
比如作为家长,给孩子更多的尊重,让他们保持好奇。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个共识:孩子的未来从来不只是有一个样子。
教育应该是一个社会人人共享的巨大财富,老师值得被每一个人尊重。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